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活電器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屋頂式空調機。
背景技術:
屋頂式空調機的電輔熱裝置一般鄰近送風口位置設置,由于送風口需要連接與室內環境相連的送風管道以朝向室內環境送風,在拆裝和檢修電輔熱裝置時,需要先將送風管道由送風口拆卸之后,才能拆裝電輔熱裝置或對電輔熱裝置進行檢修,由此給電輔熱裝置的拆裝和檢修造成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屋頂式空調機,所述屋頂式空調機通過設置與送風口彼此間隔的操作窗口,可以通過操作窗口拆裝電輔熱裝置,由此可以避免對送風管道的拆裝程序,從而方便電輔熱裝置的拆裝和檢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屋頂式空調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限定出間隔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具有送風口和操作窗口,所述送風口和所述操作窗口間隔設置,所述送風口連接有與室內環境相連的送風管道;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二換熱器分別設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內;電輔熱裝置,所述電輔熱裝置設在所述第一腔室內且與所述操作窗口相對設置以通過所述操作窗口拆裝所述電輔熱裝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屋頂式空調機,通過設置與送風口彼此間隔的操作窗口,可以通過操作窗口拆裝電輔熱裝置,由此可以避免對送風管道的拆裝程序,從而方便電輔熱裝置的拆裝和檢修。
另外,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屋頂式空調機,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電輔熱裝置和所述操作窗口均鄰近所述送風口設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操作窗口和所述送風口在上下方向上并排設置。
可選地,所述操作窗口位于所述送風口上方。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腔室內設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與所述電輔熱裝置配合以定位所述電輔熱裝置。
可選地,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設在所述第一腔室的內壁上且位于所述電輔熱裝置的底部以支撐所述電輔熱裝置;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設在所述第一腔室的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件設有插入孔,所述電輔熱裝置的頂部穿設在所述插入孔內。
可選地,所述第一定位件限定出頂部敞開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上端的橫截面積大于所述定位槽下端的橫截面積,所述電輔熱裝置支撐在所述定位槽的底壁上。
可選地,所述第二定位件形成為環形框架,所述插入孔形成在所述環形框架的中心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可拆卸地設在所述殼體上以打開或封堵所述操作窗口。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換熱器形成為倒“m”型。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屋頂式空調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屋頂式空調機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屋頂式空調機的電輔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屋頂式空調機100;
殼體1;第一腔室11;送風口111;操作窗口112;第二腔室12;
第二換熱器2;
電輔熱裝置3;電控盒31;電裸絲32;
壓縮機4;
定位件5;第一定位件51;第二定位件52;
