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微波電器領域,特別地,涉及到微波電器中的微波攪拌電機的安裝配件及其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在各種微波電器中,例如圖1所示的微波爐10中,都通過微波腔體外部的微波發生裝置4(例如磁控管)、波導管3等將微波饋入微波腔體內。圖1中的微波爐采用了底部饋波的方式,各微波組件安裝在微波爐的底壁上。其中,為使微波在微波腔體內分布均勻,以達到加熱均勻的目的,通常會在微波腔體內設置轉盤(未顯示)使被加熱物體移動,或者在無轉盤的情況下設置可旋轉的微波攪拌片(未顯示)對饋入的微波進行擾動,從而達到微波均勻分散的目的。然而,不論是設置轉盤還是設置微波攪拌片,都需要通過一個電機2進行旋轉驅動。
用于旋轉驅動的電機2的結構如圖2、圖3所示。電機2的電機軸24穿過圖1中的波導管3伸入微波腔體內以連接并驅動轉盤或微波攪拌片旋轉。在實際安裝時,比較簡單常用的方法是通過螺釘將電機2固定,而在微波爐10或波導管3的外壁上打孔并使用螺釘固定時,螺釘將不可避免地部分伸入微波傳輸或分布區域中,影響微波爐的微波性能,特別是容易造成打火。
有鑒于此,通常借用圖4所示的電機安裝板1(或稱電機安裝支架)來安裝固定電機2,如圖5所示,使得螺釘6不需要伸入微波傳輸或分布區域中,避免打火且維護較方便。參見圖4、圖5,為了給螺釘6留出空間并避免螺釘6伸入波導管3內,電機安裝板1中形成有隆起部分,以將電機2墊高。電機2通過螺釘6固定安裝到電機安裝板1,電機安裝板1可通過焊接等方式固定連接到微波爐10的外壁(例如底板)上。
這種局部隆起的電機安裝板1在安裝到微波爐底部時將造成空間浪費,額外增大整機高度,所造成的空間增加也難供其他利用,造成空間利用率降低。有時還會限制微波爐底板的最低可拉伸高度,造成制造問題或性能改善時的改動尺寸限制,比如拉伸量偏大造成鋼板出現裂紋或者拉伸后的材料較薄造成噪音變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電機安裝板,以及采用該電機安裝板的電機安裝組件和微波電器,該電機安裝板的結構簡單、便于裝配、維護等操作,不影響微波傳輸性能,尤其是安裝后能夠使得由于電機安裝所造成的整機尺寸增加最小化。
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機安裝板,所述電機安裝板的一面為自身裝配面,另一面為電機安裝面,所述電機安裝板上形成有貫通孔,所述貫通孔的兩側形成有從所述電機安裝面凸出的中空的電機耳板固定部,所述貫通孔的孔徑不小于所述電機的電機主筒部的外徑。
優選地,所述電機耳板固定部包括用于與所述電機的電機耳板相連的對接耳板,該對接耳板連接且平行于所述電機安裝板的電機安裝面,使得所述對接耳板與所述電機安裝面之間形成有能夠容納所述電機耳板的耳板安裝槽,并且所述對接耳板相對的所述電機安裝板處形成鏤空,所述電機耳板能夠移動至所述耳板安裝槽中并從鏤空處下沉。
優選地,所述對接耳板和所述電機耳板上均設有能夠定位對齊的螺釘孔,和/或,所述對接耳板與所述電機耳板之間形成有卡扣鎖合結構,以將所述電機耳板鎖定于耳板安裝槽。
優選地,沿所述貫通孔的圓周方向,所述耳板安裝槽的一側形成開口,另一側設有定位擋板;并且
所述貫通孔的兩側形成有對稱的第一耳板安裝槽和第二耳板安裝槽,所述第一耳板安裝槽中的定位擋板和所述第二耳板安裝槽中的定位擋板設置于不同側,使得所述電機的兩個電機耳板能夠同步旋入兩個所述耳板安裝槽中。
優選地,所述對接耳板為從所述自身裝配面朝向所述電機安裝面沖壓形成的沖壓翻邊板。
優選地,所述貫通孔在所述電機安裝板的一側形成有開口。
優選地,所述貫通孔的孔徑與所述電機的電機主筒部的外徑相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機安裝組件,所述電機安裝組件包括電機和上述的電機安裝板,所述電機包括圓盤形的電機主筒部,該電機主筒部的連接端面的兩側水平地沿徑向伸出有電機耳板,所述連接端面的中心部形成有電機軸承部和沿軸向伸出的電機軸;
