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動機用水冷式散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用水冷式散熱器。
目前發動機上采用的水冷系多為強制循環式水冷系,其主要組成部分為上貯水室、下貯水室、散熱芯,上貯水室裝有進水管,其頂部有加水口,下貯水室裝有出水管。通常情況下,發動機超負荷運載的現象是很普遍的,導致發動機超負荷運行致使散熱器內冷卻水水溫過高,而且在正常運載的情況下,散熱器內冷卻水的水溫也會過高。由于上述散熱器結構上的原因,致使其中的冷卻水在各散熱器芯中的流向相同而速度有別,因而對于有效控制散熱器中冷卻水過高的水溫不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更有效地冷卻散熱器中循環水的發動機用水冷式散熱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發動機用水冷式散熱器,包括上貯水室、下貯水室、散熱器芯,上貯水室裝有進水管,其頂部有加水口,下貯水室裝有出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位于上貯水室和下貯水室的相對部位,在上貯水室內和下貯水室內分別設置有隔板,上貯水室內的隔板位于距進水管所在一側水室端部約三分之一處,下貯水室內的隔板位于距出水管所在一側水室端部約三分之一處,在上隔板上設有通氣孔。
本實用新型在目前常用的水冷式散熱器的基礎上,通過在上下貯水室內部距離其相對端部約三分之一處分別設置隔板,將散熱器芯分成數量基本相同的三組,使冷卻水在進入汽缸壁水套前須一一流過這三組散熱器芯,結果,相對現有散熱器而言,本實用新型散熱器中的冷卻水可更為有效地實現對發動機的冷卻,達到防止發動機件高溫膨脹卡死、機件機械高溫強度降低、潤滑油高溫失效的效果,以利于發動機正常高效運轉。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進水管,2為通氣孔,3為上隔板,4為膠墊,5為膠墊,6下為隔板,7為水箱蓋,8為出水管,9為上貯水室,10為下貯水室。
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水冷式散熱器基礎上,在散熱器上下貯水室中又分別設置了隔板3、6。此外,本實用新型將水冷式散熱器的進水管1設置于上貯水室9一端,出水管8設置于與上貯水室9進水管1所在一側水室端部約三分之一處,下貯水室10內的隔板6位于距出水管8所在一側水室端部約三分之一處。加水口作為上貯水室9的排氣孔,此時在上隔板3應有通氣孔2,以致被隔開的貯水室部分可通過通氣孔3從加水口中排氣,也即,隔板3分開的上貯水室9的兩部分均有排氣孔,為減少隔板兩端水的相互流通,在隔板3、6與上貯室9、下貯水室10之間設有膠墊4、5。通過隔板的分隔作用,在空間上將散熱器芯分成數量基本相同的三組,使冷卻水在進入汽缸壁水套前須一一順序流過這三組散熱器芯,其空間流動冷卻距離相對現有水冷式散熱器而言增加了兩倍,冷卻更為充分,進而對發動機的冷卻也更為有效。
權利要求1.一種發動機用水冷式散熱器,包括上貯水室(9)、下貯水室(10)、散熱器芯,上貯水室(9)裝有進水管(1),其頂部有加水口(7),下貯水室(10)裝有出水管(8),進水管(1)和出水管(8)分別位于上貯水室(9)和下貯水室(10)的相對部位,其特征在于在上貯水室(9)內和下貯水室(10)內分別設置有隔板(3)、(6),上貯水室(9)內的隔板(3)位于距進水管(1)所在一側水室端部約三分之一處,下貯水室(10)內的隔板(6)位于距出水管(8)所在一側水室端部約三分之一處,在上隔板(3)上設有通氣孔(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用水冷式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在隔板(3)、(6)與上貯水室(9)、下貯水室(10)之間分別設有膠墊(4)、(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用水冷式散熱器。本實用新型包括上貯水室9、下貯水室10、散熱器芯,上貯水室裝有進水管1,其頂部有加水口7,下貯水室裝有出水管8,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位于上貯水室和下貯水室的相對部位,上貯水室內和下貯水室內分別設置有隔板3、6,上貯水室內的隔板位于距進水管所在一側水室端部約三分之一處,下貯水室內的隔板位于距出水管所在一側水室端部約三分之一處,在上隔板上設有通氣孔2。本實用新型散熱器中的冷卻水可更為有效地實現對發動機的冷卻,以利于發動機正常高效運轉。
文檔編號F28D1/04GK2447712SQ0025894
公開日2001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20日
發明者吳斌 申請人: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