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立式新風換氣機及新風換氣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15350閱讀:595來源:國知局
立式新風換氣機及新風換氣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立式新風換氣機及新風換氣系統;該立式新風換氣機包括柜體,所述柜體的外壁上設置有新風入口、新風出口、排風入口以及排風出口;所述新風出口設置于柜體的底部;還包括一呈中空設置的底柜,其頂部開設有與柜體底部的新風出口對應的進風口,其四個側面開設有若干出風口。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結構合理、安裝方便、對房間整體美觀影響小等特點。
【專利說明】
立式新風換氣機及新風換氣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風換氣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立式新風換氣機及新風換氣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室內環境的質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保持良好的室內空氣對人身的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新風換氣機的主要功能就是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場所的空氣狀況進行調整的同時,充分利用回收欲換除的陳舊空氣中的能量(熱能或冷能),在換氣的同時盡可能減少能耗,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在一些空間較大的房間,為了能夠使新風換氣機能夠快速的將房間內的空氣換新,普遍采用的方式為在地板或墻體內預埋一些通風管道,然后在墻體上對應地設置出風口,供通風管道的一端伸出,以及將通風管道的另一端與新風換氣機的新風出口連通;這樣新風換氣機開啟后,新風能夠快速的通過各個通風管道,分散到房間的各個位置。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新風換氣機,在與通風管道連接時,通風管道的一部分裸露于地板或墻體,破壞了地板或墻體的表面結構,極大地影響了房間的整體美觀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式新風換氣機,其在與預埋在地板內的通風管道連接時,使得通風管道不必裸露于地板。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立式新風換氣機,包括柜體,所述柜體的外壁上設置有新風入口、新風出口、排風入口以及排風出口;
[0006]所述新風出口設置于柜體的底部;
[0007]還包括一呈中空設置的底柜,其頂部開設有與柜體底部的新風出口對應的進風口,其四個側面開設有若干出風口。
[0008]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可先將底柜預埋在地板內,同時,將其各個出風口與預埋在地板內的通風管道連通,這樣,通風管道就不必伸出地板的表面,從而不會破壞地板的表面結構。之后再將柜體放置于底柜上,使柜體的新風出口與底柜的進風口對應,這樣,新風就能夠進入到底柜中,并通過各個通風管道快速的分散到房間的各個位置。
[0009]優選地,所述出風口處設置有擋片,所述擋片通過若干易撕除的連接條與底柜固定連接。
[0010]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在預埋底柜時,該擋片能夠有效的阻止雜物進入到底柜內部。[0011 ]優選地,所述柜體包括:
[0012]主體,其內部具有新風通道和排風通道,所述新風入口、新風出口與新風通道連通,所述排風入口、排風出口與排風通道連通;
[0013]柜門,鉸接于主體的正面;
[0014]排風機,安裝于排風通道內,用于在排風通道內形成從排風入口流向排風出口的排風氣流;
[0015]送風機,安裝于新風通道內,用于在新風通道內形成從新風入口流向新風出口的新風氣流;
[0016]換熱裝置,安裝于新風通道與排風通道的交匯處,所述換熱裝置具有分別與新風通道和排風通道連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排風氣流和新風氣流在分別流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時進行熱交換。
