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林設備領域,尤其涉及旋轉式谷物顆粒物風干裝置。
背景技術:
谷物顆粒在收獲的季節收獲后,為了保證其較長時間的儲存,而不發霉,需要對其進行自然晾曬,而自然晾曬的缺點是需要在谷物收獲的那幾天遇上較好的晴天,才能對谷物顆粒進行及時的晾曬,但是若是在其收獲的季節遇到下雨天,則谷物的晾曬就會變得困難,而且在下雨天不及時對剛收獲的谷物進行晾曬干燥,則會導致大量的谷物顆粒發霉而損壞、變質。
而且,對于現有的這種晾曬方式不僅只能順應天氣的變化而晾曬,有較多的不確定因素,而且晾曬的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晾曬的干燥性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旋轉式谷物顆粒物風干裝置,本發明干燥器結構簡單,適應范圍廣,不僅適合陰雨天晾曬,而且適合晴天晾曬,晾曬效率高,谷物顆粒的干燥性均勻,避免不能及時干燥而產生的發霉現象。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旋轉式谷物顆粒物風干裝置,包括若干旋轉托盤,若干所述旋轉托盤的內徑由上向下依次增大,若干所述旋轉托盤中心位置一體貫通設置豎向轉軸,且所述豎向轉軸通過若干所述旋轉托盤分隔成若干等高的軸節,每段所述軸節上設置一圈自動旋轉攪料器;所述豎向轉軸底部設置在軸承內,在所述豎向轉軸上還設置旋轉塊,所述軸承設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設置與所述旋轉塊傳動連接的電機。
作為優選,若干所述旋轉托盤上均設置容納槽。
作為優選,若干所述旋轉托盤均采用石墨板,并在所述石墨板上設置一層鋁板。
作為優選,所述自動旋轉攪料器包括連桿以及固定在所述連桿端部的鉤頭。
作為優選,所述連桿傾斜設置在所述軸節的側面,并且所述連桿的固定在所述軸節上,另一端伸向所述容納槽內,在所述鉤頭上設置一排錐形鉤齒。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改進之處在于,本發明設置谷物晾曬用的專用干燥器,該干燥器采用上下多層的托盤結構,而且托盤的內徑一次增大,這樣上層的谷物顆粒就不會掉落至地上,而只會掉落至下層的托盤上,減少谷物顆粒干燥過程中的浪費現象;其次,本發明采用電機傳動的方式帶動整個托盤勻速旋轉,在旋轉的過程中增加谷物顆粒表面的空氣流動,輔助提高干燥效果;再次,本發明為了進一步的提高干燥效果和效率,還采用石墨板配合鋁板的結構來制成托盤,這樣谷物顆粒放置在容納槽的鋁板上,陽光的熱量經過鋁板進行傳熱,石墨板也有較好的傳熱效果,吸熱效果也比較明顯,而且通過鋁板的設置還能保證谷物顆粒干凈,防止占有雜質或者病菌等;還有,本發明為了避免每層的谷物顆粒造成集團蓄熱,影響局部散熱,故設置自動旋轉攪料器,通過自動旋轉攪料器能夠自動旋轉對谷物顆粒進行循環且有序的攪拌,避免集團受熱,避免受熱不均的現象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自動旋轉攪料器的示意圖。
其中:1-旋轉托盤,2-軸節,3-容納槽,4-豎向轉軸,5-軸承,6-旋轉塊,7-底座,8-電機,9-錐形鉤齒,10-連桿,11-鉤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更好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描述。
參照附圖1-2所示的旋轉式谷物顆粒物風干裝置,包括若干旋轉托盤1,若干所述旋轉托盤1的內徑由上向下依次增大,若干所述旋轉托盤1中心位置一體貫通設置豎向轉軸4,且所述豎向轉軸4通過若干所述旋轉托盤1分隔成若干等高的軸節2,所述豎向轉軸4底部設置在軸承5內,在所述豎向轉軸4上還設置旋轉塊6,所述軸承5設置在底座7上,所述底座7上設置與所述旋轉塊6傳動連接的電機8,本發明通過電機8帶動皮帶,皮帶傳動連接在旋轉塊6與電機8的傳動端,通過電機8帶動豎向轉軸4勻速轉動,這樣在旋轉的過程中增加谷物顆粒表面的空氣流動,輔助提高干燥效果;該干燥器采用上下多層的托盤結構,而且托盤的內徑一次增大,這樣上層的谷物顆粒就不會掉落至地上,而只會掉落至下層的托盤上,減少谷物顆粒干燥過程中的浪費現象;若干所述旋轉托盤1均采用石墨板,并在所述石墨板上設置一層鋁板,本發明為了進一步的提高干燥效果和效率,還采用石墨板配合鋁板的結構來制成托盤,這樣谷物顆粒放置在容納槽的鋁板上,陽光的熱量經過鋁板進行傳熱,石墨板也有較好的傳熱效果,吸熱效果也比較明顯,而且通過鋁板的設置還能保證谷物顆粒干凈,防止占有雜質或者病菌等,干凈衛生;若干所述旋轉托盤1上均設置容納槽3,在容納槽3中堆放谷物顆粒物。
在本發明中,每段所述軸節上設置一圈自動旋轉攪料器,所述自動旋轉攪料器包括連桿10以及固定在所述連桿10端部的鉤頭11,所述連桿10傾斜設置在所述軸節2的側面,并且所述連桿10的固定在所述軸節2上,另一端伸向所述容納槽3內,在所述鉤頭11上設置一排錐形鉤齒9,豎向轉軸4旋轉一周,就自動帶動自動旋轉攪料器旋轉攪拌一周,通過鉤齒9在容納槽3內劃出一圈散熱痕,便于更好的進行散熱。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