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包括框架、陶片支撐架和若干以高溫發泡材料燒結成形的多孔陶瓷片,所述多孔陶瓷片規則排布在框架內,由陶片支撐架將上述排布好的多孔陶瓷片固定在框架上。本發明的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采用并列的多孔陶瓷片之間形成通風走道的結構,通風走道可作為噴淋液體快速滲透濕簾的淋水通道,并為水汽熱交換提供場所,同時可降低過流阻力。
【專利說明】一種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蒸發冷卻空調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主要用于蒸發冷卻空調機、蒸發冷卻空調扇。
【背景技術】
[0002]濕簾(又稱填料、水簾)作為蒸發冷卻空調技術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響到空調機的運行效果。直接蒸發冷卻空調用的濕簾要求具有如下特點:比表面積大,吸水能力強;抗腐蝕,不易滋生細菌;濕挺性好,長期與水接觸不會塌陷;阻燃性好,電氣故障不易引起火災;環境友好,無毒無害。填料分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兩種,常用的有機材質主要為紙簾,無機材質主要有玻璃纖維和鋁簾。紙質濕簾具有吸濕性能好、比表面積大、易于生產、成本低等優點,目前應用最為廣泛,但紙簾的濕挺性、防菌性、防霉性和阻燃性等特性較差,存在衛生和安全隱患。玻璃纖維濕挺性好、防腐和阻燃性好,但質脆易碎,運輸和安裝過程容易破損。鋁簾濕挺性好、防腐和阻燃性好,但吸濕性較差、冷卻效率低和生產成本高。
[0003]為克服上述紙簾、玻璃纖維和鋁材水簾的種種缺陷,業界提出采用多孔陶瓷代替上述材質。多孔陶瓷是一種經高溫燒成、體內具有大量彼此相通或閉合宏孔結構的陶瓷材料,目前研制生產的所有陶瓷材料均可通過適當的工藝支撐陶瓷擴孔體。郭興忠、朱林、楊輝等人在《中國陶瓷工業》期刊發表的“淀粉為造孔劑制備碳化硅多孔陶瓷” 一文中公開了以微米碳化硅基體,氧化鋁和氧化釔為燒結助劑,淀粉為造孔劑,采用無壓燒結技術制備碳化硅多孔陶瓷。所制備的多孔陶瓷直接用于蒸發空調填料,但結構上存在過流阻力大大高于常規濕簾產品的問題,另外,上述發泡添加劑價格昂貴,和生料原材料制備多孔陶瓷會導致成本過高,難于實現商業化生產。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由片狀多孔陶瓷規則排列成具有貫通走道、過流阻力小、熱交換效果好的多孔陶瓷濕簾。
[0005]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本發明的一種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包括框架、陶片支撐架和若干多孔陶瓷片,所述多孔陶瓷片呈片狀,并且規則排布在框架內,陶片支撐架將上述排布好的多孔陶瓷片固定在框架上。
[0007]所述框架內可以設有若干用來置放多孔陶瓷片的卡位,可以方便的排布多孔陶瓷片。
[0008]所述多孔陶瓷片是由含高溫氣化物質如碳化硅、氧氯化鎂、硫酸鹽、碳酸鹽等的陶瓷拋光廢渣、污泥、粉煤灰、煤矸石等原材料燒制成的規整形的多孔陶瓷體,經過打磨切割成多孔陶瓷片,多孔陶瓷片的表面及內部為相通或閉合的宏孔結構,該多孔陶瓷片具有的宏孔結構處于微米或毫米級。
[0009]所述框架內設有若干用來置放多孔陶瓷片的卡位所述框架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或其他多邊體。所述多孔陶瓷片間隔排列,形成可供空氣與水汽通過的通風走道。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0011]本發明的一種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陶瓷體內外分布宏孔結構,具有很好的吸附和釋放水的功能;相比較微孔的多孔陶瓷,本發明的多孔陶瓷片的宏孔結構能很快地釋放水,使水蒸汽快速離開陶瓷片;本發明的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采用并列的多孔陶瓷片之間形成通風走道的結構,通風走道可作為噴淋液體快速滲透濕簾的淋水通道,并為水汽熱交換提供場所,同時可降低過流阻力。另一方面,所述的多孔陶瓷片表面分布宏孔結構,當水噴淋于表面,孔蓄積水分,形成水膜,水膜吸收空氣中熱量,使氣溫下降。通過大量的開放孔隙吸收噴淋水,形成水膜,水膜與空氣充分接觸并進行熱質交換,使空氣溫度下降,達到降溫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的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的立體圖。
[0013]圖2為發明的未放置多孔陶瓷片時的立體圖
[0014]附圖標記:框架1,多孔陶瓷片列2,陶片支撐架3,通風走道4,多孔陶瓷片5,卡位6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
[0016]請結合圖1,圖1是本實施例的立體圖,本發明的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是規整形狀,該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包括框架1、陶片支撐架3和若干多孔陶瓷片5。所述多孔陶瓷片5是以陶瓷拋光廢渣材料、污泥等帶高溫發泡雜質的固體廢棄物(可摻混部分粘土),經過定型、干燥后,于1000-1500°C的窯爐中燒結而成多孔陶瓷,上述制備多孔陶瓷的工藝為現有工藝,例如可以采用由吳慶波、劉立強等人在《粉煤灰綜合利用》期刊中發表的文獻“用粉煤灰和赤泥為原料制備多孔陶瓷的研究”所述的方法制備得到上述多孔陶瓷。再通過打磨、切割等加工成規整形狀的片狀陶瓷片。材料成本低廉、生產工藝簡單,大大降低材料成本。也可用如粉煤灰、煤矸石、粘土等帶有高溫發泡雜質的原材料直接燒結形成多孔陶瓷片5。
[0017]上述多孔陶瓷片5應用于框架I內可形成疊片型的多孔陶瓷濕簾,其中框架I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或其他多邊體,也可根據系統需要采取不規則方框。
[0018]在實施例中,結合圖1和圖2,圖2是本實施例的未放置多孔陶瓷片時的立體圖。采用長方體的框架1,其底面上設有若干卡位6,該卡位6依據框架I的形狀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卡位6以平行設置為例。將多孔陶瓷片5規則的安置在上述卡位6上后,陶片支撐架3將上述呈片狀的多孔陶瓷片5固定在方形框架I內,且在相鄰兩個多孔陶瓷片5之間留有通風走道4,多個相鄰放置的多孔陶瓷片5組成多孔陶瓷片列2。
[0019]針對其他形狀框架I的實施例,采取適應相應框架I的不同長度的上述陶片支撐架3和多孔陶瓷片5。
[0020]本發明的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采用并列的多孔陶瓷片之間形成通風走道的結構,通風走道可作為噴淋液體快速滲透濕簾的淋水通道,并為水汽提供熱交換場所,同時可降低過流阻力。
[0021]上述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而并非限制本發明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發明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陶片支撐架和若干多孔陶瓷片,所述多孔陶瓷片呈片狀,并且規則排布在框架內,陶片支撐架將上述排布好的多孔陶瓷片固定在框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內設有若干用來置放多孔陶瓷片的卡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片是片狀的多孔陶瓷體,該多孔陶瓷片具有的宏孔結構處于微米或毫米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或其他多邊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片型多孔陶瓷濕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片間隔排列,形成可供空氣與水汽通過的通風走道。
【文檔編號】F24F5/00GK104266282SQ201410458424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0日
【發明者】黎濤, 熊祖鴻, 郭華芳, 陳勇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