蓋板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參考圖1-圖4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屋頂式空調機100。
如圖1-圖4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屋頂式空調機100包括:殼體1、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2和電輔熱裝置3。
殼體1內限定出間隔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具有送風口111和操作窗口112,送風口111和操作窗口112間隔設置,送風口111連接有與室內環境相連的送風管道(圖未示出),以朝向室內環境送風,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2分別設在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內,也就是說,第一換熱器設在第一腔室11內,第二換熱器2設在第二腔室12內,第二腔室12內還可以設有壓縮機4和節流裝置,制冷劑在第二腔室12內的壓縮機4、第二換熱器2和節流裝置中分別進行壓縮、換熱和節流后通過制冷劑輸送管道輸送至位于第一腔室11內的第一換熱器中,制冷劑在第一換熱器中與第一腔室11內的空氣進行換熱,換熱后的空氣通過送風管道輸送至室內環境中以對室內環境進行制冷或制熱。
屋頂式空調機100還包括電輔熱裝置3,電輔熱裝置3可以包括電控盒31和與電控盒31電連接的電裸絲32,電輔熱裝置3設在第一腔室11內,以提高屋頂式空調機100的制熱性能。現有的屋頂式空調機100,在需要對電輔熱裝置3進行檢修和清潔時,需要先將送風管道由送風口111拆卸之后,再通過送風口111對電輔熱裝置3進行拆卸以進行檢修和清潔處理,檢修和清潔工作完成后,再將送風管道安裝至送風口111位置處。電輔熱裝置3拆裝麻煩,大大影響了屋頂式空調機100的檢修效率,同時對送風管道進行重復拆卸將會降低送風管道連接的可靠性。
而本申請的屋頂式空調機100設有與送風口111間隔開的操作窗口112,電輔熱裝置3與操作窗口112相對設置,從而可以通過操作窗口112拆裝電輔熱裝置3,由此在拆裝電輔熱裝置3時不需要對送風管道進行拆卸,大大提高了電輔熱裝置3的拆裝效率,方便了電輔熱裝置3的檢修和清潔。
另外,可以想到的是,通過操作窗口112不僅可以對電輔熱裝置3進行拆裝、檢修和清潔,同時還可以對第一腔室11內的其他部件進行故障探測和檢修處理,例如對第一腔室11內的第一換熱器和制冷劑管道進行檢測和維修等,由此大大方便了屋頂式空調機100的檢修工作。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屋頂式空調機100,通過設置與送風口111彼此間隔的操作窗口112,可以通過操作窗口112拆裝電輔熱裝置3,由此可以避免對送風管道的拆裝程序,從而方便電輔熱裝置3的拆裝和檢修,大大提高了電輔熱裝置3的拆裝效率。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電輔熱裝置3和操作窗口112均鄰近送風口111設置,這樣第一腔室11內的空氣均可以經過電輔熱裝置3加熱后再通過送風口111和送風管道送入室內環境中以室內環境進行制熱,制熱性能好。
可選地,操作窗口112和送風口111在上下方向上并排設置,通過使操作窗口112和送風口111在上下方向并排設置,不僅使得屋頂式空調機100整體外觀美觀,并且方便電輔熱裝置3的拆卸和安裝。其中本實施例包括兩個具體示例,下面通過具體示例來描述電輔熱裝置3的拆裝過程:
第一,操作窗口112設在送風口111的下方,此時電輔熱裝置3在安裝時,可以用手捏住或使用工具鉗等安裝工具夾住電輔熱裝置3的下端,然后通過操作窗口112由下至上插入第一腔室11內并將其放置到所需的安裝位置處,在對電輔熱裝置3進行拆卸時,用手捏住或使用工具鉗等安裝工具夾住電輔熱裝置3的下端通過操作窗口112向下抽出電輔熱裝置3。
第二,操作窗口112設在送風口111的上方(如圖1中所示),此時電輔熱裝置3在安裝時,可以用手捏住或使用工具鉗等安裝工具夾住電輔熱裝置3的上端,然后通過操作窗口112由上至下插入第一腔室11內并將其放置到所需的安裝位置處,在對電輔熱裝置3進行拆卸時,用手捏住或使用工具鉗等安裝工具夾住電輔熱裝置3的上端通過操作窗口112向上抽出電輔熱裝置3。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腔室11內設有定位件5,定位件5與電輔熱裝置3配合以定位電輔熱裝置3,也就是說,通過定位件5和電輔熱裝置3之間的配合,將電輔熱裝置3固定在第一腔室11內,例如可以將電輔熱裝置3固定在送風口111位置處等,通過設置用于對電輔熱裝置3進行定位的定位件5,可以將電輔熱裝置3固定在所需的位置處,避免電輔熱裝置3在第一腔室11內發生晃動而造成電輔熱裝置3發生損壞或影響屋頂式空調機100的制熱性能。