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聚光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聚光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太陽能發電站中太陽能聚光系統是最重要的組件,其成本約占整個發電系統的50%。因此如何提高系統聚光集熱效率,有效降低系統成本,同時降低系統安裝與維護難度是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走向市場化的關鍵。
[0003]目前被廣泛使用的太陽能聚光設備中,通常太陽能接收器被固定安裝在一個位置,不隨太陽能反光鏡的轉動而變換方向,因此隨著太陽能反光鏡方向的變換,會出現以下幾點問題,(一)、太陽能接收單元不能保證一直處于反光鏡的焦點位置,因此存在太陽光接收不充分的問題;(二)、太陽能接收單元與太陽光線在某些時刻存在一定夾角,此時太陽能接收單元會遮擋部分投射在反光鏡上的光線,如此會導致太陽光接收不充分的問題,使得聚光效率降低;(三)、反光鏡與太陽光線在某些時刻存在一定夾角,太陽光線不能夠完全投射至反光鏡上,造成太陽光接收不充分的問題,使得聚光效率降低。基于上述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聚光效率高的太陽能聚光設備。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聚光設備,解決現有存在的太陽能光線接收不充分及聚光效率低的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聚光設備,包括固定架(I),所述固定架(I)上設有反光單元(2)、太陽能接收單元(3)、聯動支架(4)以及光跟蹤驅動單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聯動支架(4)上至少設有橫梁桿(41)和固定座(42),所述橫梁桿(41)設置在所述固定座(42)的兩側位置;
[0006]至少一個所述反光單元(2)設置在所述橫梁桿(41)上;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3)設置在所述固定座(42)上,且位于各反光單元(2)的焦點位置;所述光跟蹤驅動單元(5)—端與所述固定座(42)鉸接,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固定架(I)上。
[0007]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反光單元(2)包含設有反光鏡(21)的結盤(22)、設有萬向球(23)的架體(24)以及鎖緊件,所述結盤(22)與所述架體(24)套接;所述鎖緊件設置在所述結盤(22)和/或所述萬向球(23)上。
[0008]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鎖緊件為設置在結盤(22)至少一側的螺紋桿(25),該螺紋桿(25)貫通結盤(22)側壁可伸縮至萬向球(23);
[0009]或所述鎖緊件為設置在結盤(22)至少一側的螺紋桿(25),所述萬向球(23)上設有多個與所述螺紋桿(25)頂端匹配的凹孔(231);
[0010]或所述鎖緊件為設有內螺紋的螺紋扣(26),所述結盤(22)外側壁上設有與所述內螺紋相對應的外螺紋,所述螺紋扣(26)螺接在所述結盤(22)的外側壁上;
[0011]或所述鎖緊件為卡箍件(27)和螺栓(28),所述卡箍件(27)呈“L”狀,且設置在結盤(22)的外側,所述螺栓(28)中的螺桿貫通所述卡箍件(27)與萬向球(23)。
[0012]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3)上設有太陽能接收器(31)和支撐架(32),所述支撐架(32)的一端連接有太陽能接收器(31),另一端與所述固定座(42) —體設置或通過固定件可拆卸式設置;所述固定件包含卡扣、螺釘或鉚釘中的任一種。
[0013]作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所述橫梁桿(41)上設有多個連接孔(411)和/或支桿(412),所述反光單元(2)設置在該連接孔(411)和/或支桿(412)內形成以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3)為中心軸的凹面狀結構。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聚光設備,在該設備中將反光單元和太陽能接收單元設置在所述聯動支架上,光跟蹤驅動單元根據光線的移動驅動所述聯動支架轉動,進而驅動所述反光單元和太陽能接收單元同時轉動,確保了太陽能接收單元與光線平行設置的同時,能夠處于反光單元的焦點位置,使得太陽能光線接收更充分以及聚光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太陽能聚光設備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太陽能聚光設備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太陽能接收單元與固定座之間固定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太陽能接收單元與固定座之間固定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反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種反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種反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種反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標記
