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垃圾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預除水垃圾燃燒爐。
背景技術:
垃圾處理問題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和焚燒兩種方式,采用填埋式處理垃圾會造成大量土地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會造成環境的污染,現在這種方式已逐漸被淘汰;采用焚燒的方式進行垃圾處理,不僅能夠回收利用焚燒產生的熱量,還能夠對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性煙氣進行過濾處理,避免污染環境與空氣。
在申請人之前申請的專利中,申請號:201620218250.7中公開了一種用于垃圾焚燒處理的設備,包括外殼體、內殼體、多個出料機構、驅動機構;內殼體置于外殼體的內側,內殼體內部設有燃燒腔,外殼體的底部并排設有多個儲渣腔,多個儲渣腔均與燃燒腔連通,各儲渣腔的底壁上均設有兩個出渣口,各儲渣腔內均安裝有出料機構;出料機構包括安裝架、轉動軸、兩個葉片,轉動軸水平設置,轉動軸轉動安裝在安裝架上,兩個葉片均成螺旋狀安裝在轉動軸上,兩個葉片沿轉動軸的長度方向依次分布,兩個葉片的旋向相反;驅動機構用于驅動轉動軸轉動。申請人在使用時,由于垃圾中含有大量水分,垃圾燃燒不充分,形成的尾氣中含有大量水分,處理效果不夠理想,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預除水垃圾燃燒爐,效果好。
一種預除水垃圾燃燒爐,包括燃燒爐、送料機構、除水箱、容器、多個冷卻管、吸氣管、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吸風機;
燃燒爐內設有第一燃燒腔、第二燃燒腔、緩沖腔,燃燒爐的頂壁上設有進料孔,燃燒爐上設有用于連接第一燃燒腔和第二燃燒腔的連接孔;
送料機構用于將第一燃燒腔內的垃圾穿過連接孔移動至第二燃燒腔內;
多個冷卻管均置于除水箱內,多個冷卻管自上往下依次分布,多個冷卻管依次連接,位于最下方的冷卻管與容器連接,各冷卻管均成傾斜狀布置;
吸氣管置于第一燃燒腔內,吸氣管沿豎直方向布置,吸氣管上設有吸氣孔,吸氣管通過第一連接管與位于最下方的冷卻管連接;吸風機安裝在第一連接管上;
第二連接管的第一端與位于最上方的冷卻管連接,第二連接管的第二端與第二燃燒腔連接;
第三連接管的第一端與第二燃燒腔連接,第三連接管的第一端置于第二連接管的第二端的上方,第三連接管的第二端置于緩沖箱內。
優選的,送料機構包括支撐軸、葉片、動力單元,支撐軸水平轉動安裝在燃燒爐上;葉片置于連接孔的內側,葉片成螺旋狀分布,葉片的第一端置于第一燃燒腔內,葉片的第二端置于第二燃燒腔內,葉片與支撐軸連接;動力單元用于驅動支撐軸轉動。
優選的,葉片的螺距自第一燃燒腔向第二燃燒腔的方向逐漸增大。
優選的,葉片具有推進面,推進面上設有多個凸起,凸起的直徑為1-5mm。
優選的,還包括氧氣罐、儲氣罐,氧氣罐、儲氣罐均與除水箱連接。
優選的,還包括供氣管、閥門,儲氣罐通過供氣管與第二燃燒腔連接;閥門安裝在供氣管上。
優選的,冷卻管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70度。
本實用新型中,如果讓垃圾都在第一燃燒腔內燃燒,垃圾燃燒不充分,高溫尾氣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氣體;故,先讓垃圾在第一燃燒腔內進行初步燃燒,而后,利用送料機構將已經經過初步燃燒的垃圾推動至第二燃燒腔內,讓其在第二燃燒腔內充分燃燒,這樣形成的高溫尾氣中基本沒有可燃氣體,沒有有害氣體;
第一燃燒腔內形成的氣體中含有可燃氣體,利用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吸風機將這些氣體送到第二燃燒腔內進行燃燒,也能夠對第二燃燒腔內的垃圾進行助燃。
第一燃燒腔內的氣體進入冷卻管內,自上往下,以此沿著冷卻管移動,以為垃圾中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尾氣中含有大量水霧,尾氣中的水霧沿著冷卻管移動時與冷卻管的內周向表面不斷的碰撞,形成較大顆粒的液滴,液滴隨著冷卻管向下滑落,進而除去尾氣中的水分;通過設置多個冷卻管,提高除水效果;通過對尾氣出水,干燥了尾氣,方便尾氣在第二燃燒腔內燃燒。
