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座吊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排水機構以及座吊機。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圖1為現有技術所提供的排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現在市場大多座吊機均為傳統的重力排水方式,排水機構為相互垂直的第一接水盤1和第二接水盤2組成的整體結構,機組吊裝時冷凝水存積在第一接水盤1中,由排水口3排出;機組座裝時冷凝水存積在第二接水盤2中,也由排水口3排出。當前的排水機構只能依靠重力排水,當安裝場所為吊裝安裝時需要從天花板內走排水管,安裝就顯得較為局限。
因此,如何同時解決座裝和吊裝兩種安裝方式的排水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排水機構,以同時解決座裝和吊裝兩種安裝方式的排水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排水機構的座吊機。
為實現上述第一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排水機構,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接水盤和第二接水盤,所述排水機構還包括水泵、第一進水管和第二進水管,所述第一進水管連通所述第一接水盤與所述水泵的進水口,所述第二進水管連通所述第二接水盤與所述水泵的進水口,所述第一進水管設置有第一開關閥,所述第二進水管設置有第二開關閥。
優選地,在上述排水機構中,所述第一進水管和所述第二進水管垂直設置。
優選地,在上述排水機構中,所述排水機構還包括三通,所述三通連通所述第一進水管、所述水泵的進水口,以及所述第二進水管。
優選地,在上述排水機構中,所述第一開關閥和所述第二開關閥為電磁閥,所述第一開關閥、所述第二開關閥和所述水泵與控制板連接,當第一狀態時,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水泵與所述第一開關閥開啟,所述第二開關閥關閉;當第二狀態時,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水泵與所述第二開關閥開啟,所述第一開關閥關閉。
優選地,在上述排水機構中,所述排水機構還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與所述水泵的排水口連通。
為實現上述第二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座吊機,包括排水機構,所述排水機構為上述任意技術方案所述的排水機構。
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當座吊機吊裝時,此時第一接水盤為水平面,冷凝水會存積在第一接水盤中,第一開關閥開啟,第二開關閥關閉,水泵通過第一進水管吸水并從水泵的排水口排出;當座吊機座裝時,第二接水盤為水平面,冷凝水會存積在第二接水盤中,第二開關閥開啟,第一開關閥關閉,水泵通過第二進水管吸水并從水泵的排水口排出。由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采用水泵強制吸水的方式進行排水,因此,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排水機構能夠同時解決座裝和吊裝兩種安裝方式的排水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所提供的排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提供的排水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所提供的排水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所提供的排水機構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第一接水盤、2為第二接水盤、3為排水口、100為水泵、200為第一進水管、201為第一開關閥、300為第二進水管、301為第二開關閥、400為三通、500為控制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核心在于提供一種排水機構,以同時解決座裝和吊裝兩種安裝方式的排水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核心在于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排水機構的座吊機。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實施例不對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內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實施例所表示的構成的全部內容不限于作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所必需的。
請參閱圖1至圖4,圖1為現有技術所提供的排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提供的排水機構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所提供的排水機構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所提供的排水機構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排水機構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接水盤1和第二接水盤2,排水機構還包括水泵100、第一進水管200和第二進水管300,第一進水管200連通第一接水盤1與水泵100的進水口,第二進水管300連通第二接水盤2與水泵100的進水口,第一進水管200設置有第一開關閥201,第二進水管300設置有第二開關閥301。
當座吊機吊裝時,此時第一接水盤1為水平面,冷凝水會存積在第一接水盤1中,第一開關閥201開啟,第二開關閥301關閉,水泵100通過第一進水管200吸水并從水泵100的排水口排出;當座吊機座裝時,第二接水盤2為水平面,冷凝水會存積在第二接水盤2中,第二開關閥301開啟,第一開關閥201關閉,水泵100通過第二進水管300吸水并從水泵100的排水口排出。由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采用水泵100強制吸水的方式進行排水,因此,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排水機構能夠同時滿足座裝和吊裝兩種安裝方式的排水問題。
為了優化上述方案,第一進水管200和第二進水管300垂直設置。呈垂直結構,與接水盤的兩個垂直面相適應,如此設置可以縮短第一進水管200和第二進水管300的長度,節省材料。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排水機構中,第一進水管200和第二進水管300可以單獨與水泵100的進水口連通,還可以通過設置三通400實現三個部件的連通。具體的,三通400連通第一進水管200、水泵100的進水口,以及第二進水管300。
另外,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減少人為操作的繁瑣,第一開關閥201和第二開關閥301為電磁閥,第一開關閥201、第二開關閥301和水泵100與控制板500連接。
當第一狀態時,控制板500控制水泵100與第一開關閥201開啟,第二開關閥301關閉;當第二狀態時,控制板500控制水泵100與第二開關閥301開啟,第一開關閥201關閉。
當座吊機吊裝時,此時第一接水盤1為水平面,冷凝水會存積在第一接水盤1中,使得該排水機構處于第一狀態,水泵100通過第一進水管200吸水并從水泵100的排水口排出;當座吊機座裝時,第二接水盤2為水平面,冷凝水會存積在第二接水盤2中,使得該排水機構處于第二狀態,水泵100通過第二進水管300吸水并從水泵100的排水口排出。
為了使得水泵100的吸入的水順利排出座吊機,排水機構還包括排水管,排水管與水泵100的排水口連通。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座吊機,包括排水機構,排水機構為上述任意技術方案的排水機構。由于上述排水機構具有以上有益效果,具有該排水機構的座吊機也具有相應的效果,此處不再贅述。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