[0024]固定架I,反光單元2,反光鏡21,結盤22,萬向球23,凹孔231,架體24,螺紋桿25,螺紋扣26,卡箍件27,螺栓28,太陽能接收單元3,太陽能接收器31,支撐架32,螺釘33,聯動支架4,橫梁桿41,連接孔411,支桿412,固定座42,光跟蹤驅動單元5。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26]實施例1:
[0027]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聚光設備,該設備包括固定架1、反光單元2、太陽能接收單元3、聯動支架4以及光跟蹤驅動單元5,參見圖1,是本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聚光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光跟蹤驅動單元5上至少設有光跟蹤器和驅動電機,光跟蹤器和驅動電機在圖中未標示;所述聯動支架4上至少設有橫梁桿41和固定座42,所述橫梁桿41設置在所述固定座42的兩側位置;
[0029]至少一個所述反光單元2設置在所述橫梁桿41上,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更好的固定反光單元2,優選反光單元2焊接在橫梁桿41上,或反光單元2上通過螺接、套接或鉸接的方式固定在橫梁桿41上,例如反光單元通過螺釘33或卡扣的方式固定在橫梁桿41上,本實施例優選所述橫梁桿41上設有多個連接孔411和/或支桿412,所述反光單元2套接在該連接孔411內或支桿412上;為了充分反射太陽光線以及為了節省設計成本,優選反光單元2套接在該連接孔411或支桿412上形成以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3為中心軸的凹面狀結構,參見圖2,是本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聚光設備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0]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3設置在所述固定座42上,且位于各反光單元2的焦點位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3上設有太陽能接收器31和支撐架32,所述支撐架32的一端連接有太陽能接收器31,另一端與所述固定座42—體設置或通過固定件可拆卸是設置;所述固定件包含卡扣、螺釘33或鉚釘中的任一種,參見圖3-4,是本實施例提供的兩種太陽能接收單元3與固定座42之間的固定方式。
[0031]優選地,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接收單元3與太陽光線平行,且與橫梁桿41垂直設置。
[0032]所述光跟蹤驅動單元5—端與所述固定座42鉸接,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固定架I上,在本實施例中,光跟蹤器能夠感知光的位置,從而向電機發出一指令來驅動聯動支架4運動,而聯動支架4上設有反光單元2以及太陽能接收單元3,因此可以確保太陽能接收器31始終位于反光鏡21的焦點位置上,同時,可確保太陽能接收單元3始終與太陽光線平行,充分的接收太陽光能,使得太陽能有效的轉化為生活所需的電能、熱能或光能。
[0033]實施例2:
[0034]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為了方便調節反光單元2與太陽能接收單元3及太陽光線之間的關系,優選所述反光單元2包含設有反光鏡21的結盤22、設有萬向球23的架體24以及鎖緊件,所述結盤22與所述架體24套接;所述鎖緊件設置在所述結盤22和/或所述萬向球23上;
[003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鎖緊件為設置在結盤22至少一側的螺紋桿25,該螺紋桿25貫通結盤22側壁可伸縮至萬向球23,通過該螺紋桿25可以實現結盤22與萬向球23相之間鎖緊狀態的調節,參見圖5;
[0036]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通過該螺紋桿25將結盤22與萬向球23更加堅固的固定,優選萬向球23上設有多個與所述螺紋桿25頂端匹配的凹孔231,需要時,旋轉螺紋桿25的頂端至凹孔231內,使得結盤22與萬向球23之間固定的更加堅固,不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參見圖6;