其中,所述電機主筒部嵌入所述貫通孔中,使得所述電機的連接端面靠近或齊平于所述電機安裝板的自身裝配面,所述電機耳板固定安裝于所述電機耳板固定部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微波電器,包括微波腔體和安裝在該微波腔體的外壁上的微波發生裝置、波導管以及轉盤或攪拌片,所述微波發生裝置產生的微波通過所述波導管饋入所述微波腔體內,所述微波電器還包括上述的電機安裝組件,所述電機安裝板通過所述自身裝配面安裝于所述微波腔體的外壁或所述波導管的外壁上,所述電機軸穿過所述外壁伸入所述微波腔體中以連接并驅動所述轉盤或攪拌片旋轉。
優選地,所述自身裝配面所貼合安裝的所述微波腔體的外壁或所述波導管的外壁上形成有電機軸過孔,且所述電機軸承部能夠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電機軸過孔中。
在本實用新型中,未對電機、波導管等微波組件進行過多改動,而對電機安裝板進行了結構優化設計,在電機安裝板的電機安裝面上設置了凸起的中空的電機耳板固定部,從而可容納電機耳板,并通過螺釘等緊固件固定,緊固件同樣可容納于凸起的電機耳板固定部中,這樣就實現了電機在波導管外壁或微波爐外壁上的貼近安裝,最小化由于電機安裝所造成的整機尺寸增加,同時電機耳板固定部的高度通常低于電機本體高度,也不會造成整機尺寸增加。特別地,在增大波導管外壁或微波電器外壁上的電機軸過孔的孔徑以能夠容納電機軸承部時,則電機甚至能夠穿過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安裝板,使得電機的連接端面貼合于外壁面上,整機尺寸最小化。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圖示了現有技術中的一種底部饋波的微波爐的微波傳輸結構;
圖2為用于驅動轉盤或微波攪拌片旋轉的常規電機的立體圖,其中圖示了電機的伸出有電機軸的連接端面;
圖3為圖2中電機的與連接端面相反的另一端面的主視圖;
圖4為現有技術中的電機安裝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展示了其自身裝配面;
圖5為圖2的電機裝配至圖4的電機安裝板后形成的電機安裝組件的主視圖;
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電機安裝板的立體圖;
圖7為電機裝配至圖6所示的電機安裝板后形成的電機安裝組件的俯視圖;
圖8為圖7的主視圖;
圖9和圖10分別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電機安裝板的俯視圖和立體圖;
圖11和圖12分別為電機裝配至圖9、圖10所示的電機安裝板后形成的電機安裝組件的俯視圖和主視圖,圖中的電機安裝組件已組裝至微波爐的外壁上;以及
圖13為與圖11、圖12所示的電機安裝組件未組裝時的微波爐外壁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展示了波導管上的電機軸過孔。
附圖標記說明:
1 電機安裝板 2 電機
3 波導管 4 微波發生裝置
5 電機軸過孔 6 螺釘
10 微波爐
11 貫通孔 12 對接耳板
13 耳板安裝槽 14 螺釘孔
15 定位擋板 16 環形凸緣
21 電機主筒部 22 電機耳板
23 電機軸承部 24 電機軸
25 連接端面 w 旋向
A 電機安裝面 B 自身裝配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頂、底”通常是針對附圖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針對豎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關系描述用詞。方位詞如“內、外”通常指的是相對于微波腔體而言的腔室內外。
結合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電機安裝板1,該電機安裝板的一面為自身裝配面B,另一面為電機安裝面A,電機安裝板1上形成有貫通孔11,貫通孔11的兩側形成有從電機安裝面A凸出的電機耳板固定部。
作為總的主旨,本實用新型的電機安裝板1通過凸出的電機耳板固定部來安裝固定電機2,而非如圖4、圖5所示地通過墊高電機本體來容納螺釘6。從電機安裝面A凸出的電機耳板固定部的高度通常不超出電機主筒部21的高度,從而電機2貼近電機安裝板1安裝,使電機2和電機安裝板1組裝后的高度盡可能最小化。