第二燃燒腔內燃燒形成的尾氣經過第三連接管進入緩沖箱內,尾氣中的粉塵在緩沖箱內沉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結合;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參照圖1: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預除水垃圾燃燒爐1,包括燃燒爐1、送料機構、除水箱2、容器3、多個冷卻管4、吸氣管5、第一連接管6、第二連接管7、第三連接管8、吸風機9。
燃燒爐1內設有第一燃燒腔、第二燃燒腔、緩沖腔,燃燒爐1的頂壁上設有進料孔,燃燒爐1上設有用于連接第一燃燒腔和第二燃燒腔的連接孔10。
送料機構用于將第一燃燒腔內的垃圾穿過連接孔10移動至第二燃燒腔內。
多個冷卻管4均置于除水箱2內,多個冷卻管4自上往下依次分布,多個冷卻管4依次連接,位于最下方的冷卻管4與容器3連接,各冷卻管4均成傾斜狀布置。
吸氣管5置于第一燃燒腔內,吸氣管5沿豎直方向布置,吸氣管5上設有吸氣孔,吸氣管5通過第一連接管6與位于最下方的冷卻管4連接;吸風機9安裝在第一連接管6上。
第二連接管7的第一端與位于最上方的冷卻管4連接,第二連接管7的第二端與第二燃燒腔連接。
第三連接管8的第一端與第二燃燒腔連接,第三連接管8的第一端置于第二連接管7的第二端的上方,第三連接管8的第二端置于緩沖箱內。
本實施例中,送料機構包括支撐軸11、葉片12、動力單元13,支撐軸11水平轉動安裝在燃燒爐1上;葉片12置于連接孔10的內側,葉片12成螺旋狀分布,葉片12的第一端置于第一燃燒腔內,葉片12的第二端置于第二燃燒腔內,葉片12與支撐軸11連接;動力單元13用于驅動支撐軸11轉動;利用動力單元13、支撐軸11帶動葉片12轉動,利用葉片12傳送垃圾,葉片12成螺旋狀分布,垃圾不會纏繞在葉片12上,送料方便。
本實施例中,葉片12的螺距自第一燃燒腔向第二燃燒腔的方向逐漸增大;通過這樣設計,能夠有效避免垃圾堵塞、沉積,能夠有效松料,提高送料效率。
本實施例中,葉片12具有推進面,推進面上設有多個凸起,凸起的直徑為1-5mm;避免垃圾粘接在推進面上,便于垃圾與推進面分離,提高傳送垃圾效果。
本實施例還包括氧氣罐14、儲氣罐15,氧氣罐14、儲氣罐15均與除水箱2連接;利用氧氣罐14向除水箱2內通入氧氣,利用氧氣對冷卻管4進行降溫,進而對冷卻管4內的高溫尾氣進入降溫。
本實施例還包括供氣管16、閥門17,儲氣罐15通過供氣管16與第二燃燒腔連接;閥門17安裝在供氣管16上;利用儲氣罐15向第二燃燒腔內通入氧氣,促進垃圾燃燒。
本實施例中,冷卻管4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70度;夾角如果過小,尾氣中的水霧與冷卻管4的內周向表面碰撞力度減小,碰撞效果不好;夾角如果過大,沒有碰撞效果,因此,經過試驗,申請人發現,夾角為30-70度時,碰撞效果較好,當然,夾角為40-60度時,碰撞效果最好。
如果讓垃圾都在第一燃燒腔內燃燒,垃圾燃燒不充分,高溫尾氣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氣體;故,先讓垃圾在第一燃燒腔內進行初步燃燒,而后,利用送料機構將已經經過初步燃燒的垃圾推動至第二燃燒腔內,讓其在第二燃燒腔內充分燃燒,這樣形成的高溫尾氣中基本沒有可燃氣體,沒有有害氣體;
第一燃燒腔內形成的氣體中含有可燃氣體,利用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吸風機將這些氣體送到第二燃燒腔內進行燃燒,也能夠對第二燃燒腔內的垃圾進行助燃。
第一燃燒腔內的氣體進入冷卻管內,自上往下,以此沿著冷卻管移動,以為垃圾中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尾氣中含有大量水霧,尾氣中的水霧沿著冷卻管移動時與冷卻管的內周向表面不斷的碰撞,形成較大顆粒的液滴,液滴隨著冷卻管向下滑落,進而除去尾氣中的水分;通過設置多個冷卻管,提高除水效果;通過對尾氣出水,干燥了尾氣,方便尾氣在第二燃燒腔內燃燒。
第二燃燒腔內燃燒形成的尾氣經過第三連接管進入緩沖箱內,尾氣中的粉塵在緩沖箱內沉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