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太陽能集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太陽能熱利用領域,特指一種吸熱體由吸熱板及其背面焊接的并聯波形管構成的平板太陽能集熱器。
背景技術:
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利用太陽能做為能源加熱水或傳熱介質的太陽能利用裝置。現有的太陽能熱水器產品中以真空管型太陽能熱水器和平板型太陽能熱水器最具有代表性。真空管集熱器吸熱部件為真空管,熱損失小。與真空管型太陽能熱水器相比,平板型太陽能熱水器具有結構簡單、陽光攔截面積大、密封要求低、不需防凍、工質便宜、響應快等優點。但也存在熱損失大、集熱效率低等缺點。如何進一步提聞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效率,一直是科研人員追求的目標。平板型太陽能熱水器主要由透明蓋板、吸熱板、銅管、保溫殼體四部分組成。工作時,涂有選擇性吸收涂層的吸熱板將太陽輻射轉化為熱能,熱量通過導熱傳給銅管中流動的介質。現有的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多使用混有部分水的丙酮或乙二醇作為導熱介質,由于介質粘度比較高,導致流動不暢,換熱效率較低。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用沸點比較低的導熱介質,使介質在銅管內部吸熱汽化,變為容易流動的氣流,將熱量帶入水箱。同時由于介質的汽化潛熱遠大于顯熱,傳送熱量的能力更高。但是采用沸點較低的導熱介質時,由于傳統的平板集熱器銅管的管間距較大,使得吸熱板上有一部分面積的熱量無法被帶走,需要重新設計銅管的排布。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太陽能集熱器的熱效率,為達到這一目的,集熱板背后焊接的銅管內部填充有沸點在31至60°C的導熱介質,且銅管采用波形管,整個吸熱板背后的銅管由若干根波形管蛇形并聯而成。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太陽能集熱器由保溫殼體、吸熱板、透明蓋板、波形管組成,其特征是波形管的相鄰波峰與波谷之間的距離為6到8厘米,相鄰兩條波形管的最近距離為4到7厘米,所有的波形管并聯,且波形管的兩端分別接在進口集管與出口集管上。波形管焊接在吸熱板的背面。吸熱板正面鍍有選擇性吸收涂層。吸熱板與波形管一起構成吸熱體,并包裹在保溫殼體與透明蓋板構成的外殼內。本發明與傳統的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相比有三項優點一是使用沸點低的導熱介質,使導熱方式由顯熱循環導熱變為潛熱循環導熱,介質的相變過程使循環更加迅速,換熱速度更快;二是介質的沸點較低,使集熱器具有低溫啟動和抗凍能力,并使集熱器運行時溫度更低,降低了熱散失;三是采用并聯的波形管,使銅管與吸熱板的接觸更充分,吸熱更快,方便應用于大規模集成工程。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該集熱器的外觀示意圖。圖2是該集熱器的吸熱體背面示意圖。圖中所標部位分別為1、保溫殼體;2、進口集管;3、出口集管;4、波形管;5、吸熱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說明。·
吸熱板5正面鍍有選擇性吸收涂層,吸收陽光轉化為熱能,加熱波形管4。波形管4內部的導熱介質吸熱汽化,壓力升高,并急速從出口集管3流入配套的儲熱水箱內部的散熱裝置,介質冷凝后變為液體從進口集管2流回并聯的波形管4,完成傳熱循環。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集熱器,該集熱器由保溫殼體(I)、透明蓋板、進口集管(2)、出口集管(3)、波形管(4)、吸熱板(5)組成,其特征是波形管(4)的相鄰波峰與波谷之間的距離為6到8厘米,相鄰兩條波形管(4)的最近距離為4到7厘米,所有的波形管(4)并聯,且波形管的兩端分別接在進口集管(2 )與出口集管(3 )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集熱器,其特征是波形管(4)內部充有沸點在31至60攝氏度之間的導熱介質。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太陽能集熱器,該集熱器的特點是集熱板背后焊接的銅管為并聯的波形管,內部充有沸點在31到60攝氏度的導熱介質,利用介質潛熱代替原來的顯熱傳熱,并且改善了銅管與吸熱板的接觸方式,使介質吸熱更充分,降低了太陽能集熱器的熱損失。
文檔編號F24J2/24GK102901238SQ20121045392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明者徐少凡, 朱彩云, 李進 申請人:鎮江七政新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