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及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851471閱讀:336來源:國知局
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及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及系統,其中控制終端包括:環境數據采集器、與環境數據采集器電連接的主控芯片,以及與主控芯片電連接的第一無線通信電路;環境數據采集器采集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并發送給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接收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將空調調溫指令發送給第一無線通信電路;第一無線通信電路用于接收空調調溫指令并轉發至空調,以使空調根據空調調溫指令進行溫度調節。本實用新型依據環境變化自動調節空調溫度,能夠減少用戶額外操作,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專利說明】
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及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設及智能家居領域,尤其設及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及系統。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經濟收入的提升,人們在滿足自身生活的必要需求之 夕h對生活的質量和舒適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當今社會中,空調成為一種廣泛普及的家 居電器。
[0003] 相關技術中的空調溫度調節方式通常依靠用戶遙控調節,其具體方式包括:空調 啟動運行后,用戶通過遙控器設定空調的溫度,遙控器向空調發送該溫度對應的控制指令, 空調接收到該控制指令后進行溫度調節。
[0004] 實用新型人在研究中發現,依靠用戶設定調節空調溫度的方式,空調工作過程中, 用戶為了避免引發"空調病",需要多次操作遙控器調節空調溫度,增加用戶額外操作,降低 用戶使用體驗。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及系統,依據環境變 化自動調節空調溫度,能夠減少用戶額外操作,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0006] 為達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 控制終端,所述控制終端包括:環境數據采集器、與所述環境數據采集器電連接的主控忍 片,W及與所述主控忍片電連接的第一無線通信電路;所述環境數據采集器用于采集當前 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將所述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發送給所述主控忍 片;所述主控忍片用于接收所述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向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 路發送空調調溫指令;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路用于接收所述空調調溫指令并轉發至空調, W使所述空調根據所述空調調溫指令進行溫度調節。
[0007]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 所述主控忍片包括:溫度檢測電路,與所述溫度檢測電路電連接的計算元件,與所述計算元 件電連接的指令生成元件;所述溫度檢測電路用于檢測當前的環境溫度,將所述當前的環 境溫度發送給所述計算元件;所述計算元件用于接收所述當前的環境溫度,將當前適宜的 空調溫度發送給所述指令生成元件;所述指令生成元件用于接收所述當前適宜的空調溫 度,向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路發送空調調溫指令。
[000引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 所述環境數據采集器包括風速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所述風速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分別與 所述主控忍片電連接。
[0009]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 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路包括8方向紅外發射器。
[0010] 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系統,包括上 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終端,還包括設置于用戶體表的可穿戴設備;所述可穿戴設備包括: 人體數據采集器,W及與所述人體數據采集器電連接的第二無線通信電路;所述人體數據 采集器用于采集人體溫度數據,將所述人體溫度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二無線通信電路;所述 第二無線通信電路用于接收所述人體溫度數據,將所述人體溫度數據發送給所述控制終端 的主控忍片;所述控制終端的主控忍片還用于接收所述人體溫度數據,向所述第一無線通 信電路發送空調調溫指令。
[0011] 結合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 所述可穿戴設備還包括加速度檢測器、屯、率檢測器W及Lm)顯示燈;所述Lm)顯示燈用于指 示所述可穿戴設備的當前狀態。
[0012] 結合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 所述可穿戴設備包括智能手環。
[0013] 結合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第=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 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路、所述第二無線通信電路均包括藍牙通信模塊。
