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和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特別涉及一種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和空調器。風冷冷水機組包括壓縮式制冷系統、自然冷卻系統和連接結構,壓縮式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流量控制閥、蒸發器和至少一個冷凝器,自然冷卻系統包括分水管、集水管和與冷凝器一體化設置的自然冷卻盤管。本實用新型通過增設自然冷卻系統,在環境溫度低于用水溫度需求時通過自然冷卻系統對水進行冷卻降溫,制取冷水,因此,在低環境溫度下制冷機組不再需要啟動壓縮機進行制冷,可以節省大量能耗且壓縮機不需在過低環境溫度下使用,延長了壓縮機的使用壽命、保證了壓縮機的使用可靠性。
【專利說明】
一種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和空調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空調控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和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風冷冷水機組是建筑空調領域最主要的空調冷源之一,無論是在民用、公用還是工業建筑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主要組成部件包括壓縮機、冷凝器、電子膨脹閥和蒸發器,通過管道連成一個封閉的系統,以電力驅動的壓縮機作為動力設備實現制冷循環。
[0003]風冷冷水機組工作時,通過低溫低壓的制冷劑在蒸發器中蒸發,吸收水的熱量,制取冷水滿足空調或生產工藝使用需求。其性能可靠、維護簡單、出水溫度穩定,應用廣泛。但是此種機組的動力設備是壓縮機,制冷時是以消耗電能作為代價的。它的大量應用給人們帶來舒適和便利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能源。統計表明,現代建筑中空調的能耗占據了建筑總能耗的近40%,這給國家能源供應造成很大的負擔。
[0004]為了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現代空調設計中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自然冷源,減少人工制冷,節能降耗。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冷源需求差別很大,其中有很多空調場合一年四季有冷負荷需求,比如各種數據中心、恒溫恒濕車間等等,即使冬季環境溫度很低時仍然需要用冷水進行室內降溫或除濕。而其冷水獲取方式一年四季均依靠壓縮式電制冷,要消耗電能。對低環境溫度季節來講,這其實是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因為當環境溫度低于需要的冷水溫度時,完全可以通過室外空氣對水進行自然冷卻降溫,獲取需要的冷水,而不需要消耗電力制冷。因此,如果能對現有風冷冷水機組進行設計改進,使其附帶自然冷卻功能,環境溫度低時避免電制冷的電能消耗,其節能潛力將是非常可觀的。
[0005]此外,風冷冷水機組以空氣作為冷凝器的冷卻介質,環境溫度過低時,冷凝壓力隨環境溫度波動大,機組運行不穩定,可靠性會大打折扣。因此,全年使用風冷冷水機組進行電驅動壓縮式制冷,對機組本身的穩定運行是非常不利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和空調器,解決了現有技術的風冷冷水機組只能采用壓縮機制冷,能耗浪費較大且運行不穩定的技術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包括壓縮式制冷系統、自然冷卻系統和連接結構,所述壓縮式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流量控制閥、蒸發器和至少一個冷凝器,所述蒸發器包括蒸發器進水口和蒸發器出水口,蒸發器進水口連接用戶側回水管,蒸發器出水口連接用戶側出水管;所述自然冷卻系統包括分水管、集水管和與冷凝器一體化設置的自然冷卻盤管,分水管出口端連接用戶側回水管,集水管出口端連接蒸發器進水口;所述自然冷卻盤管包括自然冷卻盤管進水口和自然冷卻盤管出水口,所述自然冷卻盤管進水口通過第一分支管路連接到所述分水管,自然冷卻盤管出水口通過第二分支管路連接所述集水管;所述連接結構用于連接所述壓縮式制冷系統和自然冷卻系統。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增設自然冷卻系統,在環境溫度低于用水溫度需求時通過自然冷卻系統對水進行冷卻降溫,制取冷水,因此,在低環境溫度下制冷機組不再需要啟動壓縮機進行制冷,可以節省大量能耗且壓縮機不需在過低環境溫度下使用,延長了壓縮機的使用壽命、保證了壓縮機的使用可靠性。與常規風冷冷水機組相比,本實用新型改進后的風冷冷水機組功能更豐富,具備單獨電制冷、電制冷與自然冷卻復合制冷、單獨自然冷卻制冷三種功能,成為一種帶自然冷卻功能的新型風冷冷水機組,值得在制冷空調控制領域廣泛使用。
