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具備熱回收系統的空氣處理器,具體是指一種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
背景技術:
目前,空調行業興盛,空調種類繁多,然而存在以下問題:現有的空調設備不具備新風配送功能,只進行內循環,不能進行外循環。現有的空調設備不具備高效凈化功能,空氣凈化不完全。現有的空調設備不具備空氣熱量回收功能,其功耗量大,及其浪費能源。現有空調設備濾網經常沒能及時清洗且操作麻煩。現有的空調設備噪音污染嚴重。傳統的空調末端中的熱交換器均是垂直放置在過風通道內的,其進風面與風向垂直放置,在固定的高度中,其進風面積小,熱交換效率低下,同時只有一面與風向接觸,因此當風流穿過熱交換器后,其產生的噪音極大。原有中央空調用風機盤管、變頻多聯中央空調室內機、家用空調室內壁掛機和柜機等一切傳統空調所需的室內機,它們送風、回風都在室內空間完成,造成室內具有輕重不等的噪音污染。因它們均安裝與室內,占用了室內一定的空間,造成裝修配合難度大,降低了室內房間部分層高,還需要單獨布置冷凝水管,造成安裝費工費料,因冷凝水管和部分內機需隱蔽安裝,則弓I起安裝周期延長,若冷凝水泄露,則造成室內裝修破壞。
實用新型內容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這種空氣處理器可以解決以下問題:提高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減少噪音。本實用新型的實現方案如下: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包括熱交換過風通道,熱交換過風通道一端連接有框式熱交換器,框式熱交換器是主要由多個板式熱交換器合圍構成一端閉合、一端開口指向熱交換過風通道的過風結構。基于上述,在本實用新型中,相比于傳統的空調末端,本發明將傳統的垂直與風向的熱交換器替換為框式熱交換器,具體的說來為:傳統的熱交換部分由外框體,以及設置在外框體內的熱交換器構成,而本實用新型直接用一個框式的熱交換器替換傳統的外框體和熱交換器,這樣,位于原有外框體部分的區域也變為熱交換器的一部分,在相同的體積內,增大了熱交換的面積,同時,在氣流進行熱交換時,傳統的熱交換部分中的熱交換器能將大部分氣流阻擋在進風面,這些氣流遇到上述外框體后被阻擋,其氣流能量被消耗,需要出風量大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風機的功率,而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框式的熱交器直接增加其出風面積,及時出風正面的風被阻擋產生亂流,這些被阻擋的氣流也可以通過側面的熱交換器直接流出,因此相比于傳統的空調末端,其熱交換效率高,出風量大,節約風機的能源,由于出風面積大,因此風速降低20%以上,同可以減少噪音。[0013]至少一個板式熱交換器的進風面與熱交換過風通道的風向成夾角A,夾角A的取值范圍為:0° <夾角A <90°。優先的考慮夾角為30°或者45°或者60°或者80°。在本實用新型中,將板式熱交換器相對于熱交換過風通道的風向斜置,這樣相比于傳統的垂直放置而言,其在固定的高度方向,板式熱交換器的進風面增大,可進一步的增大其熱交換面積,以達到熱交換徹底的目的。框式熱交換器的形狀為三棱柱或錐體或圓臺。框式熱交換器的形狀為柱體。該柱體靠近熱交換過風通道的一端開口,另一端閉合,同時,該柱體的壁由板式熱交換器組成。還包括熱交換旁通閥,所述熱交換旁通閥位于相鄰板式熱交換器之間或者鑲嵌在板式熱交換器內。當需要直接通風時,可開啟熱交換旁通閥,這時,風流直接穿透熱交換旁通閥進入下一級處理。熱交換旁通閥閉合時,進行熱交換處理。本實用新型還可以解決一下問題:該空氣處理器中的凈化功能對引入的新風和回風進行高度凈化,可以去除新風及室內回風中的卷煙煙霧、可吸入顆粒物(0.1微米以上的微粒物)、花粉、塵螨及排泄物、細菌、臭氧、裝修污染(甲醛、苯系物和VOCs等),還會釋放負氧離子,徹底杜絕二次污染,達到室內空氣高效凈化的目的,該設備能根據設備運行時間自動清洗高效過濾網。