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及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包括通過在壓縮機上設置容器裝置用于容納吸收壓縮機釋放熱量的蓄熱溶劑;在容器裝置內設置第一換熱裝置用于容納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的制冷劑以及在空調器的室內機設置第二換熱裝置,通過將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連接以形成一環路;通過驅動裝置驅動制冷劑在環路內循環運動以將在第一換熱裝置內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后的制冷劑輸送到第二換熱裝置釋放熱量。由于本發明方法通過驅動制冷劑在第一換熱裝置和第二換熱裝置形成的環路內循環運動而將壓縮機釋放的熱量輸送至室內,這實現了壓縮機釋放熱量的回收利用,因此提高了空調器的整體制熱量、降低了能源消耗。
【專利說明】一種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及空調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及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當用戶在使用空調器制熱時,希望空調器開機后能迅速吹出大量的熱風,以使室內溫度能快速升高,因此空調器的制熱能力反應了空調器的制熱效果,但熱泵型空調器的制熱能力的都是有限度的,為了更快的達到制熱效果,一般采用提高電功率的方法來提高空調器的制熱能力,比如引入輔助電加熱方式等,采用提高電功率的方法雖然提高了空調器的制熱能力,但這也增加電力消耗,從而造成耗能較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聞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及空調器,旨在提聞空調器制熱能力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
[0004]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包括:
[0005]SI,通過在壓縮機上設置容器裝置用于容納吸收壓縮機釋放熱量的蓄熱溶劑;
[0006]S2,在容器裝置內設置第一換熱裝置用于容納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的制冷劑以及在空調器的室內機設置第二換熱裝置,通過將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連接以形成一環路;
[0007]S3,通過驅動裝置驅動制冷劑在環路內循環運動以將在第一換熱裝置內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后的制冷劑輸送到第二換熱裝置釋放熱量。
[0008]優選地,在SI中,將所述容器裝置包裹在壓縮機上。
[0009]優選地,在SI中,所述容器裝置包裹在壓縮機上的側壁選用鋁板。
[0010]優選地,在S2中,所述第一換熱裝置由金屬管折彎而成,該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和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通過導管連接在一起。
[0011]優選地,在所述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設置控制閥,通過控制閥在空調器制冷時關閉制冷劑在環路內的循環運動。
[0012]相應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室內制熱量的空調器,包括室內機和室外機,室外機包括壓縮機。壓縮機上設置有容器裝置,用于容納吸收壓縮機釋放熱量的蓄熱溶劑;容器裝置內設置有第一換熱裝置,用于容納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的制冷劑;室內機內設置有第二換熱裝置,該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連接以形成一環路;在第二換熱裝置和第一換熱裝置形成的環路上設置有驅動裝置,用于驅動制冷劑在環路內循環運動以將在第一換熱裝置內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的制冷劑輸送到第二換熱裝置釋放熱量。
[0013]優選地,所述容器裝置包裹在壓縮機上。
[0014]優選地,所述第一換熱裝置呈S形,所述第二換熱裝置呈直管狀。
[0015]優選地,所述第一換熱裝置由金屬管折彎而成,該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和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通過導管連接在一起。
[0016]優選地,所述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設置有在空調器制冷時關閉制冷劑在環路內循環運動的控制閥。
[0017]由于本發明方法和空調器通過容納在容器裝置的蓄熱溶劑吸收壓縮機釋放的熱量,通過驅動裝置驅動制冷劑在第一換熱裝置和第二換熱裝置形成的環路內循環運動而將蓄熱溶劑吸收的壓縮機釋放的熱量輸送到第二換熱裝置釋放,從而將壓縮機釋放的熱量輸送至室內,這實現了壓縮機釋放熱量的回收利用,因此提高了空調器的整體制熱量、降低了能源消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發明空調器的線路圖;
