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管道式電加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采暖行業和各種管道的加溫、防凍,以及太陽能、水源熱泵、空氣能供熱輔助加熱采暖制品的器件,尤其是一種管道式電加熱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整個采暖行業中隨著煤價的不斷攀升和不可再生資源的匱乏,電采暖、電加熱成為人們的關注點。現在用于電采暖的常用加熱模式有三種,電熱管(電熱絲)加熱、電磁加熱、PTC加熱。但是,這三種常用加熱模式均存在不足之處,具體在于(1)電熱管加熱方式為最原始的加熱方式,安全系數低,能效比差,電熱管在加熱過程中其表面水垢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水垢不斷加厚,內部熱量無法釋放,最終損壞,壽命短、加熱時噪音大、故障率高,并且安裝繁瑣;(2)電磁加熱模式雖然具有加熱速度相對提高,安全系數高(水電分 離)的優點,但是由于生產工藝、元器件成本較高,結構部分復雜,故障率高,壽命短,加熱過程中有噪音,產生電磁波輻射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對幼兒、兒童、及孕婦的危害最大;(3)由于PTC的特點,PTC加熱模式具有噪音大,加熱瞬間浪涌電流最大,系統容易產生各種故障和危害,并且能效比較低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熱轉換率高的管道式電加熱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管道式電加熱器,包括導液管、纏繞在導液管外表面上的發熱線和包在發熱線外部的外管;其關鍵在于所述導液管的外表面上設有螺旋線槽,所述發熱線纏繞在螺旋線槽內。上述導液管的兩端設有帶絲扣的管道連接頭,管道連接頭的內側設有堵塞件。上述螺旋線槽的表面上涂有絕緣漆上述發熱線的外表面上包裹有絕緣皮。上述發熱線與外管之間設有保溫層。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采暖或熱水供應,以及為其他管道加溫、防凍以及作為輔助加熱的設備。本實用新型采用漸進加熱模式,水電分離,導液管內部通水或其他液體;導液管外表面上設有螺旋狀線槽,發熱線根據線槽按一定的要求進行纏繞,發熱線更貼近導液管,有效的加大了加熱體與受熱體的接觸面積,因此,相比于常用加熱模式,熱轉換效率可有效提高35% ;管道連接頭和堵塞件便于管道安裝;螺旋線槽表面上涂有的絕緣漆,可防止意外漏電事故;發熱線的外表面上包裹有絕緣皮,強度高、耐高溫、耐磨抗腐蝕;保溫層防止了熱量流失和降低噪音。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使用靈活,故障率低,成本和運行費用較低;加熱過程噪音低,熱轉換率提高35%,使用壽命較其他產品延長3倍以上;功率可以任意設定,使用范圍廣,除獨立使用外還可與風能、太陽能、水能、空氣能及其他熱水、采暖等設備有機組合。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導液管,2、發熱線,3、保溫層,4、絕緣皮,5、外管,6、螺旋線槽,7、絕緣漆,
8、管道連接頭,9、堵塞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如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包括導液管1,導液管I的兩端設有帶絲扣的管道連接頭8,管道連接頭8的內側設有堵塞件9,以便于管道的安裝;導液管I的外表面上設有螺旋線槽6,螺旋線槽6的表面上涂有耐高溫的絕緣漆7,發熱線2按螺旋線槽6的走向緊密纏繞在導液管I的外表面上,并且發熱線2的外表面上包裹有耐高 溫的絕緣皮4 ;這樣,發熱線2更貼近導液管1,可有效加大加熱體與受熱體的接觸面積,根據確定的不同功率計算導液管I的長度和發熱線2的長度,發熱線2纏繞完畢后進行與其他部分的組裝;發熱線2的外部依次設有保溫層3和外管5,保溫層3和外管5可有效防止熱量流失和降低噪音。
權利要求1.一種管道式電加熱器,包括導液管(I)、纏繞在導液管(I)外表面上的發熱線(2)和包在發熱線(2)外部的外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液管(I)的外表面上設有螺旋線槽(6),所述發熱線(2)纏繞在螺旋線槽(6)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道式電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液管(I)的兩端設有帶絲扣的管道連接頭(8 ),管道連接頭(8 )的內側設有堵塞件(9 )。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管道式電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線槽(6)的表面上涂有絕緣漆(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管道式電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線(2)的外表面上包裹有絕緣皮(4)。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管道式電加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線(2)與外管(5)之間設有保溫層(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采暖或熱水供應,以及為其他管道加溫、防凍以及作為輔助加熱的設備。包括導液管、纏繞在導液管外表面上的發熱線和包在發熱線外部的外管;其關鍵在于所述導液管的外表面上設有螺旋線槽,所述發熱線纏繞在螺旋線槽內。本實用新型采用漸進加熱模式,水電分離,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加熱過程噪音低,熱轉換率提高35%,使用壽命較其他產品延長3倍以上;功率可以任意設定,使用范圍廣。
文檔編號F24H1/10GK202547058SQ201220053959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0日
發明者崔永鎖, 王東強 申請人:崔永鎖, 王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