[0014] 結合第二方面上述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第四種可能的實 施方式,其中,所述系統還包括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控制終端無線通信,向所述 控制終端發送用戶設定的人體舒適指數W及用戶設定的空調溫度設定指令。
[0015] 結合第二方面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第五種 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移動終端包括手機、電腦、平板電腦中的任意一種。
[0016] 通過本實施例中的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及系統,能夠采集當前環境的風 速數據和濕度數據,W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作為依據生成空調調溫指令,并將 空調調溫指令發送至空調,從而依據環境變化自動調節空調溫度,減少用戶額外操作,提高 用戶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0017]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W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 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 W根據運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0018]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的一種結 構示意圖;
[0019]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的另一種 結構示意圖;
[0020] 圖3示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8方向的紅外發射器的示意圖;
[0021] 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系統的一種結 構示意圖;
[0022] 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系統的另一種 結構示意圖;
[0023] 圖6示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
[0024] 圖7示出本實用新型第S實施例所提供的應用實施例二中的系統的調節空調溫度 的方法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 型實施例中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 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 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WW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W下對在 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 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 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6] 考慮到相關技術中依靠用戶設定調節空調溫度的方式,空調工作過程中,用戶為 了避免引發"空調病",需要多次操作遙控器調節空調溫度,增加用戶額外操作,降低用戶使 用體驗,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及系統,下面結合實施例進行具 體描述。
[0027] 實施例一
[0028]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的結構示 意圖。如圖1所示,該控制終端1包括:環境數據采集器10、與環境數據采集器10電連接的主 控忍片20, W及與主控忍片20電連接的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
[0029] 環境數據采集器10用于采集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將當前環境的風速 數據和濕度數據發送給主控忍片20;
[0030] 主控忍片20用于接收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向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發 送空調調溫指令;
[0031 ]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用于接收空調調溫指令并轉發至空調,W使空調根據空調調 溫指令進行溫度調節。
[0032] 本實施例中,控制終端1通過環境數據采集器10、與環境數據采集器10電連接的主 控忍片20, W及與主控忍片20電連接的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能夠采集當前環境的風速數 據和濕度數據,W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作為依據生成空調調溫指令,并將空調 調溫指令發送至空調,從而依據環境變化自動調節空調溫度,減少用戶額外操作,提高用戶 使用體驗。
[0033] 上述環境數據采集器10包括風速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風速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 分別與主控忍片20電連接。通過風速傳感器采集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通過濕度傳感器采 集當前環境的濕度數據。
[0034] 上述主控忍片20具體用于接收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根據預先設定的 人體舒適指數和接收到的數據計算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根據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生成空 調調溫指令,將空調調溫指令發送給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
