本技術涉及火力發電廠,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
背景技術:
1、火力發電廠簡稱火電廠,是利用可燃物作為燃料生產電能的工廠,它的基本生產過程是:燃料在燃燒時加熱水生成蒸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然后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
2、基于上述,本發明人發現:目前,很多火力發電廠鍋爐采用人工除渣方式,這種方式需要耗費大量人力,且除渣效率不高,于是,有鑒于此,針對現有的結構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以期達到更具有更加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1、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它可以實現防止采用人工除渣方式,這種方式需要耗費大量人力,且除渣效率不高。
3、2.技術方案
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5、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包括夾板組件,所述夾板組件的上方安裝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內側設置有安裝座,所述安裝座的上方安裝有電機,所述安裝板的上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水箱,所述電機的下方活動連接有氣缸,所述氣缸的下方螺紋連接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的下方設置有刮板,所述安裝座的一側安裝有連接頭,所述連接頭的一端螺紋連接有閥門,且連接頭的一側設置有噴頭,所述安裝板的上方靠近安裝座的一側分別螺紋連接有螺栓一和螺栓二。
6、進一步的,所述夾板組件由左夾板和右夾板組合而成,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的結構組成一致。
7、進一步的,所述右夾板的內側螺紋連接有螺栓三,且右夾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橡膠墊,所述橡膠墊設有五組,每組所述橡膠墊的間距一致。
8、進一步的,所述安裝板的內側開設有安裝槽,且安裝板的兩端分別開設有螺紋槽一和螺紋槽二。
9、進一步的,所述水箱的上方設有進水口,且水箱的一側對稱設有兩組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一端穿過安裝座與連接頭相接通。
10、進一步的,所述刮板設有兩組,兩組刮板呈相反方向設置。
11、進一步的,所述螺栓一和螺栓二均貫穿安裝座與左夾板和右夾板螺紋連接。
12、3.有益效果
13、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4、(1)本方案,通過設置左夾板和右夾板夾緊于鍋爐的邊緣位置,利用電機和氣缸帶動刮板上下升降,即可使得刮板對鍋爐內壁進行除渣處理,再利用閥門配合噴頭進行噴水,無需耗費大量人力,除渣效率高。
15、(2)本方案,通過設置等距的五組橡膠墊分別設于左夾板和右夾板的內側,利用螺栓一和螺栓二將安裝板于夾板組件連接,再利用螺栓三將左夾板和右夾板與鍋爐邊緣進行連接,可有效地避免鍋爐邊緣位置損壞,整體結構拆裝便捷。
1.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包括夾板組件(1),所述夾板組件(1)的上方安裝有安裝板(2),所述安裝板(2)的內側設置有安裝座(3),所述安裝座(3)的上方安裝有電機(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2)的上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水箱(5),所述電機(4)的下方活動連接有氣缸(6),所述氣缸(6)的下方螺紋連接有連接座(7),所述連接座(7)的下方設置有刮板(8),所述安裝座(3)的一側安裝有連接頭(9),所述連接頭(9)的一端螺紋連接有閥門(10),且連接頭(9)的一側設置有噴頭(11),所述安裝板(2)的上方靠近安裝座(3)的一側分別螺紋連接有螺栓一(12)和螺栓二(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板組件(1)由左夾板和右夾板組合而成,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的結構組成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夾板的內側螺紋連接有螺栓三(101),且右夾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橡膠墊(102),所述橡膠墊(102)設有五組,每組所述橡膠墊(102)的間距一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2)的內側開設有安裝槽(21),且安裝板(2)的兩端分別開設有螺紋槽一(22)和螺紋槽二(2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5)的上方設有進水口(51),且水箱(5)的一側對稱設有兩組連接管(52),所述連接管(52)的一端穿過安裝座(3)與連接頭(9)相接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8)設有兩組,兩組刮板(8)呈相反方向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火力發電廠鍋爐除渣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一(12)和螺栓二(13)均貫穿安裝座(3)與左夾板和右夾板螺紋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