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還包括新風排風裝置,新風排風裝置包括腔內安裝有熱回收濾芯的熱回收腔,所述熱回收腔的前端安裝有排風旁通腔、后端安裝有新風旁通腔、左端安裝有新風分配腔、右端安裝有同時與熱回收腔連通的排風過風腔和新風過風腔;排風過風腔和新風過風腔進行層疊設置,排風過風腔位于新風過風腔正上方;排風旁通腔引入室內排風后分別與熱回收腔和排風過風腔連通;新風分配腔引入室外新風后分別與熱回收腔和新風旁通腔連通,新風旁通腔與新風過風腔連通。本實用新型設置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的整體放置在室外,其中,新風排風裝置為排風通道和新風通道的集合結構,在新風排風裝置內起到通過新風引入和室內的氣體的排出的同時,采用熱回收腔進行熱交換回收處理,將排風通道內的熱量傳遞給新風,使得新風接收熱量再次傳遞到下一級具備熱交換器的裝備內進行高效節能的熱交換處理。同時為了能快速制冷或制熱,為了減少風阻,不進行熱交換回收處理,本實用新型中增加有新風旁通腔和排風旁通腔,當新風旁通腔內的新風旁通閥打開,則新風旁通腔與新風分配腔導通,由于至熱回收腔內的風阻大,則新風優先通過新風旁通腔然后與新風過風腔連通。最后進入回風導通內進行混合形成新風回風的混合風,最后進入下一級進行處理,同理,當排風旁通腔的排風旁通閥打開后,由于至熱回收腔內的風阻大,則排風優先通過排風旁通腔后至排風過風腔,排風過風腔與室外導通,進行快速排氣處理。其中,排風旁通閥位于排風旁通腔與排風過風腔之間,其新風旁通腔位于新風旁通腔與新風分配腔之間,這兩個閥門可根據需求可遙控或手動開啟。基于上述,本實用新型采用排風通道和新風通道在旁路支路進行邊界傳輸氣流,以構成一個熱回收的結構,同時根據選擇可快速的進行供風處理和排風處理,結構緊湊,功能強大。進一步的,為了實現結構簡單化的熱交換處理結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熱回收濾芯由若干縱橫交錯并互相隔離的過風通道構成,其外形為矩形體;熱回收濾芯相對的兩棱邊與熱回收腔的內壁連接并將熱回收腔分割為4個互相隔離的空腔,這4個空腔分別為:左上腔、右上腔、右下腔、左下腔;左上腔通過熱回收濾芯的過風通道與右下腔連通,右上腔通過熱回收濾芯的過風通道與左下腔導通;左上腔與新風分配腔連通,左下腔與排風旁通腔連通,右上腔與排風過風腔導通,右下腔與新風過風腔連通。通過上述熱回收濾芯的結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采用非常規的放置熱回收濾芯的方式,將熱回收濾芯旋轉放置,即將熱回收濾芯的任意一面旋轉一定角度后放置,使得熱回收濾芯能將熱回收腔分割成上述4個空腔。以達到在固定體積內實現熱回收濾芯相對面的導通目的,即左上腔通過熱回收濾芯的過風通道與右下腔連通,右上腔通過熱回收濾芯的過風通道與左下腔導通;這樣,新風分配腔內的新風可以通過左上腔進入熱回收濾芯,最后通過右下腔導通到新風過風腔,同理,排風旁通腔引入的室內排風可以通過左下腔進入熱回收濾芯,最后通過右上腔導通到排風過風腔被排出。進一步的,所述新風分配腔連接有新風進風腔;新風進風腔安裝有室外新風進風口,室外新風進風口內安裝有新風高效過濾網,新風高效過濾網的進風面設置有新風自動清洗刷,新風高效過濾網和新風自動清洗刷正下方設置有新風清洗接水盤。由于新風進風腔作為引入室外新風的裝置,因此新風進風腔在其引入新風的室外新風進風口處會接觸大量的灰塵,因此,本實用新型還在室外新風進風口內增加清洗結構,實現自動控制清洗,達到定期處理污染源頭的目的,其中優先將新風自動清洗刷設置在新風高效過濾網的進風面。 新風進風腔內安裝有風機。所述排風過風腔連通有排風腔,排風腔內安裝有風機。在新風進風腔和排風過風腔內增加風機,可使得風速加大,能快速進行排風和新風供給。所述新風過風腔連通有回風腔,回風腔內設置有連通室內的室外排風通道,室外排風通道與排風旁通腔連通。基于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還增加回風腔,使得室內的回風與新風進行混合,提高新風的熱量,以達到減少后期熱交換器的負荷目的。基于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的進風處理位置,設置有兩端均連通室內的回風通道,以及一端與室外連通、一端與回風通道連通的新風通道,還包括一端與室內連通、一端與室外連通的排風通道,排風通道、新風通道在熱回收濾芯內進行熱回收。