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包括防火保溫板1、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通風空調系統3及太陽能空調設備管道系統4;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由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水箱21、太陽能電池板22及線路系統23組成;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由吸熱管架與吸熱板構成,并在吸熱板及吸熱管架的背面附有蓄熱保溫層;不僅提升了外墻保溫蓄熱能力,比傳統平板光伏電池組件幕墻發電效能高50%以上,還可獲免費熱水,用于輔助采暖供熱,并可與吸收式制冷機組等構成太陽能空調用于夏季制冷;使幕墻本體2保持在合理恒溫內,確保太陽能電池板不會因溫度的升高而影響到發電效能的下降。
【專利說明】
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一體化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特別涉及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建筑一體化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幕墻與屋面雖然也自帶夾角,理論上確實能增大接受陽光照射面積,較傳統平板太陽能電池組件幕墻的光電轉換效率要高,但實際上,由于太陽光傾角是隨季節和一天內不同時間段在變化的。因此,當太陽光傾角大過夾角型電池板的垂直面時,就會被上塊電池板遮擋,平均產生30%?50%的陰影,光電轉換效能也因此產生30%?50%折損,此外,由于太陽能電池板因夏季溫度過高至70°C以上,對于一個標準的太陽能電池板,溫度每上升1°C,發電效率將下降0.5 %,這對于本身只有1 %?20%光電轉換率的太陽能電池板來說,發電效率將更加低下。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改進型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本發明包括固接在結構外墻或鋼結構鋼骨架外側或既有建筑外墻的基層板和防火保溫板1、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通風空調系統3及太陽能空調設備管道系統4;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由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水箱21、太陽能電池板22及線路系統23組成。本發明不僅比傳統平板太陽能電池組件幕墻的發電效能高達50%以上,還大幅提升了外墻的保溫蓄熱能力,同時可獲得免費熱水,冬季時直接用于輔助采暖供熱,夏季時則通過與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組等設備配套構成的太陽能空調設備管道系統4,將所獲得的熱媒水作為吸收式制冷機組驅動熱源制冷,以大幅降低空調、供暖的能耗,并使太陽能電池板22保持在一定的合理恒溫內,確保太陽能電池板22不會因溫度的升高而影響到發電效能的下降。
[0004]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技術方案是:
[0005]本發明實例一,包括固接在結構外墻或鋼結構鋼骨架外側或既有建筑外墻的基層板和防火保溫板1、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通風空調系統3及太陽能空調設備管道系統4;
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由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太陽能電池板22及線路系統23組成;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
所述防火保溫板I與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之間形成一層絕熱保溫通風的空腔層5;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2,粘固在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上,并用角鋁22A將兩端卡固。
[0006]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是由吸熱管架21-1與吸熱板21-2焊接而成,并在吸熱板21-2及吸熱管架21-1的背面噴涂一層蓄熱保溫層21-3;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
[0007]所述吸熱管架21-1是由位于左右側的集分水管211和2lf、吸熱管212及端板213構成;所述吸熱管212兩端與集分水管211和211'相互焊接聯通;所述端板213與吸熱板21-2兩端焊接加以封堵,并和集分水管211和211'焊接為一體;所述吸熱板21-2與吸熱管212焊接;
所述集分水管211和2117的上下端分別設有供水和回水的接口 2IG和2IH。
[0008]所述吸熱管212,是采用壁厚為1.2?2.0mm、截面尺寸為8?10mm*15?40mm的矩形無縫銅管,或Φ I Omm?Φ 15mm無縫銅管制成。
[0009]本發明實例二,包括固接在結構外墻或鋼結構鋼骨架外側或既有建筑外墻的基層板和防火保溫板1、夾角型太陽能電池組件幕墻本體2及通風空調系統3;
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由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太陽能電池板22及線路系統23組成;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
所述防火保溫板I與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之間形成一層絕熱保溫通風的空腔層5;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2,粘固在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上,并用角鋁22A將兩端卡固。
