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冷熱對流輻射裝置及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48622閱讀:364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冷熱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冷熱對流輻射裝置及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的空調末端設備一般通過翅片式換熱器達到冷熱調節的目的,而使用翅片式換熱器則需要利用風機強制空氣循環,從而實現空氣溫度的調節。但是由于冷風或熱風都是從設備的出風口吹出來的,不僅風聲噪音大,而且冷熱不均,尤其是靠近出風口的地方存在明顯的風感,舒適度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本發明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冷熱對流輻射裝置及設備,使用時無明顯風感,舒適度高。

一種冷熱對流輻射裝置,包括換熱主體,所述換熱主體上設有換熱介質通道,所述換熱介質通道的入口用于與連通至換熱源的進流管連通,所述換熱介質通道的出口用于與連通至換熱源的出流管連通,所述換熱主體的外壁上設有多個輻射槽,所述換熱主體上還設有空氣對流孔。

上述冷熱對流輻射裝置,當需要制熱時,換熱介質(如熱水等)通過進流管流經換熱介質通道后通過出流管回流到換熱源處,利用換熱介質的循環將一部分熱量通過輻射槽輻射到空氣中。而另一部分熱量則使得空氣在空氣對流孔中由下向上流動形成自然對流以循環,從而加快熱量傳導的速度,提高熱量的傳導效率。當需要制冷時,換熱介質(如冷水等)通過進流管流經換熱介質通道后通過出流管回流到換熱源處,利用換熱介質的循環將一部分冷量通過輻射槽輻射到空氣中。而另一部分冷量則使得空氣在空氣對流孔中由上向下流動形成自然對流以循環,從而加快冷量傳導的速度,提高冷量的傳導效率。該冷熱對流輻射裝置同時具備自然對流和冷熱輻射的功能,使用時無明顯風感,舒適度高。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所述輻射槽平行并列設置。平行并列的多個輻射槽有利于將換熱介質的熱量和冷量通過輻射到空氣中,進一步提高熱量和冷量的傳導效率,更加節能環保。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換熱介質通道與所述輻射槽平行設置。換熱介質通道與輻射槽平行設置,能夠使得換熱介質的熱量和冷量有效地輻射,熱量和冷量的傳導效率高。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換熱介質通道與所述空氣對流孔平行設置。換熱介質通道與空氣對流孔平行設置,能夠使得換熱介質與空氣之間的有效換熱面積增加,熱量和冷量的傳導效率高。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輻射槽、換熱介質通道及空氣對流孔均豎直設置。輻射槽豎直設置,制冷時形成在輻射槽表面的冷凝水受到重力的作用能夠順利流下,避免積存影響換熱。換熱介質通道豎直設置,換熱介質能夠順暢流動,提高換熱效率。空氣對流孔豎直設置,方便空氣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流動,傳導效率高。

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換熱介質通道為多個,多個所述換熱介質通道并列設置,多個所述換熱介質通道的入口分別用于與進流管連通,多個所述換熱介質通道的出口分別用于與出流管連通。多個換熱介質通道能夠增加換熱介質的換熱面積,提高熱量和冷量的傳導效率。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對流孔為多個,多個所述空氣對流孔并列設置。多個空氣對流孔能夠增加空氣的換熱面積,提高熱量和冷量的傳導效率。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冷熱對流輻射裝置還包括接水盤,所述接水盤位于所述換熱主體的下方,且所述接水盤設置在與所述輻射槽對應的位置處。接水盤能夠接住制冷時形成在輻射槽表面的冷凝水,避免污染環境。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換熱介質通道設置在輻射槽與空氣對流孔之間。如此,能夠充分地將換熱介質的熱量和冷量分配到輻射槽和空氣對流孔中,換熱效率高。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冷熱對流輻射設備,包括進流管、出流管、換熱源及上述冷熱對流輻射裝置,所述進流管、出流管分別與換熱源連通,所述換熱介質通道的入口與進流管連通,所述換熱介質通道的出口與出流管連通。該冷熱對流輻射設備同時具備自然對流和冷熱輻射的功能,使用時無明顯風感,舒適度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冷熱對流輻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換熱主體,20、接水盤,100、換熱介質通道,110、輻射槽,120、空氣對流孔,30、進流管,40、出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相反,當元件被稱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時,不存在中間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結合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冷熱對流輻射裝置,包括換熱主體10,所述換熱主體10上設有換熱介質通道100,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的入口與連通至換熱源的進流管30連通,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的出口與連通至換熱源的出流管40連通,所述換熱主體10的外壁上設有多個輻射槽110,所述換熱主體10上還設有空氣對流孔120。