[0019]圖2為本發明空調器的第一換熱裝置安裝與容器裝置內的立體組合圖;
[0020]圖3為圖2所示容器裝置設置在壓縮機上的立體組合圖;
[0021]圖4為圖2所示第一換熱裝置和容器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0022]圖5為本發明空調器室內機的立體組合。
[0023]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4]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5]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0026]SI,通過在壓縮機上設置容器裝置用于容納吸收壓縮機釋放熱量的蓄熱溶劑;
[0027]S2,在容器裝置內設置第一換熱裝置用于容納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的制冷劑以及在空調器的室內機設置第二換熱裝置,通過將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連接以形成一環路;
[0028]S3,通過驅動裝置驅動制冷劑在環路內循環運動以將在第一換熱裝置內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后的制冷劑輸送到第二換熱裝置釋放熱量。
[0029]具體地,在SI中,將容器裝置包裹在壓縮機上以將壓縮機釋放的熱量傳導給容器裝置內的蓄熱溶劑,為提高容器裝置的導熱性能,容器裝置包裹在壓縮機上的側壁選用鋁板。
[0030]具體地,在S2中,第一換熱裝置由金屬管折彎而成并呈S形,第二換熱裝置呈直管狀,該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和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通過導管連接在一起,且在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設置控制閥,通過關閉控制閥以在空調器制冷時關閉制冷劑在環路內的循環運動。
[0031]由于本發明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將容器裝置設置在壓縮機上,通過容器裝置的蓄熱溶劑吸收壓縮機釋放的熱量,并通過制冷劑在第一換熱裝置和第二換熱裝置形成的環路內循環運動而將蓄熱溶劑吸收的壓縮機釋放的熱量輸送到第二換熱裝置釋放,從而將壓縮機釋放的熱量輸送至室內,這實現了壓縮機釋放熱量的回收利用,因此提高了空調器的整體制熱量、降低了能源消耗。
[0032]相應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實現上述方法的空調器,如圖1。該空調器包括:室內機和室外機。室內機包括室內換熱器100。室外機包括室外換熱器200、壓縮機300、油分離器400、氣液分離器500和四通閥600。
[0033]室內換熱器100的一端與四通閥600連接,室內換熱器100的另一端與室外換熱器200的一端連接。室外換熱器200的另一端與四通閥600連接;壓縮機300分別與油分離器400和氣液分離器500連接,且油分離器400和氣液分離器500還分別與四通閥600連接,從而通過四通閥600形成冷媒的流動回路以實現空調器的制冷或制熱,具體的制冷制熱過程已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在此不再詳加說明。
[0034]當空調器在制冷或制熱時,壓縮機300均壓縮冷媒,冷媒在壓縮過程中釋放熱量而造成壓縮機300發熱,因而壓縮機300在壓縮冷媒過程中會釋放熱量。然而在空調器制熱時,若壓縮機300將熱量釋放到空氣中,這不但會影響空調器的制熱能力,而且也造成了能源浪費。為提高空調器的制熱能力、節約能源,本發明空調器還包括:容器裝置710、第一換熱裝置720、第二換熱裝置730和驅動裝置740。
[0035]請參閱圖2至圖4,容器裝置710具有容器槽711和容器蓋712。容器槽711內容納有蓄熱溶劑,在本實施例中,蓄熱溶劑為乙二醇溶液;該容器槽711包裹在壓縮機300上,且其包裹在壓縮機300上的側壁采用鋁板,以增加導熱性。容器蓋712密封在容器槽711上,且容器蓋712上開設有兩開孔713。
[0036]第一換熱裝置720置于容器槽711內,其由金屬管折彎而成并呈S形以增大與容器槽711內蓄熱溶劑的接觸面積。該第一換熱裝置720具有第一端口 721和第二端口 722。且第一端口 721和第二端口 722分別穿出相應的開孔713。
[0037]請參閱圖1、圖4和圖5,第二換熱裝置730呈直管狀,其具有第一接口 731和第二接口 732。第一接口 731和第二接口 732分別通過導管(圖中未標號)與第一換熱裝置720的第一端口 721和第二端口 722連接,從而第二換熱裝置730和第一換熱裝置720形成一環路,該環路內填充有制冷劑。
[0038]驅動裝置740為一泵,該驅動裝置740連接在第一換熱裝置720的第一端口 721和第二換熱裝置730的第一接口 731之間。
[0039]此外,為防止在空調器制冷時制冷劑在第二換熱裝置730和第一換熱裝置720形成的環路內循環運動,本發明空調器還在第二換熱裝置730的第一接口 731和驅動裝置740之間設置第一控制閥750,在第二換熱裝置730的第二接口 732和第一換熱裝置720的第二端口 722之間設置第二控制閥76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閥750和第二控制閥760為電磁閥。
[0040]本發明空調器的提高制熱量的工作過程如下:
[0041]當空調器在制熱時,壓縮機300壓縮冷媒,冷媒在壓縮過程中釋放熱量而造成壓縮機300發熱而釋放熱量,容器裝置710之包裹在壓縮機300上的側壁將壓縮機300釋放的熱量傳導給容器裝置710內的蓄熱溶劑,從而蓄熱溶劑將壓縮機300釋放的熱量傳導給第一換熱裝置720內的制冷劑;第一換熱裝置720內的制冷劑吸收熱量后從液態變成氣態;驅動裝置740驅動氣態的制冷劑沿圖1中箭頭所示方向運動;吸收熱量后的制冷劑經過驅動裝置740和第一控制閥750進入第二換熱裝置730 ;進入第二換熱裝置730內的制冷劑在室內機的強制對流風的作用下與室內冷空氣換熱,從而將熱量釋放到室內;制冷劑在第二換熱裝置730內釋放熱量后經第二控制閥760回流到第一換熱裝置720內,如此往復循環,從而將壓縮機300釋放的熱量回收并釋放到室內,因此提高了空調器的整體制熱量、降低了能源消耗。
[0042]在空調器制冷時,通過關閉驅動裝置740、第一控制閥750和第二控制閥760,從而關閉制冷劑在第二換熱裝置730和第一換熱裝置720形成的環路內循環運動,此時,壓縮機300通過容器裝置710和蓄熱溶劑將熱量散發到室外空氣中,而不再通過制冷劑將熱量輸送至第二換熱裝置730釋放。
[0043]由于本發明空調器的容器裝置710通過蓄熱溶劑吸收壓縮機釋放的熱量,通過驅動裝置740驅動制冷劑在第一換熱裝置720和第二換熱裝置730形成的環路內循環運動而將蓄熱溶劑吸收的壓縮機300釋放的熱量輸送到第二換熱裝置730釋放,從而將壓縮機300釋放的熱量輸送至室內,這實現了壓縮機300釋放熱量的回收利用,因此提高了空調器的整體制熱量、降低了能源消耗。
[0044]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通過在壓縮機上設置容器裝置用于容納吸收壓縮機釋放熱量的蓄熱溶劑; S2,在容器裝置內設置第一換熱裝置用于容納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的制冷劑以及在空調器的室內機設置第二換熱裝置,通過將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連接以形成一環路;以及 S3,通過驅動裝置驅動制冷劑在環路內循環運動以將在第一換熱裝置內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后的制冷劑輸送到第二換熱裝置釋放熱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將所述容器裝置包裹在壓縮機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容器裝置包裹在壓縮機上的側壁選用鋁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第一換熱裝置由金屬管折彎而成,該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和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通過導管連接在一起。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空調器室內制熱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設置控制閥,通過控制閥在空調器制冷時關閉制冷劑在環路內的循環運動。
6.一種提高室內制熱量的空調器,包括室內機和室外機,室外機包括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壓縮機上設置有容器裝置,用于容納吸收壓縮機釋放熱量的蓄熱溶劑;容器裝置內設置有第一換熱裝置,用于容納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的制冷劑;室內機內設置有第二換熱裝置,該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連接以形成一環路;在第二換熱裝置和第一換熱裝置形成的環路上設置有驅動裝置,用于驅動制冷劑在環路內循環運動以將在第一換熱裝置內從蓄熱溶劑吸收熱量的制冷劑輸送到第二換熱裝置釋放熱量。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室內制熱量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裝置包裹在壓縮機上。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室內制熱量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裝置呈S形,所述第二換熱裝置呈直管狀。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室內制熱量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裝置由金屬管折彎而成,該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和第一換熱裝置的兩端分別通過導管連接在一起。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室內制熱量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換熱裝置的兩端設置有在空調器制冷時關閉制冷劑在環路內循環運動的控制閥。
【文檔編號】F24F5/00GK104456775SQ201310435876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3日
【發明者】賴想球, 張桃, 張惟 申請人: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