回風通道即回風腔和后期進行熱交換處理的下級結構。所述回風腔連通有凈化熱交換處理空腔。凈化熱交換處理空腔能對回風和新風構成的混合風進行熱交換和凈化處理,包括常規空調器的空氣處理結構。但一般的空調器的空氣處理結構不具備高效的凈化空氣功能,和自動清洗功能,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的結構作為凈化熱交換處理設備,以達到凈化、熱交換、自動清洗的綜合功能目的。具體結構如下。凈化熱交換處理空腔包括熱交換過風通道和風機進風風腔,框式熱交換器位于熱交換過風通道和風機進風風腔之間。熱交換過風通道內設置有混風高效過濾網、UV燈管、納米光催化網、活性炭濾網;所述混風高效過濾網的進風面設置有混風自動噴水清洗刷,混風高效過濾網、UV燈管、納米光催化網、活性炭濾網的正下方設置有混風接水盤;混風高效過濾網與熱交換過風通道內壁之間還設置有高效過濾網旁通閥,高效過濾網旁通閥安裝有靜電吸附。[0028]風機進風風腔連通有室內排風腔,風機進風風腔內安裝有加濕霧化裝置,室內排風腔內安裝有風機和負氧離子發生器。上述提及的混風高效過濾網、UV燈管、納米光催化網、活性炭濾網進行空氣過濾和凈化功能。框式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功能。設置有混風接水盤和混風自動噴水清洗刷可對混風高效過濾網進行清洗處理。同時再此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增加高效過濾網旁通閥,當需要快速制冷或制熱時,開啟高效過濾網旁通閥,使得混合風能快速到達框式熱交換器處,以進行快速的制冷制熱,起到減小風阻的目的,同時,為了能快速進行新風供給,因此,可以打開熱交換旁通閥,這樣混合風可以快速的通過框式熱交換器的區域直接供給到室內。風機進風風腔連通有室內排風腔,室內排風腔內安裝有風機和負氧離子發生器。增加負氧離子發生器可以提高室內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數目,經過研究發現負氧離子發生器安裝在本實用新型設計的裝置中的其他區域不利于負氧離子的存活,因此,優先設置在室內排風腔內。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一、空調器只在室內留一個送風口和一個回風口和排風口,并且有新風配送,在配送新風的同時還保證室內空氣的絕對潔凈,杜絕二次污染,更節能。二、該空氣處理器中的凈化功能對引入的新風和回風進行高度凈化,可以去除新風及室內回風中的卷煙煙霧、可吸入顆粒物(0.1微米以上的微粒物)、花粉、塵螨及排泄物、細菌、臭氧、裝修污染(甲醛、苯系物和VOCs等),還會釋放負氧離子。徹底杜絕二次污染,達到高效凈化。三、降低耗電量,節能環保。四、一體多功用化,節約能源。五、安裝于室外,告別冷凝水帶來的不便,節約室內空間及層高,不影響裝修難度及效果。
圖1是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新風排風裝置加回風腔的東南方向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新風排風裝置加回風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新風排風裝置加回風腔的西南方向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排風過風腔和新風過風腔、排風旁通腔的結構分拆圖。圖6是圖2中A-A切面示意圖。圖7是凈化熱交換處理空腔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新風進風腔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框式熱交換器為矩形柱體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框式熱交換器三棱柱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框式熱交換器為三棱柱結構、且熱交換旁通閥位于相鄰板式熱交換器之間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實施例4采用的臥式空調末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2、3、4、5、6、7、8 所示。