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包括滾筒、外齒圈、拌料軸、軸承、電源、電動機和機架,所述滾筒內壁上設置有保溫裝置,所述滾筒上設置有進出料口,所述滾筒外壁上固定安裝有一對外齒圈,所述滾筒左側設置有端蓋,所述端蓋上安裝有蒸汽噴管、濕度監測器和溫控開關,且蒸汽噴管上設有調壓閥門,所述端蓋與滾筒之間設置有滾輪,所述電源安裝在滾筒左下方,所述電動機和減速機通過聯軸器連接,所述減速機右端設置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通過V帶、帶輪和拌料軸連接,所述機架底部安裝有車輪。本實用新型利用電熱絲的發熱原理給茶葉提供炒干溫度,利用滾筒和拌料軸的拌料作用使茶葉均勻加熱,實現了機械代替人工,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
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我國各地,茶葉都是十分常見,特別受歡迎的飲品,不僅在過年過節家家戶戶用的上,平時也是相當普遍,由于茶葉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之大,因此茶葉的品種也非常繁多,難辨,茶葉質量口感的好壞不僅跟茶葉的原料有關,還跟茶葉制干的方法緊密相連,目前茶葉制干的方法有烘干、蒸干、曬干和炒干等,但市面上的大多數茶葉制干機制干效果不好,火候不好控制,茶葉的干濕度不盡如人意。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包括滾筒、外齒圈、拌料軸、軸承、電源、電動機和機架,所述滾筒內壁上設置有保溫裝置,且保溫裝置內側安裝有電熱絲,所述滾筒上設置有進出料口,且進出料口上安裝抽板,所述滾筒外壁上固定安裝有一對外齒圈,所述滾筒左側設置有端蓋,所述端蓋上安裝有蒸汽噴管、濕度監測器和溫控開關,且蒸汽噴管上設有調壓閥門,所述端蓋與滾筒之間設置有滾輪,所述電源安裝在滾筒左下方,且電源通過電線穿過端蓋上的溫控開關與滾筒連接,所述電動機和減速機通過聯軸器連接,所述減速機右端設置有轉動軸,且轉動軸上安裝有齒輪,所述轉動軸通過V帶、帶輪和拌料軸連接,所述機架底部安裝有車輪優選的。
[0005]優選的,所述外齒圈與齒輪嚙合連接。
[0006]優選的,所述拌料軸與滾筒之間設置有軸承。
[0007]優選的,所述拌料軸安裝在滾筒內,且拌料軸和滾筒之間為間隙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電動機、減速機和機架之間設置有減震裝置。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設備設置有高效的加熱裝置,還安裝了可動滾筒和拌料軸,可使茶葉充分均勻加熱,而且滾筒上安裝了濕度監測裝置,可隨時監測茶葉的濕度,還有溫控開關可設置滾筒指定加熱溫度,保持滾筒內合適的溫度,有了這樣的設置,加工人員可以輕松精確度的把茶葉炒干,這樣一來,本設備完全替代了人工炒干茶葉,減少了人工人力,提高了生產率。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滾筒;2-電熱絲;3-保溫裝置;4-進出料口; 5-抽板;6_外齒圈;7_拌料軸;8-軸承;9-V帶;10-帶輪;11-滾輪;12-調壓閥門;13-蒸汽噴管;14-端蓋;15-濕度監測器;16-溫控開關;17-電源;18-電動機;19-聯軸器;20-減速機;21-齒輪;22-轉動軸;23-機架;24-車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4]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包括滾筒1、外齒圈6、拌料軸7、軸承8、電源17、電動機18和機架23,滾筒I內壁上設置有保溫裝置3,且保溫裝置內側安裝有電熱絲2,滾筒I上設置有進出料口 4,且進出料口 4上安裝抽板5,滾筒I外壁上固定安裝有一對外齒圈6,滾筒I左側設置有端蓋14,端蓋14上安裝有蒸汽噴管
13、濕度監測器15和溫控開關16,且蒸汽噴管13上設有調壓閥門12,端蓋14與滾筒I之間設置有滾輪11,電源17安裝在滾筒I左下方,且電源17通過電線穿過端蓋14上的溫控開關16與滾筒I連接,電動機18和減速機20通過聯軸器19連接,減速機20右端設置有轉動軸22,且轉動軸22上安裝有齒輪21,轉動軸22通過V帶9、帶輪10和拌料軸7連接,機架23底部安裝有車輪24,外齒圈6與齒輪21嚙合連接,拌料軸7與滾筒I之間設置有軸承8,拌料軸7安裝在滾筒I內,且拌料軸7和滾筒I之間為間隙連接,電動機18、減速機20和機架23之間設置有減震裝置。
[0015]工作原理:使用時,啟動機器,抽掉抽板5,將要炒干的茶葉倒入滾筒I內,電動機18通過聯軸器19帶動減速機20轉動,減速機20再帶動轉動軸22轉動,轉動軸22通過和外齒圈6嚙合的齒輪21帶動滾筒I旋轉,同時,轉動軸22將動力通過帶輪10和V帶9傳給拌料軸7,拌料軸7通過軸承8與滾筒I相對運動,茶葉在滾筒I的旋轉和拌料軸7的攪拌下不停翻滾,混亂,電源17給電熱絲2提高充足的電能,使電熱絲2達到較高溫度,茶葉在滾筒I內充分加熱,溫控開關16即保持滾筒I內合適的溫度,端蓋14上的蒸汽噴管13及時將從茶葉上蒸發的水蒸氣排出,保持滾筒I內內良好的炒干環境,端蓋14上的濕度監測器15隨時監測滾筒I內茶葉的濕度,使用者通過濕度監測器15 了解茶葉的濕度,當達到適當干燥度,即可將茶葉從進出料口 4倒出,完成茶葉炒干過程。
[0016]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主權項】
1.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包括滾筒(I)、外齒圈(6)、拌料軸(7)、軸承(8)、電源(17)、電動機(18)和機架(23),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I)內壁上設置有保溫裝置(3),且保溫裝置⑶內偵按裝有電熱絲⑵,所述滾筒(I)上設置有進出料口⑷,且進出料口⑷上安裝抽板(5),所述滾筒(I)外壁上固定安裝有一對外齒圈(6),所述滾筒(I)左側設置有端蓋(14),所述端蓋(14)上安裝有蒸汽噴管(13)、濕度監測器(15)和溫控開關(16),且蒸汽噴管(13)上設有調壓閥門(12),所述端蓋(14)與滾筒(I)之間設置有滾輪(11),所述電源(17)安裝在滾筒(I)左下方,且電源(17)通過電線穿過端蓋(14)上的溫控開關(16)與滾筒(I)連接,所述電動機(18)和減速機(20)通過聯軸器(19)連接,所述減速機(20)右端設置有轉動軸(22),且轉動軸(22)上安裝有齒輪(21),所述轉動軸(22)通過V帶(9)、帶輪(10)和拌料軸(7)連接,所述機架(23)底部安裝有車輪(2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齒圈(6)與齒輪(21)嚙合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拌料軸(7)與滾筒(I)之間設置有軸承(8)。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拌料軸(7)安裝在滾筒(I)內,且拌料軸(7)和滾筒(I)之間為間隙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筒式茶葉炒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18)、減速機(20)和機架(23)之間設置有減震裝置。
【文檔編號】F26B23/06GK205655625SQ201620273415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日 公開號201620273415.0, CN 201620273415, CN 205655625 U, CN 205655625U, CN-U-205655625, CN201620273415, CN201620273415.0, CN205655625 U, CN205655625U
【發明人】林啟煌
【申請人】林啟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