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取暖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供暖設備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包括加熱鍵、搖頭鍵、電熱管、旁側烘衣架、金屬網罩、水槽、紅外線傳感器、底座、頂端烘衣架、風扇鍵、側臥鍵、溫度顯示屏、頂端發熱管、底端發熱管和溫度傳感器,所述殼體內側設有電風扇與電風扇,所述頂端烘衣架頂端設有溫度顯示屏,所述兩側設有旁側烘衣架,所述水槽位于取暖器下部,所述頂端發熱管與頂端烘衣架之間設有隔熱板。本實用新型通過U型發熱管發熱提供暖氣,金屬板將熱氣反射出來,通過溫度傳感器將溫度信息反饋給控制器,當溫度達到一定值,控制器則會控制自動調節開關,發熱管會暫停供熱,當溫度低于一定值時,發熱管又會繼續供熱,空氣潔凈器可以對室內的空氣進行凈化,所述機體的外側設置有支撐架,可以在凈化空氣的同時進行取暖,擴大了取暖器的使用范圍。
【專利說明】
一種多功能取暖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供暖設備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屬于供暖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取暖器是人們生活普遍離不開的一種設備,傳統取暖器采用發熱管為單獨一根電熱管,其電流量大,散熱不均勻,不可以在立臥兩種狀態下安全工作,空調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但是空調需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才會有明顯的效果,而封閉的空間致使空氣不流通,會給人們造成不舒適感。
[0003]傳統的取暖器都是需要靠手與取暖器接觸來觸動開關,人體容易被燙傷,且容易觸電,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多功能取暖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多功能取暖器,通過3根頂端發熱管及3根底端發熱管發熱提供暖氣,下端的金屬板將下側的熱氣傳遞到水槽及底端電風扇位置,由底端電風扇將熱氣吹出,上端的金屬板將熱氣傳遞到頂端電風扇,由頂端電風扇吹出熱氣,當取暖器工作一段時間后,取暖器表面較熱,可通過紅外遙控器控制取暖器的工作,側臥工作時,可通過按下側臥鍵將取暖器側臥即可,按下搖頭鍵取暖器就可通過底座搖頭工作,讓室內的空氣對流,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包括殼體、旁側烘衣架、金屬網罩、水槽、紅外線傳感器、底座、頂端烘衣架、風扇鍵、側臥鍵、溫度顯示屏、電源、隔熱板、頂端發熱管、底端發熱管、溫度傳感器、頂端金屬板和底端金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內部設有頂端電風扇與底端電風扇,所述頂端烘衣架頂端設有溫度顯示屏,所述殼體兩側設有旁側烘衣架,所述一側的旁側烘衣架上設置有空氣潔凈器,所述空氣潔凈器包括機體和凈化管道,所述機體的上下兩側設置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機體的外側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衣撐架,所述水槽位于取暖器下部,所述頂端發熱管與頂端烘衣架之間設有隔熱板,所述隔熱板高耐熱性材料制成。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頂端發熱管底部設有頂端金屬板,所述底端發熱管頂部設有底端金屬板。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殼體前部設有金屬網罩且金屬網罩與殼體固定連接。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底端金屬板頂部設有溫度傳感器,且溫度傳感器與控制器和溫度顯示屏電性連接。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頂端側臥支架與底端側臥支架與取暖器固定連接,所述頂端側臥支架與底端側臥支架均由塑料制成。[0011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頂端支腳與底端支腳均高耐熱性材料制成。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源與底座固定連接。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頂端支腳與底端支腳高耐熱性材料制成。
[0014]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多功能取暖器,通過3根頂端發熱管及3根底端發熱管發熱提供暖氣,底端金屬板將下側的熱氣傳遞到水槽及底端電風扇位置,由底端電風扇將熱氣吹出,頂端金屬板將熱氣傳遞到頂端電風扇,由頂端電風扇吹出熱氣,當取暖器工作一段時間后,取暖器表面較熱,可通過紅外遙控器控制取暖器的工作,需要側臥工作時,可通過按下側臥鍵將取暖器側臥即可,按下搖頭鍵取暖器就可通過底座搖頭工作,讓室內的空氣對流,空氣潔凈器可以對室內的空氣進行凈化,所述機體的外側設置有支撐架,可以在凈化空氣的同時進行取暖,擴大了取暖器的使用范圍。
【附圖說明】
[0015]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16]在附圖中: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多功能取暖器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多功能取暖器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多功能取暖器的金屬板構件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多功能取暖器的空氣潔凈器示意圖;
