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08815閱讀:986來源:國知局
一種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集成灶,具體涉及一種集成灶的排油排煙裝置。



背景技術:

集成灶是集吸油煙機、燃氣灶、消毒柜、儲藏柜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一種組合灶具,具有安裝簡便、整體性強、抽排油煙效果較好等優點。目前的集成灶的排油煙系統通常是將油煙經吸風室、風機、煙筒排出機體至公共煙道或室外,封閉的管道系統保持機體內部不受油煙污染,為了將吸風室及煙筒中沉積的油污排出,在吸風室及煙筒的底部開設有漏油孔,煙筒通常可以選擇封閉一端而從另一端排煙,工作時,由于煙筒內部屬于正壓,而煙筒的漏油孔相對機體內部是完全開放式的,在漏油的同時也會排出一部分油煙,油煙彌漫使得集成灶機體內部受污染,給清潔、維護帶來諸多麻煩。某些煙筒內部還設有可轉向的導煙板,導煙板緊貼煙筒四壁,引導油煙流向,將煙筒間隔為工作區、待工作區兩塊區域,但煙筒內部整體還是處于正壓,也會存在一定的串煙,即使漏油孔開設在待工作區,在漏油的同時也會排出一部分油煙,使機體內部受污染;漏油孔開設在煙筒待工作區時,工作區內油污向漏油孔流動還會產生障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順暢排油且可保持機體內部清潔的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煙筒連接風機,煙筒底部開設有漏油孔,漏油孔下方有集油盒,煙筒內還裝有導煙板,導煙板緊貼煙筒的上壁及前壁、后壁并對風機出風口進行導向,所述導煙板的底端與煙筒的底壁之間設有油煙縫隙,工作時,導煙板將煙筒間隔為正壓的工作區和負壓的待工作區,所述油煙縫隙連通正壓的工作區和負壓的待工作區,所述漏油孔設于所述的負壓待工作區。

本發明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還包括一塊導流板,所述導流板位于所述導煙板底端與煙筒底壁之間的油煙縫隙上方,所述導煙板底端緊貼所述導流板,所述導煙板和導流板共同將煙筒間隔為正壓的工作區和負壓的待工作區。

前述所述導煙板為弧形或折線形。

前述導煙板可以圍繞其軸心轉向。

前述煙筒的漏油孔位于導煙板下端。

前述煙筒的漏油孔位于導流板下方。

前述導流板連接煙筒的前壁及后壁。

前述導流板為固定于煙筒底壁并罩于漏油孔上方的ㄇ形折彎的板;所述ㄇ形折彎的板,前后方向封閉,左右方向即對應油煙流動方向貫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只需將原有的導煙板位置上移或是增加一塊導流板,煙筒底壁與導煙板底端之間形成一條油煙縫隙,利用流體力學原理,高速氣流在導煙板和導流板引導下,在其口部產生卷吸流動,形成引射,使煙筒底部油煙縫隙產生負壓,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將煙筒間隔為正壓的工作區和負壓的待工作區,因此油煙不會從設置在負壓待工作區的漏油孔逸出,而凝結產生的油滴又能正常有序從漏油孔落入集油盒,根本解決集成灶底部漏油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 是現有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 是本發明的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 是本發明的裝有導流板的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 是本發明的裝有ㄇ形導流板的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 是圖4中導流板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中實心箭頭為油路徑,空心箭頭為煙路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現有集成灶的排油裝置,煙筒1內裝有導煙板5,用于油煙導向,將煙筒間隔為工作區、待工作區兩塊區域,漏油孔6位于工作區煙筒底部,工作時,由于煙筒1內部(工作區、待工作區)均屬于正壓,而煙筒1的漏油孔6相對機體8內部是完全開放式的,在漏油的同時也會排出一部分油煙,油煙彌漫使得集成灶機體8內部受污染,給清潔、維護帶來諸多麻煩。即使漏油孔6位于待工作區(圖中煙筒左側),但煙筒1內部整體還是處于正壓,通過導煙板5與煙筒1內壁的接觸面也會存在一定的串煙,同樣會從漏油孔6排出污染機體8,由于導煙板5底端與煙筒1底壁接觸間隙非常小,工作區內油污向漏油孔6流動也會產生障礙。

實施例一,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煙筒1為長方體空腔,煙筒1上端連接風機2排風口,煙筒1底部開設有漏油孔6,漏油孔6下方有集油盒7,煙筒內還裝有弧形的導煙板5,導煙板5緊貼煙筒1的上壁及前壁、后壁并對風機2出風口進行導向,將煙筒1間隔為工作區和待工作區兩塊區域,導煙板5的底端與煙筒1的底壁之間設有油煙縫隙9,其高度為5-20mm。工作時,油煙從集煙罩4吸入,經集煙腔3、風機2進入煙筒1,經導煙板5導向,由于其底端有油煙縫隙9,高速油煙在導煙板5引導下,在其底部產生卷吸流動,形成引射,使煙筒底部油煙縫隙9產生負壓,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將煙筒1間隔為正壓的工作區11和負壓的待工作區12,所述油煙縫隙9連通正壓的工作區11和負壓的待工作區12,油煙縫隙9也屬于待工作區12,所述漏油孔6設于所述的負壓待工作區12,因此油煙不會從設置在負壓待工作區12的漏油孔6逸出,而凝結產生的油滴又能正常有序從漏油孔落入集油盒7,即使導煙板5與煙筒1的連接間隙有少量油煙串入待工作區12,也會通過油煙縫隙9吸入工作區11,根本解決集成灶底部漏油的問題。此實例中,漏油孔6的位置只要是設在負壓待工作區12的煙筒底部較低位置,都能實現很好的效果。

實施例二,為方便用戶安裝,可以選擇排煙方向,導煙板5可以圍繞其軸心轉向,支持更換排煙口,煙筒1的漏油孔6設置于導煙板5下方位置,優先設置于導煙板5軸心方向。

實施例三,如圖3所示,本發明的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較實施例一、二,還包括一塊導流板10,所述導流板10位于所述導煙板5底端與煙筒底壁之間的油煙縫隙9上方,導流板10連接煙筒1的前壁及后壁,所述導煙板5底端緊貼所述導流板10,所述導煙板5和導流板10共同將煙筒1間隔為正壓的工作區11和負壓的待工作區12,漏油孔6位于導流板10下方。

實施例四,如圖4、圖5所示,本發明的集成灶的防漏煙結構,較實施例三,導流板10為固定于煙筒1底壁并罩于漏油孔6上方的ㄇ形折彎的板;所述ㄇ形折彎的板,前后方向封閉,左右方向即對應油煙流動方向貫通,導煙板5底端部分緊貼所述導流板10,導流板10內部空間也屬于負壓的待工作區12。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