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控制系統應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空調的智能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智能家居行業,用戶對家庭環境舒適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空調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頻繁,但是用戶無法同時控制不同房間的不同空調,而且普通空調系統都沒有用戶所希望的日程管理功能。
目前紅外編碼沒有一個統一的技術標準,不同廠家都使用自己的編碼規則,同時空調控制碼較長且復雜,用戶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多次學習才能得到正確的控制碼,而且很多品牌的空調控制碼無法通過學習方式獲得。由于紅外通信是點對點通信,針對多空調室內機的工程,紅外的控制方式就無法控制其它房間的空調,導致用戶無法完成全宅空調系統的控制;一般空調遙控器只能夠實現單發控制功能,無法獲取當前空調狀態,包括工作模式,制冷制熱溫度,風扇模式等,用戶體驗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空調的智能控制系統,以達到將所有空調室內機連接到網關的總線上,實現一對多的控制方式,通信穩定、誤碼率低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帶空調的智能控制系統,包括主機、RS232轉RS485模塊和若干個空調網關和若干個空調室內機,所述主機通過RS232線與所述RS232轉RS485模塊連接,所述RS232轉RS485模塊通過RS485與所述空調網關連接,所述空調網關通過內部總線與空調室內機連接。
優選的,每個所述空調網關均通過一根內部總線連接多個空調室內機。
優選的,所述主機上設置有兩路RS232串口接口。
優選的,所述主機為Control4主機。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帶空調的智能控制系統,使用總線網關加主機驅動的對接方案,將所有空調室內機連接到網關的總線上,實現一對多的控制方式,通信穩定,誤碼率低,同時控制協議固化在驅動中,用戶無需任何紅外學習的操作,且協議支持雙向通信,能夠將空調工作狀態匯報給主機,更新用戶界面,并且支持日程管理功能,用戶可以在任何時刻控制空調,實現了更加人性化的集成。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帶空調的智能控制系統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帶空調的智能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主機、RS232轉RS485模塊和若干個空調網關和若干個空調室內機,所述主機上設置有兩路RS232串口接口,所述主機上其中一個串口接口通過RS232線與所述RS232轉RS485模塊連接,所述RS232轉RS485模塊通過RS485與所述空調網關連接,所述空調網關通過內部總線與空調室內機連接,每個所述空調網關均通過一根內部總線連接多個空調室內機,所述主機為Control4主機。
Control4主機提供多種不同的控制接口,實現燈光、安防、溫控等系統的集成控制;RS232轉RS485模塊是一個能將RS232電平轉換成RS485電平的模塊;
空調網關是由空調原廠提供的協議轉換模塊,一般為集成商提供Modbus控制協議,Control4主機發出控制命令后,由空調網關進行協議轉換,發送給被控室內機。
Control4主機提供2路RS232串口接口,用戶需要使用一個RS232轉RS485模塊進行電平轉換,然后將由空調原廠提供的空調網關連接到RS485總線上,通過一定的方式(一般為撥碼開關)設置各自的設備地址;
然后網關與室內機通過空調廠家的內部總線相連,主機按照Modbus協議格式通過RS232串口發出控制命令,由電平轉換模塊轉換成RS485電平,發送給被控設備,控制命令一般包括了被控設備的地址,這樣用戶就能夠對不同網關下的不同室內機進行控制;
同時,驅動實現了室內機狀態的輪詢機制,將室內機實時狀態包括工作模式、風扇模式、當前溫度等讀取上來,刷新用戶界面;
驅動實現了日程管理功能,將用戶配置的日程管理信息保存在驅動中,當設定時間點到來時,將配置的控制命令發出,實現了空調的日程管理。
用戶能夠使用主機的紅外碼學習功能對不同品牌空調遙控器控制命令逐個進行學習,然后由主機自動生成一個控制驅動,實現對空調的集成控制;同時主機提供一個紅外輸出接口,用戶使用3.5mm音頻頭將紅外發射管引出,對準被控空調的接收區域,這樣用戶就能夠實現空調的集成控制。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帶空調的智能控制系統,使用總線網關加主機驅動的對接方案,將所有空調室內機連接到網關的總線上,實現一對多的控制方式,通信穩定,誤碼率低,同時控制協議固化在驅動中,用戶無需任何紅外學習的操作,且協議支持雙向通信,能夠將空調工作狀態匯報給主機,更新用戶界面,并且支持日程管理功能,用戶可以在任何時刻控制空調,實現了更加人性化的集成。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