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蠶繭干燥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蠶繭加工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蠶繭干燥箱。
背景技術:
對蠶繭的干燥是蠶繭加工過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目前,對蠶繭的干燥所用的設備主要為繭灶,該設備存在的缺點是成本高,灶內溫差大,溫度不易掌控,干繭質量也不穩定。因此,急需一種改進的技術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這一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蠶繭干燥箱。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蠶繭干燥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通過隔板分成烘干室和冷凝室,所述箱體內部設有循環輸送帶,所述輸送帶穿過隔板,所述輸送帶兩端箱體上連接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進料口置于烘干室端,所述出料口置于冷凝室端,所述輸送帶下側烘干室底部設有熱風機,所述輸送帶下側冷凝室底部設有冷凝裝置,所述冷凝裝置內部設有相通的冷凝管,所述冷凝裝置外側的冷凝管環繞于冷凝室內部的輸送帶上。所述輸送帶上側設有蓋板,所述蓋板與輸送帶之間的距離通過調節裝置確定。所述輸送帶上設有多個貫穿輸送帶的通風孔,所述箱體頂部設有多個蒸汽孔。所述冷凝管為軟管。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烘繭質量好、安全可靠、效果明顯。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箱體,2、隔板,3、烘干室,4、冷凝室,5、輸送帶,6、進料口,7、出料口,8、熱風機,9、冷凝裝置,10、冷凝管,11、蓋板,12、調節裝置,13、通風孔,14、蒸汽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蠶繭干燥箱,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通過隔板2分成烘干室3和冷凝室4,所述箱體1內部設有循環輸送帶5,所述輸送帶5穿過隔板2,所述輸送帶5兩端箱體1上連接進料口 6和出料口 7,所述進料口 6置于烘干室3端,所述出料口 7置于冷凝室4端,所述輸送帶5下側烘干室3底部設有熱風機8,所述輸送帶5下側冷凝室4底部設有冷凝裝置9,所述冷凝裝置9內部設有相通的冷凝管10,所述冷凝裝置9外側的冷凝管10環繞于冷凝室4內部的輸送帶5上,所述輸送帶5上側設有蓋板11,所述蓋板11與輸送帶5之間的距離通過調節裝置12確定,設有可調節的蓋板11,防止輕微震動或受風力影響離開輸送帶5,所述輸送帶5上設有多個貫穿輸送帶5的通風孔13,能夠使的蠶繭更加快速的烘干冷凝,所述箱體1頂部設有多個蒸汽孔14,蒸汽可從蒸汽孔14,所述冷凝管10為軟管,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烘繭質量好、安全可靠、效果明顯。
權利要求1.一種蠶繭干燥箱,包括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通過隔板分成烘干室和冷凝室, 所述箱體內部設有循環輸送帶,所述輸送帶穿過隔板,所述輸送帶兩端箱體上連接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進料口置于烘干室端,所述出料口置于冷凝室端,所述輸送帶下側烘干室底部設有熱風機,所述輸送帶下側冷凝室底部設有冷凝裝置,所述冷凝裝置內部設有相通的冷凝管,所述冷凝裝置外側的冷凝管環繞于冷凝室內部的輸送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蠶繭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上側設有蓋板,所述蓋板與輸送帶之間的距離通過調節裝置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蠶繭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上設有多個貫穿輸送帶的通風孔,所述箱體頂部設有多個蒸汽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蠶繭干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為軟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蠶繭干燥箱,包括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通過隔板分成烘干室和冷凝室,所述箱體內部設有循環輸送帶,所述輸送帶穿過隔板,所述輸送帶兩端箱體上連接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進料口置于烘干室端,所述出料口置于冷凝室端,所述輸送帶下側烘干室底部設有熱風機,所述輸送帶下側冷凝室底部設有冷凝裝置,所述冷凝裝置內部設有相通的冷凝管,所述冷凝裝置外側的冷凝管環繞于冷凝室內部的輸送帶上,所述輸送帶上側設有蓋板,所述蓋板與輸送帶之間的距離通過調節裝置確定,所述輸送帶上設有多個貫穿輸送帶的通風孔,所述箱體頂部設有多個蒸汽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烘繭質量好、安全可靠、效果明顯。
文檔編號F26B15/18GK202304299SQ20112037060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7日
發明者許波俊 申請人:江蘇蘇通繭絲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