[0009]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10]進一步,所述壓縮式制冷系統包括多個冷凝器,每個冷凝器均具有進氣口和出液P;
[0011 ]所述壓縮機包括排氣口和吸氣口 ;
[0012]所述蒸發器包括蒸發器進水口、蒸發器出水口、蒸發器進液口和蒸發器出氣口;
[0013]所述冷凝器進氣口分別經排氣管路連接所述壓縮機排氣口,冷凝器出液口分別通過流量控制閥連接到所述蒸發器進液口;蒸發器出氣口連接壓縮機吸氣口。
[0014]進一步,所述冷凝器出液口和流量控制閥之間設有干燥過濾器。
[0015]進一步,所述流量控制閥為電子膨脹閥或熱力膨脹閥。
[0016]進一步,所述冷凝器呈V型設置;冷凝器包括管板和設置在管板上的冷凝盤管,所述冷凝盤管包括第一冷凝盤管和第二冷凝盤管,所述第一冷凝盤管和第二冷凝盤管的底部連接在一起,頂部開口,且開口位置設有風機。
[0017]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進一步技術方案中,風機工作時抽吸空氣使空氣從盤管的翅片間流過并向上排出,冷凝器工作時,制冷劑在管內冷凝放出熱量,空氣從外側流過帶走冷凝熱。
[0018]進一步,所述自然冷卻盤管包括第一冷卻盤管和第二冷卻盤管,所述第一冷卻盤管和第二冷卻盤管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冷凝盤管和第二冷凝盤管的遠離所述風機的一側。
[0019]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進一步技術方案中,冷凝盤管與自然冷卻盤管共用風機,冷凝盤管位于V型結構的內側,自然冷卻盤管位于外側,因此風機工作時,空氣先流經自然冷卻盤管,再經過冷凝器,制冷效果較好。本進一步技術方案中,自然冷卻系統與冷凝器共用風機,不需要額外設置風機,無額外風機能耗的增加。
[0020]進一步,冷凝盤管和自然冷卻盤管均為翅片式盤管,且冷凝器的每片翅片式盤管的進氣管上分別設置一個電磁閥。
[0021]進一步,所述自然冷卻盤管和所述冷凝盤管均設置在所述冷凝器的管板上。
[0022]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進一步技術方案中,自然冷卻盤管可以做成與冷凝盤管完全一體的結構形式,共用冷凝器的管板,管板上盤管的一部分換熱管用作冷凝盤管,一部分換熱管用作自然冷卻盤管,這種結構可以簡單的將現有的冷凝盤管改造為冷凝盤管和自然冷卻盤管的組合結構,改造方式簡單、成本較低同時不會額外增大機組體積。在其他技術方案中,也可以不共用管板,冷凝盤管與自然冷卻盤管做成分開的兩片,再把二者拼裝組合到一起,形成一體結構。
[0023]進一步,所述連接結構為三通閥,所述三通閥包括三通閥進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三通閥進水口連接用戶側回水管,第一出水口連接分水管出口端,第二出水口連接到蒸發器進水口。
[0024]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進一步技術方案采用直接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通過三通閥將自然冷卻系統和壓縮式制冷系統連接起來,并對制冷方式進行切換和控制,結構簡單、制冷效果好。
[0025]進一步,所述連接結構包括中間換熱器和循環水栗,所述中間換熱器、循環水栗、分水管、自然冷卻盤管和集水管連接成一個閉合循環回路,中間換熱器冷水進口連接用戶側回水管,中間換熱器冷水出口連接蒸發器進水口;所述中間換熱器充注中間載冷劑。
[0026]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進一步技術方案采用間接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通過中間載冷劑傳遞冷量,先把中間載冷劑(如乙二醇水溶液)經分水管送入冷卻盤管與空氣換熱降溫,降溫后的載冷劑再通過專門設置的換熱器對用戶回水進行冷卻,制取冷水。
[0027]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
