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冷梁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主動式冷梁。
背景技術:
空氣調節設備是指用人工手段,對建筑/構筑物內環境空氣的溫度、濕度、潔凈度、速度等參數進行調節和控制的設備。目前,常見的空氣調節設備有空調、風機盤管等空調系統的末端控制裝置,但是現有的空調系統的末端控制裝置均存在有不足之處: (一) 現有的空調系統的末端控制裝置制冷時,直接輸出一次風,不誘導室內風,或者循環室內回風,當室內負荷減小時, 末端控制裝置輸出的風就在很小的風量下運行,由于出風口風速減小,冷風不貼著天花頂向四周擴散,經常會出現冷風直接下沉的現象,室內的溫度分布不均勻,從而影響室內舒適度。(二)而且,現有空調系統的末端控制裝置輸送低溫一次風時,末端控制裝置的出風口很容易出現凝露、積水現象,甚至出現滴水,從而降低了其靈活性,十分影響用戶的使用。而且空調系統的末端控制裝置內部積水容易滋生細菌,因此現有的空調系統的末端控制裝置輸出的冷風不健康、不衛生。(二) 現有的空調系統的末端控制裝置都是通過風機吹出冷風制冷,但是風機鼓風會產生較大的噪音,而且會有強烈的吹風感,用戶使用不舒適,影響用戶使用,而且裝配風機也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誘導比高、高效、節能、噪音低、舒適度高的主動式冷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主動式冷梁,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箱體分隔成靜壓室和誘導室,所述箱體上對應靜壓室設有進風口,所述箱體上對應誘導室設有出風口和誘風口,所述靜壓室和誘導室之間通過噴嘴連通,所述誘導室內設有熱交換器,所述噴嘴位于出風口的上方,所述誘風口處設置有面板,所述面板上設有回風孔。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作以下進一步改進。
所述回風孔是網孔或條形孔。
所述箱體的內壁上設置有保溫棉。所述保溫棉能有效防止一次風送風溫度低于周邊空氣露點溫度而導致結露現象發生。
所述隔板上設有多個所述噴嘴,所述多個噴嘴由隔板沖孔構成,因此本實用新型噴嘴加工容易,生產成本低,隔板安裝容易方便,能實現一體安裝。
所述噴嘴與出風口的位置對應。
所述出風口呈條縫狀,所述多個噴嘴沿著出風口的長度方向設置,這樣結構的出風口的出風面積大、出風范圍廣、室內的溫度均勻。
所述多個噴嘴成排設置在隔板上,成排的噴嘴所產生的風力大,吸力強,誘導比高,從而增加了送風射程。
所述箱體上設有多個出風口,多個出風口位于面板的四周,本實用新型制冷時或制熱時向四周出風,中間回收室內風,本實用新型出風范圍廣、出風均勻,從而使得室內的溫度分布更加均勻。
所述出風口和誘導風均設于箱體的底面。
所述熱交換器優選是翅片式換熱器,翅片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大,當然也可以選擇盤管換熱器。
所述誘風口的面積大于出風口的面積,因此誘導風量大,誘風口的誘導比大。
所述箱體的出風口處設有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第一導流板沿水平方向設置,第一導流板往箱體的外側傾斜,所述第二導流板沿豎直方向設置。第一導流板用于引導氣流從箱體底面往箱體的外側出去,第一導流板使得氣流貼附著天花吊頂迅速擴散,這樣的出風形式形成了非常好的氣流組織,沿著吊頂流動的氣流形成了科恩達效應,使氣流能貼附著吊頂擴散,從而增加送風射程。第二導流板用于引導氣流從該出風孔不同的水平方向出風,例如往出風口的左側、中間、右側方向出風,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手動或自動調整出風方向。
所述箱體的出風口處設有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第一導流板往箱體的外側傾斜,第一導流板用于引導氣流從箱體底面的四周出去。第二導流板用于引導氣流從該出風孔不同的水平方向出風,例如往出風口的左側、中間、右側方向出風。
所述面板上均勻設置有多個網孔。所述網孔呈條縫狀或圓孔、方孔狀。所述網孔使得室內回風均勻分流,室內回風充分與熱交換器換熱,換熱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實用新型通過輸送一次風到靜壓室,靜壓室內的一次風經過噴嘴高速射出時,使得誘導室內產生負壓,室內熱風經過回風面板均流后,再從誘風口進入誘導室內,室內熱回風先與熱交換器換熱,換熱后室內回風再與一次風充分混合,混合后再通過出風口吹出到室內,相比現有空調控制末端,本實用新型的誘導比更高、誘導風量更大、更加高效節能,而且本實用新型無需輔助風機,本實用新型噪聲低、生產成本低、節能。
