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使用在地下室的自然風通風換氣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通風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使用在地下室的通風換氣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位于地下的人防工程、地下變配電室、油泵室、貯藏室,由于沒有空氣對流的 窗戶,其通風換氣都是采用機械方式實施的。其裝置一般分為電動和人力兩類。電動也就 是使用電動排氣扇吸入或排出空氣,人力也就是用人工手搖或腳踏風扇進行通風換氣,后 者配置一般是為人防工程在戰爭時期無電時所采用。理想的空氣狀況,應該是每時每刻都 有新鮮空氣在人員所在的空間內。但為了節省電力能源,地下建筑一般都是進行間歇性通 風換氣,空氣質量不盡人意。特別是很少開啟的地下儲藏室,人防工程等, 一般都是在人員 進入之前,才進行通風換氣,貯藏物中仍然會有污濁的空氣滯留其中。因此,上述地下建筑 的通風換氣裝置有待改進。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要提供這樣一種通風換氣裝置1、它不需 要消耗電力或人力,2、每時每刻都在進行通風換氣工作。 本發明的裝置是這樣實現的其包括進風裝置和排氣裝置,其特點是進風裝置 由迎風管、風舵和進風管構成,進風管的一端進入地下室,另一端伸出地面與迎風管連接, 迎風管可繞進風管的軸線轉動,迎風管的后部與風舵固定連接;排氣裝置由排氣管和圓弧 風檐構成,排氣管的一端進入地下室,另一端伸出地面與圓弧風檐連接,排氣管與圓弧風檐 的連接處設有排氣口。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是這樣的當任何方向的風吹過迎風管和風舵,風力驅使風舵
帶動迎風管轉動,使迎風管管口對著風向,從而氣流會不斷進入迎風管,流過進風管,進入
地下室內;另一方面,風吹過圓弧風檐,流速加快,壓強降低,地下室內的空氣被抽吸上來,
通過排氣口排出;如此不斷運行,使地下室得到通風換氣。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不消耗電力或人力,利用自然氣流進行換氣。 2、沒有噪聲。 3、不間斷地有新鮮空氣輸入地下室內,污濁空氣輸出地面。
下面結合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剖面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迎風管1和風舵2根據風向自行轉動調整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包括進風裝置10和排氣裝置20。進風裝置10由迎風管1、風舵2和進風 管3構成,進風管3的一端進入地下室5,另一端伸出地面4與迎風管1連接,迎風管1可繞 進風管3的軸線31轉動,迎風管3的后部與風舵2固定連接;排氣裝置20由排氣管21和 圓弧風檐22構成,排氣管21的一端進入地下室5,另一端伸出地面4與圓弧風檐22連接, 排氣管21與圓弧風檐22的連接處設有排氣口 23。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是這樣的當任何方向的風吹過迎風管1和風舵2,由于風舵2 的受風面積大于迎風管1 (以進風管的軸線31為基準),風力會驅使風舵2帶動迎風管1轉 動,使迎風管管口 32對著風向,從而氣流會不斷進入迎風管1 ,流過進風管3,進入地下室5 內;另一方面,風吹過圓弧風檐22,流速加快,根據伯努利原理,壓強降低,地下室5內的空 氣被抽吸上來,通過排氣口 23排出。如此不斷運行,使地下室得到通風換氣。
迎風管1設計成喇叭形,即管口 32為喇叭口。其原因是管口大容易招風,其次是 管內口徑小,雨水不會倒灌入地下室。但管口 32也不宜過大,應掌握管口 32的直徑要小于 管口 32到進風管的軸線31的距離,否則斜向的雨水會落入進風管3,進入地下室。
權利要求
一種使用在地下室的自然風通風換氣裝置,其包括進風裝置和排氣裝置,其特征是進風裝置由迎風管、風舵和進風管構成,進風管的一端進入地下室,另一端伸出地面與迎風管連接,迎風管可繞進風管的軸線轉動,迎風管的后部與風舵固定連接;排氣裝置由排氣管和圓弧風檐構成,排氣管的一端進入地下室,另一端伸出地面與圓弧風檐連接,排氣管與圓弧風檐的連接處設有排氣口。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在地下室的自然風通風換氣裝置,其特征是迎風管呈喇叭 形,迎風管管口為喇叭口 ;迎風管管口的直徑小于迎風管管口到進風管的軸線的距離。
3. —種使用在地下室的自然風通風換氣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當任何方向的風 吹過迎風管和風舵,風力驅使風舵帶動迎風管轉動,使迎風管管口對著風向,從而氣流會不 斷進入迎風管,流過進風管,進入地下室內;另一方面,風吹過圓弧風檐,流速加快,壓強降 低,地下室內的空氣被抽吸上來,通過排氣口排出;如此不斷運行,使地下室得到通風換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使用在地下室的自然風通風換氣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點是進風裝置由迎風管、風舵和進風管構成,進風管的一端進入地下室,另一端伸出地面與迎風管連接,迎風管可繞進風管的軸線轉動,迎風管的后部與風舵固定連接;排氣裝置由排氣管和圓弧風檐構成,排氣管的一端進入地下室,另一端伸出地面與圓弧風檐連接,排氣管與圓弧風檐的連接處設有排氣口。當任何方向的風吹過迎風管和風舵,風力驅使風舵帶動迎風管轉動,使迎風管管口對著風向,從而氣流會不斷進入迎風管,流過進風管,進入地下室內;另一方面,風吹過圓弧風檐,流速加快,壓強降低,地下室內的空氣被抽吸上來,通過排氣口排出;如此不斷運行,使地下室得到通風換氣。
文檔編號F24F7/04GK101706140SQ20091015484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24日
發明者馮靜 申請人: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