[0028]本實用新型的帶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可實現三種模式制取冷水,分別為:壓縮式電制冷、自然冷卻制冷、電制冷與自然冷卻聯合制冷。實際應用時可根據環境溫度高低自動轉換運行模式,實現最大化的節能運行。環境溫度高于用水溫度的季節,運行壓縮式電制冷模式制取冷水;環境溫度低于用水溫度的季節,優先啟動自然冷卻盤管制取冷水;此時,如果環境溫度足夠低,單獨運行自然冷卻即可提供足夠冷量時,電制冷不需要運行,如果環境溫度不夠低,自然冷卻不能提供100%冷量時,可啟動電制冷補充冷量,滿足使用需求。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效果:
[0029](I)拓展了風冷冷水機組的功能,使其不僅能通過壓縮機進行制冷,在環境溫度低于冷水需求溫度時,可以通過自然冷卻器制取冷水,減少了電力消耗,提高機組能效。此外,可避免風冷機組在低溫環境等惡劣工況下運行,減少機組故障,提高可靠性。
[0030](2)機組可針對全年不同使用季節,根據不同環境溫度和出水溫度,自動調整運行模式,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冷源,減少電制冷運行時間,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機組運行模式自動轉換,無需人工干預,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
[0031](3)機組結構緊湊,自然冷卻盤管與冷凝盤管合在一起,不會因為自然冷卻系統的設置額外增大機組體積。自然冷卻器與冷凝器共用風機,不需要額外設置風機,無額外風機能耗的增加。
[0032](4)可以靈活控制出水溫度,保證水溫穩定。通過傳感器檢測出水溫度,與設定值進行比較,出水溫度高時加開自然冷卻系統,出水溫度低時逐漸減少投入運行的自然冷卻盤管數量,靈活調節水溫,保持水溫穩定。
【附圖說明】
[0033]圖1為本實施例1一種風冷冷水機組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2為本實施例2—種風冷冷水機組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3為本發明冷凝器與自然冷卻盤管一體化結構示意圖。
[0036]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7]1、壓縮機,2、冷凝器,3、干燥過濾器,4、電子膨脹閥,5、蒸發器,6、三通閥,7、分水管,8、自然冷卻盤管,9、集水管,10、電磁閥,11、中間換熱器,12、循環水栗,13、第一冷凝盤管,14、第二冷凝盤管,15、風機,16、第一冷卻盤管,17、第二冷卻盤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39]如圖1所示,為本實施例1一種帶直接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壓縮機1、冷凝器2、干燥過濾器3、電子膨脹閥4、蒸發器5、三通閥6、分水管7、自然冷卻盤管8、集水管9、電磁閥10及相關附件。系統中各部件構成了兩個循環系統,分別為制冷劑循環系統和水循環系統。
[0040]制冷劑循環系統中壓縮機I排氣口經排氣管路連接冷凝器2的各進氣口。冷凝器2每片冷凝盤管的進氣管上安裝一個電磁閥10。冷凝器2的出液口經高壓液體管連接干燥過濾器3進口端。干燥過濾器3出口端經高壓液體管連接電子膨脹閥4進口端。電子膨脹閥4出口端經低壓液體管連接蒸發器5進液口,蒸發器5出氣口經吸氣管連接壓縮機I吸氣口。
[0041 ]水循環系統中,用戶側回水管連接三通閥6的進水口 VI,三通閥第一出水口 V2連接分水管7,分水管7的各第一分支管路連接各自然冷卻盤管8進水口,自然冷卻盤管8出水口經第二分支管路連接集水管9。集水管9的出口端連接蒸發器5的進水口 el。三通閥6的第二出水口 v3也連接蒸發器5進水Del。蒸發器5出水口 e2連接用戶側供水管路。
[0042]本實施例中,自然冷卻盤管與冷凝器設置為一體結構,其實施方式為:將原V型冷凝器的冷凝盤管往外側加寬,增加一部分換熱管,增加的換熱管單獨走水,用于對水的冷卻,即為自然冷卻盤管。風機運行時,空氣先流經外側的自然冷卻盤管,對水進行冷卻,而后流經冷凝器,換熱后排出。因此,每個風機是冷凝器與自然冷卻盤管共用的。
[0043]機組單獨運行壓縮式電制冷時,壓縮機I運行,電磁閥10開啟,三通閥6轉換到Vl口與v3 口連通位置,v2 口不通。壓縮機I產生的高壓排氣經排氣管進入冷凝器2,冷凝器2將高壓排氣冷凝成高壓液體。高壓液體從冷凝器2流出后經干燥過濾器3流向電子膨脹閥4。電子膨脹閥4對高壓液體進行節流,節流后的液體溫度壓力降低且有小部分液體發生氣化,氣液混合物從供液口進入蒸發器5,在蒸發器5中蒸發吸收水的熱量,對水冷卻降溫。蒸發后的低溫氣體經吸氣管被壓縮機I吸入,重新壓縮后從壓縮機排氣口排入冷凝器,循環制冷。水側由于三通閥的Vl 口與v3 口接通,v2口關閉,因此使用側的回水直接流入蒸發器5中冷卻,冷卻降溫后從出水口 e2流出,供給使用側。