[0017]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室外的空氣隨著新風氣流從新風入口進入到新風通道內,室內的空氣隨著排風氣流從排風入口進入到排風通道內,兩者在換裝裝置進入換熱后,再分別從新風出口和排風出口進入到室內和室外。
[0018]優選地,所述柜體的內部由若干隔板和所述換熱裝置劃分為八個腔室,分別為腔室1、腔室π、腔室m、腔室IV、腔室V、腔室V1、腔室νπ以及腔室νπι;
[0019]所述新風入口位于腔室I內,所述新風出口位于腔室V內,所述排風入口位于腔室νπι,所述排風機和排風出口位于腔室m內,所述送風機位于腔室IV內,且送風口朝向腔室V;
[0020]其中,所述腔室1、腔室Π、第一通道、腔室IV以及腔室V依次連通,以構成所述新風通道;
[0021]所述腔室m、第二通道、腔室V1、腔室νπ以及腔室VI依次連通,以構成所述排風通道。
[0022]通過以上技術方案,使柜體的結構更加緊湊、空間利用率更高。
[0023]優選地,所述腔室I內按照新風氣流的流向依次設有初效濾網、中效濾網以及靜電集塵箱;所述腔室V內設有至少一個高效濾網;所述腔室VI和腔室νπ的連通處設有回風濾網。
[0024]通過以上技術方案,能夠對新風氣流和拜見氣流進行層層過濾,一方面保證新風的純凈度,另一方面,也能夠避免過多的雜物規程在換熱裝置內,造成換熱效率低。
[0025]優選地,腔室1、腔室Π、腔室m、腔室IV、腔室V、腔室V1、腔室νπ朝向柜門的一側均呈敞口設置;
[0026]所述柜門在關閉時,其內側面能夠將腔室1、腔室Π、腔室m、腔室IV、腔室V、腔室V1、腔室νπ敞口的一側封閉。
[0027]通過以上技術方案,能夠方便對柜體內各個部件的拆裝。
[0028]優選地,所述腔室V內設有一分流板,該分流板與腔室V的側壁構成供新風氣流通過的兩條路徑;每條路徑上均設置有高效濾網。
[0029]通過以上技術方案,能夠使得新風氣流在腔室V內具有更為通暢的流通路徑,而不易出現較大的亂流。
[0030]優選地,所述腔室1、腔室V以及腔室W內均設有朝向主柜體正面的安裝插槽;所述初效濾網、中效濾網、靜電集塵箱、高效濾網以及回風濾網均滑動插接于所述安裝插槽內。
[0031]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可方便初效濾網、中效濾網、靜電集塵箱、高效濾網以及回風濾網的拆裝,只需要通滑插的方式,即可完成。
[0032]優選地,用于安裝靜電集塵箱的安裝插槽內設有供電觸頭,當靜電集塵箱完全插入到安裝插槽內時,其電源輸入端與所述供電觸頭接觸。
[0033]通過以上技術方案,能夠簡化靜電集塵箱的供電線路,從而使得柜體的整體結構更加緊湊。
[0034]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風換氣系統,具有結構合理、對地板的表面破壞小等特點。
[003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36]一種新風換氣系統,包括:
[0037]立式新風換氣機,包括柜體和位于柜體底部的底柜;所述柜體的外壁上設置有新風入口、新風出口、排風入口以及排風出口,所述新風出口設置于柜體的底部;
[0038]所述底柜呈中空設置并預埋于房間的地板內的,其頂部開設有與柜體底部的新風出口對應的進風口,其四個側面開設有若干出風口;
[0039]預埋于房間的地板內的若干通風管道,每一通風管道的進風端均一對一地與底柜側面的其中一個出風口連通,出風端位于房間的地板或墻體的表面。
[0040]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新風換氣機采用底出風的方式,將新風排到預埋在地板內的底柜中,然后再通過與底柜連通的各個通風管道將新風分散到房間的各個位置。采用這種方式,通風管道無需裸露于地面,進而對地板表面的破壞程度很小。
【附圖說明】

[0041]圖1為柜體和底柜的不意圖;
[0042]圖2A、圖2B為排風入口、新風入口、排風出口、新風出口的位置示意圖;
[0043]圖3為柜體的內部框架結構示意圖;
[0044]圖4為柜體的內部整體結構示意圖;
[0045]圖5為用于安裝靜電除塵箱的安裝插槽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46]圖6為底柜的結構不意圖;
[0047]圖7為新風換氣系統的系統原理圖。
[0048]附圖標記:1、柜體;11、主體;111、排風入P ; 112、新風入口; 113、排風出口; 114、新風出口; 12、柜門;2、底柜;21、進風口;22、出風口;23、擋片;31、腔室1;32、腔室Π ;33、腔室ΙΠ;34、腔室IV;35、腔室V;36、腔室VI;37、腔室VH;38、腔室砸;4、換熱裝置;51、初效濾網;52、中效濾網;53、高效濾網;54、回風濾網;55、靜電集塵箱;56、排風機;57、送風機;6、分流板;61、分流孔;7、安裝插槽;71、供電觸頭;8、墻體;9、地板;1、通風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49]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僅限于此。