[0035] 上述主控忍片20采用CC2640忍片,CC2640忍片是32位的ARM Codex M3系列,具有 運算處理速度快,工作高效穩定的優點。主控忍片20用于:根據人體舒適指數、當前環境的 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利用W下公式(1)進行計算,得到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
[0036] SSd=(1.818t+18.18)(0.88+0.002f)+(t-32)/(45-t)-3.2v+18.2 (I)
[0037] 其中,SSd表示人體舒適指數,t表示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f表示濕度數據,V表示 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
[0038] 公式(1)中,人體舒適指數SSd的取值范圍說明如下:86-88,人體感覺很熱,極不 適應,需注意防暑降溫,W防中暑;80-85,人體感覺炎熱,很不舒適,需注意防暑降溫;76- 79,人體感覺偏熱,不舒適,可適當降溫;71-75,人體感覺偏暖,較為舒適;59-70,人體感 覺最為舒適,最可接受;51-58,人體感覺略偏涼,較為舒適;39-50,人體感覺較冷(清涼), 不舒適,請注意保暖;26-38,人體感覺很冷,很不舒適,希注意保暖防寒;<25,人體感覺寒 冷,極不適應,希注意保暖防寒,防止凍傷。本實施例中,人體舒適指數SSd采用預先設定的 方式存儲在主控忍片20中,優選人體舒適指數SSd取值為65。
[0039] 由于環境溫度和空調溫度大多數情況下并不一致,如當空調溫度為25°時,環境溫 度為23%因此主控忍片20根據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生成空調調溫指令的主要過程是:主控 忍片20首先獲取環境溫度和空調溫度之間的數值關系,如環境溫度比空調溫度低2度,然后 根據該數據關系計算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對應的當前適宜的空調溫度,最后根據該當前適 宜的空調溫度生成空調調溫指令。
[0040] 基于上述主控忍片20根據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生成空調調溫指令的主要過程,如 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主控忍片20包括:溫度檢測電路201,與溫度檢測電路201電連接的計 算元件202,與計算元件202電連接的指令生成元件203;溫度檢測電路201用于檢測當前的 環境溫度,并將當前的環境溫度發送給計算元件202;計算元件202用于接收當前的環境溫 度,將當前適宜的空調溫度發送給指令生成元件203;指令生成元件203用于接收當前適宜 的空調溫度,向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發送空調調溫指令。
[0041] 具體地,溫度檢測電路201包括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當前的環境溫 度。溫度檢測電路201即可W設置在主控忍片20內部,也可W設置在主控忍片20外部。當溫 度檢測電路201設置在主控忍片20外部時,溫度檢測電路201將檢測到的當前的環境溫度傳 輸至主控忍片20。計算元件202包括單片機和運算器,單片機內部存儲有當前的空調溫度, 計算元件202計算當前的環境溫度和當前的空調溫度之間的數值關系,如計算得到當前的 環境溫度比當前的空調溫度低2攝氏度。計算元件202還根據上述數值關系計算當前適宜的 環境溫度對應的當前適宜的空調溫度。指令生成元件203包括編碼器,指令生成元件203在 編碼器的處理下對當前適宜的空調溫度編碼生成空調調溫指令并發送給第一無線通信電 路30。
[0042] 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包括8方向紅外發射器。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接收空調調溫 指令,對空調調溫指令進行紅外編碼,將紅外編碼后的空調調溫指令發送至空調,從而控制 空調調節溫度。
[0043] 圖3示出了8方向的紅外發射器的示意圖。圖3中的8方向的紅外發射器包括等間距 圓周排列的、方向朝外的8只紅外發射管,通過圖3中的8方向的紅外發射器能夠形成全方位 紅外信號發射模塊,使控制終端置于室內任意位置均可實現對空調的控制。
[0044] 本實施例中的控制終端能夠設置于室內的任意位置。通過本實施例中的控制終 端,能夠根據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溫度數據自動調節空調溫度,提高用戶的空調使用體驗,避 免用戶發生"空調病"。
[0045] 本實施例中的控制終端能夠適用于現有的任何品牌型號的空調。與相關技術中的 智能空調相比,由于上述控制終端通過紅外發射器向空調發送空調調溫指令,因此空調本 身無需做出任何改變,即可實現智能無人工的空調控制過程,能夠在實現家居智能化的同 時避免傳統空調的改造升級成本,達到最低成本實現智能空調的效果。
[0046] 實施例二
[0047] 為了進一步完善上述實施例一中的控制終端的空調溫度控制過程,本實用新型第 二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系統。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 提供的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控制系統包 括上述實施例一中的控制終端1,還包括設置于用戶體表的可穿戴設備2;可穿戴設備2包 括:人體數據采集器40,W及與人體數據采集器40電連接的第二無線通信電路50;
[0048] 人體數據采集器40用于采集人體溫度數據,將人體溫度數據發送給第二無線通信 電路50;
[0049] 第二無線通信電路50用于接收人體溫度數據,將人體溫度數據發送給控制終端1 的主控忍片20;
[0050] 控制終端1的主控忍片20還用于接收人體溫度數據,將人體溫度數據作為計算當 前適宜的環境溫度的因子,向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發送空調調溫指令。
[0051] 可穿戴設備2包括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可穿戴設備。本實施例中,可穿 戴設備2優選智能手環。人體數據采集器40包括溫度傳感器或者熱敏電阻,通過溫度傳感器 或者熱敏電阻采集人體溫度數據。第二無線通信電路50包括藍牙等無線通信模塊,控制終 端1的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也包括藍牙等無線通信模塊。第二無線通信電路50將人體溫度 數據發送至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接收人體溫度數據,將人體溫度數 據轉發至主控忍片20。