[0037]或所述鎖緊件為設有內螺紋的螺紋扣26,該螺紋扣26呈梯形結構,所述結盤22外側壁上設有與所述內螺紋相對應的外螺紋,所述螺紋扣26螺接在所述結盤22的外側壁上,使用時,旋轉螺紋扣26可實現結盤22與萬向球23之間鎖緊狀態的調節,參見圖7;
[0038]或所述鎖緊件為一卡箍件27和螺栓28,所述卡箍件27呈“L”狀,且設置在結盤22的外側,所述螺栓28中的螺桿貫通所述卡箍件27與萬向球23,使用時,在螺桿上旋轉螺帽,通過卡箍件27使得結盤22與萬向球23充分接觸或分離,進而實現結盤22與萬向球23之間鎖緊狀態的調節,參見圖8。
[0039]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太陽能聚光設備,包括固定架(I),所述固定架(I)上設有反光單元(2)、太陽能接收單元(3)、聯動支架(4)以及光跟蹤驅動單元(5),其特征在于,所述聯動支架(4)上至少設有橫梁桿(41)和固定座(42),所述橫梁桿(41)設置在所述固定座(42)的兩側位置; 至少一個所述反光單元(2)設置在所述橫梁桿(41)上;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3)設置在所述固定座(42)上,且位于各反光單元(2)的焦點位置;所述光跟蹤驅動單元(5) —端與所述固定座(42)鉸接,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固定架(I)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聚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單元(2)包含設有反光鏡(21)的結盤(22)、設有萬向球(23)的架體(24)以及鎖緊件,所述結盤(22)與所述架體(24)套接;所述鎖緊件設置在所述結盤(22)和/或所述萬向球(23)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聚光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鎖緊件為設置在結盤(22)至少一側的螺紋桿(25),該螺紋桿(25)貫通所述結盤(22)側壁且可伸縮至萬向球(23); 或所述鎖緊件為設置在結盤(22)至少一側的螺紋桿(25),所述萬向球(23)上設有多個與所述螺紋桿(25)頂端匹配的凹孔(231); 或所述鎖緊件為設有內螺紋的螺紋扣(26),所述結盤(22)外側壁上設有與所述內螺紋相對應的外螺紋,所述螺紋扣(26)螺接在所述結盤(22)的外側壁上; 或所述鎖緊件為卡箍件(27)和螺栓(28),所述卡箍件(27)呈“L”狀,且設置在結盤(22)的外側,所述螺栓(28)中的螺桿貫通所述卡箍件(27)與萬向球(23)。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太陽能聚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3)上設有太陽能接收器(31)和支撐架(32),所述支撐架(32)的一端連接有太陽能接收器(31),另一端與所述固定座(42)—體設置或通過固定件可拆卸式設置;所述固定件包含卡扣、螺釘或鉚釘中的任一種。5.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太陽能聚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桿(41)上設有多個連接孔(411)和/或支桿(412),所述反光單元(2)設置在該連接孔(411)和/或支桿(412)上形成以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3)為中心軸的凹面狀結構。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太陽能聚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桿(41)上設有多個連接孔(411)和/或支桿(412),所述反光單元(2)設置在該連接孔(411)和/或支桿(412)上形成以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3)為中心軸的凹面狀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聚光設備,包括固定架,反光單元、太陽能接收單元、聯動支架以及光跟蹤驅動單元,所述聯動支架上至少設有橫梁桿和固定座,所述橫梁桿設置在所述固定座的兩側位置;至少一個反光單元設置在所述橫梁桿上;所述太陽能接收單元設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位于各反光單元的焦點位置;光跟蹤驅動單元一端與固定座鉸接,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本申請將反光單元和太陽能接收單元設置在聯動支架上,光跟蹤驅動單元根據光線的移動驅動聯動支架轉動,進而驅動反光單元和太陽能接收單元同時轉動,確保了太陽能接收單元與光線平行設置,同時確保太陽能接收單元處于反光單元的焦點位置,使得太陽能光線接收更充分以及聚光效率更高。
【IPC分類】F24J2/54, F24J2/10
【公開號】CN205383802
【申請號】CN201620196237
【發明人】杭超
【申請人】杭超
【公開日】2016年7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