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熱水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儲水式電熱水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電熱水器大多數為儲水式電熱水器。儲水式電熱水器的工作原理為:利用一個整體的內膽儲存熱水,在使用過程中隨著內膽內的熱水的使用而冷水不斷的流入,迅速與內膽中熱水混合,導致內膽內的水的溫度大幅度的下降,從而減少熱水使用時間。由于水溫的下降,內膽內的水需重新加熱才能繼續使用;但有時受加熱部件功率的限制,需要停止使用熱水等待加熱,導致熱水無法可持續性輸出,且加熱到設定溫度所需時間較長,從而人們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才能繼續使用電熱水器,給人們帶來許多不便。以上情況在冬天或者多人同時使用時更容易出現,造成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儲水式電熱水器,解決現有技術中電熱水器中熱水無法可持續性輸出,且等待加熱時間過長,給人們帶來不便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儲水式電熱水器,包括外殼、安裝在外殼內的內膽、與內膽相通的進水管及出水管,外殼與內膽之間設有保溫層,所述內膽包括上內膽及下內膽,上內膽與下內膽之間設有隔板,隔板上設有圓孔;內膽上安裝有電熱管、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包括第一探針管,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包括第二探針管;電熱管包括上電熱管及下電熱管,上電熱管設置在上內膽內,下電熱管設置在下內膽內,第一探針管的探頭放置在上內膽內,第二探針管的探頭放置在下內膽內;出水管連接出水增長管,出水增長管的管口設置在上內膽內;外殼內設置有接線排,接線排串聯電連接超溫斷路器,超溫斷路器電連接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電連接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上電熱管,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電連接下電熱管,下電熱管電連接超溫斷路器,上電熱管電連接下電熱管。
進一步的,上內膽的體積小于下內膽的體積。
進一步的,進水管連接環形水管,環形水管管口正對第二探針管。
進一步的,外殼上設置有第一加熱指示燈、第二加熱指示燈。
進一步的,上電熱管并聯電連接第一加熱指示燈,下電熱管并聯電連接第二加熱指示燈。
改進的,超溫斷路器電連接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上電熱管并聯電連接中間繼電器。
進一步的,隔板為弧形板或水平面板。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內膽內包括上內膽及下內膽,上內膽及下內膽之間設有隔板,隔板上設有圓孔,使得存儲在下內膽的冷水在加熱的過程中只能通過圓孔流入存儲熱水的上內膽,可拉長冷水與熱水混合的時間避免出現水溫驟降的情況;由于在上內膽及下內膽內分別設有上電熱管、下電熱管,并由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分別控制上電熱管、下電熱管,可加快加熱的速度,減少加熱時間,使得熱水得到可持續的輸出;本實用新型采用雙內膽、雙電熱管及雙溫控裝置一一對應結構,結構簡單,加熱速度快,加熱時間短,使用方便快捷。由于接線排串聯電連接超溫斷路器,超溫斷路器電連接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電連接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上電熱管,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電連接下電熱管,下電熱管電連接超溫斷路器,上電熱管電連接下電熱管,以上電器件的電連接完成電氣控制系統,該電氣控制系統可有效控制上電熱管的優先啟動,短時間內產生熱水,使得加熱時間得到縮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儲水式電熱水器的縱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儲水式電熱水器一個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儲水式電熱水器另一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
圖中,1-外殼,2-內膽,3-進水管,4-出水管,5-保溫層,6-上內膽,7-下內膽,8-隔板,9-圓孔,10-上電熱管,11-下電熱管,12-第一探針管,13-第二探針管,14-環形水管,15-出水增長管,16-第一加熱指示燈,17-第二加熱指示燈,18-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9-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20-接線排,21-超溫斷路器,22-中間繼電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儲水式電熱水器,包括外殼1、安裝在外殼1內的內膽2、與內膽2相通的進水管3及出水管4,外殼1與內膽2之間設有保溫層5,內膽2包括上內膽6及下內膽7,上內膽6的體積小于下內膽7的體積,上內膽6存儲熱水,下內膽7存儲冷水,避免出現冷熱水直接混合導致水溫驟降的情況,且由于上內膽6的體積小于下內膽7的體積,有利于熱量的集中,可持續保持熱水溫度,減短加熱時間,從而提高熱水使用時間。