[0052] 主控忍片20將人體溫度數據作為計算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的因子,計算當前適宜 的環境溫度的過程包括:主控忍片20根據預先設定的人體舒適指數、人體溫度數據、當前環 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采用模糊神經網絡算法利用W下公式(2)至(4)進行計算,得到 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
[0053] PMV= (0.303e-°.肪6M+0.028) {M-W-3.05 X 1〇-5[5733-6.99(M-W)-Pa]
[0054] -0.42[ (M-W)-58.15]-1.7 X 1 〇-5m(5867-Pa)-0.0014M( 34-ta)
[005引-3.96Xl0-8fci[(tci+273)4-(trW73)4]-fcdhc(tci-ta)} (2)
[0056] ( 3 )
[0化7] (4)
[005引其中,PMV表示人體舒適指數,M表示新陳代謝率,W表示人體做功率,Pa表示環境空 氣中水蒸氣分壓力,ta表示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fed表示穿衣人體與裸體表面積之比,tr表 示平均福射溫度,ted表示人體溫度數據,h。表示對流熱交換系數,保表示濕度數據,V表示當 前環境的風速數據。
[0化9] 上述公式(2)中,PMV預先設定,M為固定常數,取值范圍為116~197.258W/m2,W通 常情況下取值為0,Pa由扔和ta共同決定,fc功固定常數,tr與ta取值相同,he由于V決定。能 夠理解,在PMV預先設定,M、W、fcl固定的情況下,根據人體溫度數據tel、當前環境的風速數 據V和濕度數據A:,能夠計算得到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ta。
[0060] 上述公式(2)至(4)為熱舒適度方程,本實施例中采用模糊神經網絡建立仿真評價 模型求解熱舒適度方程,避免了繁瑣的公式迭代運算,實現了智能化地檢測PMV熱環境舒適 度指標。
[0061] 本實施例中,可穿戴設備2只需要將采集到的人體溫度數據發送至控制終端1即 可,無需進行數據處理工作,因此可穿戴設備2的續航時間長,用戶無需頻繁更換電池,方便 用戶使用。
[0062] 通過本實施例中的系統,能夠依靠當前環境數據和人體溫度數據調節空調溫度, 用戶無需主動調節空調溫度,減少用戶額外操作,提高用戶使用體驗,避免空調長時間工作 后空調溫度與人體溫度相差較大的情況,避免用戶發生"空調病"。并且,由于上述控制終端 通過紅外發射器向空調發送空調調溫指令,因此空調本身無需做出任何改變,即可實現智 能無人工的空調控制過程。
[0063] 與相關技術相比,利用可穿戴設備采集人體溫度數據,設計靈巧,方便攜帶。通過 本實施例中的系統,能夠實現閉環自適應的空調溫度調節系統,既節省了傳統空調升級改 造成智能空調的成本,又能夠在較短的市場周期內對現有的空調實現智能化。
[0064] 本實施例中,人體舒適指數還能夠由用戶設定。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包括藍牙模 塊,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還用于接收用戶通過移動終端設定的人體舒適指數,將人體舒適 指數發送至主控忍片20。
[0065] 本實施例中,第一無線通信電路30還用于接收用戶通過移動終端設定的空調溫度 設定指令,將空調溫度設定指令發送至空調,W使空調根據空調溫度設定指令進行溫度設 定,從而使用戶通過移動終端進行空調溫度設定。
[0066] 上述移動終端包括手機、電腦、平板電腦中的任意一種。上述移動終端中安裝有與 控制終端配合使用的應用程序,上述移動終端包括觸控面板和主控器器,用戶通過觸控面 板在應用程序中進行點擊、輸入、刪除等操作,從而通過移動終端向控制終端發送人體舒適 指數和空調溫度設定指令。空調溫度設定指令中攜帶有用戶設定的空調溫度參數。
[0067] 進一步地,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系統還包括上述移動終端,即移動終端3,移 動終端3與控制終端1無線通信,向控制終端1發送用戶設定的人體舒適指數W及用戶設定 的空調溫度設定指令。
[006引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還提供了可穿戴設備2的結構示意圖。圖6中,可穿戴設備2包 括人體數據采集器40,第二無線通信電路50,主控忍片60,加速度檢測器70,屯、率檢測器80, LED(Li曲t血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顯示燈90,具體連接關系如圖6所示。其中第二無 線通信電路50包括藍牙等通信模塊。
[0069] 其中,人體數據采集器40包括熱敏電阻,用于檢測人體福射的溫度。第二無線通信 電路50包括藍牙模塊。主控忍片60包括DA14580忍片,為32位的ARM Cortex MO系列,具有藍 牙功能。加速度檢測器70包括AML362,用于檢測人體手臂的擺動。屯、率檢測器80使用 AFE4403用W檢測脈搏。四個L邸顯示燈90用于指示可穿戴設備如手環當前的狀態。
[0070] 通過如圖6所示的可穿戴設備2,既可W與控制終端1通信,用于控制空調溫度調 節,還能夠檢測用戶的運動屯、率、運動速度、體溫等數據,實現多功能的智能手環。圖6中的 可穿戴設備2還能夠包括定位模塊,與移動終端配合使用起到用戶定位作用。
[0071 ] 實施例S
[0072] 對應上述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應 用上述系統的調節空調溫度的方法,包括:
[0073] 步驟S702,控制終端采集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
[0074] 步驟S704,控制終端根據預先設定的人體舒適指數和采集到的數據計算當前適宜 的環境溫度,根據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生成空調調溫指令;
[0075] 步驟S706,控制終端將空調調溫指令發送至空調,W使空調根據空調調溫指令進 行溫度調節。
[0076] 考慮到人體溫度的感知情況,上述在根據預先設定的人體舒適指數和采集到的數 據計算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之前,還包括:控制終端通過可穿戴設備采集人體溫度數據。