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包括熱交換制冷制熱區、新風配送預熱節能區、空氣凈化區、加水自動清洗區。這四個區分別實現熱交換制冷制熱功能、新風配送預熱節能功能、空氣凈化功能、加水自動清洗功能。其中風配送預熱節能功能的實現為:在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設置新風排風裝置,新風排風裝置包括腔內安裝有熱回收濾芯7的熱回收腔51,所述熱回收腔51的前端安裝有排風旁通腔55、后端安裝有新風旁通腔56、左端安裝有新風分配腔52、右端安裝有同時與熱回收腔51連通的排風過風腔53和新風過風腔54 ;排風過風腔53和新風過風腔54進行層疊設置,排風過風腔53位于新風過風腔54正上方;排風旁通腔55引入室內排風后分別與熱回收腔51和排風過風腔53連通;新風分配腔52引入室外新風后分別與熱回收腔51和新風旁通腔56連通,新風旁通腔56與新風過風腔54連通。本實用新型設置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的整體放置在室外,其中,新風排風裝置為排風通道和新風通道的集合結構,在新風排風裝置內起到通過新風引入和室內的氣體的排出的同時,采用熱回收腔進行熱交換回收處理,將排風通道內的熱量傳遞給新風,使得新風接收熱量再次傳遞到下一級具備熱交換器的裝備內進行高效節能的熱交換處理。同時為了能快速制冷或制熱,為了減少風阻,不進行熱交換回收處理,本實用新型中增加有新風旁通腔56和排風旁通腔55,當新風旁通腔56內的新風旁通閥5652打開,則新風旁通腔56與新風分配腔52導通,由于至熱回收腔內的風阻大,則新風優先通過新風旁通腔56然后與新風過風腔54連通。最后進入回風導通內進行混合形成新風回風的混合風,最后進入下一級進行處理,同理,當排風旁通腔55的排風旁通閥5355打開后,由于至熱回收腔內的風阻大,則排風優先通過排風旁通腔55后至排風過風腔53,排風過風腔53與室外導通,進行快速排氣處理。其中,排風旁通閥5355位于排風旁通腔55與排風過風腔53之間,其新風旁通腔56位于新風旁通腔56與新風分配腔52之間,這兩個閥門可根據需求可遙控或手動開啟。基于上述,本實用新型采用排風通道和新風通道在旁路支路進行邊界傳輸氣流,以構成一個熱回收的結構,同時根據選擇可快速的進行供風處理和排風處理,結構緊湊,功能強大。為了實現結構簡單化的熱交換處理結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熱回收濾芯7由若干縱橫交錯并互相隔離的過風通道構成,其外形為矩形體;熱回收濾芯7相對的兩棱邊與熱回收腔51的內壁連接并將熱回收腔51分割為4個互相隔離的空腔,這4個空腔分別為:左上腔71、右上腔72、右下腔73、左下腔74 ;左上腔71通過熱回收濾芯7的過風通道與右下腔73連通,右上腔72通過熱回收濾芯7的過風通道與左下腔74導通;左上腔71與新風分配腔52連通,左下腔74與排風旁通腔55連通,右上腔72與排風過風腔53導通,右下腔73與新風過風腔54連通。通過上述熱回收濾芯7的結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采用非常規的放置熱回收濾芯7的方式,將熱回收濾芯7旋轉放置,即將熱回收濾芯7的任意一面旋轉一定角度后放置,使得熱回收濾芯7能將熱回收腔51分割成上述4個空腔。以達到在固定體積內實現熱回收濾芯7相對面的導通目的,即左上腔71通過熱回收濾芯7的過風通道與右下腔73連通,右上腔72通過熱回收濾芯7的過風通道與左下腔74導通;這樣,新風分配腔52內的新風可以通過左上腔71進入熱回收濾芯7,最后通過右下腔73導通到新風過風腔54,同理,排風旁通腔55引入的室內排風可以通過左下腔74進入熱回收濾芯7,最后通過右上腔72導通到排風過風腔53被排出。