[0050]實施例1:
[0051]參照圖1,一種立式新風換氣機,包括呈上下分體設置的柜體I和底柜2。
[0052]參照圖2A、圖2B,柜體I的頂部設置有排風入口 111,背部設置有新風入口 112和排風出口 113,底部設置有新風出口 114。
[0053]參照圖3,柜體I由主體11和柜門12組成,主體11的內部由若干隔板和換熱裝置4劃分為八個腔室,分別為腔室131、腔室Π32、腔室ΙΠ33、腔室IV34、腔室V35、腔室VI36、腔室W37以及腔室ΥΠΙ38;從圖3中可以看到,新風入口 112位于腔室131內,新風出口 114位于腔室V 35內,排風入口 111位于腔室ΥΠΙ38,排風機56和排風出口 113位于腔室ΙΠ33內,送風機57位于腔室IV34內,且送風口朝向腔室V 35。其中,腔室131、腔室Π 32、第一通道、腔室IV34以及腔室V35依次連通,以構成新風通道。腔室ΙΠ33、第二通道、腔室VI36、腔室VII37以及腔室VI38依次連通,以構成排風通道。
[0054]參照圖1、圖4,腔室131、腔室Π32、腔室ΙΠ33、腔室IV34、腔室V35、腔室VI36、腔室W37朝向柜門12的一側均呈敞口設置;柜門12在關閉時,其內側面能夠將腔室131、腔室Π32、腔室ΙΠ33、腔室IV34、腔室V35、腔室VI36、腔室VII37敞口的一側封閉;同時為了增加柜門12對上述各個腔室的封閉效果,其內側面設置有一層軟性密封棉。
[0055]參照圖4,腔室m 33內安裝有排風機56,排風機56的出風口 22位于排風出口 113處,其在工作時,能夠在排風通道內形成排風氣流;腔室IV34內安裝有送風機57,送風機57的出口對著腔室V35,其在工作時,能夠在新風通道內形成新風氣流。換熱裝置4位于排風通道和新風通道的交匯處,其具有分別與新風通道和排風通道連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這樣排風氣流和新風氣流在分別流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時進行熱交換。另外,腔室131、腔室V35以及腔室VII37內均設有朝向主柜體I正面的安裝插槽7,初效濾網51、中效濾網52、靜電集塵箱55、高效濾網53以及回風濾網54均滑動插接于安裝插槽7內;這樣只需要通過滑插的方式,即可完成初效濾網51、中效濾網52、靜電集塵箱55、高效濾網53以及回風濾網54的拆裝。
[0056]參照圖4,腔室131內按照新風氣流的流向依次設有初效濾網51、中效濾網52以及靜電集塵箱55;腔室V 35內設有一分流板6,該分流板6與腔室V 35的上、下側壁構成供新風氣流通過的兩條路徑,具體是,分流板6在其靠近左、右兩側的板面上均設置有分流孔61,同時,分流板6上安裝有左、右兩個高效濾網53,這樣,新風從腔室IV34進入到腔室V35后,分成左、右兩道氣流,從而不會在腔室V 35內形成亂流。另外,腔室VI36和腔室VII37的連通處設有回風濾網54,以對從室內抽離的空氣進行過濾。
[0057]參照圖5,用于安裝靜電集塵箱55的安裝插槽7內設有供電觸頭71,同時,靜電集塵箱55的側面也對應的設置有電源觸頭(圖中未示出),這樣當靜電集塵箱55按照箭頭方向完全插入到安裝插槽7內時,其電源觸頭(即電源輸入端)能夠與供電觸頭71接觸,獲取工作電壓。
[0058]參照圖6,底柜2的頂部開設有與柜體I底部的新風出口 114對應的進風口 21,其四個側面開設有若干出風口 22,出風口 22處設置有擋片23,擋片23通過若干易撕除的連接條與底柜2固定連接。
[0059]實施例2:
[0060]參照圖1、圖7,一種新風換氣系統,包括立式新風換氣機、底柜2以及預埋于房間的地板9內的若干通風管道10,圖7中作為示例,只表示出一根通風管道10;其中,該立式新風換氣機和底柜2與實施例1中基本相同。從圖7中可以看到,立式新風換氣機采用底出風的方式,將新風排到預埋在地板9內的底柜2中,然后再通過與底柜2連通的通風管道10將新風分散到房間的各個位置,優選將出口設置在墻體8上。采用這種方式,通風管道10無需裸露于地面,進而對地板9表面的破壞程度很小。
【主權項】
1.一種立式新風換氣機,包括柜體(I),所述柜體(I)的外壁上設置有新風入口(112)、新風出口(114)、排風入口(111)以及排風出口(113);其特征是, 所述新風出口( 114)設置于柜體(I)的底部; 還包括一呈中空設置的底柜(2),其頂部開設有與柜體(I)底部的新風出口(114)對應的進風口(21),其四個側面開設有若干出風口(2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新風換氣機,其特征是,所述出風口(22)處設置有擋片(23),所述擋片(23)通過若干易撕除的連接條與底柜(2)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新風換氣機,其特征是,所述柜體(I)包括: 