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家用電器部件,具體的是一種電磁爐用的防止電磁爐產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傷害的防護部件。
背景技術:
電磁爐現已成為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家用電器,它有著很多方便適用的功能,為人們的家居生活帶來了諸多的方便。但是,它也有著一些缺點和弊病。其中主要的缺點和弊病之一就是它能產生較大的電磁輻射,該電磁輻射對人體有著傷害,特別是對兒童、孕婦、老年人和長期使用電磁爐的人,其傷害更為嚴重。這一問題也早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目前也已出現了一些關于解決電磁爐防電磁輻射的技術,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都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只是在電磁爐的上面設置了屏蔽層,有的是在電磁爐的外面又設置了一個外殼,等等。這些技術沒有能較徹底地對電磁輻射進行屏蔽,有的結構復雜,成本高;另外,大都是將屏蔽層接地,但很多用戶的電源線的接地實際上沒有,也就不能起到屏蔽的作用。因此,需要提出一種結構更為簡單,成本低廉,能夠更有效地屏蔽電磁輻射的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的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結構,該電磁爐用的防電磁輻射結構設計較為合理,成本低,屏蔽電磁輻射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結構,主要包括爐體、電磁感應線盤、降溫風扇、操作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的內壁固定裝有一個導電吸波層,該導電吸波層是一個完整的箱體,形狀與爐體相仿,緊貼爐體內壁,在其頂面開有一個圓形開口,該開口的內直徑稍大于電磁感應線盤的外直徑,所述導電吸波層對準爐體內降溫風扇的位置裝有透風的金屬網;所述的導電吸波層為金屬板、導電涂層、導電膜層、導電布或金屬網中的一種;所述爐體內設有一個耦合電路,其一端連接所述導電吸波層,另一端連接爐體內的電源線。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導電吸波層,并且是一個完整的箱體,緊貼箱體內壁安裝,它把電磁爐的所有內部元器件、電線和電磁感應線盤置于其內部,并且通過一個耦合電路與電源線連接,所以較為徹底地將電磁爐產生的電磁輻射進行了屏蔽;由于本實用新型是通過耦合電路將導電吸波層與電源線連接的,所以可以有效保證了對電磁波的屏蔽。在所述導電吸波層對準降溫風扇的位置安裝了金屬網,這樣既能排風降溫,也能夠對電磁輻射進行屏蔽。因此,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防電磁輻射效果好的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耦合電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一種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結構,主要包括爐體1、電磁感應線盤3、降溫風扇、操作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的內壁固定裝有一個金層板制成的導電吸波層2,該導電吸波層是一個完整的箱體,形狀與爐體相仿,緊貼爐體內壁安裝,在其頂面開有一個圓形開口5,該開口的內直徑稍大于電磁感應線盤的外直徑,所述導電吸波層對準爐體內降溫風扇的位置裝有透風的金屬網;所述爐體內設有一個由一電阻R和一個電容C組成的耦合電路6,其一端連接所述導電吸波層,另一端連接爐體內的電源線4。
實施例2一種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結構,其導電吸波層為導電涂層,其他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再贅述。
實施例3一種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結構,其導電吸波層為導電膜層,其他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結構,主要包括爐體(1)、電磁感應線盤(3)、降溫風扇、操作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的內壁固定裝有一個導電吸波層(2),該導電吸波層是一個完整的箱體,形狀與爐體相仿,緊貼爐體內壁安裝,在其頂面開有一個圓形開口(5),該開口的內直徑稍大于電磁感應線盤的外直徑,所述導電吸波層對準爐體內降溫風扇的位置裝有透風的金屬網。在所述爐體內設有一個耦合電路(6),其一端連接所述導電吸波層,另一端連接爐體內的電源線(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電吸波層為金屬板、導電涂層、導電膜層、導電布或金屬網中的一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結構,主要包括爐體(1)、電磁感應線盤(3)、降溫風扇、操作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的內壁固定裝有一個導電吸波層(2),該導電吸波層是一個完整的箱體,形狀與爐體相仿,緊貼爐體內壁安裝,在其頂面開有一個圓形開口(5),該開口的內直徑稍大于電磁感應線盤的外直徑,所述導電吸波層對準爐體內降溫風扇的位置裝有透風的金屬網。在所述爐體內設有一個耦合電路(6),其一端連接所述導電吸波層,另一端連接爐體內的電源線(4)。本實用新型用于電磁爐的防電磁輻射,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防電磁輻射效果好的特點。
文檔編號F24C7/00GK2828598SQ200620012610
公開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31日
發明者任力為, 任大為 申請人:北京任我贏數碼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