上內膽6與下內膽7之間設有隔板8,隔板8上設有圓孔9,其中隔板8為弧形板或水平面板,設置隔板8的目的在于將內膽2分為上內膽6及下內膽7。內膽2上安裝有電熱管、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包括第一探針管12,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包括第二探針管13,其中第一探針管12、第二探針管13分別為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中的溫度傳感器,將檢測的溫度信號傳遞到溫控裝置,再由溫控裝置控制電熱管啟動。電熱管包括上電熱管10及下電熱管11,電熱管穿過圓孔9使得上電熱管10設置在上內膽6內,上電熱管10用于加熱上內膽6的儲水;下電熱管11設置在下內膽7內,下電熱管11用于加熱下內膽7的儲水。第一探針管12穿過圓孔9將其探頭放置在上內膽6內,用于測量上內膽6內儲水的水溫;第二探針管13的探頭放置在下內膽7內,用于測量下內膽7內儲水的水溫;進水管3連接環形水管14,環形水管14的環形結構可使得進水水流帶動內膽2中的水沿著內膽軸線方向做環形運動,冷水螺線式上升,避免冷熱水直接混合,同時保證下內膽7的水溫沿著下內膽7的高度方向逐層提高,從而提高熱水使用時間;環形水管14的管口正對第二探針管13,便于第二探針管13能迅速檢測下內膽7內水溫變化,以便能迅速啟動電熱管加熱;出水管4連接出水增長管15,出水增長管15穿過圓孔9將出水增長管15的管口設置在上內膽6內。外殼1上設置有第一加熱指示燈16、第二加熱指示燈17,用于反映上電熱管10及下電熱管11的工作狀態。
如圖2為本實用新型儲水式電熱水器一個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外殼1內還設置有接線排20,接線排20串聯電連接超溫斷路器21,超溫斷路器21電連接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電連接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上電熱管10,上電熱管10并聯電連接第一加熱指示燈16,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電連接下電熱管11,下電熱管11并聯電連接第二加熱指示燈17,下電熱管11電連接超溫斷路器21,上電熱管10電連接下電熱管11,以上電器件的電連接完成電氣控制系統,該電氣控制系統可有效控制上電熱管10的優先啟動,短時間內即可產生熱水,使得加熱時間縮短。
如圖3為本實用新型儲水式電熱水器另一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外殼1內還設置有接線排20,接線排20串聯電連接超溫斷路器21,超溫斷路器21電連接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上電熱管10并聯電連接第一加熱指示燈16,上電熱管10與第一加熱指示燈16均并聯電連接中間繼電器22,超溫斷路器21電連接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8,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8電連接下電熱管11,下電熱管11并聯電連接第二加熱指示燈17,下電熱管11電連接超溫斷路器21,上電熱管10電連接下電熱管11。
本實用新型儲水式電熱水器的工作過程如下,設定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以及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的水溫,在用水量少或夏天自來水溫度高的情況下,可適當調低溫控裝置的預設溫度,有利于減少散熱,提高能源效率,節省能源。接線排20接通外電源以開啟電器控制系統,第一探針管12檢測上內膽6的水溫,上內膽6的水溫小于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的設定溫度時,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控制上電熱管10加熱上內膽6的水及第一加熱指示燈16亮燈,直到上內膽6的水溫大于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的預設溫度時,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斷開,上電熱管10停止加熱,第一加熱指示燈16熄燈。與此同時,第二探針管13檢測下內膽7的水溫,下內膽7的水溫小于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的預設溫度時,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控制下電熱管11加熱下內膽7的水及第二加熱指示燈17亮燈,直到水溫大于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的預設溫度時,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斷開,下電熱管11停止加熱,第二加熱指示燈17熄燈。電器控制系統控制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優先工作,第二探針式溫控裝置19只有在第一探針式溫控裝置18不工作時才會工作,以致上電熱管10優先加熱,下電熱管11只有在上電熱管10不工作時才會進行工作。而自來水經由進水管3和環形水管14進入下內膽7底部,水螺旋形上升加熱,通過隔板8的圓孔9進入上內膽6,再經出水增長管15流至出水管4,供人們使用。本實用新型儲水式電熱水器,采用雙內膽、雙電熱管和雙溫控裝置一一對應結構,熱量集中,加熱時間短,可持續保持熱水溫度,冷水以螺線型上升,避免與熱水大面積直接混合,導致水溫大幅度下降的情況。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