[0010]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V,是由吸熱板21-2和端板213'焊接而成,并在吸熱板21-2和端板213'的背面噴涂一層蓄熱保溫層21-3;該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
[0011]所述通風空調系統3,由送風道31、送排風道32、空腔層5、頂端的水平通風管與電動排風口及窗口通風空調系統33構成;
所述送風道31和送排風道32的底端起始送風口均設在地面上或地下室;
所述頂端的水平通風管與電動排風口設在送風道31和送排風道32的頂端,并相互連通;
所述窗口通風空調系統33,由位于保溫窗下的電動回風口 331、穿墻回風洞口 332、矩形通風管333、通風道334、電動新風口 335、空氣過濾網336、進風通道337、送風機338、空氣過濾網339及進風口 3310構成。
[0012]所述線路系統23的布設及連接方法是,分別將太陽能電池板22內的電池串電路線兩端正負極端的串聯引線固接在接線端子22-1上,并用連接電線22-2通過與上下端接線端子22-1正負極接口對接,將所有串聯引線兩端相互串聯后,分別將串聯后的正負極兩端線與接線盒正負極進線端對應相接,構成一個完整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的線路系統。
[0013]所述吸熱板21-2是采用0.4mm?2.0mm厚的招合金基材或銅板加工而成的斷面為互為垂直成90度斜面的直角形矩形板,并在該板的外表面噴涂有一層膜厚為0.3um的藍鈦涂膜或黑鉻或5?15um的石墨烯吸熱涂膜;所述吸熱板21-2的斜面傾斜度Θ設定為40°?75° ;兩直角形斜面之間的間距S為40?130mm。
[0014]所述端板213',由左右一對直角形端板2131和2132構成,所述直角形端板2131和2132均由2?8個直角形端板213V和2132'組成,并在直角形端板213V和2132'的下端設有25?40mm寬的折邊2131〃和2132〃,所述折邊2131〃和2132〃上預留有用于與墻面或鋼骨架連接錨固的螺孔213A;所述直角形端板2131'和2132'的斜面傾斜度Θ設定為40°?75° ;兩直角形端板2131'和2132'之間的間距S為40?120mm。
[0015]本發明的顯著效能:
不僅具有較傳統平板太陽能電池組件幕墻的發電效能高50%以上,而且,由于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通過將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或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和太陽能電池板22有機結合為一體,并在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或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內加設了一層相變蓄能防火保溫層,在大幅提升了外墻的保溫蓄熱能力的同時,還可獲得免費熱水,冬季時直接用于輔助采暖供熱,夏季時則通過與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組等設備配套構成的太陽能空調設備管道系統4,將所獲得的熱媒水作為吸收式制冷機組驅動熱源制冷,以大幅降低空調、供暖的能耗,同時通過換熱水箱或板換將冷卻后的水通過供回水管路循環至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并不斷將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內夏季過高的溫度帶走,加以降溫,從而使太陽能電池板22保持在一定的合理恒溫內,確保太陽能電池板22不會因溫度的升高而影響到發電效能的下降。
此外,可在冬季時,通過智能溫控器開啟電動回風口 331,通過通風空調系統3將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內陽光輻射得熱的暖氣輸送到室內,并與室內空氣形成對流,達到輔助供暖的效果和降低通風空調能耗的目的;夏季時則可通過智能溫控器開啟頂端電動排風口,在風的負壓和煙囪效應作用下,并通過通風空調系統3將幕墻內溫度過高的空氣排出,從而達到降低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內的溫度,避免太陽能電池板因溫度上升導致發電效能的下降問題的發生。
本發明構造簡單、應用范圍廣;可實現產業化裝配式施工,安裝簡單、維護便捷,是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的完美結合;低碳節能的好項目。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所涉及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立面圖;
[0017]圖2為沿著圖1的1-1線的斷面圖,是本發明實例一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縱向斷面圖;
[0018]圖3為沿著圖1的2-2線的斷面圖,是本發明實例一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橫向斷面圖;
[0019]圖4為本發明實例一所涉及的一種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的示意性透視圖;
[0020]圖5為沿著圖1的1-1線的斷面圖,是本發明實例二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縱向斷面圖;
[0021]圖6為沿著圖1的2-2線的斷面圖,是本發明實例二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橫向斷面圖;
[0022]圖7為本發明實例二所涉及的一種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的示意性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更清楚的表達本發明,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進一步說明。
