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530111閱讀:50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循環流化床垃圾焚
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
(二)
背景技術
現有的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見圖l,煙道1后內 從上到下依次位上級低溫過熱器2,下級低溫過熱器3,上級省煤器4,下級省煤器5, 二次 風空預器6,一次風上級空預器7,一次風下級空預器8。當垃圾(熱值按1000kcal/kg)與 煤(熱值按5000kcal/kg)摻燒比大于10(重量比)時,該受熱面布置結構形式很容易造成 尾部受熱面積灰、結焦,使鍋爐運行時間大大縮短,經常在20天以內。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
面布置結構,其可以有效的降低受熱面的結焦、積灰,延長鍋爐連續運行周期。
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包括煙道、上級低溫過熱器,下級低溫過熱器,上級省煤
器,下級省煤器,二次風空預器, 一次風上級空預器, 一次風下級空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煙道內從上到下依次排布為上級低溫過熱器,下級低溫過熱器,上級省煤器,二次風空預
器, 一次風上級空預器,下級省煤器, 一次風下級空預器組。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風下級空預器組具體為三個所述一次風下級空預器 依次序上下安裝;所述上級省煤器和下級省煤器通過連接管相連接,所述連接管外露于所 述煙道;每組受熱面之間均布置檢修空間和吹灰器; 所述上級低溫過熱器、下級低溫過熱器的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6. 3,所述上級省 煤器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4. 4,所述二次風空預器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2. 72,所述一次 風上級空預器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2. 72,所述下級省煤器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2. 81,所 述一次風下級空預器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1. 4。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結構中,由于所述煙道內從上到下依次排布為煙氣入口、上 級低溫過熱器,下級低溫過熱器,上級省煤器,二次風空預器, 一次風上級空預器,下級省煤 器, 一次風下級空預器組,該結構能有效的降低受熱面的結焦、積灰,延長鍋爐連續運行周 期。當垃圾與煤摻燒比大于10(重量比)時,可以使鍋爐連續運行時間大于45天。

圖1是現有技術的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見圖2、圖3,其包括煙道1,煙道1內從上到下依次排布為上級低溫過熱器2,下 級低溫過熱器3,上級省煤器4, 二次風空預器5, 一次風上級空預器6,下級省煤器7, 一次風 下級空預器組。 一次風下級空預器組具體為三個一次風下級空預器8依次序上下安裝;上 級省煤器4和下級省煤器7通過連接管9相連接,連接管9外露于煙道1 ;每組受熱面之間
均布置檢修空間10和吹灰器11 ;上級低溫過熱器2、下級低溫過熱器3的橫向節距管子
外徑> 6. 3,上級省煤器4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4. 4,二次風空預器5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 2. 72,一次風上級空預器6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2. 72,下級省煤器7橫向節距管子外 徑> 2. 81, 一次風下級空預器8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1. 4。
權利要求一種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其包括煙道、上級低溫過熱器,下級低溫過熱器,上級省煤器,下級省煤器,二次風空預器,一次風上級空預器,一次風下級空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煙道內從上到下依次排布為上級低溫過熱器,下級低溫過熱器,上級省煤器,二次風空預器,一次風上級空預器,下級省煤器,一次風下級空預器組。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其 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風下級空預器組具體為三個所述一次風下級空預器依次序上下安裝。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其 特征在于所述上級省煤器和下級省煤器通過連接管相連接,所述連接管外露于所述煙道。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其 特征在于每組受熱面之間均布置檢修空間和吹灰器。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其 特征在于所述上級低溫過熱器、下級低溫過熱器的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6. 3,所述上級 省煤器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4. 4,所述二次風空預器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2. 72,所述一 次風上級空預器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2. 72,所述下級省煤器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2. 81, 所述一次風下級空預器橫向節距管子外徑^ 1. 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尾部煙道內的受熱面布置結構,其可以有效的降低受熱面的結焦、積灰,延長鍋爐連續運行周期。其包括煙道、上級低溫過熱器,下級低溫過熱器,上級省煤器,下級省煤器,二次風空預器,一次風上級空預器,一次風下級空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煙道內從上到下依次排布為上級低溫過熱器,下級低溫過熱器,上級省煤器,二次風空預器,一次風上級空預器,下級省煤器,一次風下級空預器組。
文檔編號F23G5/30GK201547790SQ20092026889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8日
發明者徐德軍, 毛軍華, 沈解忠, 王政 申請人:無錫華光鍋爐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