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紡布組件生產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無紡布生產用熱風循環烘干系統設備,屬于無紡布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無紡布的加工中,對其進行烘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以往用于無紡布烘干的機器中,主要是滾筒式烘干機,使用以往滾筒式烘干機進行烘干時,無紡布貼附于烘干機的烘干筒上,通過烘干筒對無紡布的加熱,加快潮濕的無紡布的干燥速度,但是以往通過烘干筒對無紡布進行烘干,中國專利申請號 201510740429.9,公開了一種無紡布用烘干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前端設置有烘干筒,所述烘干筒的兩端分別經筒架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烘干筒下方的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對烘干筒底部無紡布進行擠壓的壓附裝置,所述壓附裝置的下端與機架之間設置有升降裝置。壓附裝置的助熱毯將無紡布壓附在烘干筒上,能夠使潮濕的無紡布兩面的溫差較小,使得無紡布中的水汽形成對流,從而加快了烘干效率;上述技術方案其雖然能提高烘干效率,但其總體烘干效率低下,且無紡布熱烘質量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無紡布生產用熱風循環烘干系統設備,烘干效率高,且烘干后的無紡布質量高。
本實用新型的無紡布生產用熱風循環烘干系統設備,包括長烘道和換熱器;所述換熱器上設置有進氣口、出氣口、排氣口和空氣進口;所述長烘道內側頂部安裝有電熱管;所述長烘道輸入端設置有無紡布導入輥;所述長烘道輸出端設置有無紡布動力輥;所述長烘道和進氣口連接有第一風管;所述長烘道和出氣口連接有第二風管;所述排氣口通過排氣管連接到室外;所述空氣進口通過進氣管連接到室外。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案,所述長烘道與無紡布動力輥之間設置有過渡輥,其能夠保證無紡布動力輥收卷更加緊密。
進一步地,所述無紡布動力輥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裝有輥體;所述輥體一端通過傳動件與動力機構安裝,通過動力機構帶動輥體,能夠將完成烘干的無紡布進行收卷。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案,所述長烘道兩側設置有隔熱簾,其能夠避免熱氣外漏,造成能量損失。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風管上設置有吸風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進氣口通過第一換熱通道連接到排氣口;所述出氣口通過第二換熱通道連接到空氣進口,長烘道內的熱量和污氣通過第一風管進入到換熱器,并通過換熱器將熱量傳遞至第二風管內的空氣,加熱后的空氣進入到長烘道內循環加熱烘干。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案,所述長烘道底部設置有支撐架。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無紡布生產用熱風循環烘干系統設備,通過封閉式的烘道,熱量損失小,烘干效率高,熱烘過程中,能夠將污氣送走,并將熱量回送至烘道內,其烘干后的無紡布質量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無紡布生產用熱風循環烘干系統設備,包括長烘道1和換熱器2;所述換熱器2上設置有進氣口3、出氣口4、排氣口5和空氣進口6;所述長烘道1內側頂部安裝有電熱管(未圖示);所述長烘道1輸入端設置有無紡布導入輥7;所述長烘道1輸出端設置有無紡布動力輥8;所述長烘道1和進氣口3連接有第一風管9;所述長烘道1和出氣口4連接有第二風管10;所述排氣口5通過排氣管11連接到室外;所述空氣進口6通過進氣管12連接到室外。
所述長烘道1與無紡布動力輥8之間設置有過渡輥13,其能夠保證無紡布動力輥8收卷更加緊密。
所述無紡布動力輥8包括支架14,所述支架14上安裝有輥體15;所述輥體15一端通過傳動件與動力機構16安裝,通過動力機構16帶動輥體15,能夠將完成烘干的無紡布進行收卷。
所述長烘道1兩側設置有隔熱簾17,其能夠避免熱氣外漏,造成能量損失。
所述第一風管9上設置有吸風機構18。
所述進氣口3通過第一換熱通道連接到排氣口5;所述出氣口4通過第二換熱通道連接到空氣進口6,長烘道1內的熱量和污氣通過第一風管進入到換熱器2,并通過換熱器2將熱量傳遞至第二風管10內的空氣,加熱后的空氣進入到長烘道1內循環加熱烘干。
所述長烘道1底部設置有支撐架19。
本實用新型的無紡布生產用熱風循環烘干系統設備,通過封閉式的烘道,熱量損失小,烘干效率高,熱烘過程中,能夠將污氣送走,并將熱量回送至烘道內,其烘干后的無紡布質量高。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