主體(11),其內部具有新風通道和排風通道,所述新風入口(112)、新風出口(114)與新風通道連通,所述排風入口( 111)、排風出口( 113)與排風通道連通; 柜門(12),鉸接于主體(11)的正面; 排風機(56),安裝于排風通道內,用于在排風通道內形成從排風入口(111)流向排風出口(113)的排風氣流; 送風機(57),安裝于新風通道內,用于在新風通道內形成從新風入口(112)流向新風出口(114)的新風氣流; 換熱裝置(4),安裝于新風通道與排風通道的交匯處,所述換熱裝置(4)具有分別與新風通道和排風通道連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排風氣流和新風氣流在分別流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時進行熱交換。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新風換氣機,其特征是,所述柜體(I)的內部由若干隔板和所述換熱裝置(4)劃分為八個腔室,分別為腔室I (31)、腔室Π (32)、腔室ΙΠ (33)、腔室IV(34)、腔室 V (35)、腔室VI(36)、腔室VH(37)以及腔室VI(38); 所述新風入口(112)位于腔室1(31)內,所述新風出口(114)位于腔室V(35)內,所述排風入口(111)位于腔室砸(38),所述排風機(56)和排風出口(113)位于腔室ΙΠ(33)內,所述送風機(57)位于腔室IV(34)內,且送風口朝向腔室V(35); 其中,所述腔室I (31)、腔室Π (32)、第一通道、腔室IV(34)以及腔室V (35)依次連通,以構成所述新風通道; 所述腔室ΙΠ(33)、第二通道、腔室VI(36)、腔室W(37)以及腔室ΥΠΚ38)依次連通,以構成所述排風通道。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新風換氣機,其特征是,所述腔室1(31)內按照新風氣流的流向依次設有初效濾網(51)、中效濾網(52)以及靜電集塵箱(55);所述腔室V (35)內設有至少一個高效濾網(53);所述腔室VI(36)和腔室W(37)的連通處設有回風濾網(54)。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新風換氣機,其特征是,腔室1(31)、腔室Π(32)、腔室ΙΠ(33)、腔室IV(34)、腔室乂(35)、腔室¥1(36)、腔室/1(37)朝向柜門(12)的一側均呈敞口設置; 所述柜門(12)在關閉時,其內側面能夠將腔室I (31 )、腔室Π (32)、腔室ΙΠ (33)、腔室IV(34)、腔室V (35)、腔室VI(36)、腔室VH(37)敞口的一側封閉。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新風換氣機,其特征是,所述腔室V(35)內設有一分流板(6),該分流板(6)與腔室V(35)的側壁構成供新風氣流通過的兩條路徑;每條路徑上均設置有1?效濾網(53) ο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新風換氣機,其特征是,所述腔室1(31)、腔室V(35)以及腔室W(37)內均設有朝向主柜體(I)正面的安裝插槽(7);所述初效濾網(51)、中效濾網(52)、靜電集塵箱(55)、高效濾網(53)以及回風濾網(54)均滑動插接于所述安裝插槽(7)內。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新風換氣機,其特征是,用于安裝靜電集塵箱(55)的安裝插槽(7)內設有供電觸頭(71),當靜電集塵箱(55)完全插入到安裝插槽(7)內時,其電源輸入端與所述供電觸頭(71)接觸。10.一種新風換氣系統,其特征是,包括: 立式新風換氣機,包括柜體(I)和位于柜體(I)底部的底柜(2);所述柜體(I)的外壁上設置有新風入口( 112)、新風出口( 114)、排風入口( 111)以及排風出口( 113),所述新風出口(114)設置于柜體(I)的底部; 所述底柜(2)呈中空設置并預埋于房間的地板(9)內的,其頂部開設有與柜體(I)底部的新風出口( 114)對應的進風口( 21 ),其四個側面開設有若干出風口( 22); 預埋于房間的地板(9)和墻體(8)內的若干通風管道(10),每一通風管道(10)的進風端均一對一地與底柜(2)側面的其中一個出風口(22)連通,出風端位于房間的墻體(8)表面。
【文檔編號】F24F13/30GK205717549SQ201620601101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7日
【發明人】曹金華
【申請人】浙江科力鑫環境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