[0024]本發明實例一,如圖1?圖3所示,包括固接在結構外墻或鋼結構鋼骨架外側或既有建筑外墻的基層板和防火保溫板1、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通風空調系統3及太陽能空調設備管道系統4;
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由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太陽能電池板22及線路系統23組成;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 所述防火保溫板I與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之間形成一層絕熱保溫通風的空腔層5;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2,粘固在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上,并用角鋁22A將兩端卡固。
[0025]在圖2和圖4示出的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是由吸熱管架21-1與吸熱板21-2焊接而成,并在吸熱板21-2及吸熱管架21-1的背面噴涂一層蓄熱保溫層21-3;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
[0026]所述吸熱管架21-1是由位于左右側的集分水管211和21V、吸熱管212及端板213構成;所述吸熱管212兩端與集分水管211和211'相互焊接聯通;所述端板213與吸熱板21-2兩端焊接加以封堵,并和集分水管211和211'焊接為一體;所述吸熱板21-2與吸熱管212焊接;
所述集分水管211和2117的上下端分別設有供水和回水的接口 2IG和2IH;
所述集分水管211和21V是采用壁厚1.5?2.5mm的截面尺寸為20?40mm*25?40mm的矩形無縫不銹鋼管,或Φ 20mm?Φ 30mm無縫銅管或無縫不銹鋼管制成。
[0027]在圖2和圖4示出的所述吸熱管212,是采用壁厚為1.2?2.0mm、截面尺寸為8?10mm*15?40mm的矩形無縫銅管,或Φ 1mm?Φ 15mm無縫銅管制成。
[0028]在圖1?圖4示出的所述接口21G和21H分別設置在主管2111和211V的上下兩側或上下對角頂端或上下兩頂端,具體設置部位需根據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安裝外墻和屋面的部位不同及太陽能熱媒管道布設形式和路徑的不同來選定。
[0029]在圖2和圖3示出的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采用墊塊21A、連接墊板21B、膨脹螺栓21C或螺栓、螺釘21D和角碼21E與結構墻體或輕鋼骨架固接。
[0030]在圖1?圖3示出的所述太陽能空調設備管道系統4,由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連接三通管41、連接四通管42、熱媒水供水主管43、熱媒水回水主管44、吸熱保溫裝飾板45;埋入地下分別與熱媒水供水主管43和熱媒水回水主管44相連的供水干管和回水干管,以及設置于太陽能空調控制室內的溫控循環栗、膨脹罐、換熱器、循環栗、儲熱水箱及水源熱栗或空氣源熱栗或吸收式制冷機組、冷卻塔、儲冷水箱組成。
即利用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所獲得的熱媒水作為吸收式制冷機組驅動熱源制冷,或直接用于冬季輔助采暖供熱,以大幅降低空調、供暖的能耗,同時通過換熱水箱或板換將冷卻后的水通過供回水管路循環至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并不斷將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內夏季過高的溫度帶走,加以降溫,從而使太陽能電池板22保持在一定的合理恒溫內,確保太陽能電池板22不會因溫度的升高而影響到發電效能的下降,可謂一舉多得。
[0031 ]本發明實例二,如圖1和圖5?圖7所示,包括固接在結構外墻或鋼結構鋼骨架外側或既有建筑外墻的基層板和防火保溫板1、夾角型太陽能電池組件幕墻本體2及通風空調系統3;
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由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太陽能電池板22及線路系統23組成;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
所述防火保溫板I與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之間形成一層絕熱保溫通風的空腔層5;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V采用墊塊21A、膨脹螺栓21C和螺釘21D與結構墻體或輕鋼骨架固接;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2,粘固在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上,并用角鋁22A將兩端卡固。
[0032]在圖5?圖7示出的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是由吸熱板21-2和端板213'焊接而成,并在吸熱板21-2和端板213'的背面噴涂一層蓄熱保溫層21-3;該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V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
[0033]在圖2?圖7示出的所述吸熱板21-2是采用0.4mm?2.0mm厚的鋁合金基材或銅板加工而成的斷面為互為垂直成90度斜面的直角形矩形板,并在該板的外表面噴涂有一層膜厚為0.3um的藍鈦涂膜或黑鉻或5?15um的石墨烯吸熱涂膜;所述吸熱板21-2的斜面傾斜度Θ設定為40°?75°;兩直角形斜面之間的間距S為40?130mm,具體傾斜度Θ和間距S需根據安裝所在地的瑋度而定,以提高太陽能吸收率和光電轉換效率。