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想到的是,這種用于容納安裝電機耳板22的電機耳板固定部可具有各種結構、形式。例如,電機耳板固定部可以是中空凸臺,中空凸臺的徑向內壁被拆除且頂蓋可打開,從而在中空凸臺的頂蓋打開的情況下,圖2中的電機2的電機耳板22可放入中空凸臺內,實現卡扣、焊接、螺接等多種方式的固定安裝。
為方便加工、組裝和維護,以及便于零部件的規模化、通用性生產、制造,在如圖6、圖9和圖10所示的一種優選結構形式中,電機耳板固定部包括用于與電機2的電機耳板22相連的對接耳板12,該對接耳板12連接電機安裝板1的電機安裝面A且大致平行于該電機安裝面A,這樣在對接耳板12與電機安裝面A之間形成了能夠容納電機耳板22的耳板安裝槽13。這種耳板安裝槽13方便電機耳板22滑入其中,組裝時方便操作,以下將細述。
為完成安裝固定,對接耳板12和電機耳板22上均設有能夠定位對齊的螺釘孔14。螺釘孔對齊后,可通過螺釘等緊固件將二者緊固連接。當然可替代的,對接耳板12與電機耳板22之間也可形成有其它任何結構形式的常規卡扣鎖合結構等,以將電機耳板22鎖定于耳板安裝槽13。圖示的對接耳板12優選為沖壓形成,即從自身裝配面B朝向電機安裝面A沖壓形成的沖壓翻邊板,該沖壓翻邊板仍與電機安裝板1相連。
為方便螺孔對齊定位,沿貫通孔11的圓周方向,如圖7、圖11的逆時針旋向w,耳板安裝槽13的一側形成開口,另一側設有定位擋板15,這樣操作人員就可方便地將電機耳板22從開口側滑入耳板安裝槽13中。定位擋板15起到阻擋、定位的作用,電機耳板22滑入后碰撞到定位擋板15,停止滑動,且此時螺釘孔對齊,方便旋入螺釘。
由于具有兩個電機耳板固定部,即貫通孔11的兩側形成有對稱的第一耳板安裝槽和第二耳板安裝槽,為實現一次性旋入操作,第一耳板安裝槽中的定位擋板15和第二耳板安裝槽中的定位擋板15設置于不同側,如圖7、圖11所示,這樣在沿逆時針旋向w旋動電機2后,可將電機2的兩個電機耳板22同步旋入兩個耳板安裝槽13中。
其中,貫通孔11用于供電機軸24穿過,因而貫通孔11的孔徑應大于電機2的電機軸24的軸徑。同時,在圖6所示的一種實施方式中,該電機安裝板1中的貫通孔11特別設定為小于電機2的電機主筒部21的外徑,即電機2的電機主筒部21不能沉入甚至穿過貫通孔11。這樣,在圖7、圖8所示的電機安裝組件中,電機2安裝于電機安裝板1的電機安裝面A一側,電機軸24穿過貫通孔11,電機耳板22固定安裝于電機耳板固定部中。
可見,電機2安裝于電機安裝板1后,電機2的連接端面25只能位于電機安裝面A的一側,電機主筒部21不能嵌入電機安裝板1中。
然而,圖2、圖3所示的電機2包括圓盤形的電機主筒部21,該電機主筒部21的連接端面25的兩側水平地沿徑向伸出有電機耳板22,連接端面25的中心部形成有電機軸承部23和沿軸向伸出的電機軸24。由于電機軸承部23的存在,電機2的連接端面25難以貼合電機安裝板1的電機安裝面A。為此,可進一步優化設計為使得貫通孔11的孔徑不小于電機2的電機軸承部23的外徑,即電機軸承部23能夠嵌入貫通孔11中,促進電機2的連接端面25靠近電機安裝板1的電機安裝面A,且通過更大開孔可節約用材。
在電機軸承部23能夠嵌入貫通孔11的基礎上,若電機安裝板1的板厚足夠大,則電機軸承部23能夠完全嵌入貫通孔11中,電機2的連接端面25可完全貼合安裝于電機安裝板1的電機安裝面A上。但若電機安裝板1的板厚小于電機軸承部23的厚度,則此時由于電機安裝板1需要通過自身裝配面B緊貼安裝于微波腔體的外壁或波導管3的外壁上,而且外壁上的電機軸過孔通常其孔徑與電機軸24大小匹配,電機軸承部23難以沉入電機軸過孔中,則電機2的連接端面25與電機安裝板1的電機安裝面A之間勢必存有間隙。此時為穩定、可靠地支撐電機2,貫通孔11的周緣部還形成有凸出于電機安裝面A且用于支承電機主筒部21的環形凸緣16,使得該環形凸緣16的支承面與自身裝配面B之間的厚度間距不小于電機軸承部23的厚度。
總之,在圖6至圖8所示的電機安裝板1及其電機安裝組件中,僅對電機安裝板1進行了改動,對其它微波組件未做任何改動,例如與電機軸24匹配的電機軸過孔的大小。電機2的連接端面25緊貼電機安裝板1的電機安裝面A安裝固定或者緊貼地固定支撐在環形凸緣16的環形支承面上。通過貼合接觸,電機2與電機安裝板1形成電連接,可減少孔隙的微波泄露,同時電機的支撐穩固、安裝結構穩定、可靠。
