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烘干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紡織用擺動快速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烘干是紡織物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步驟,伴隨著現代紡織業的快速發展,紡織烘干機作為紡織物烘干的主要加工設備,需緊隨現代紡織業快速發展的腳步,提高紡織機烘干的效率。
在專利號是CN105674705A的中國專利中,提到了一種延長紡織物在烘干機內運行軌跡進而提高烘干效率烘干機,雖然實現了紡織物烘干效率的提高,但仍是利用傳統的提高紡織物烘干時間或延長加熱空間的方式進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紡織用擺動快速烘干裝置,通過利用擺動快干機構對對紡織布料進行上下擺動,使得紡織布料迎著干燥熱空氣運動,加速熱空氣帶走紡織物的速度,進而達到提高烘干機烘干效率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紡織用擺動快速烘干裝置,包括:箱體;以及擺動快干機構,所述擺動快干機構設置于箱體中部,包括擺動組件與快干機構,所述擺動組件帶動快干機構上下往復擺動;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水平設置于箱體上,包括設置于所述擺動快干機構前端的輸入組件及間歇驅動組件,以及設置于該擺動快干機構后端的輸出組件;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通過皮帶傳送方式連接所述擺動組件,驅動擺動組件運動;紡織物穿過擺動快干機構呈自然垂落的狀態,驅動機構驅動擺動快干機構沿箱體上下運動進行烘干,紡織物在烘干過程中輸送機構中的輸出組件始終受驅動機構驅動,對烘干的紡織物進行打卷整理,隨不斷的打卷,紡織物逐漸被拉直,間歇驅動組件運動帶動輸入組件輸入紡織物,使裝置內紡織物恢復到自然垂落的狀態。
作為改進,所述擺動組件包括至少一個擺動單元,所述擺動單元包括:凸輪軸,所述凸輪軸兩端轉動設置于箱體上,其一端連接所述驅動機構;以及凸輪固定軸,所述凸輪固定軸平行于所述凸輪軸設置;凸輪,所述凸輪一端由所述凸輪軸固定串接,另一端有所述凸輪固定軸串接;滾輪,所述滾輪滾動設置于凸輪上,且該滾輪始終與凸輪邊緣滾動配合;所述擺動單元可以依據實際的生產需求進行增添。
作為改進,所述快干機構包括:快速板,所述快速板設置于所述凸輪固定軸的正上方,其中部貫穿設置有穿料口,且所述快速板上下表面均勻分布有若干透風孔;以及擺臂,所述擺臂對應所述擺動單元設置,其一端連接所述快速板,另一端鉸接所述滾輪;滑動軸,所述滑動軸一端與所述擺臂固定連接,另一端滑動設置于箱體上;紡織物穿過穿料口,呈自然垂落的狀態,在快速板擺動的過程中,裝置內的紡織物均隨著快速板擺動。
進一步的,所述快速板外形為倒置拋物線形設置,進而配合紡織物自然垂落時的狀態,避免紡織物輸送過程中受力,損壞紡織物。
作為改進,所述輸入組件包括:輸入布輥,所述輸入布輥兩端轉動設置于箱體上,其位于所述快速板的前端;以及輸入調節布輥,所述輸入調節布輥設置于所述輸入布輥的下端,且輸入調節布輥兩端滑動設置于箱體上,紡織物從其下端穿過;輸入組件用于輸送紡織物進入裝置內。
作為改進,所述間歇驅動組件包括:輸送電機,所述輸送電機與所述輸入布輥的一端緊固連接,該輸送電機的固定設置于箱體上;紅外感應器,所述紅外感應器設置于所述輸入布輥的后側,且固定設置于箱體上;紅外感應器檢測到紡織物后,輸送電機工作帶動輸入組件輸入紡織物,使紡織物回復到自然垂落狀態。
作為改進,所述輸出組件包括:輸出布輥,所述輸出布輥位于所述快速板的后側,其兩端固定設置于所述箱體上,所述輸出布輥的一端通過皮帶傳送方式連接所述驅動機構;以及輸出調節布輥,所述輸出調節布輥位于所述輸出布輥的正下方,且該輸出調節布輥的兩端滑動設置于所述箱體上,。
進一步的,所述輸入布輥與所述輸出布輥等高、等徑設置,且該輸入布輥與輸出布輥關于快速板對稱設置,實現紡織物呈自然垂落狀態,且紡織物的底部現狀與快速板形狀一致。
作為改進,一種紡織用擺動快速烘干裝置,還包括設置于箱體上端的加熱送風機構,所述加熱送風機構包括:進風組件,所述進風組件設置于所述快速板的上方;以及加熱元件,所述加熱元件位于所述進風組件與快速板之間。
作為改進,一種紡織用擺動快速烘干裝置,還包括設置于箱體下端的出風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機構包括:出氣箱,所述出氣箱設置于箱體的下端,其對應所述進風組件設置;以及出氣管,所述出氣管一端連接所述出氣箱,另一端穿過箱體,置于箱體外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較傳統烘干裝置,在裝置內部增設了擺動快干機構,通過擺動快干機構擺動裝置內的紡織物,使加熱送風機構內的干燥熱空氣快速帶走紡織物上的水分,進而達到提高裝置烘干效率;
(2)本發明在設置擺動快干機構時,快速板的外形為倒置拋物線形設置,以配合紡織物在裝置內自然垂落的狀態,實現紡織物穿過快速板后其自然垂落狀態不發生改變,進而擴大紡織物與快速板的接觸面,且快速板上下表面均設置了透風孔,保證干燥熱空氣的流通順暢;
(3)本發明在設置擺動快干機構時,采用了擺動單元實現快干機構可以上下擺動的目的,擺動單元可以依據裝置的需求進行添加,以適應不同規格和材料的紡織物;