[0077] 控制終端根據預先設定的人體舒適指數和采集到的數據計算當前適宜的環境溫 度,包括:控制終端根據人體舒適指數、人體溫度數據、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采 用模糊神經網絡算法利用W下公式(5)至(7)進行計算,得到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
[007引 PMV= (0.3036-°'W6M+0.028) {M-W-3.05 X 10-5[5733-6.99(M-W)-Pa]
[00巧]-0.42 [ (M-W) -58.15 ] -1.7 X 1 〇-5m(5867-Pa) -0.0014M(34-ta)
[0080] -3.96Xl〇-8fci[(tci+273)4-(tr+273)4]-fcdhc(tci-ta)} (5)
[00川 (6)
[0082] (7)
[0083] K T,I "" 4以 J、八I干W 日mI、謝率,W表示人體做功率,Pa表示環境空 氣中水蒸氣分壓力,ta表示當前適宜的環境溫度,fed表示穿衣人體與裸體表面積之比,tr表 示平均福射溫度,ted表示人體溫度數據,h。表示對流熱交換系數,輝表示濕度數據,V表示當 前環境的風速數據。
[0084] 通過本實施例中的方法,能夠依靠當前環境數據和人體溫度數據調節空調溫度, 用戶無需主動調節空調溫度,減少用戶額外操作,提高用戶使用體驗,避免空調長時間工作 后空調溫度與人體溫度相差較大的情況,避免用戶發生"空調病"。并且,由于上述控制終端 通過紅外發射器向空調發送空調調溫指令,因此空調本身無需做出任何改變,即可實現智 能無人工的空調控制過程。
[0085] 綜上,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及系統至少具有W下有益效 果:
[0086] 1)通過可穿戴設備如手環采集人體溫度的方式,獲取人體參數,通過熱舒適方程 和神經網絡算法,針對性地控制空調溫度,調節方式人性化,解決了當前市面是空調控制都 是恒溫的熱中性控制,對于不同的人產生差異化感受的難題。
[0087] 2)可穿戴設備如手環采用低功耗處理忍片,且僅進行體表溫度等信息的采集,采 集時間間隔長、低頻率的采集方案,手環大部分時間出于休眠狀態,采用低功耗藍牙通信器 件,手環續航時間長,可長時間佩戴。
[0088] 3)配置在室內的控制終端具有數據分析能力,從而分擔了可穿戴設備如手環的工 作任務量,在提高手環工作效率的同時節約成本。
[0089] 4)配置在室內的控制終端通過預編寫的空調紅外指令庫,由主控忍片自主控制紅 外發射模塊發射空調指令,解決目前空調調溫必須依靠人工手動調溫的痛點。
[0090] 5)通過等間距排列在圓周上的、方向朝外的8只紅外發射管,形成全方位紅外信號 發射模塊,達到將控制終端置于室內任意位置均可實現對空調的控制的效果。
[0091] 6)通過獨立配置在室內的控制終端、空調紅外代碼庫W及8方向紅外發射模塊,無 需改造現有的大量的傳統紅外控制的空調,即可實現智能無人工的空調控制。
[0092] 7)控制終端、可穿戴設備和空調組成閉環系統,整個閉環系統的通信均采用本地 藍牙通信和紅外通信,避免了無線網絡通信、移動網絡通信等通信網絡缺失或網絡狀況差 時,影響各設備間通信的問題。
[0093]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控制終端可W為設備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裝于設備 上的軟件或固件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裝置,其實現原理及產生的技術效果和前 述方法實施例相同,為簡要描述,裝置實施例部分未提及之處,可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相 應內容。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W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前述描述的系統、 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均可W參考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寶述。
[0094] 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掲露裝置和方法,可W通過其它 的方式實現。W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 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W有另外的劃分方式,又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W結合或 者可W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W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 之間的禪合或直接禪合或通信連接可W是通過一些通信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禪合或通 信連接,可W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00M]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W是或者也可W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 示的部件可W是或者也可W不是物理單元,即可W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W分布到多個 網絡單元上。可W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 的。