所述新風過風腔54連通有回風腔62,回風腔62內設置有連通室內的室外排風通道61,室外排風通道61與排風旁通腔55連通。[0050]加水自動清洗功能的實現為:所述新風分配腔52連接有新風進風腔57 ;新風進風腔57安裝有室外新風進風口 571,室外新風進風口 571內安裝有新風高效過濾網573,新風高效過濾網573的進風面設置有新風自動清洗刷572,新風高效過濾網573和新風自動清洗刷572正下方設置有新風清洗接水盤574。由于新風進風腔57作為引入室外新風的裝置,因此新風進風腔57在其引入新風的室外新風進風口 571處會接觸大量的灰塵,因此,本實用新型還在室外新風進風口 571內增加清洗結構,實現自動控制清洗,達到定期處理污染源頭的目的,其中優先將新風自動清洗刷設置在新風高效過濾網573的進風面。同時,所述混風高效過濾網33的進風面設置有混風自動噴水清洗刷32,混風高效過濾網33、UV燈管36、納米光催化網37、活性炭濾網38、框式熱交換器310的正下方設置有混風接水盤313。在上述兩個結構的基礎上實現自動清洗功能。新風配送預熱節能功能、空氣凈化功能的實現為:凈化熱交換處理空腔3包括熱交換過風通道9和風機進風風腔312,框式熱交換器310位于熱交換過風通道9和風機進風風腔312之間。熱交換過風通道9內設置有混風高效過濾網33、UV燈管36、納米光催化網37、活性炭濾網38 ;所述混風高效過濾網33的進風面設置有混風自動噴水清洗刷32,混風高效過濾網33、UV燈管36、納米光催化網37、活性炭濾網38的正下方設置有混風接水盤313 ;混風高效過濾網33與熱交換過風通道9內壁之間還設置有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安裝有靜電吸附35。風機進風風腔312連通有室內排風腔2,風機進風風腔312內安裝有加濕霧化裝置311,室內排風腔內安裝有風機和負氧離子發生器4。混風高效過濾網33、UV燈管36、納米光催化網37、活性炭濾網38進行空氣過濾和凈化功能。框式熱交換器310進行熱交換功能。同時再此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增加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當需要快速制冷或制熱時,開啟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使得混合風能快速到達框式熱交換器處,以進行快速的制冷制熱,起到減小風阻的目的,同時,為了能快速進行新風供給,因此,可以打開熱交換旁通閥39,這樣混合風可以快速的通過框式熱交換器的區域直接供給到室內。風機進風風腔312連通有室內排風腔2,室內排風腔內安裝有風機和負氧離子發生器4。增加負氧離子發生器4可以提高室內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數目,經過研究發現負氧離子發生器4安裝在本實用新型設計的裝置中的其他區域不利于負氧離子的存活,因此,優先設置在室內排風腔2內。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以夏季供風進行具體的說明,首先在安裝本實用新型的墻面開鑿3個孔,分別是回風孔,排風孔、以及供風孔,其中,本實用新型中的排風孔與圖2中室外排風通道61導通,室外排風通道61與排風腔58導通,通過排風腔58內的風機進行排風處理,同時,回風孔與回風腔62的一端導通,供風孔與室內排風腔2導通。上述設備安裝完畢后。室外排風通道61引入室內的排風,新風進風腔57通過其內部的風機引入室外的新風,回風腔62引入室內的回風,此時,室內的排風通過室外排風通道61送達至排風旁通腔55,在排風旁通腔55內,當排風旁通閥5355關閉時,室內的排風進入到左下腔74,通過左下腔74和熱回收濾芯7后,送達至右上腔72,最后通過排風過風腔53送達到排風腔58被排出室外,同時室外的新風被新風進風腔57的風機引入后,到達新風分配腔52,當新風旁通閥5652關閉時,新風進入到左上腔71,通過左上腔71和熱回收濾芯7后,送達至右下腔73,最后通過新風過風腔54送達至回風腔62,此時,回風腔62通過引入室內的回風也進入到回風腔62,最后新風和回風均送達至熱交換過風通道9進行混合處理。