(4)本發明在設置輸入機構時,采用輸入布輥與所述輸出布輥等高、等徑設置,且該輸入布輥與輸出布輥關于快速板對稱設置,輸入布輥與輸出布輥關于快速板等高、等徑保證裝置內的紡織物處于垂落狀態,相比于直線狀態,垂落狀態的紡織物量大,相同時間內烘干的紡織物也就多;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烘干效率高,高效節能且結構更加完善,更加智能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擺動快干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輸送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紡織物傳輸方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紡織用擺動快速烘干裝置,包括:
箱體1;以及
擺動快干機構2,所述擺動快干機構2設置于箱體1中部,包括擺動組件21與快干機構22,所述擺動組件21帶動快干機構21上下往復擺動;
輸送機構3,所述輸送機構3水平設置于箱體1上,包括設置于所述擺動快干機構2前端的輸入組件31及間歇驅動組件32,以及設置于該擺動快干機構2后端的輸出組件33;
驅動機構4,所述驅動機構4通過皮帶傳送方式連接所述擺動組件21,驅動擺動組件21運動。
需要說明的是,在快干機構22上下往復擺動的過程中,箱體1內的紡織物是隨著快干機構22同步擺動。
如圖2所示,作為一種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擺動組件21包括至少一個擺動單元,所述擺動單元包括:
凸輪軸212,所述凸輪軸212兩端轉動設置于箱體1上,其一端連接所述驅動機構4;以及
凸輪固定軸213,所述凸輪固定軸平行于所述凸輪軸212設置;
凸輪211,所述凸輪211一端由所述凸輪軸212固定串接,另一端有所述凸輪固定軸213串接;
滾輪214,所述滾輪214滾動設置于凸輪211上,且該滾輪214始終與凸輪211邊緣滾動配合。
需要說明的是,擺動單元的實施方式不僅限于本發明中所述的實施方式,且擺動單元可依據裝置本身的規格大小進行增添。
進一步的,所述快干機構22包括:
快速板221,所述快速板221設置于所述凸輪固定軸213的正上方,其中部貫穿設置有穿料口2211,且所述快速板221上下表面均勻分布有若干透風孔2212;以及
擺臂222,所述擺臂222對應所述擺動單元設置,其一端連接所述快速板221,另一端鉸接所述滾輪214;
滑動軸223,所述滑動軸223一端與所述擺臂222固定連接,另一端滑動設置于箱體1上。
更進一步的,所述快速板221外形為倒置拋物線形設置,拋物線形的設置配合了紡織物在箱體1內的自然垂落狀態。
如圖3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輸入組件31包括:
輸入布輥311,所述輸入布輥311兩端轉動設置于箱體1上,其位于所述快速板221的前端;以及
輸入調節布輥312,所述輸入調節布輥312設置于所述輸入布輥311的下端,且輸入調節布輥311兩端滑動設置于箱體1上,紡織物從其下端穿過。
進一步的,所述間歇驅動組件32包括:
輸送電機321,所述輸送電機321與所述輸入布輥311的一端緊固連接,該輸送電機321的固定設置于箱體1上;
紅外感應器322,所述紅外感應器322設置于所述輸入布輥311的后側,且固定設置于箱體1上。
更進一步的,所述輸出組件33包括:
輸出布輥331,所述輸出布輥331位于所述快速板221的后側,其兩端固定設置于所述箱體1上,所述輸出布輥311的一端通過皮帶傳送方式連接所述驅動機構4;以及
輸出調節布輥332,所述輸出調節布輥332位于所述輸出布輥331的正下方,且該輸出調節布輥332的兩端滑動設置于所述箱體1上。
需要說明的是,輸入布輥311與輸送電機321連接,輸送電機321為步進電機,輸出布輥321與驅動機構4連接,驅動機構4始終工作,箱體1內的紡織物隨輸出布輥331輸出箱體,原本呈自然垂落狀態的紡織物漸漸被收緊,當紅外感應器332感應到紡織物時,輸送電機321帶動輸入布輥311工作輸入紡織物,使箱體內的紡織物回復到初始狀態。
需要更進一步說明的是,所述輸入布輥311與所述輸出布輥331等高,且該輸入布輥311與輸出布輥331關于快速板221對稱設置,保證紡織物在箱體內呈垂落狀態。
如圖4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還包括設置于箱體1上端的加熱送風機構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送風機構5包括:
進風組件51,所述進風組件51設置于所述快速板221的上方;以及
加熱元件52,所述加熱元件52位于所述進風組件51與快速板221之間。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置于箱體1下端的出風機構6,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機構6包括:
出氣箱61,所述出氣箱61設置于箱體1的下端,其對應所述進風組件51設置;以及
出氣管62,所述出氣管62一端連接所述出氣箱61,另一端穿過箱體1,置于箱體1外部。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使用時,根據紡織布料的材質以及潮濕情況,通過控制箱8,對加熱送風元件52進行溫度的調節,使箱體1內處于最佳的干燥溫度,將紡織物通過輸入組件31輸入到箱體1內,隨后穿過快速板221,到達輸出組件33,此時,箱體1內的紡織物呈自然垂落的狀態,驅動機構4工作,擺動組件21帶動快干機構22運動,箱體1內的紡織物隨快干機構22同步擺動,在擺動過程中,紡織物受加熱送風機構5的加熱烘干,達到烘干效果后紡織物隨輸出組件53,輸出箱體,此時輸入組件51是靜置的,隨著紡織物的不斷輸出,紅外感應器322感應到紡織物,輸送電機321帶動輸入布輥311轉動輸入紡織物,紡織物回復到自然垂落狀態后,輸送電機321又再度靜置,如此重復。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