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潛流式生態床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活污水處理的技術,特別是一種利用潛流式生態床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以及實現該方法的裝置。
背景技術:
現在使用的潛流式復合生態床處理生活污水的技術,僅能處理農村低濃度污水,該方法濾料采用煤渣,表層為10cm厚覆土,上面種植水土植物,植物根系深入濾層吸收養份,并能將氧氣通過根部釋放到濾層中,但由于覆土很淺,污水只能透過10cm覆土,種植植物品種僅限于水生植物,若用在城市居民小區則影響景觀和衛生,因為城市小區污水排放均在地面下600mm-700mm之間,這樣就會導致復合生態床覆土過深,一旦覆土過深,濾層內部往往處于厭氧狀態,使脫氮、脫磷效果大減,影響凈化質量,且易堵塞,不便維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潛流式生態床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它能解決潛流式生態床在覆土很深的情況下無動力供氧,防堵和自凈化等問題,從而使潛流式生態床在小區內不占土地,不影響景觀植物,同時能處于兼氧和好氧狀態,能發揮脫磷、脫氮的作用,保持自流而不堵塞,能自凈化可持續運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該污水處理方法的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潛流式生態床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污水經厭氧處理池,去除BOD5、COD、SS;b.進入生物碳濾池,為降低污水中氮提供碳源;c.進入潛流式生態床,污水經生態床上層內的布水管布水,污水在生態床中均勻流動,空氣經透氣管進入生態床,供氧,用分布在生態床下層內的出水管收集出水,通過生態床進一步降低BOD5、COD、SS,同時脫氮磷;d.處理的水進入回收池,經消毒,回用或排放。
一種用于實現潛流式生態床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的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個厭氧處理池1,厭氧處理池1為全密封結構,厭氧處理池1的出水管A2伸入生物碳濾池3內;一個生物碳濾池3,生物碳濾池3內填有機生物材料作濾料,生物碳濾池3的出水管B5伸入潛流式生態床6,出水管B5上還連接有落水管4;一個潛流式生態床6,生態床6底部為砼,往上依次為碎石、煤渣、碎石和填土,在生態床6上層煤渣和碎石之間布有布水管7,布水管7與集水井10內伸入的透氣管9相通,生態床6的底部碎石層內布有出水管C8,出水管C8伸入回收池11;一個集水井10,集水井10內的透氣管9伸入生態床6內與生態床6內的布水管7相通,透氣管9也與落水管4相通;一個回收池11;其中潛流式生態床內的布水管、透氣管和出水管均采用軟式透水管。
軟式透水管管壁采用高強度鎳、鉻合金高碳鋼線,經磷酸防銹處理后外覆PVC保護層,能防酸堿腐蝕,獨特的鋼線螺旋補強體構造確保管壁表面平整,并承受相應的土體壓力。
軟式透水管管壁的過濾層采用土工無紡布做為濾層,確保有效過濾并防止沉積物進入管內,上下濾布的經紗采用高強力特多龍紗外覆PVC,緯紗采用特殊纖維,形成足夠的抗拉強度。
由于軟式透水管高透水性,可以使進水布水均勻,出水集水也均勻,而透氣管從生態床末端進入新鮮空氣,空氣經透氣管與布水管相通,并與孔隙率大于50%的煤渣層相通,空氣經濾層與污水接觸,由于比表面積大,氣液交換效能大大提高,使濾層處于兼氧、好氧的狀態中,能有效的脫磷、脫氮,空氣經生態床前部與落水管相通,一方面利用落水管的抽氣作用,自動補充新鮮空氣,另一方面,下雨時屋面清潔的雨水既為污水提供了溶解氧,又能沖洗管道和濾層達到白凈化,不會堵塞,出水經消毒可回用或排放。
潛流式生態床覆土一般400mm~2000mm,可通過喬木的根系深入生態床吸收水份和營養,并通過根部釋放氧氣。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1、靠重力自流完成水處理流程、節省能源、平常無需養護,予處理部分2-3年清一次渣、清的渣可作為小區綠化肥料,使小區的物質形成良性循環,平常不需污水處理運行費。
2、污水經厭氧、兼氧和好氧處理,能有效去除氮、磷等污染物,供氧實現無動力自然供氧,同時利用植物根系深入生態床吸收養分,釋放氧氣去除污染物。
3、出水可回用節約水資源,不占土地,可以用于綠化。