[0034]在圖2?圖7示出的所述端板是用1.0mm?2.0mm厚的不銹鋼板或鋁合金板制成。
[0035]在圖7示出的所述端板213',由左右一對直角形端板2131和2132構成,所述直角形端板2131和2132均由2?8個直角形端板213V和2132'組成,并在直角形端板2131'和2132'的下端設有25?40mm寬的折邊2131〃和2132〃,所述折邊2131〃和2132〃上預留有用于與墻面或鋼骨架連接錨固的螺孔213A;所述直角形端板2131'和2132'的斜面傾斜度Θ設定為40°?75°;兩直角形端板213V和2132'之間的間距S為40?120mm,具體傾斜度Θ和間距S需根據安裝所在地的瑋度而定。
[0036]在圖5?圖7示出的所述端板213',在直角形端板2131和2132上開設有通風孔213Bo
[0037]在圖2?圖7示出的所述蓄熱保溫層21-3為均勻噴涂在矩形管212、吸熱板21-2及端板213和213'的背面5?20_厚的相變蓄能防火保溫砂漿,以提升夾角型太陽能電池組件幕墻本體2的保溫蓄熱性能和采暖效果,達到降低空調能耗的目的。
[0038]在圖2、圖3、圖5和圖6示出的所述防火保溫板I,采用表面粘貼有一層鋁箔導熱反射層的40mm厚以上石墨聚苯乙烯保溫板或無機改性聚氨酯防火保溫板或ZYT改性酚醛防火保溫板的或熱固型聚苯乙烯防火保溫板制成。
[0039]在圖1?圖3、圖5和圖6示出的所述通風空調系統3,由送風道31、送排風道32、空腔層5、頂端的水平通風管與電動排風口及窗口通風空調系統33構成;
所述送風道31和送排風道32的底端起始送風口均設在地面上或地下室;
所述頂端的水平通風管與電動排風口設在送風道31和送排風道32的頂端,并相互連通;
所述窗口通風空調系統33,由位于保溫窗下的電動回風口 331、穿墻回風洞口 332、矩形通風管333、通風道334、電動新風口 335、空氣過濾網336、進風通道337、送風機338、空氣過濾網339及進風口 3310構成;
當夏季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內溫度過高時,便可通過智能溫控器開啟頂端電動排風口,在風的負壓和煙囪效應作用下,經地面上或地下室的送風口進入后,沿送風道31和送排風道32向上流經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內的空腔層5,再經送排風道32向上至頂端的水平通風管及電動排風口排出,不斷地通過這種空氣對流將幕墻本體2內溫度過高的空氣排出,從而達到降低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內的溫度;避免太陽能電池板22因溫度升高導致發電效能下降和室內空調能耗上升的問題發生。
冬季時,通過智能溫控器開啟電動回風口 331,室內空氣經穿墻回風洞口 332回風至空腔層5,將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內陽光輻射得熱的暖氣經矩形通風管333、通風道334、進風通道337、送風機338、空氣過濾網339及進風口3310輸送到室內,并與室內空氣形成對流,達到輔助供暖的效果和降低通風空調能耗的目的。
[0040]在圖1?圖7示出的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2,由氟塑料薄膜(ETFE膜)、EVA膠膜、電池片組、EVA膠膜及氟塑料薄膜背板疊層、層壓粘合而成的420?1700mmX70?190mmX2.0?5mm(長X寬X厚)的單晶硅或多晶硅的薄膜面太陽能電池板,由于氟塑料薄膜具有高達96 %的卓越透光率,輕便、耐候性好等特點,是優選方案。
[0041]在圖1?圖7示出的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2,包括由玻璃面板、EVA膠膜、電池片組、EVA膠膜及氟塑料薄膜背板疊層、層壓粘合而成的420?1700mm X 70?190mm X 2.0?5mm(長X寬X厚)的單晶硅或多晶硅的玻璃面太陽能電池板。
[0042]在圖2和5示出的所述線路系統23的布設及連接方法是,分別將太陽能電池板22內的電池串電路線兩端正負極端的串聯引線固接在接線端子22-1上,并用連接電線22-2通過與上下端接線端子22-1正負極接口對接,將所有串聯引線兩端相互串聯后,分別將串聯后的正負極兩端線與接線盒正負極進線端對應相接,構成一個完整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的線路系統;
將上述一定數量、規格相同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的接線盒正負極出線端串聯起來,組成夾角型太陽能電池組件串列,然后再將多個夾角型太陽能電池組件串列并聯接入光伏匯流防雷箱后,通過直流斷路器輸出與逆變器配套構成完整的光伏發電系統,并與市電并網。
[0043]在圖1示出的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的拼裝數量、規格尺寸大小及排版形式,需根據外墻和屋面裝飾排版設計尺寸及供暖制冷所需熱媒容量等具體情況來選定。
[0044]在圖1示出的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根據裝飾排版設計尺寸排版形式及供暖制冷所需熱媒容量的需要,可如圖1所示沿墻體縱向排列安裝,也可橫向安裝,還可整個外墻全部安裝,如在廠房南側外墻上。
[0045]在圖1?圖7示出的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的制作安裝方法,除在現澆結構或磚混結構或鋼結構上采用現場安裝外,還可在PC預制構件裝配式住宅安裝中,采用工廠化裝配式施工,即構造柱結合部的部件需在現場安裝外,如果保護措施得當的話,包括太陽能電池板22和線路系統23;穿墻回風洞口 332的預留;防火保溫板I;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或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均可在工廠里預制墻板構件時完成,或裝配在墻板預制構件上,并隨墻板預制構件現場一次吊裝完成。
