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尖峰冷卻裝置的直接空冷系統,用于火力發電廠汽輪機排汽的冷凝過程。
背景技術:
在火力發電過程中,從汽輪機低壓缸排出的乏汽需要冷凝成水再送回鍋爐循環使用。為了節省水資源,許多電廠采用直接空冷系統凝結乏汽。
目前,直接空冷系統由排汽裝置、排汽管道、空冷凝汽器和凝結水管道等組成。來自汽輪機低壓缸的乏汽進入排汽裝置后,經排汽管道導入空冷凝汽器被凝結成水,又返回排汽裝置內。排汽裝置具有凝結水存儲功能,排汽裝置內的凝結水由凝結水泵送出空冷系統。為了解決夏季高溫時段空冷凝汽器換熱效率下降、出力不足引起的背壓升高問題,系統還配置尖峰冷卻裝置。尖峰冷卻裝置主要由水冷凝汽器和冷卻塔組成,與空冷凝汽器并聯。現有技術方案是在排汽管道上增加管道和閥門連接水冷凝汽器,分流經過排汽裝置的乏汽進入水冷凝汽器,使部分乏汽在水冷凝汽器中凝結成水,然后也返回到排汽裝置內,進入水冷凝汽器的循環水在乏汽凝結的同時溫度升高,再被送入冷卻塔降溫。所述的水冷凝汽器包括殼體和水冷凝汽器換熱器,水冷凝汽器換熱器布置在殼體內部。
現有的帶尖峰冷卻裝置的直接空冷系統存在不足:
1)在排汽管道上增設把乏汽導入水冷凝汽器的管道和閥門,投資成本較高;
2)進入水冷凝汽器前,汽輪機的乏汽經排汽裝置和部分排汽管道時產生較大的壓降,減少了空冷凝汽器和水冷凝汽器的換熱溫差,也減小了直接空冷系統的出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帶尖峰冷卻裝置的直接空冷系統的不足,提供一種成本低、乏汽壓降小的一種帶尖峰冷卻裝置的直接空冷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帶尖峰冷卻裝置的直接空冷系統,包括排汽裝置、排汽管道、空冷凝汽器和尖峰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冷卻裝置包括水冷凝汽器換熱器、冷卻塔和循環水管道,水冷凝汽器換熱器布置在排汽裝置內,循環水管道將水冷凝汽器換熱器與冷卻塔連接;所述系統增設了凝結水箱,第一凝結水管道將空冷凝汽器與凝結水箱連接,第二凝結水管道將排汽裝置與凝結水箱連接。
本實用新型一種帶尖峰冷卻裝置的直接空冷系統,所述冷卻塔是干式的空冷塔,或者是濕式的閉式蒸發冷卻塔,或者是濕式的開式冷卻塔。
本實用新型一種帶尖峰冷卻的直接空冷系統,主要優點是:
(1)水冷凝汽器換熱器布置在排汽裝置內,省去了水冷凝汽器的殼體,也省去了用于將乏汽導入水冷凝汽器的管道和閥門,可以減小整個系統的成本;
(2)水冷凝汽器換熱器布置在排汽裝置內,使部分乏汽在排汽裝置內已得到凝結,減少了通過排汽裝置和排汽管道內的乏汽流量,使系統的總壓力降減少,增加了直接空冷系統的換熱溫差和出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中:
排汽裝置1、排汽管道2、空冷凝汽器3、第一凝結水管道4、凝結水送出管道5、凝結水泵6、凝結水箱7、第二凝結水管道8、尖峰冷卻凝結水泵9、循環水管道10、冷卻塔11、水冷凝汽器換熱器12、循環水泵13;
乏汽A、凝結水B。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見圖1,圖1為實施例1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帶尖峰冷卻裝置的直接空冷系統,包括排汽裝置1、排汽管道2、空冷凝汽器3和尖峰冷卻裝置(由水冷凝汽器換熱器12、冷卻塔11、循環水管道10和循環水泵13組成),水冷凝汽器換熱器12布置在排汽裝置1內,所述系統增設了凝結水箱7,空冷凝汽器3經過第一凝結水管道4與凝結水箱7相連,排汽裝置1經過第二凝結水管道8與凝結水箱7相連。冷卻塔11是干式的空冷塔,或者是濕式的閉式蒸發冷卻塔,或者是濕式的開式冷卻塔。冷卻塔11經循環水管道10與排汽裝置1內的水冷凝汽器換熱器12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是這樣的:汽輪機排出的乏汽A進入排汽裝置1后,其中部分乏汽在水冷凝汽器換熱器12外表面得到冷凝,凝結的水流到排汽裝置1的底部,在尖峰冷卻凝結水泵9驅動下,經第二凝結水管道8入凝結水箱7內;在水冷凝汽器換熱器12內的循環水與乏汽進行熱交換后,溫度升高成為高溫循環水,在循環水泵13驅動下經循環水管道10送入冷卻塔11,冷卻在塔內冷卻后成為低溫循環水再進入水冷凝汽器換熱器12內。在排汽裝置1內未被水冷凝汽器換熱器12冷凝的乏汽,經排汽管道2導入空冷凝汽器3內,得到凝結后通過第一凝結水管道4進入凝結水箱7,凝結水箱7內的凝結水最終由凝結水泵6送出,如凝結水B所示。
尖峰冷卻裝置的作用是:在高溫時段投入運行,承擔部分乏汽的冷凝負荷,彌補空冷凝汽器3出力的不足,使機組背壓降低。當環境溫度較低時,尖峰冷卻裝置停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