4、節省污水處理廠的大量投資和運行管理費。
下面結合附圖和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污水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1兼作摘要附圖。
圖中1、厭氧處理池,2、出水管A,3、生物碳濾池,4、落水管,5、出水管B,6、潛流式生態床,7、布水管,8、出水管C,9、透氣管,10、集水井,11、回收池。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所示,污水首先經過厭氧處理池1進行預處理,厭氧處理池1為防水材料或磚混做成的全密封結構,污水在其中自然厭氧發酵,去除BOD5、COD、SS后經出水管A2進入生物碳濾池3,生物碳濾池3為防水材料或磚混做成,其內填加有竹、木、松樹果、蘆葦、核桃殼等有機生物材料作為濾料,這些材料比表面積大,既可形成生物膜,又能為脫氮提供碳源,降低污水中氮和磷的含量,經出水管B5進入新型潛流式生態床6;新型潛流式生態床6為防水材料或磚混做成,底部填100mm厚的砼,往上依次填加100mm厚的碎石,400mm厚的煤渣,100mm厚的碎石,再填土至地面,污水經生態床6煤渣和碎石之間內布有布水管7進入生態床6,布水管7的管密集度視生態床6的大小而增減,水流為潛流式,生態床6底部碎石層內布有出水管C8,集水井10內的透氣管9伸入生態床6中,并與布水管7相通,提供氧氣,從而降解污水中的BOD5、COD,除氮去磷等污染物,由于出水管B5上還連有落水管4,所以也可利用落水管4的抽氣作用,自動補充新鮮空氣,另一方面,下雨時屋面清潔的雨水既為污水提供了溶解氧,又能沖洗管道,使濾層達到白凈化的目的。經自凈處理后的水匯入生態床6的出水管C8中,進入回收池11中,在回收池11中加入消毒物質進一步對水進行處理,最后出水達到排放要求或回用。
本發明污水預處理采用的厭氧處理池1可為沼氣凈化池或其它能實現厭氧發酵的發酵池。
采用本發明的實例用本發明方法對山東日照市教授花園三期工程小區的生活污水處理實例教授花園三期工程占地39.6公頃,居住人口6500人,該小區屬旅游度假性質,常年平均入住率約30%,每年實際需用水325580m3/y,其中排放生活污水221551m3/y,經本發明處理污水后,污水處理率100%,實際中水回用率為57.3%,實際年總節水率為39%,每年可節省自來水費247439元/年,年節省污水處理費227906元/年,節省污水處理丁程費1992000元。
權利要求
1.一種潛流式生態床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污水經厭氧處理池,去除BOD5、COD、SS;b.進入生物碳濾池,為降低污水中氮提供碳源;c.進入潛流式生態床,污水經生態床上層內的布水管布水,污水在生態床中均勻流動,空氣經透氣管進入生態床,供氧,用分布在生態床下層內的出水管收集出水,通過生態床進一步降低BOD5、COD、SS,同時脫氮磷;d.處理的水進入回收池,經消毒,回用或排放;其中潛流式生態床內的布水管、透氣管和出水管均采用軟式透水管。
2.一種用于實現權利要求1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一個厭氧處理池(1),厭氧處理池(1)為全密封結構,厭氧處理池(1)的出水管A(2)伸入生物碳濾池(3)內;一個生物碳濾池(3),生物碳濾池(3)內填有機生物材料作濾料,生物碳濾池(3)的出水管B(5)伸入潛流式生態床(6),出水管B(5)上還連接有落水管(4);一個潛流式生態床(6),生態床(6)底部為砼,往上依次為碎石、煤渣、碎石和填土,在生態床(6)上層煤渣和碎石之間布有布水管(7),布水管(7)與集水井(10)內伸入的透氣管(9)相通,生態床(6)的底部碎石層內布有出水管C(8),出水管C(8)伸入回收池(11);一個集水井(10),集水井(10)內的透氣管(9)伸入生態床(6)內與生態床(6)內的布水管(7)相通,透氣管(9)也與落水管(4)相通;一個回收池(11);其中潛流式生態床內的布水管、透氣管和出水管均采用軟式透水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潛流式生態床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及裝置,污水首先經厭氧處理池,去除BOD
文檔編號C02F3/28GK1810682SQ20061001837
公開日2006年8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17日
發明者笪慶生 申請人:笪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