[0021]圖中標號:1、加熱鍵;2、搖頭鍵;3、殼體;4、旁側烘衣架;5、金屬網罩;6、水槽;7、紅外線傳感器;8、底座;10、頂端烘衣架;11、風扇鍵;12、側臥鍵;13、溫度顯示屏;14、頂端側臥支架;15、電源;16、隔熱板;17、頂端發熱管;18、電風扇;19、電風扇;20、底端發熱管;21、溫度傳感器;22、頂端金屬板;23、底端金屬板;24、頂端支腳;25、底端側臥支架;26、底端支腳;27、控制器;28、空氣潔凈器;29、機體;30、凈化管道;31、進氣口; 32、出氣口; 33、支撐架;34、衣撐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3]實施例: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包括殼體3、旁側烘衣架4、金屬網罩5、水槽6、紅外線傳感器7、底座8、頂端烘衣架10、風扇鍵11、側臥鍵12、溫度顯示屏
13、電源15、隔熱板16、頂端發熱管17、底端發熱管20、溫度傳感器21,頂端金屬板22和底端金屬板23,所述殼體3內側設有電風扇18與電風扇19,所述頂端烘衣架10頂端設有溫度顯示屏13,所述殼體3兩側設有旁側烘衣架4,所述一側的旁側烘衣架4上設置有空氣潔凈器28,所述空氣潔凈器28包括機體29和凈化管道30,所述機體29的上下兩側設置有進氣口 31和出氣口 32,所述機體29的外側設置有支撐架33,所述支撐架33上設置有衣撐架34,所述水槽6位于取暖器下部,所述頂端發熱管17與頂端烘衣架10之間設有隔熱板16,所述隔熱板16高耐熱性材料制成。
[0024]所述頂端發熱管17底部設有頂端金屬板22,所述底端發熱管20頂部設有底端金屬板23;通過頂端發熱管17發熱將傳遞給金屬板22,金屬板將熱量輻射到空氣中;所述所述殼體3前部設有金屬網罩5,且金屬網罩5與殼體28固定連接;所述底端金屬板23頂部設有溫度傳感器21,且溫度傳感器21與控制器27和溫度顯示屏13電性連接;且溫度傳感器21與控制器27相連接,當溫度過高時,溫度傳感器將溫度信息反饋給控制器,當溫度達到一定值,控制器則會控制自動調節開關,頂端發熱管17及底端發熱管20會暫停供熱,當溫度低于一定值時,頂端發熱管17及底端發熱管20又會繼續供熱;所述頂端側臥支架14與底端側臥支架25與取暖器固定連接,所述頂端側臥支架14與底端側臥支架25由均塑料制成;所述頂端支腳24與底端支腳26均高耐熱性材料制成,所述電源15與底座8固定連接。
[0025]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多功能取暖器,立式工作時,通過按下加熱鍵工作,按下風扇鍵可吹出暖風,按下搖頭鍵通過底座讓取暖器搖頭工作,側臥工作時,通過按下側臥鍵,然后將取暖器側臥,按下風扇鍵吹風,以上所有按鍵操作都可通過遙控器與紅外傳感器結合工作,空氣潔凈器可以對室內的空氣進行凈化,所述機體的外側設置有支撐架,可以在凈化空氣的同時進行取暖,擴大了取暖器的使用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包括殼體、旁側烘衣架、金屬網罩、水槽、紅外線傳感器、底座、頂端烘衣架、風扇鍵、側臥鍵、溫度顯示屏、電源、隔熱板、頂端發熱管、底端發熱管、溫度傳感器、頂端金屬板和底端金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內部設有頂端電風扇與底端電風扇,所述頂端烘衣架頂端設有溫度顯示屏,所述殼體兩側設有旁側烘衣架,所述一側的旁側烘衣架上設置有空氣潔凈器,所述空氣潔凈器包括機體和凈化管道,所述機體的上下兩側設置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機體的外側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衣撐架,所述水槽位于取暖器下部,所述頂端發熱管與頂端烘衣架之間設有隔熱板,所述隔熱板高耐熱性材料制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端發熱管底部設有頂端金屬板,所述底端發熱管頂部設有底端金屬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前部設有金屬網罩且金屬網罩與殼體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金屬板頂部設有溫度傳感器,且溫度傳感器與控制器和溫度顯示屏電性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端側臥支架與底端側臥支架與取暖器固定連接,所述頂端側臥支架與底端側臥支架均由塑料制成。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端支腳與底端支腳均高耐熱性材料制成。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與底座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F24F1/02GK205690510SQ201620473751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4日 公開號201620473751.X, CN 201620473751, CN 205690510 U, CN 205690510U, CN-U-205690510, CN201620473751, CN201620473751.X, CN205690510 U, CN205690510U
【發明人】謝瀟揚
【申請人】謝瀟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