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密封型制冷劑液泵及其在高層樓房制冷系統中的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冷劑液泵的防泄漏技術以及該液泵在高層樓房制冷系統中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高層或超高層建筑中的制冷空調系統中,由于制冷系統中壓縮機所形成的壓力 難以將低壓液態制冷劑壓送上去,通常依靠水及其配套的水泵等設備構成的二次冷量傳遞冷 媒介質配送裝置協助完成冷量的輸送。高層冷庫的低溫制冷系統中首先成功地采用了以非密封氨泵(制冷劑可以從泵的軸封處 泄露到大氣空氣中)為主體的氨制冷劑加壓配送裝置,實現了高層低溫庫房中的制冷劑直接 蒸發制冷的過程。其不足是氨制冷劑液體從氨泵的各個銜接位置處泄漏較大,經常性地定 期對制冷系統補充氨制冷劑(幾乎是幾天一次)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將制冷劑氨水(每公斤約O. 2元)改為氟利昂F12 (每公斤約40多元)或它的同性質代用品,這勢必會成近二百倍 地提高其制冷成本。為此,采用氟利昂或它的同性質代用品作為制冷劑的低溫冷庫幾乎都是 單層(不需要制冷劑液泵);因此,如何采用無刺激氣味的氟利昂(工作環境好)或它的同性 質代用品作為制冷劑使用在高層低溫冷庫建筑中,是有關技術人員一直希望解決的一個問題。 發明內容-本發明之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前提是解決制冷劑液泵的上述泄漏問題。 為了實現發明目的,擬采用以下的技術-制冷劑液泵的結構泵體和它的拖動電機是密封在一個密封殼體中的,密封殼體上設有 低壓進液管、高壓出液管和氣體壓力平衡管。密封殼體的最佳結構形式是由金屬形成的與外 界空氣完全隔絕的并通過金屬焊接方式實施密封的容器(類似于冰箱壓縮機的密封殼體)。制冷劑液泵對外的管連方案(方法)上述的低壓進液管和氣體壓力平衡管分別連于配用 的低壓儲液桶裝置的制冷劑液面以下的底部位置和制冷劑液面以上的頂部位置,高壓出液管 連于制冷系統蒸發器(通常設置在高層樓房中)的進口端。本發明的特點1. 在結構上增設了全密封型殼體,解決了制冷劑液泵對外界空間泄漏制冷劑的問題。2. 又在結構上增設了氣體平衡管,解決了制冷劑液泵中的拖動電機能夠正常工作的問題。
-圖示意了由低壓儲液桶和密封型制冷劑液泵為主體而組成的制冷劑加壓配送裝置系統。 B-制冷劑液泵;D:低壓儲液桶裝置;P:低壓儲液桶裝置內的制冷劑液面;1:進液管; 2:泵體(可以位于拖動電機的下部或上部);3:氣體壓力平衡管;4:電機轉子;5:轉子繞 組;6:傳動軸;7:金屬密封殼體;8:出液管;9:壓縮機;10:冷 疑器;11:節流閥;12: 絕熱層;13:低壓儲液桶殼體;14:液態制冷劑;15:位于高層庫房制冷系統中的蒸發器。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制冷系統冷凝器10后變為液態制冷劑,進入低壓儲液桶裝置D暫存后,由于它外包 絕熱層,液態制冷劑不會在這個中間過度容器中吸熱蒸發,只有當它被制冷劑液泵B泵入高 層庫房蒸發器10后,才會通過與外界的熱交換進行正常的吸熱沸騰蒸發制冷工作。由于存在構成制冷劑液泵B的金屬密封殼體7,就制止了泵體2中高壓液態制冷劑從傳動 軸6的軸封處強行大量泄漏(滲漏)后進入大氣空間所造成浪費的可能性,而主要是讓轉子 繞組5工作時產生的不小的電熱量與外界溫度共同讓泄漏并進入金屬密封殼體7內部的液態 制冷劑就在原地完全蒸發成氣態制冷劑,再通過金屬密封殼體7上部的氣體壓力平衡管3,被 低壓儲液桶裝置D回收。——本發明的一個關鍵避免了上述泄漏在金屬密封殼體7內部的 液態制冷劑,在制冷劑液泵B中積少成多后影響其中的拖動電機的正常旋轉工作。
權利要求
1.一種全密封型制冷劑液泵,包括泵體(2)和由電機轉子(4)與轉子繞組(5)構成的拖動電機,其特征在于上述泵體(2)和由電機轉子(4)與轉子繞組(5)構成的拖動電機是被密閉在一個密封殼體(7)中的,密封殼體(7)上設有低進液管(1)、高壓出液管(8)和氣體壓力平衡管(3)三個管道接口。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密封型制冷劑液泵,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殼體(7)是指由金屬形成的與外界空氣完全隔絕的通過金屬焊密封的 的金屬密閉容器。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型制冷劑液泵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它的對外管連方法如下-將上述的低壓進液管(1)和氣體壓力平衡管(3)分別連于配用的低壓儲液桶裝 置(D)的制冷劑液面(P)以下的底部位置和制冷劑液面(P)以上的頂部位置,高壓 出液管(8)連于制冷系統蒸發器(15)的進口端。
全文摘要
一種全密封型制冷劑液泵及其在高層樓房制冷系統中的應用,在結構上主要是通過在泵體(2)和它的拖動電機二者的組合結構上增設了密封殼體(7)(其密封的最佳結構形式是依靠金屬焊接實施液泵中的泵與拖動電機二者與外界空間的全密封)與增設了氣體壓力平衡管(3)接口二個舉措,以及含有泵體(2)的該液態制冷劑泵(B)裝置(系統)在高層低溫冷庫制冷系統中的管連方法來實現的。
文檔編號F25B41/00GK101315080SQ20081003761
公開日2008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13日
發明者梁嘉麟 申請人:梁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