[0046]本發明不僅限于以上幾個公開的具體實施例,本領域任何采用同等替換或等效變換方式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包括固接在結構外墻或鋼結構鋼骨架外側或既有建筑外墻的基層板和防火保溫板(I)、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通風空調系統(3)及太陽能空調設備管道系統(4);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由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太陽能電池板(22)及線路系統(23)組成;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 所述防火保溫板(I)與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之間形成一層絕熱保溫通風的空腔層(5);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2),粘固在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上,并用角鋁(22A)將兩端卡固。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是由吸熱管架(21-1)與吸熱板(21-2)焊接而成,并在吸熱板(21-2)及吸熱管架(21-1)的背面噴涂一層蓄熱保溫層(21-3);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熱管架(21-1)是由位于左右側的集分水管(211、211')、吸熱管(212)及端板(213)構成;所述吸熱管(212)兩端與集分水管(211、2110相互焊接聯通;所述端板(213)與吸熱板(21-2)兩端焊接加以封堵,并和集分水管(211、211')焊接為一體;所述吸熱板(21-2)與吸熱管(212)焊接; 所述集分水管(211、211Q的上下端分別設有供水和回水的接口( 2IG、2IH)。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熱管(212),是米用壁厚為1.2?2.0mm、截面尺寸為8?1mm*15?40mm的矩形無縫銅管,或Φ I Omm?Φ 15mm無縫銅管制成。5.另一種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包括固接在結構外墻或鋼結構鋼骨架外側或既有建筑外墻的基層板和防火保溫板(I)、夾角型太陽能電池組件幕墻本體(2)及通風空調系統(3);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由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0、太陽能電池板(22)及線路系統(23)組成;所述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 所述防火保溫板(I)與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Q之間形成一層絕熱保溫通風的空腔層(5);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22),粘固在夾角型太陽能吸熱器(210上,并用角鋁(22A)將兩端卡固。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0,是由吸熱板(21-2)和端板(213Q焊接而成,并在吸熱板(21-2)和端板(2130的背面噴涂一層蓄熱保溫層(21-3);該夾角型太陽能吸熱板(217 )不僅適用于幕墻上,也適用于平屋面。7.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空調系統(3),由送風道(31)、送排風道(32)、空腔層(5)、頂端的水平通風管與電動排風口及窗口通風空調系統(33)構成; 所述送風道(31)和送排風道(32)的底端起始送風口均設在地面上或地下室; 所述頂端的水平通風管與電動排風口設在送風道(31)和送排風道(32)的頂端,并相互連通; 所述窗口通風空調系統(33),由位于保溫窗下的電動回風口(331)、穿墻回風洞口(332)、矩形通風管(333)、通風道(334)、電動新風口(335)、空氣過濾網(336)、進風通道(337)、送風機(338)、空氣過濾網(339)及進風口(3310)構成。8.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路系統(23)的布設及連接方法是,分別將太陽能電池板(22)內的電池串電路線兩端正負極端的串聯引線固接在接線端子(22-1)上,并用連接電線(22-2)通過與上下端接線端子(22-1)正負極接口對接,將所有串聯引線兩端相互串聯后,分別將串聯后的正負極兩端線與接線盒正負極進線端對應相接,構成一個完整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本體(2)的線路系統。9.如權利要求2或6所述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熱板(21-2)是采用0.4mm?2.0mm厚的招合金基材或銅板加工而成的斷面為互為垂直成90度斜面的直角形矩形板,并在該板的外表面噴涂有一層膜厚為0.3um的藍鈦涂膜或黑鉻或5?15um的石墨烯吸熱涂膜;所述吸熱板(21-2)的斜面傾斜度Θ設定為40°?75° ;兩直角形斜面之間的間距S為40?130mm。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夾角型太陽能電池板集熱幕墻與屋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13Q,由左右一對直角形端板(2131、2132)構成,所述直角形端板(2131、2132)均由2?8個直角形端板(213f ,21327 )組成,并在直角形端板(213V ,21327 )的下端設有25?40mm寬的折邊(2131〃、2132〃),所述折邊(2131〃、2132〃)上預留有用于與墻面或鋼骨架連接錨固的螺孔(213A);所述直角形端板(2131' ,21327 )的斜面傾斜度Θ設定為40°?75° ;兩直角形端板(213V ,21327 )之間的間距S為40?120mm。
【文檔編號】E04B2/88GK105910300SQ201610388471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6月6日
【發明人】馮剛克
【申請人】馮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