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新型板式換熱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50217閱讀:1259來源:國知局
一種新型板式換熱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屬于化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板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

板式換熱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紋形狀的金屬片疊裝而成的一種新型高效換熱器。各種板片之間形成薄矩形通道,通過板片進行熱量交換。板式換熱器是液—液、液—汽進行熱交換的理想設備。它具有換熱效率高、熱損失小、結構緊湊輕巧、占地面積小、安裝清洗方便、應用廣泛、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在相同壓力損失情況下,其傳熱系數比列管式換熱器高3-5倍,占地面積為管式換熱器的三分之一,熱回收率可高達90%以上。

然而,目前的板式換熱器其相鄰兩板片之間形成的通道均為矩形,由此形成的換熱面較小,換熱介質流經的行程較短,不利于充分換熱,熱回收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新型板式換熱器,延長了介質在板片組中的流動時間,提高了水與換熱介質之間的熱交換的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新型板式換熱器,包括固定緊壓板、活動緊壓板、頂板、底板、夾緊螺栓、板片組、支架,所述的固定緊壓板固定于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板片組通過夾緊螺栓固定于所述的固定緊壓板上,所述的活動緊壓板固定于所述的板片組的一側,所述的頂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組的上方,所述的底板位于所述的板片組的下方;

所述的固定緊壓板上設有進水口、出水口、換熱介質進口、換熱介質出口,所述的進水口位于所述的固定緊壓板的下部,所述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的進水口的上方,所述的換熱介質進口位于所述的出水口的一側,所述的換熱介質出口位于所述的換熱介質進口的下方;

所述的板片組包括水通片、換熱介質通片,所述的水通片與換熱介質通片交錯設置;

所述的水通片上設有2個第一導水孔與2個第一導液孔,所述的第一導水孔分別位于所述的水通片的上部與下部,所述的第一導液孔位于所述的第一導水孔的一側,所述的第一導水孔與所述的進水口、出水口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第一導液孔與所述的換熱介質進口、換熱介質出口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水通片的內部設置有導水通道,所述的導水通道與所述的第一導水孔相連通;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上設有2個第二導水孔與2個第二導液孔,所述的第二導水孔分別位于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的上部與下部,所述的第二導液孔位于所述的第二導水孔的一側,所述的第二導水孔與所述的進水口、出水口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第二導液孔與所述的換熱介質進口、換熱介質出口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的內部設置有導液通道,所述的導液通道與所述的第二導液孔相連通。

進一步,所述的導水通道的面積為所述的水通片的面積的0.7-0.9倍;所述的導液通道的面積為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的面積的0.7-0.9倍。

進一步,所述的導水通道的形狀為W型;所述的導液通道的形狀為W型。

進一步,所述的水通片前側與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前側的表面上均勻的設置有若干的傳熱凸起,所述的水通片的后側與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后側表面上均勻的設置有若干的傳熱凹槽;所述的傳熱凸起與所述的傳熱凹槽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傳熱凸起與所述的傳熱凹槽相互嵌合;所述的傳熱凸起的數量與所述的傳熱凹槽的數量相同。

進一步,所述的底板與板片組之間設置有緩沖層;所述的頂板與板片組之間設置有緩沖層。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板式換熱器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板式換熱器的板片組中設置有導液通道與倒水通道,延長了水和換熱介質在板片中的流動時間,提高了兩種介質的熱交換率。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板式換熱器的板片組上設置有傳熱凹槽與傳熱凸起,傳熱凸起與傳熱凹槽相嵌合,減少了板片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傳熱效率。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新型板式換熱器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固定緊壓板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水通片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板片組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固定緊壓板;2-活動緊壓板;3-頂板;4-底板;5-緩沖層;6-夾緊螺栓;7-進水口;8-出水口;9-換熱介質進口;10-換熱介質出口;11-板片組;12-支架;13-水通片;14-換熱介質通片;15-第一導水孔;16-第一導液孔;17-導水通道;18-第二導水孔;19-第二導液孔;20-導液通道;21-傳熱凸起;22-傳熱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5所示,一種新型板式換熱器,包括固定緊壓板1、活動緊壓板2、頂板3、底板4、夾緊螺栓6、板片組11、支架13,所述的固定緊壓板1固定于所述的支架13上,所述的板片組11通過夾緊螺栓6固定于所述的固定緊壓板1上,所述的活動緊壓板2固定于所述的板片組11的一側,所述的頂板3位于所述的板片組11的上方,所述的底板4位于所述的板片組11的下方;

所述的固定緊壓板1上設有進水口7、出水口8、換熱介質進口9、換熱介質出口10,所述的進水口7位于所述的固定緊壓板1的下部,所述的出水口8位于所述的進水口7的上方,所述的換熱介質進口9位于所述的出水口8的一側,所述的換熱介質出口10位于所述的換熱介質進口9的下方;

所述的板片組11包括水通片13、換熱介質通片14,所述的水通片13與換熱介質通片14交錯設置;

所述的水通片13上設有2個第一導水孔15與2個第一導液孔16,所述的第一導水孔15分別位于所述的水通片13的上部與下部,所述的第一導液孔16位于所述的第一導水孔15的一側,所述的第一導水孔15與所述的進水口7、出水口8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第一導液孔16與所述的換熱介質進口9、換熱介質出口10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水通片13的內部設置有導水通道17,所述的導水通道17與所述的第一導水孔15相連通;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14上設有2個第二導水孔18與2個第二導液孔19,所述的第二導水孔18分別位于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14的上部與下部,所述的第二導液孔19位于所述的第二導水孔18的一側,所述的第二導水孔18與所述的進水口7、出水口8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第二導液孔19與所述的換熱介質進口9、換熱介質出口10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14的內部設置有導液通道20,所述的導液通道20與所述的第二導液孔19相連通。

所述的導水通道17的面積為所述的水通片13的面積的0.9倍;所述的導液通道20的面積為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14的面積的0.9倍。

所述的導水通道17的形狀為W型;所述的導液通道20的形狀為W型。延長了水和換熱介質在板片組中的流動時間,提高了兩種介質的熱交換率。

所述的水通片13前側與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14前側的表面上均勻的設置有若干的傳熱凸起21,所述的水通片13的后側與所述的換熱介質通片14后側表面上均勻的設置有若干的傳熱凹槽22;所述的傳熱凸起21與所述的傳熱凹槽22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傳熱凸起21與所述的傳熱凹槽22相互嵌合;所述的傳熱凸起21的數量與所述的傳熱凹槽22的數量相同。

減少了板片組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傳熱效率。

所述的底板4與板片組11之間設置有緩沖層5;所述的頂板3與板片組11之間設置有緩沖層5。防止磕碰,提高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