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蚯蚓堆制處理污泥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蚯蚓堆制處理污泥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城市化的發展,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發展也進入黃金時段,正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大城市建成并投入運行。這對我國水污染防治起到了積極作用,而城市污泥(簡稱污泥)作為一種潛在的問題和一種潛在的資源同時出現,其產量也越來越大,因此如何處理處置和妥善利用污泥已成為污水處理工程中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預計未來五年內,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每年將產生干污泥540萬t(含水80%污泥2700萬t)。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還含有有機物、重金屬、鹽類、營業物質、少量的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等,而給污泥帶來二次污染的污染物主要以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物為主;作為潛在的資源,污泥會成為一種資源,如作有機肥料、土壤改良劑和其他建筑材料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蚯蚓堆制處理污泥的方法。該方法是利用蚯蚓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來處理環境領域中污泥,使其無害化、穩定化和資源化。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蚯蚓堆制處理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驟將污泥堆制放置在溫度為25℃,空氣濕度為75%的環境中,至其發酵完全,將蚯蚓接種在污泥表面,使蚯蚓的接種量達到0.1條/克。
蚯蚓對絕大數有機廢棄物具有很強的吞噬能力,日吞噬量可達其本身體重的一倍以上,其在環境治理中已有較多應用,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和土壤理化性質的改善等方面;本發明將蚯蚓引入污泥堆制處理中,充分利用其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發揮其生理新陳代謝功能,實現污泥的無害化、穩定化和資源化。同時本發明方法為解決城鎮污水處理廠發展過程中急待解決的難題提供一條重要途徑,是實現污泥農林利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選取上海桃浦污水處理廠污泥2kg裝于5L塑料桶(桶底部墊一層濕紗布)中,控制室內溫度恒為25℃,空氣濕度恒為75%。放置一個星期后(避免發酵溫度給蚯蚓造成傷害),接種赤子愛勝蚓,均布在污泥表面,桶口用黑色麻布封住(保證桶內暗黑潮濕、氧氣充足的環境,且防止赤子愛勝蚓逃逸),每天澆水保持污泥一定濕度.得出最佳接種量為每克污泥0.1條蚯蚓。
接種赤子愛勝蚓堆制處理35天前后TCLP濃度變化情況見表1,污泥的COD降解率達到52.89%,揮發性固體降解率為21.79%重金屬總量均有下降;有效氮有效磷增加明顯,有效鉀無明顯增加;中和了污泥的弱堿性,使pH值接近中性,國標翻轉法TCLP濃度和污泥農用限制如圖所示,處理后污泥達到了農用標準。不接種堆制處理COD降解率為13.86%,揮發性固體降解率為8.60%,其他指標變化均不明顯。
表1 堆制35天前后TCLP濃度變化及國標對照(mg·L-1)
注nd表示小于檢出限.
權利要求
1.一種蚯蚓堆制處理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驟將污泥堆制放置在溫度為25℃,空氣濕度為75%的環境中,至其發酵完全,將蚯蚓接種在污泥表面,使蚯蚓的接種量達到0.1條/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蚯蚓堆制處理污泥的方法。本發明方法的具體步驟為將污泥堆制放置在溫度為25℃,空氣濕度為75%的環境中,至其發酵完全,將蚯蚓接種在污泥表面,使蚯蚓的接種量達到0.1條/克。本發明將蚯蚓引入污泥堆制處理中,充分利用其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發揮其生理新陳代謝功能,實現污泥的無害化、穩定化和資源化。同時本發明方法為解決城鎮污水處理廠發展過程中急待解決的難題提供一條重要途徑,是實現污泥農林利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
文檔編號C02F11/00GK101045598SQ20071003996
公開日2007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5日
發明者桂長華, 孫穎 申請人: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