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紡織烘干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滾動式紡織布料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于在生活品質的追求。
對于衣食住行,人們對于外在的衣物美觀性追求也越來越高,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后,現在的紡織已經不僅是傳統的手工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現代三維編織技術,現代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生產的服裝用、產業用、裝飾用紡織品。所以,現代紡織是指一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的多尺度結構加工技術,紡織,大致分為紡紗與編織兩道工序。
在我國的紡織行業也是歷史悠久,在之前大部分采用的是人工的方法進行烘干操作,使得紡織時的烘干效率大大降低,同時也使得在找色后染料分布在紡布上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滾動式紡織布料烘干裝置,能夠有效實現裝置對于染色后的紡布均勻烘干的效果。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滾動式紡織布料烘干裝置,包括烘干機本體、滑槽、烘干套管,所述的滑槽分布在烘干機本體的相對內側面,并且在滑槽上設置有若干烘干套管,所述的烘干套管的中部為中空結構,并在烘干套管的側邊均勻分布有T型定位塊,所述的T型定位塊上設置有若干的中孔,并與烘干套管內的中空結構相互貫通,所述的烘干機本體底部側面設置有螺栓固定件,并在烘干機本體側邊設置有若干的鏤孔。
優選地,所述的T型定位塊與烘干套管焊接連接。
優選地,所述的滑槽分為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并且第一滑槽分布在烘干機本體的前內側面,第二滑槽分布在烘干機本體的后內側面。
優選地,所述的烘干機本體底部設置有防滑墊片。
優選地,所述的烘干機本體頂部設置有控制開關。
優選地,所述的烘干機本體內底部設置有若干的導流槽。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滾動式紡織布料烘干裝置,通過裝置上設計的第一滑槽與第二滑槽的獨特設計,更具需要,調整烘干套管的位置高度,使得紡布與T型定位塊充分接觸,并通過轉動烘干套管實現對于紡布的多角度烘干,整個裝置設計合理,操作便捷,可被進一步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的烘干套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滾動式紡織布料烘干裝置,包括烘干機本體1、滑槽、烘干套管4,滑槽分布在烘干機本體1的相對內側面,并且在滑槽上設置有若干烘干套管4,烘干套管4的中部為中空結構,可通入熱氣,并在烘干套管4的側邊均勻分布有T型定位塊41,T型定位塊41上設置有若干的中孔401,并與烘干套管4內的中空結構相互貫通,是熱氣的貫穿,將待烘干的紡布放置卷曲在烘干套管4上,通過轉動烘干套管4,實現多角度烘干,烘干機本體1底部側面設置有螺栓固定件13,并在烘干機本體1側邊設置有若干的鏤孔12,便于水汽的散去。
T型定位塊與烘干套管焊接連接。
如圖2所示,滑槽分為第一滑槽2和第二滑槽3,并且第一滑槽2分布在烘干機本體1的前內側面,第二滑槽3分布在烘干機本體1的后內側面。使得待烘干的紡布直接與第一滑槽2和第二滑槽3上設置的烘干套管4纏繞,大大降低了紡布之間的纏繞空間。
烘干機本體1底部設置有防滑墊片14。
烘干機本體1頂部設置有控制開關11。
烘干機本體1內底部設置有若干的導流槽6,可有效收集烘干時的水分。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