在此基礎上,排風和新風還有另外一條路徑,即當新風旁通閥5652打開時,新風優先進入到新風旁通腔56,最后送達至新風過風腔54,當排風旁通閥5355打開后,由于至熱回收腔內的風阻大,則排風優先通過排風旁通腔55后至排風過風腔53,排風過風腔53與排風腔58導通,進行快速排氣處理。排風和新風在通過熱回收濾芯7時進行熱量回收,即室外的新風將室外的熱量傳遞給排風,使得供給的新風的溫度變低,使得新風和回風混合后進行熱交換處理時,能快速的達到預定溫度,以降低框式熱交換器的負荷。同理,在冬季時,室內的排風則將熱量傳遞給室外的新風,使得新風的溫度升高,以進行熱回收處理和提高熱回收的效率。新風和回風進行混合后進行下一步的過濾、凈化、熱交換處理,即混合風在凈化熱交換處理空腔3內進行處理。當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和熱交換旁通閥39關閉時,混合風依次通過混風高效過濾網33、UV燈管36、納米光催化網37、活性炭濾網38、框式熱交換器310、加濕霧化裝置311進行熱交換、過濾、凈化處理,當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和熱交換旁通閥39打開時,混合風依次通過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和熱交換旁通閥39直接送達到室內。可進入快速供給新風模式。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控制連接區1,該區實現遠程控制和安裝各種控制設備。具體情況根據實際需求設置,例如設置遠程遙控接收器,水路鋪設,冷媒供給等。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如圖9所示,框式熱交換器310為一端開口的矩形柱體。如圖10所示,框式熱交換器310為三棱柱形狀的柱體,其中熱交換旁通閥39鑲嵌在板式熱交換器內。如圖11所示,框式熱交換器310為三棱柱形狀的柱體,其中熱交換旁通閥39位于相鄰板式熱交換器之間。圖9、10、11中的熱交換過風通道9中還可以增加風機。實施例3,在本實施例中,相比實施例2,在框式熱交換器310外,圍設有防塵殼體,該殼體與熱交換過風通道9連接。實施例4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采用臥式空調末端為例,該臥式空調末端具備以下部件:臥式空調回風口 111、臥式空調接水盤112、臥式空調清洗刷113、臥式空調高效過濾結構114、臥式空調高效過濾網旁通閥115、臥式空調新風供給裝置116、臥式空調排水管117、臥式空調進水管118、臥式空調UV燈管119、臥式空調納米光催化網1110、臥式空調活性碳過濾網1111、臥式空調熱交換器1112、臥式空調加濕霧化裝置1113、臥式空調負氧離子發生器1114、臥式空調出風口 1116、臥式空調調風面板1117、臥式空調風機1118,其中臥式空調熱交換器1112采用本實用新型中提及的框式熱交換器310,熱交換過風通道9為臥式空調回風口 111至臥式空調熱交換器1112之間的過風區域,在本實施例中的框式熱交換器310優先采用實施例2中如圖11所示的框式熱交換器310。其過風面積是傳統的4倍以上,因此過風面積加大,過風風阻小,能耗低下。在本實施例中,回風從臥式空調回風口 111進入,然后通過臥式空調高效過濾結構114,在臥式空調高效過濾結構114處進行高效過濾,最后在臥式空調風機1118的驅動下,依次經過臥式空調UV燈管119、臥式空調納米光催化網1110、臥式空調活性碳過濾網1111、臥式空調熱交換器1112,即框式熱交換器310,在框式熱交換器310處進行熱交換處理,再經過臥式空調加濕霧化裝置1113、臥式空調負氧離子發生器1114、臥式空調出風口 1116、臥式空調調風面板1117,最后送入房間,通過臥式空調新風供給裝置116可以引入室外新風進行新風供給。熱交換器及熱交換旁通閥可以放在出風口和回風通道的任意位置,本方案僅為其中之一。本適用新型專利還適用于與臥式、四面出風式、家用柜機、掛機、風機盤管式、床置式新風機以及其他汽車、輪船等特殊行業的一切空調末端。熱交換旁通閥在過渡季節,在房間進行過濾的時侯,打開熱交換旁通閥,還能起到節能的作用。采用水或氟利昂作為冷源。