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包括上導流圈和下導流圈,所述上導流圈包括上底板和上風圈;所述上底板為矩形,并與上風圈固定連接,且設有與所述上風圈相貫通的通孔;所述下導流圈包括下底板和下風圈;所述下底板為矩形,并與下風圈固定連接,且設有與所述下風圈相貫通的通孔;所述上、下風圈的直徑相同,并在上、下風圈的端部分別設有對應的臺階,使上、下風圈能夠相互插接;所述上、下底板的四邊分別設有多個安裝孔。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和安裝,并可提高導流圈及整機的整體剛性,使整機在不穩定的渦流情況下不會產生強烈震動。同時,還可提高風量,并有效降低噪聲,極大的改善了空調機組的使用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系統的結構,尤其是一種適用于空調室外機的導流圈及其固定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在制冷暖通領域,導流圈使用非常普遍。目前使用的導流圈大都是整體式的,通過鈑金沖壓成型或者數控板卷曲成型。這種導流圈的整體剛度性較差,容易導致機組振動過大,或者產生渦流噪音,影響使用效果。因此,需要設計一種可以替代沖壓導流圈的一種可以固定在整機四面側板,并且能有效降低振動,提高風量的導流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當前空調系統室外機中的導流圈容易引起機組振動的問題,提供一種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能夠有效提高導流圈的安裝強度,避免引起機組的振動,降低噪音,改善使用效果。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包括上導流圈和下導流圈,所述上導流圈包括上底板和上風圈;所述上底板為矩形,并與上風圈固定連接,且設有與所述上風圈相貫通的通孔;所述下導流圈包括下底板和下風圈;所述下底板為矩形,并與下風圈固定連接,且設有與所述下風圈相貫通的通孔;所述上、下風圈的直徑相同,并在上、下風圈的端部分別設有對應的臺階,使上、下風圈能夠相互插接,形成貫通的導流風道;所述上、下底板的四邊分別設有多個安裝孔。
[0006]進一步的,所述上底板為中空,內部設有多根小加強筋,能夠增大上底板的支撐強度。
[0007]進一步的,所述上風圈的外部設有多根L形的大加強筋,增大上風圈的穩定度。
[0008]進一步的,所述下底板的兩個相鄰的角上設有凸緣,該凸緣上設有三角形的角加強筋。
[0009]進一步的,所述下風圈的外部設有多根弧形加強筋。
[0010]進一步的,所述上風圈與上底板的連接處,以及下風圈和下底板的連接處均為圓弧形,弧度為20~30°。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和安裝,并可提高導流圈及整機的整體剛性,使整機在不穩定的渦流情況下不會產生強烈震動,增強了穩定性。同時,還可提高風量,并有效降低噪聲,極大的改善了空調機組的使用效果。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上導流圈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下導流圈的結構不意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上、下導流圈連接處的局部剖視圖。
[0017]圖5是本實用新型安裝示意圖。
[0018]其中:1-上導流圈;1-1-上底板;1-2-上風圈;1-3-大加強筋;1-4-小加強筋;2-下導流圈;2-1-下底板;2_2_下風圈;2_3_弧形加強筋;2_4_角加強筋;2_5_凸起;3-左面板;4-后面板;5-右面板;6-風機;7-固定板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0]如圖1-4所示。
[0021]—種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包括上導流圈I和下導流圈2。所述上導流圈I包括上底板1-1和上風圈1-2。其中,所述上底板1-1為矩形,并與所述上風圈1-2固定連接。所述上底板1-1上設有通孔,且該通孔與所述上風圈1-2相貫通,以形成風道。所述下導流圈包括下底板2-1和下風圈2-2,其中,所述下底板2-1為矩形,并與所述下風圈2-2固定連接,所述下底板2-1上也設有通孔,且該通孔與所述下風圈2-2相貫通,以形成風道。所述上風圈1-2和下風圈2-2的直徑相同,并在兩者的端部分別設有對應的臺階,使上風圈1-2和下風圈2-2能夠相互插接,形成貫通的導流風道。如此,不僅可使導流風道相比以往的導流圈更長,有利于增大風量,而且,便于生產和安裝。所述上底板1-1和下底板2-1的大小分別與安裝空間相適應,并分別在其四邊上設有多個安裝孔,便于與安裝空間的面板相連接。進一步的,所述上底板1-1為中空,內部設有多根小加強筋1-4,能夠增大上底板1-1的支撐強度。同時,所述上風圈1-2的外部設有多根大加強筋1-3。每根大加強筋1-3均為L形,其一個直邊與上底板1-1相連接,另一個直邊與所述上風圈1-2相連接,且垂直于上底板1-1,從而可以有效增大上風圈1-2的穩定度。優選的,所述大加強筋1-3的設置方法為:所述上底板1-1的每個邊上均勻的設置2根,并在每個角部設置I根,共計12根。所述下底板2-1上的其中兩個相鄰的角上分別設有一個凸緣2-5,并在該凸緣2-5上設有若干三角形的角加強筋2-4,而其他兩個角上不設置凸起。如此,既可以增大下底板2-1的支撐強度,又可以滿足安裝空間的位置要求。同時,所述下風圈2-2的外部設有多根弧形加強筋2-3。該弧形加強筋2-3沿圓周均勻分布,其與下底板平行,可以增大下風圈的強度。
[0022]所述上風圈1-2與上底板1-1的連接處,以及下風圈2-2和下底板2-1的連接處均為圓弧形,且弧度為20~30°,使風流通過時更加順暢,利于提高風量,并且降低噪聲。
[0023]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包括左面板3、右面板5、后面板4和固定板橫梁7,如圖5所示。其中,所述左面板3和右面板5的一邊分別與后面板4的兩邊連接,同時,所述左面板3和右面板5的另外一邊通過固定板橫梁7連接,從而形成安裝所述導流圈組件的框型空間。然后,將上、下導流圈相互插接后放入該框型區域內,再將所述上底板1-1和下底板2-1的三個邊緣分別與所述左面板3、右面板5和后面板4連接,并用固定板橫梁7與所述下底板2-1相連接,從而使整個導流圈組件得到穩固的固定。最后,將風機6通過支架固定在所述左面板3、右面板5和后面板4上,并使其處于所述導流圈組件的導流風道中。當風機6運轉時,風流的走向是從導流圈組件的下方進入,從上方流出。
[0024]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主權項】
1.一種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包括上導流圈和下導流圈,其特征是所述上導流圈包括上底板和上風圈;所述上底板為矩形,并與上風圈固定連接,且設有與所述上風圈相貫通的通孔;所述下導流圈包括下底板和下風圈;所述下底板為矩形,并與下風圈固定連接,且設有與所述下風圈相貫通的通孔;所述上、下風圈的直徑相同,并在上、下風圈的端部分別設有對應的臺階,使上、下風圈能夠相互插接,形成貫通的導流風道;所述上、下底板的四邊分別設有多個安裝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其特征是所述上底板為中空,內部設有多根小加強筋,能夠增大上底板的支撐強度。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其特征是所述上風圈的外部設有多根L形的大加強筋,能夠增大上風圈的穩定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其特征是所述下底板的兩個相鄰的角上設有凸緣,該凸緣上設有三角形的角加強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其特征是所述下風圈的外部設有多根弧形加強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室外機導流圈組件,其特征是所述上風圈與上底板的連接處,以及下風圈和下底板的連接處均為圓弧形,弧度為20~30°。
【文檔編號】F24F13/08GK205717802SQ20162055803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發明人】張興海, 楊亞華, 楊兵, 陸健, 郭思寧
【申請人】南京天加空調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