[0044]單獨運行自然冷卻時,壓縮機I不運行,三通閥6轉換到Vl口與v2 口完全或部分接通位置。完全接通時,使用側回水經v2口全部流入自然冷卻盤管8,風機運行并驅動空氣流經自然冷卻盤管8對水進行冷卻降溫。冷卻后的低溫水流經蒸發器5供給使用側。此時因壓縮機I不運行,因此蒸發器5對水沒有冷卻作用,自然冷卻盤管8承擔全部冷負荷。為防止冷水出水溫度過低,也可使Vl 口與v2 口部分連通,此時Vl與v3 口也處于部分接通狀態,只有部分回水進入自然冷卻盤管冷卻降溫,另一部分經v3口流出并與經自然冷卻盤管8冷卻后的冷水混合后達到使用溫度,供給使用側。
[0045]壓縮式電制冷與自然冷卻盤管聯合運行時,壓縮機I運行,三通閥6的Vl口與v2 口完全接通,v3口不通。使用側的回水先流入自然冷卻盤管8中進行預冷卻,預冷后水的溫度尚未達到使用要求。因此出冷卻盤管后的水又流入蒸發器5中通過制冷劑蒸發使其再次冷卻。由于此時壓縮機I是運行的,因此蒸發器5可以對水進行二次降溫,達到使用溫度后供給使用側。
[0046]實際使用中機組自動檢測環境溫度和回水溫度,根據二者的高低差值確定機組運行模式,實現自動轉換,自動運行。夏季及過渡季節環境溫度高于回水溫度時,自然冷卻盤管8無法對水進行冷卻,因此機組完全運行壓縮式電制冷模式;寒冬季節,當環境溫度很低,單靠自然冷卻盤管8就能將水冷卻到使用溫度時,壓縮機不再運行,只運行自然冷卻模式,此時機組是最節能的;初冬季節,當環境溫度低于回水溫度,能夠對水冷卻降溫但是又不夠低,單靠自然冷卻盤管不能提供全部冷量時,機組進行電制冷與自然冷卻聯合運行模式,自然冷卻不足的冷量由電制冷進行補充,保證用水溫度。
[0047]如圖2所示,為本實施例2—種帶間接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壓縮機1、冷凝器2、干燥過濾器3、電子膨脹閥4、蒸發器5、中間換熱器11、循環水栗12、分水管7、自然冷卻盤管8、集水管9、電磁閥10及相關附件。與直接自然冷卻相比,使用側的回水不直接進入自然冷卻盤管8進行冷卻,而是與中間載冷劑在中間換熱器11中進行冷量交換,通過中間載冷劑對水進行間接冷卻。中間換熱器U、循環水栗12、分水管7、自然冷卻盤管8、集水管9構成一個閉合的循環系統,其中充注中間載冷劑。機組運行自然冷卻時,循環水栗12啟動,使中間載冷劑在閉合回路中流經自然冷卻盤管8進行冷卻降溫,降溫后的中間載冷劑進入中間換熱器11,將冷量傳遞給水,實現水的間接冷卻。
[0048]制冷劑循環系統及自然冷卻盤管設置方式與實施方式一完全相同。
[0049]水循環系統中,用戶側回水管連接中間換熱器11冷水側進口,中間換熱器11冷水出口接蒸發器5進水口 eI,蒸發器出水口 e2連接用戶側供水管路。
[0050]機組單獨運行壓縮式電制冷時,電磁閥10開啟,壓縮機I運行,循環水栗12不運行。使用側回水經中間換熱器11進入蒸發器5冷卻降溫。此時由于循環水栗12不運行,中間換熱器11對水無冷卻作用,全部冷量由壓縮式電制冷的蒸發器5提供。
[0051]單獨運行自然冷卻時,壓縮機I不運行,循環水栗12運行。使用側回水流經中間換熱器11時被中間載冷劑冷卻降溫,而后流經蒸發器供給使用側。此時由于壓縮機I不運行,蒸發器5對水沒有冷卻作用,全部冷量由間接自然冷卻系統提供。
[0052]壓縮式電制冷與自然冷卻盤管聯合運行時,壓縮機I運行,循環水栗12也運行。使用側回水先流經中間換熱器11進行一次冷卻,而后流經蒸發器5進行二次冷卻。此時自然冷卻與壓縮式制冷對水進行聯合冷卻,全部冷量由兩方面共同提供。
[0053]實際使用中機組自動檢測環境溫度和回水溫度,根據二者的高低差值確定機組運行模式,實現自動轉換,自動運行。其方式與實施方式一相同,不再累述。
[0054]如圖3所述,為本發明冷凝器與自然冷卻盤管一體化結構示意圖,所述冷凝器呈V型設置;冷凝器包括管板和設置在管板上的冷凝盤管,所述冷凝盤管包括第一冷凝盤管13和第二冷凝盤管14,所述第一冷凝盤管13和第二冷凝盤管14的底部連接在一起,頂部開口,且開口位置設有風機15。所述自然冷卻盤管包括第一冷卻盤管16和第二冷卻盤管17,所述第一冷卻盤管16和第二冷卻盤管17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冷凝盤管13和第二冷凝盤管14的遠離所述風機的一側。本發明中,自然冷卻盤管可以做成與冷凝盤管完全一體的結構形式,共用盤管的管板,盤管一部分換熱管用作冷凝盤管,一部分換熱管用作自然冷卻盤管,如本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冷凝器、自然冷卻盤管結構。也可以不共用管板,冷凝盤管與自然冷卻盤管做成分開的兩片,再把二者拼裝組合到一起,形成一體結構,如圖3所示。
[005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