上述熱交換器和高效過濾網的位置是可以互換的,同時他們的位置設置在風道的任意位置,在送風過程中可以采取負壓送風和正壓送風的模式進行,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實施例5本實施例為: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包括熱交換過風通道9,熱交換過風通道9 一端連接有框式熱交換器310,框式熱交換器310是主要由多個板式熱交換器合圍構成一端閉合、一端開口指向熱交換過風通道9的過風結構。還包括新風排風裝置,新風排風裝置包括腔內安裝有熱回收濾芯7的熱回收腔51,所述熱回收腔51的前端安裝有排風旁通腔55、后端安裝有新風旁通腔56、左端安裝有新風分配腔52、右端安裝有同時與熱回收腔51連通的排風過風腔53和新風過風腔54 ;排風過風腔53和新風過風腔54進行層疊設置,排風過風腔53位于新風過風腔54正上方;排風旁通腔55引入室內排風后分別與熱回收腔51和排風過風腔53連通;新風分配腔52引入室外新風后分別與熱回收腔51和新風旁通腔56連通,新風旁通腔56與新風過風腔54連通。所述新風過風腔54連通有回風腔62,回風腔62內設置有連通室內的室外排風通道61,室外排風通道61與排風旁通腔55連通。實施例6本實施例在實施例5的基礎增加下列內容:所述回風腔62連通有凈化熱交換處理空腔3。實施例7本實施例在實施例6的基礎增加下列內容:凈化熱交換處理空腔3包括熱交換過風通道9和風機進風風腔312,框式熱交換器310位于熱交換過風通道9和風機進風風腔312之間。實施例8本實施例在實施例7的基礎增加下列內容:熱交換過風通道9內設置有混風高效過濾網33、UV燈管36、納米光催化網37、活性炭濾網38 ;所述混風高效過濾網33的進風面設置有混風自動噴水清洗刷32,混風高效過濾網33、UV燈管36、納米光催化網37、活性炭濾網38的正下方設置有混風接水盤313 ;混風高效過濾網33與熱交換過風通道9內壁之間還設置有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安裝有靜電吸附35。實施例9本實施例在實施例7的基礎增加下列內容:風機進風風腔312連通有室內排風腔2,風機進風風腔312內安裝有加濕霧化裝置311,室內排風腔內安裝有風機和負氧離子發生器4。
如上,則能很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1.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包括熱交換過風通道(9),其特征在于:熱交換過風通道(9) 一端連接有框式熱交換器(310),框式熱交換器(310)是主要由多個板式熱交換器合圍構成一端閉合、一端開口指向熱交換過風通道(9 )的過風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板式熱交換器的進風面與熱交換過風通道(9)的風向成夾角A,夾角A的取值范圍為:0°<夾角 A < 9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框式熱交換器(310)的形狀為三棱柱或錐體或圓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框式熱交換器(310)的形狀為柱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熱交換旁通閥(39),所述熱交換旁通閥(39)位于相鄰板式熱交換器之間或者鑲嵌在板式熱交換器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新風排風裝置,新風排風裝置包括腔內安裝有熱回收濾芯(7)的熱回收腔(51),所述熱回收腔(51)的前端安裝有排風旁通腔(55)、后端安裝有新風旁通腔(56)、左端安裝有新風分配腔(52)、右端安裝有同時與熱回收腔(51)連通的排風過風腔(53)和新風過風腔(54);排風過風腔(53 )和新風過風腔(54 )進行層疊設置,排風過風腔(53 )位于新風過風腔(54 )正上方;排風旁通腔(55)引入室內排風后分別與熱回收腔(51)和排風過風腔(53)連通;新風分配腔(52)引入室外新風后分別與熱回收腔(51)和新風旁通腔(56)連通,新風旁通腔(56)與新風過風腔(54)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回收濾芯(7)由若干縱橫交錯并互相隔離的過風通`道構成,其外形為矩形體;熱回收濾芯(7)相對的兩棱邊與熱回收腔(51)的內壁連接并將熱回收腔(51)分割為4個互相隔離的空腔,這4個空腔分別為:左上腔(71)、右上腔(72)、右下腔(73)、左下腔(74);左上腔(71)通過熱回收濾芯(7)的過風通道與右下腔(73)連通,右上腔(72)通過熱回收濾芯(7)的過風通道與左下腔(74)導通;左上腔(71)與新風分配腔(52)連通,左下腔(74)與排風旁通腔(55)連通,右上腔(72)與排風過風腔(53)導通,右下腔(73)與新風過風腔(54)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分配腔(52)連接有新風進風腔(57);新風進風腔(57)安裝有室外新風進風口(571),室外新風進風口(571)內安裝有新風高效過濾網(573),新風高效過濾網(573)的進風面設置有新風自動清洗刷(572 ),新風高效過濾網(573 )和新風自動清洗刷(572 )正下方設置有新風清洗接水盤(574)。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新風進風腔(57)內安裝有風機。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風過風腔(53 )連通有排風腔(58 ),排風腔(58 )內安裝有風機。
11.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過風腔(54)連通有回風腔(62),回風腔(62)內設置有連通室內的室外排風通道(61),室外排風通道(61)與排風旁通腔(55)連通。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風腔(62 )連通有凈化熱交換處理空腔(3 )。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凈化熱交換處理空腔(3 )包括熱交換過風通道(9 )和風機進風風腔(312),框式熱交換器(310 )位于熱交換過風通道(9)和風機進風風腔(312)之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熱交換過風通道(9)內設置有混風高效過濾網(33)、UV燈管(36)、納米光催化網(37)、活性炭濾網(38);所述混風高效過濾網(33)的進風面設置有混風自動噴水清洗刷(32),混風高效過濾網(33)、UV燈管(36)、納米光催化網(37)、活性炭濾網(38)的正下方設置有混風接水盤(313);混風高效過濾網(33)與熱交換過風通道(9)內壁之間還設置有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高效過濾網旁通閥(34)安裝有靜電吸附(35)。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其特征在于:風機進風風腔(312)連通有室內排風腔(2 ),風機進風風腔(312 )內安裝有加濕霧化裝置(311),室內排風腔內安裝有風機 和負氧離子發生器(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異形熱交換器PM2.5凈化空調末端包括熱交換制冷制熱區、新風配送預熱節能區、空氣凈化區、加水自動清洗區。熱交換制冷制熱區包括熱交換過風通道(9),熱交換過風通道(9)一端連接有框式熱交換器(310),框式熱交換器(310)是主要由多個板式熱交換器合圍構成一端閉合、一端開口指向熱交換過風通道(9)的過風結構,這四個區分別實現熱交換制冷制熱功能、新風配送預熱節能功能、空氣凈化功能、加水自動清洗功能。
文檔編號F24F13/30GK203052857SQ20132003296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3日
發明者宋道勝 申請人:宋道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