[0096] 另外,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W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 也可W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W兩個或兩個W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0097] 所述功能如果W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W 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運樣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 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WW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 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W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W 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 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HDnly Memo巧)、隨 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巧)、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W存儲程序代碼的介 質。
[0098]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 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此外,術語"第 一"、"第二"、"第立"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99] 最后應說明的是:W上所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用W說明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盡管參照前述 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任何熟悉本技 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掲露的技術范圍內,其依然可W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 術方案進行修改或可輕易想到變化,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運些修改、 變化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 圍。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W權利要 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 一種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終端包括:環境數據采集 器、與所述環境數據采集器電連接的主控芯片,以及與所述主控芯片電連接的第一無線通 信電路; 所述環境數據采集器用于采集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將所述當前環境的風 速數據和濕度數據發送給所述主控芯片; 所述主控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當前環境的風速數據和濕度數據,向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 路發送空調調溫指令; 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路用于接收所述空調調溫指令并轉發至空調,以使所述空調根據 所述空調調溫指令進行溫度調節。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包括:溫度檢測電路,與 所述溫度檢測電路電連接的計算元件,與所述計算元件電連接的指令生成元件; 所述溫度檢測電路用于檢測當前的環境溫度,將所述當前的環境溫度發送給所述計算 元件; 所述計算元件用于接收所述當前的環境溫度,將當前適宜的空調溫度發送給所述指令 生成元件; 所述指令生成元件用于接收所述當前適宜的空調溫度,向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路發送 空調調溫指令。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境數據采集器包括風速傳感器 和濕度傳感器,所述風速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分別與所述主控芯片電連接。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路包括8方向紅 外發射器。5. -種用于調節空調溫度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 控制終端,還包括設置于用戶體表的可穿戴設備;所述可穿戴設備包括:人體數據采集器, 以及與所述人體數據采集器電連接的第二無線通信電路; 所述人體數據采集器用于采集人體溫度數據,將所述人體溫度數據發送給所述第二無 線通?目電路; 所述第二無線通信電路用于接收所述人體溫度數據,將所述人體溫度數據發送給所述 控制終端的主控芯片; 所述控制終端的主控芯片還用于接收所述人體溫度數據,向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路發 送空調調溫指令。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設備還包括加速度檢測 器、心率檢測器以及LED顯示燈;所述LED顯示燈用于指示所述可穿戴設備的當前狀態。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設備包括智能手環。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無線通信電路、所述第二無 線通信電路均包括藍牙通信模塊。9. 根據權利要求5至8任一項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移動終端, 所述移動終端與所述控制終端無線通信,向所述控制終端發送用戶設定的人體舒適指數以 及用戶設定的空調溫度設定指令。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包括手機、電腦、平板 電腦中的任意一種。
【文檔編號】F24F11/00GK205536386SQ201620161158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日
【發明人】李亞, 凌永權, 劉慶, 鄭土宏, 陳其康, 韋濱, 陳變娜, 陳衍煌, 陳尉釗, 鐘苑豐, 楊茂標, 陳朗, 蔡敏, 王健林
【申請人】廣東工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