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設備房降溫冷卻的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適用于海上風電場升壓站主變室、GIS室、SVG室等的一種室內溫度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在風力資源豐富的海面上建造風力發電廠,一直是電力技術領域的研究重點。但海洋的特殊環境,給升壓站的建造帶來很多技術難題。由于海面上具有鹽霧水汽,且海面上屬于高溫、高濕的環境,鹽霧水汽就會對電站上的鐵質設備進行腐蝕,從而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也嚴重影響了作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海上風電場升壓站常常采用封閉式設計,即將變電設備設于封閉的環境運行,而封閉的運行環境與變電設備的通風散熱要求又形成矛盾,這樣一來傳統陸地風電場升壓站使用的自然進風、機械排風通風的降溫系統將不再適用。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能有效降低海上風電場升壓站設備房內溫度的一種室內溫度控制系統。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室內溫度控制系統,用于降低海上風電場升壓站的設備房內的溫度,它包括熱管換熱器,該熱管換熱器包括設于設備房內的室內換熱段和設于設備房外的室外換熱段,在設備房內設有向所述室內換熱段輸送空氣的室內風扇,在設備房外設有向所述室外換熱段輸送空氣的室外風扇。
當設備房內的設備運行時,設備房內的溫度會升高,溫度升高后的室內空氣由室內風扇輸送至熱管換熱器的室內換熱段,室外空氣由室外風扇輸送至熱管換熱器的室外換熱段,由于熱管換熱器具有優異的換熱性能,這樣便使設備房內的溫度與設備房外的溫度接近,從而實現對設備房內進行降溫冷卻的目的。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該一種室內溫度控制系統還包括控制所述室內風扇與所述室外風扇的控制器和設于設備房內的溫度傳感器,該溫度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目的是根據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設備房內的溫度,通過控制器控制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的啟停狀態,比如,平時狀態下,室內風扇與室外風扇同時運行,當設備房內溫度低于35℃,室外風扇停止運行,當設備房內溫度低于30℃,室內風扇停止運行,這樣設計可以延長降溫冷卻系統的使用壽命和降低運行能耗。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技術效果:
1)熱管換熱器具有優異的換熱性能,可使設備房內的溫度與設備房外的溫度更為接近,風量小且換熱效果良好;
2)熱管換熱器將設備房內的電器設備與設備房外的鹽霧、高濕空氣隔離,避免了鹽霧、高濕空氣對設備房內設備的腐蝕;
3)熱管換熱器包括室內換熱段和室外換熱段,這樣可方便室外換熱段的更換,保證了本一種室內溫度控制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熱管換熱器,110-室內換熱段,120-室外換熱段,200-室內風扇,300-室外風扇,400-控制器,500-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室內溫度控制系統,用于降低海上風電場升壓站的設備房內的溫度,它包括熱管換熱器100,該熱管換熱器100包括設于設備房內的室內換熱段110和設于設備房外的室外換熱段120。在設備房內設有向所述室內換熱段110輸送空氣的室內風扇200,在設備房外設有向所述室外換熱段120輸送空氣的室外風扇300。
當設備房內的設備運行時,設備房內的溫度會升高,溫度升高后的室內空氣由室內風扇200輸送至熱管換熱器100的室內換熱段110,室外空氣由室外風扇300輸送至熱管換熱器100的室外換熱段120,由于熱管換熱器100具有優異的換熱性能,這樣便使設備房內的溫度與設備房外的溫度接近,從而實現對設備房內進行降溫冷卻的目的。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與實施例1相比,實施例2所述的一種室內溫度控制系統還包括控制所述室內風扇200與所述室外風扇300的控制器400和設于設備房內的溫度傳感器500,該溫度傳感器500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400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根據溫度傳感器500檢測到的設備房內的溫度,通過控制器400控制室內風扇200和室外風扇300的啟停狀態,可以延長降溫冷卻系統的使用壽命和降低運行能耗。
比如,平時狀態下,室內風扇200與室外風扇300同時運行,當設備房內溫度低于35℃,室外風扇300停止運行,當設備房內溫度低于30℃,室內風扇200停止運行。
本發明適用于海上風電場升壓站主變室、GIS室、SVG室等設備房的降溫冷卻。由于海上鹽霧、高溫、高濕環境,鹽霧水汽對電站設備、風機設備等鐵質設備腐蝕明顯,針對海上升壓站設備散熱量大、環境溫度設計要求不高于40℃的電氣設備房,使用熱管換熱器100的降溫冷卻系統不僅能夠滿足環境溫度控制要求,而且本系統還可使海上高溫、高濕、鹽霧水汽與電氣設備的隔離,避免室外鹽霧水氣對設備造成腐蝕。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