[005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增設自然冷卻系統,在環境溫度低于用水溫度需求時通過自然冷卻系統對水進行冷卻降溫,制取冷水,因此,在低環境溫度下制冷機組不再需要啟動壓縮機進行制冷,可以節省大量能耗且壓縮機不需在過低環境溫度下使用,延長了壓縮機的使用壽命、保證了壓縮機的使用可靠性。與常規風冷冷水機組相比,本實用新型改進后的風冷冷水機組功能更豐富,具備單獨電制冷、電制冷與自然冷卻復合制冷、單獨自然冷卻制冷三種功能,成為一種帶自然冷卻功能的新型風冷冷水機組,值得在制冷空調控制領域廣泛使用。
[0057]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主權項】
1.一種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壓縮式制冷系統、自然冷卻系統和連接結構,所述壓縮式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流量控制閥、蒸發器和至少一個冷凝器,所述蒸發器包括蒸發器進水口和蒸發器出水口,蒸發器進水口連接用戶側回水管,蒸發器出水口連接用戶側出水管;所述自然冷卻系統包括分水管、集水管和與冷凝器一體化設置的自然冷卻盤管,分水管出口端連接用戶側回水管,集水管出口端連接蒸發器進水口;所述自然冷卻盤管包括自然冷卻盤管進水口和自然冷卻盤管出水口,所述自然冷卻盤管進水口通過第一分支管路連接到所述分水管,自然冷卻盤管出水口通過第二分支管路連接所述集水管;所述連接結構用于連接所述壓縮式制冷系統和自然冷卻系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式制冷系統包括多個冷凝器,每個冷凝器均具有進氣口和出液口; 所述壓縮機包括排氣口和吸氣口 ; 所述蒸發器包括蒸發器進水口、蒸發器出水口、蒸發器進液口和蒸發器出氣口; 所述冷凝器進氣口分別經排氣管路連接所述壓縮機排氣口,冷凝器出液口通過流量控制閥連接到所述蒸發器進液口;蒸發器出氣口連接壓縮機吸氣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出液口和流量控制閥之間設有干燥過濾器;所述流量控制閥為電子膨脹閥或熱力膨脹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呈V型設置;冷凝器包括管板和設置在管板上的冷凝盤管,所述冷凝盤管包括第一冷凝盤管和第二冷凝盤管,所述第一冷凝盤管和第二冷凝盤管的底部連接在一起,頂部開口,且開口位置設有風機。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冷卻盤管包括第一冷卻盤管和第二冷卻盤管,所述第一冷卻盤管和第二冷卻盤管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冷凝盤管和第二冷凝盤管的遠離所述風機的一側。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其特征在于,冷凝盤管和自然冷卻盤管均為翅片式盤管,且冷凝器的每片翅片式盤管的進氣管上分別設置一個電磁閥。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冷卻盤管和所述冷凝盤管均設置在所述冷凝器的管板上。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結構為三通閥,所述三通閥包括三通閥進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三通閥進水口連接用戶側回水管,第一出水口連接分水管出口端,第二出水口連接到蒸發器進水口。9.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結構包括中間換熱器和循環水栗,所述中間換熱器、循環水栗、分水管、自然冷卻盤管和集水管連接成一個閉合循環回路,中間換熱器冷水進口連接用戶側回水管,中間換熱器冷水出口連接蒸發器進水口 ;所述中間換熱器充注中間載冷劑。10.—種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帶有自然冷卻功能的風冷冷水機組。
【文檔編號】F24F5/00GK205678804SQ201620556730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8日 公開號201620556730.4, CN 201620556730, CN 205678804 U, CN 205678804U, CN-U-205678804, CN201620556730, CN201620556730.4, CN205678804 U, CN205678804U
【發明人】禹志強, 莫軍民, 曲世超, 劉文斌
【申請人】煙臺頓漢布什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