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栓劑制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
背景技術:
栓劑的制備需要經過熔融基質、加入藥物(混勻)、注模、冷卻、刮削、取出等工藝步驟。在注模后,需要將栓模放置冷卻,待完全冷凝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現有的生產方式中,冷卻步驟多為自然降溫,速度慢,時間成本高,也有廠家配備了冷卻裝置,雖然提高了冷卻速度,但是冷卻不均勻,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還可能影響栓劑的制備質量。
申請號為201620126653.9的專利文件提到了一種栓劑生產用快速冷凝系統,但是由于只對栓模進行了橫向冷卻,仍存在著冷卻不均勻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了一種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該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包括:
冷凝箱體,其由從下到上依次疊加的多個栓模容置構件組成,每個栓模容置構件包括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扣合部和具有第二凹槽的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和所述第二扣合部扣合在一起,以形成容納至少一個栓模的容納腔,每個栓模容置構件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和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
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開口于所述第一扣合部的其中一個側壁,并與第一冷凝水進水管道相連接,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延伸至與所述第一扣合部的其中一個側壁相對稱的側壁,并與第一冷凝水出水管道相連接;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開口于所述第二扣合部的其中一個側壁,并與第二冷凝水進水管道相連接,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延伸至與所述第二扣合部的其中一個側壁相對稱的側壁,并與第二冷凝水出水管道相連接;
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和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的水流方向相垂直。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能夠對栓模中的栓劑進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冷凝,大大保證了冷凝過程中的均勻性,并且可在冷凝箱體內同時放入多個栓模,實現了對栓模中的栓劑進行批量冷凝的效果,同時第一冷凝管道和第二冷凝管道的個數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例如注模后的溫度等,并且還可分別在第一冷凝水進水管道和第一冷凝管道的開口處、第二冷凝水進水管道和第二冷凝管道的開口處設置閥門控制第一冷凝管道和第二冷凝管道內水流的流量,在保證冷卻均勻的基礎上,節約水資源。
優選的是,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的橫切面為梯形,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包括相互對應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以及相互對應并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的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上均開設有第一溝槽組,所述第一溝槽組未延伸至所述第三側壁和所述第四側壁,所述第一溝槽組由多個呈三角形的第一溝槽構成。第一溝槽組由一定形狀的多條第一溝槽構成,增大了冷凝面積。
優選的是,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的橫切面為圓形或者橢圓形,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二溝槽組,所述第二溝槽組由多條波浪形第二溝槽構成。第二溝槽組由一定形狀的多條第二溝槽構成,增大了冷凝面積。
優選的是,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中,所述復合冷凝系統還包括:
多個噴頭,其設置在所述冷凝箱體的側壁上,并與冷噴水管連接。從而實現對冷凝箱體進行整體冷凝。
優選的是,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中,每個栓模容置構件上開設有3~6個第一冷凝管道和5~8個第二冷凝管道。
優選的是,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中,所述容納腔內容置2~3個栓模。在保證冷卻效果的基礎上,設置每個容納腔內栓模的個數。
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通過在每個栓模容置構件上設置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和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能夠對栓模容置構件內的栓模進行均勻冷凝,并且通過設置第一冷凝管道上第一溝槽組的個數和形狀,以及設置第二冷凝管道上第二溝槽組的個數和形狀,能夠增大冷卻水與栓模容置構件的接觸面積,增大冷凝面積,提高了冷凝效率,保證了冷凝質量。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能一次對多個栓劑進行批量冷凝,縮短了栓劑的生產時間,并且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中第一冷凝管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中第二冷凝管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包括:
冷凝箱體1,其由從下到上依次疊加的多個栓模容置構件110組成,每個栓模容置構件110包括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扣合部111和具有第二凹槽的第二扣合部112,所述第一扣合部111和所述第二扣合部112扣合在一起,以形成容納至少一個栓模的容納腔,每個栓模容置構件110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2和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3;
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2開口于所述第一扣合部111的其中一個側壁,并與第一冷凝水進水管道4相連接,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2延伸至與所述第一扣合部111的其中一個側壁相對稱的側壁,并與第一冷凝水出水管道5相連接;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3開口于所述第二扣合部112的其中一個側壁,并與第二冷凝水進水管道6相連接,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3延伸至與所述第二扣合部112的其中一個側壁相對稱的側壁,并與第二冷凝水出水管道7相連接;
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2和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3的水流方向相垂直。
該實施例所述的栓劑生產用復合冷凝系統能夠對栓模中的栓劑進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冷凝,大大保證了冷凝過程中的均勻性,并且可在冷凝箱體1內同時放入多個栓模,實現了對栓模中的栓劑進行批量冷凝的效果,同時第一冷凝管道2和第二冷凝管道3的個數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例如注模后的溫度等,并且還分別可在第一冷凝水進水管道4和第一冷凝管道2的開口處、第二冷凝水進水管道6和第二冷凝管道3的開口處設置閥門控制第一冷凝管道2和第二冷凝管道3內水流的流量,在保證冷卻均勻的基礎上,節約水資源。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2的橫切面為梯形,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冷凝管道2包括相互對應的第一側壁210和第二側壁220以及相互對應并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側壁210和所述第二側壁220的第三側壁230和第四側壁240,所述第一側壁210和所述第二側壁220上均開設有第一溝槽組8,所述第一溝槽組8未延伸至所述第三側壁230和所述第四側壁240,所述第一溝槽組8由多個呈三角形的第一溝槽構成。第一溝槽組8由一定形狀的多條第一溝槽構成,增大了冷凝面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3的橫切面為圓形或者橢圓形,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冷凝管道3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二溝槽組9。第二溝槽組9由一定形狀的多條第二溝槽構成,增大了冷凝面積。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復合冷凝系統還包括:
多個噴頭10,其設置在所述冷凝箱體1的側壁,并與冷噴水管11連接。從而實現對冷凝箱體1進行整體冷凝。
例如,每個栓模容置構件110上開設有3~6個第一冷凝管道2和5~8個第二冷凝管道3。又如,所述容納腔內容置2~3個栓模。在保證冷卻效果的基礎上,設置每個容納腔內栓模的個數。
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