(二)本實用新型通過噴嘴噴射,在箱體內產生負壓,然后誘導室內回風,因此無需使用風機,而且箱體的內壁上設有保溫棉,因此本實用新型有效防止空氣潮濕時冷凝水的產生和噪聲的產生,從而增加了室內的舒適度,同時降低了機組的能耗。
(三)本實用新型上沒有動作部件,長期使用,不會有部件損壞,因此本實用新型使用壽命長,免維護、維護成本低。
(四)相比風機盤管、空調等室內制冷設備,本實用新型吊頂安裝、裝飾天花板,裝飾性更強、更美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所示,一種主動式冷梁,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內設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將箱體1分隔成靜壓室9和誘導室8,所述箱體1上對應靜壓室9設有進風口10,所述箱體1上對應誘導室8設有出風口6和誘風口7,所述出風口6和誘導風均設于箱體1的底面,所述靜壓室9和誘導室8之間通過噴嘴3連通,所述誘導室8內設有熱交換器4,所述噴嘴3位于出風口6的上方,所述誘風口處設置有面板11,所述面板上設有回風孔111。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具體的技術方案。
所述回風孔111是網孔或條形孔。
所述箱體的內壁上設置有保溫棉12。所述保溫棉12能有效防止一次風送風溫度低于周邊空氣露點溫度而導致結露現象發生。
所述隔板2上設有多個所述噴嘴3,所述多個噴嘴3由隔板2沖孔構成。
所述噴嘴3與出風口6的位置對應。
所述出風口6呈條縫狀,所述多個噴嘴3沿著出風口6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噴嘴的噴射方向豎直向下,噴嘴3位于出風口6的正上方。
所述多個噴嘴3成排設置在隔板2上。
所述箱體1上設有多個出風口6,多個出風口6位于誘風口7的四周。
所述熱交換器4是盤管換熱器。
所述誘風口7的面積大于出風口6的面積。
所述箱體的出風口處設有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51,第一導流板往箱體的外側傾斜,第一導流板5用于引導氣流從箱體底面的四周出去。第二導流板51用于引導氣流從該出風孔不同的水平方向出風,例如往出風口的左側、中間、右側方向出風。用戶可以手動調節第二導流板51的出風方向。
所述箱體的出風口處設有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51,第一導流板5沿水平方向設置,第一導流板5往箱體的外側傾斜,所述第二導流板51沿豎直方向設置。第一導流板5用于引導氣流從箱體底面往箱體的外側出去,第一導流板5使得氣流貼附著天花吊頂迅速擴散,這樣的出風形式形成了非常好的氣流組織,沿著吊頂流動的氣流形成了科恩達效應,使氣流能貼附著吊頂擴散,從而增加送風射程。第二導流板51用于引導氣流從該出風孔不同的水平方向出風,例如往出風口的左側、中間、右側方向出風,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手動或自動調整出風方向。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通過輸送一次風到靜壓室9,靜壓室9內的一次風經過噴嘴3高速射出時,使得誘導室8內產生負壓,室內熱風經過面板的回風孔111均流后,再從誘風口7進入誘導室8內,室內熱回風先與熱交換器4換熱,換熱后室內回風再與一次風充分混合,混合后再通過出風口6吹出到室內,從而實現室內空氣的制冷、制熱、換氣通風、濕度等調節,使得在室內的空氣循環流動,室內環境舒適。
實施例二,參見圖2所示,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實施方式相似,唯一的區別點在于:所述熱交換器4是翅片式換熱器,翅片式換熱的管路直立于誘導室8內。
實施例三,參見圖3所示,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實施方式相似,唯一的區別點在于:所述噴嘴的噴射方向傾斜向下,噴嘴3位于出風口6的斜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