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示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定位件5包括第一定位件51和第二定位件52,第一定位件51設在第一腔室11的內壁上且位于電輔熱裝置3的底部以支撐電輔熱裝置3,第二定位件52設在第一腔室11的內壁上且位于第一定位件51的上方,第二定位件52設有插入孔,電輔熱裝置3的頂部穿設在插入孔內。電輔熱裝置3的底部支撐在第一定位件51上,電輔熱裝置3的頂部可以抵靠在插入孔的內壁上,插入孔可以形成為如圖1-圖2中所示的方形孔,電輔熱裝置3頂部的前后左右四個側壁可以分別抵靠在插入孔的前后左右四個內壁上,由此第一定位件51對電輔熱裝置3在上下方向上進行限位,第二定位件52對電輔熱裝置3在前后左右方向上進行限位,從而將電輔熱裝置3定位在第一腔室11內,定位結構簡單、安裝配合方便。
可選地,如圖2所示,第一定位件51限定出頂部敞開的定位槽,定位槽上端的橫截面積大于定位槽下端的橫截面積,電輔熱裝置3支撐在定位槽的底壁上。第一定位件51限定出頂部敞開的定位槽,通過將電輔熱裝置3支撐在定位槽的底壁上,定位槽的前后側壁對電輔熱裝置3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通過定位槽的前側壁與電輔熱裝置3進行止抵,可以限制電輔熱裝置3向前的位移,通過定位槽的后側壁與電輔熱裝置3進行止抵,可以限制電輔熱裝置3向后的位移,通過第一定位件51和電輔熱裝置3的配合,不僅在上下方向對電輔熱裝置3進行限位,并且還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電輔熱裝置3進行進一步限位,定位更加穩定可靠。
另外,通過使定位槽上端的橫截面積大于定位槽下端的橫截面積,這樣在電輔熱裝置3由上至下插入定位槽內后,定位槽的上端可以對電輔熱裝置3的安裝起到導引作用,在安裝時,可以將電輔熱裝置3與定位槽粗略對準后將電輔熱裝置3向下插入,電輔熱裝置3在定位槽上端的導引下順利插入定位槽的下端并支撐在定位槽的底壁上,安裝更加方便,在安裝時不需要很高精度的校準工作,通過定位槽自身的導引作用將電輔熱裝置3安裝到位,由此大大降低電輔熱裝置3的安裝難度和對安裝人員的要求,安裝效率也隨之提高。可選地,第一定位件51可以由鋼板彎折形成后再安裝至第一腔室11的內壁上,例如可以通過黏貼、焊接或采用螺釘等緊固件進行安裝固定,加工方便;或者可選地,第一定位件51可以一體形成在第一腔室11的內壁上,也就是說,第一定位件51和殼體1由一體加工制造而成,由此可以提高第一定位件51和第一腔室11內壁的連接強度。
優選地,第一定位件51可以包括兩個,兩個第一定位件51可以分別設在第一腔室11的相對的兩個側壁上,例如圖1-圖2中所示,兩個第一定位件51分別設在第一腔室11的左右兩個側壁上,由此第一腔室11的左右側壁還可以對電輔熱裝置3起到限位作用,具體地,如圖1-圖2中所示,第一腔室11的左側壁可以與電輔熱裝置3的左側壁相互止抵以限制電輔熱裝置3向左的位移,第一腔室11的右側壁可以與電輔熱裝置3的右側壁相互止抵以限制電輔熱裝置3向右的位移,這樣使得電輔熱裝置3的定位更加穩定、可靠。
可選地,第二定位件52形成為環形框架,插入孔形成在環形框架的中心位置,插入孔的形狀可以與電輔熱裝置3頂部的外輪廓相互配合,例如當電輔熱裝置3頂部的外輪廓在插入孔所在平面的投影為方形時,插入孔也形成為方形,由此,插入孔和第二定位件52可以更好地配合。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屋頂式空調機100還包括蓋板6,蓋板6可拆卸地設在殼體1上以打開或封堵操作窗口112。當電輔熱裝置3安裝進入第一腔室11內后,將蓋板6安裝至殼體1上以將操作窗口112封堵,由此不僅使得屋頂式空調機100整體結構美觀,并且可以防止外部環境中的雨水和灰塵等通過操作窗口112進入第一腔室11內對第一換熱器和電輔熱裝置3等造成損壞或影響第一換熱器和電輔熱裝置3的工作性能。當需要對電輔熱裝置3進行拆裝時,將蓋板6由殼體1上拆卸下來,操作窗口112敞開,此時可以對電輔熱裝置3進行拆卸或安裝工作等。
優選地,蓋板6可樞轉地設在殼體1上,通過轉動蓋板6即可打開或關閉操作窗口112,操作方便,由此可以避免對蓋板6進行重復安裝和拆卸。
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第二換熱器2形成為倒“m”型,由此可以提高第二換熱器2的換熱性能,屋頂式空調機100的制冷或制熱效果更好。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