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恒溫恒濕環境的調控管理方法,確切地說是一種基于局部冷卻設備的恒溫恒濕環境監控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公共機會場合或生物、醫學試驗、生產等環境中,均對環境的溫度、空氣濕度有著較為嚴格的管控要求,這對這以要求,當前主要是通過大型的中央空調系統來實現對環境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控的,但在使用中發現,大型的中央空調設備面運行能耗大,自身體積及自重較大且對運行環境條件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對一些狹小環境或運行環境較為惡劣的場合則無法有效滿足使用的需要,因此當期逐步出線了以局部冷卻設備做為調控裝置的新型環境恒溫恒濕調控系統,但在實際使用中發現,當前的基于局部冷卻設備恒溫恒濕系統屬于新型技術,因此在運行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因此造成了當前的基于局部冷卻設備恒溫恒濕系統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均相對較差,嚴重影響了局部冷卻設備的推廣使用及局部冷卻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因此針對這一現狀,迫切需要開發一種基于局部冷卻設備的恒溫恒濕環境監控管理方法,以滿足實際生產使用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局部冷卻設備的恒溫恒濕環境監控管理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局部冷卻設備的恒溫恒濕環境監控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確定目標化境空氣溫度及濕度調控范圍,首先查閱相關的資料信息,獲得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和目標環境的換氣量;
第二步,測定當前目標環境溫度濕度信息,通過溫度檢測設備及濕度檢測設備,測定目標環境中當前的環境溫度和濕度新型,并與第一步獲得的溫度、濕度調控范圍進行比對匯總;
第三步,接入局部制冷設備,根據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數據信息,選擇相應功率的局部制冷設備,并將設備接入到目標環境中,然后啟動局部制冷設備對目標環境的溫度及濕度進行調節并維持;
第四步,信息反饋及調節,在完成第三步局部制冷設備接入并運行后,在局部制冷設備運行的前期10—60分鐘內,按照每間隔5—10分鐘時間進行一次目標環境溫度、濕度檢測,并將檢測的數值與第一步中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進行比對,并調整局部冷卻設備運行功率,直至目標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范圍達到第一步的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要求,然后恒定局部冷卻設備運行功率,并按每10—60分鐘時間間隔對目標環境進行溫度和濕度環境檢測,然后將檢測值與一步的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要求進行對比,并以對比結果做為控制局部冷卻設備運行控制的基本參數即可。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三步中,在進行局部制冷設備接入到目標環境中時,需同時接入至少兩臺可分別滿足實際溫度、濕度調控的局部冷卻設備,且開機運行時,僅啟動其中一臺。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四步中,在對目標環境溫度、濕度進行調控時,調控穩定后的目標環境溫度、濕度值均取第一步中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和目標環境的換氣量的中間值。
本發明操作方法簡單易行,通用性和實用性強、運行自動化程度高,一方面有效的滿足對目標環境的溫度、濕度進行靈活調整的需要,且調控精度高,運行能耗相對低廉,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調控系統的運行連續性和抗故障能力,從而有效的確保了環境溫度、濕度調控穩定性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試驗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的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基于局部冷卻設備的恒溫恒濕環境監控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確定目標化境空氣溫度及濕度調控范圍,首先查閱相關的資料信息,獲得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和目標環境的換氣量,其中溫度為20℃—50℃,濕度為20%-50%,換氣量為每小時30m3空氣量,且每小時換氣次數為3次;
第二步,測定當前目標環境溫度濕度信息,通過溫度檢測設備及濕度檢測設備,測定目標環境中當前的環境溫度和濕度新型,并與第一步獲得的溫度、濕度調控范圍進行比對匯總;
第三步,接入局部制冷設備,根據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數據信息,選擇相應功率的局部制冷設備,并將設備接入到目標環境中,然后啟動局部制冷設備對目標環境的溫度及濕度進行調節并維持;
第四步,信息反饋及調節,在完成第三步局部制冷設備接入并運行后,在局部制冷設備運行的前期30分鐘內,按照每間隔5分鐘時間進行一次目標環境溫度、濕度檢測,并將檢測的數值與第一步中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進行比對,并調整局部冷卻設備運行功率,直至目標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范圍達到第一步的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要求,然后恒定局部冷卻設備運行功率,并按每60分鐘時間間隔對目標環境進行溫度和濕度環境檢測,然后將檢測值與一步的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要求進行對比,并以對比結果做為控制局部冷卻設備運行控制的基本參數即可。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三步中,在進行局部制冷設備接入到目標環境中時,需同時接入至少兩臺可分別滿足實際溫度、濕度調控的局部冷卻設備,且開機運行時,僅啟動其中一臺。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四步中,在對目標環境溫度、濕度進行調控時,調控穩定后的目標環境溫度、濕度值均取第一步中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和目標環境的換氣量的中間值。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的一種基于局部冷卻設備的恒溫恒濕環境監控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確定目標化境空氣溫度及濕度調控范圍,首先查閱相關的資料信息,獲得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和目標環境的換氣量,其中溫度為10℃—30℃,濕度為30%-60%,換氣量為每小時40m3空氣量,且每小時換氣次數為5次;
第二步,測定當前目標環境溫度濕度信息,通過溫度檢測設備及濕度檢測設備,測定目標環境中當前的環境溫度和濕度新型,并與第一步獲得的溫度、濕度調控范圍進行比對匯總;
第三步,接入局部制冷設備,根據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數據信息,選擇相應功率的局部制冷設備,并將設備接入到目標環境中,然后啟動局部制冷設備對目標環境的溫度及濕度進行調節并維持;
第四步,信息反饋及調節,在完成第三步局部制冷設備接入并運行后,在局部制冷設備運行的前期40分鐘內,按照每間隔6分鐘時間進行一次目標環境溫度、濕度檢測,并將檢測的數值與第一步中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進行比對,并調整局部冷卻設備運行功率,直至目標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范圍達到第一步的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要求,然后恒定局部冷卻設備運行功率,并按每30分鐘時間間隔對目標環境進行溫度和濕度環境檢測,然后將檢測值與一步的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要求進行對比,并以對比結果做為控制局部冷卻設備運行控制的基本參數即可。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三步中,在進行局部制冷設備接入到目標環境中時,需同時接入至少兩臺可分別滿足實際溫度、濕度調控的局部冷卻設備,且開機運行時,僅啟動其中一臺。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四步中,在對目標環境溫度、濕度進行調控時,調控穩定后的目標環境溫度、濕度值均取第一步中目標環境調控的溫度、濕度范圍和目標環境的換氣量的中間值。
本發明操作方法簡單易行,通用性和實用性強、運行自動化程度高,一方面有效的滿足對目標環境的溫度、濕度進行靈活調整的需要,且調控精度高,運行能耗相對低廉,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調控系統的運行連續性和抗故障能力,從而有效的確保了環境溫度、濕度調控穩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