上述冷熱對流輻射裝置,當需要制熱時,換熱介質(如熱水等)通過進流管30流經換熱介質通道100后通過出流管40回流到換熱源處,利用換熱介質的循環將一部分熱量通過輻射槽110輻射到空氣中。而另一部分熱量則使得空氣在空氣對流孔120中由下向上流動形成自然對流以循環,從而加快熱量傳導的速度,提高熱量的傳導效率。當需要制冷時,換熱介質(如冷水等)通過進流管30流經換熱介質通道100后通過出流管40回流到換熱源處,利用換熱介質的循環將一部分冷量通過輻射槽110輻射到空氣中。而另一部分冷量則使得空氣在空氣對流孔120中由上向下流動形成自然對流以循環,從而加快冷量傳導的速度,提高冷量的傳導效率。該冷熱對流輻射裝置同時具備自然對流和冷熱輻射的功能,使用時無明顯風感,舒適度高。

其中,多個所述輻射槽110平行并列設置。平行并列的多個輻射槽110有利于將換熱介質的熱量和冷量通過輻射到空氣中,進一步提高熱量和冷量的傳導效率,更加節能環保。當然,多個輻射槽110也可以設置成其它形式,如多個輻射槽110交錯設置形成網狀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與所述輻射槽110平行設置。換熱介質通道100與輻射槽110平行設置,能夠使得換熱介質的熱量和冷量有效地輻射,熱量和冷量的傳導效率高。

再進一步地,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與所述空氣對流孔120平行設置。換熱介質通道100與空氣對流孔120平行設置,能夠使得換熱介質與空氣之間的有效換熱面積增加,熱量和冷量的傳導效率高。

具體地,本實施例所述的換熱主體10為塊狀結構,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換熱主體10設計為板狀結構或圓柱狀結構等形式,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將多個所述輻射槽110設置在換熱主體10的前側壁上,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多個所述輻射槽110環繞換熱主體10的側壁設置,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輻射槽110、換熱介質通道100及空氣對流孔120均豎直設置。輻射槽110豎直設置,制冷時形成在輻射槽110表面的冷凝水受到重力的作用能夠順利流下,避免積存影響換熱。換熱介質通道100豎直設置,換熱介質能夠順暢流動,提高換熱效率。空氣對流孔120豎直設置,方便空氣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流動,傳導效率高。

優選地,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設置在輻射槽110與空氣對流孔120之間。如此,能夠充分地將換熱介質的熱量和冷量分配到輻射槽110和空氣對流孔120中,換熱效率高。

具體地,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為多個,多個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并列設置,多個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的入口分別用于與進流管30連通,多個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的出口分別用于與出流管40連通。多個換熱介質通道100能夠增加換熱介質的換熱面積,提高熱量和冷量的傳導效率。所述空氣對流孔120為多個,多個所述空氣對流孔120并列設置。多個空氣對流孔120能夠增加空氣的換熱面積,提高熱量和冷量的傳導效率。

本實施例所述的冷熱對流輻射裝置還包括接水盤20,所述接水盤20位于所述換熱主體10的下方,且所述接水盤20設置在與所述輻射槽110對應的位置處。接水盤20能夠接住制冷時形成在輻射槽110表面的冷凝水,避免污染環境。所述冷熱對流輻射裝置還包括排水管,所述接水盤20上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與所述排水口連通,方便回收污水。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冷熱對流輻射設備,包括進流管30、出流管40、換熱源及上述冷熱對流輻射裝置,所述進流管30、出流管40分別與換熱源連通,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的入口與進流管30連通,所述換熱介質通道100的出口與出流管40連通。該冷熱對流輻射設備同時具備自然對流和冷熱輻射的功能,使用時無明顯風感,舒適度高。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