將上述電機安裝組件裝配至微波電器(如微波爐10)的底部或其它位置時,通常在電機安裝板1的自身裝配面B預留出平整表面以通過焊接方式緊貼地連接于波導管3的外壁上。在波導管3為短管,不延伸至電機安裝處時,則電機安裝板1的自身裝配面B直接焊接至微波腔體的外壁上。此時,由于自身裝配面B緊貼外壁,且電機軸承部23不能嵌入電機軸過孔中,參見圖8所示的組裝后的電機安裝組件中,圖中的電機軸承部23的底面不可能向下超出電機安裝板1的底面(即自身裝配面B)。
上述電機安裝組件安裝到圖1所示的微波電器時,電機安裝板1通過自身裝配面B安裝于微波腔體的外壁或波導管3的外壁上,微波發生裝置4產生的微波通過波導管3饋入微波腔體內,此時穿過外壁伸入微波腔體中的電機軸24連接并驅動轉盤或攪拌片旋轉,以獲得更換的微波均勻加熱效果。相較于圖5和圖8可知,本實用新型中的電機2更靠近電機安裝板1安裝,可實現電機在波導管外壁或微波爐外壁上的貼近安裝,最小化由于電機安裝所造成的整機尺寸增加,同時圖中的電機耳板固定部(即對接耳板12)的高度低于電機主筒部21的高度,也不會造成整機尺寸增加。
圖9、圖10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優選實施方式的電機安裝板1。該電機安裝板1與圖6所示的電機安裝板1大體結構相同,例如一面為自身裝配面B,另一面為電機安裝面A,板上形成有貫通孔11,且貫通孔11的兩側形成有凸出的中空的電機耳板固定部等,相同處不再細述。不同的是,此處的貫通孔11的孔徑不小于電機2的電機主筒部21的外徑。換言之,電機主筒部21可部分地嵌入貫通孔11中,以使得連接端面25能夠齊平于電機安裝板1的自身裝配面B,實現電機主筒部21的連接端面25能夠盡可能靠近甚至貼合于微波腔體外壁或波導管外壁。
由于電機主筒部21能夠至少部分地沉入貫通孔11中,電機耳板22也需同步下沉,則對接耳板12相對的電機安裝板1處需形成鏤空,從而電機耳板22能夠移動至耳板安裝槽13中并從鏤空處下沉。當然,對于并非如圖2所示的從連接端面25的兩側水平地沿徑向伸出的電機耳板22,即電機耳板22與連接端面25有軸向間距時,則與對接耳板12相對的電機安裝板1處需無需鏤空,但這勢必涉及對常規電機2的結構改動。
同樣的,對接耳板12優選為從自身裝配面B朝向電機安裝面A沖壓形成的沖壓翻邊板。而且為減少板材用料,貫通孔11在電機安裝板1的一側可形成有開口,可進一步防止電機2旋轉安裝時可能發生的電機2與電機安裝板1之間的機械干涉。
在優選情況下,貫通孔11的孔徑與電機2的電機主筒部21的外徑相同,使得電機2恰好嵌入貫通孔11中,形成一定的周面密封性,防止微波外泄。此時,電機主筒部21可部分沉入貫通孔11中,電機2的連接端面25可不齊平于電機安裝板1的自身裝配面B。圖12即展示了此情形,其中的電機軸承部23部分位于貫通孔11中,部分嵌入微波爐1或波導管3的外壁的電機軸過孔5(參見圖13)內。當然,若貫通孔11很大程度地大于電機主筒部21,則應使電機2的連接端面25齊平于電機安裝板1的自身裝配面B,以在電機2的連接端面25與波導管外壁面之間形成面密封,達到更好的防微波外泄效果。
圖11顯示了電機2依逆時針旋向w裝配于圖9、圖10的電機安裝板1中構成電機安裝組件的組裝過程。圖11組裝成的電機安裝組件進一步地以焊接等方式安裝到圖13所示的微波爐10底部的波導管3的外壁上,最終獲得圖12所示的電機安裝組件的安裝結構。
在圖11中,電機主筒部21嵌入貫通孔11中,使得電機2的連接端面25靠近或齊平于電機安裝板1的自身裝配面B,電機耳板22固定安裝于電機耳板固定部中。在圖12中,電機安裝板1可通過自身裝配面B焊接于微波腔體的外壁或波導管3的外壁上,電機軸24穿過外壁伸入微波腔體中以連接并驅動轉盤或攪拌片旋轉。
參見圖13,自身裝配面B所貼合安裝的波導管3的外壁上形成有電機軸過孔5,此時電機軸過孔5的孔徑擴大,例如略大于電機軸承部23的外徑,則在具有一定周面密封性的情況下,允許電機軸承部23可至少部分地嵌入電機軸過孔5中,實現電機2的連接端面5盡可能靠近波導管3外壁的貼近安裝,即盡可能地減小整機高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例如電機2的電機主筒部21也不限于圓筒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狀,例如方筒形等,則其可沉入的貫通孔11、電機軸過孔5等需對應地改變為合適的匹配形狀和大小;又例如在采用圖6至圖8所示的電機安裝板1時,電機軸24匹配的電機軸過孔的大小也可改動,例如略大于電機軸承部23的外徑,諸如此類改動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