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微納米曝氣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845426閱讀:361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微納米曝氣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污水處理、氣浮等的曝氣設備,特別涉及充氧曝氣裝置,屬于污水 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污水處理領域中常用的曝氣裝置有以下兩種一是鼓風曝氣器,由加壓設 備、擴散裝置和管道系統組成,加壓設備一般采用回轉式鼓風機,也有采用離心式鼓風機。 為了凈化空氣,其進氣管上常裝設空氣過濾器,在寒冷地區,還常在進氣管前設空氣預熱 器。擴散裝置一般有小氣泡擴散裝置,例如擴散板、擴散管或擴散盤等;中氣泡擴散裝置, 例如穿孔管;大氣泡擴散裝置,例如豎管曝氣等。在污水處理中,為了提高水中溶解氧,一 般采用微孔曝氣裝置,即在擴散板、擴散管或擴散盤上包裹著微孔合成橡膠膜片,膜片上開 有150-200mm的同心圓布置的5000個自閉式孔眼。這種曝氣裝置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是 曝氣頭易堵塞,造成氣流短路,供氧不均勻,氧利用率降低(一般在10%以下),維修時需將 池子內污水抽干,造成修理時間長,維修成本高等不足。二是射流曝氣器,包括吸入口、水噴 嘴、混合管、擴散管和微管等,將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送入水噴嘴,在射流的行程中形成 一定真空,形成氣、液、固三相混合液,進入擴散管中形成一定的壓力射流從布水器斜向噴 出,對水體起到攪拌和充氧的作用。射流曝氣器較之傳統鼓風曝氣,動力效率和氧利用率有 所提高,氣泡攪動和混合液比較均勻,但射流曝氣器的結構復雜,吸氣量小,氣泡質量差,動 力效率低,影響水處理成本,而且經射流器噴出的氣水混合物由于沒有霧化,微氣泡在上升 過程中,在水壓下若干個拼合在一起形成大氣泡,很快浮出水面,造成能源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適用于污水處理中提高氧利 用率的微納米曝氣器,該微納米曝氣器能使氣水均勻混合后產生霧狀液體噴出,并能長時 間滯留在水體中,保持水體中溶解氧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維持在較高水平。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一個外形呈圓柱體的金屬外套,金屬外套的正中 側壁上設有一個氣水混合室,氣水混合室與金屬外套之間連通一個擴散管,氣水混合室入 口端處設有一個氣水噴嘴,氣水混合室的側部開有一個壓縮空氣入口 ;在金屬外套中心同 軸設置一個兩端為噴射出口的微孔塑料圓管,微孔塑料圓管與金屬外套之間緊密配合設置 聚四氟乙烯塑料片,微孔塑料圓管側壁上布滿有微孔,該微孔的孔徑為1 3μπι,微孔塑料 圓管外壁上包裹有多層蜂窩狀帶孔的聚四氟乙烯塑料片,每層所述聚四氟乙烯塑料片上的 微孔互相錯開設置。本發明較之傳統微孔曝氣和射流曝氣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從噴射出口中噴射出來的液體呈霧狀,氣泡直徑為納米級,與霧化的水汽在水 體中一起上升,與水體接觸面積大,停留時間長,傳質速率系數大,溶解氧高,在氧分子浮出 水面時,不會形成大氣泡而造成不必要的能耗浪費。
2、無需大面積供氣,一套曝氣系統只需附有四個本發明微納米曝氣器,均勻分布 在與壓縮管所連接的兩條支管的四端,從一端噴射出來的氣水混合霧狀體長度可達1 2m,兩端噴射出口射出來的氣水混合霧狀體長度可達2 4m,所以一套微納米曝氣器服務 面積直徑可達2 4m,這樣就避免了要布置太多曝氣頭所帶來的麻煩,長時間使用不會發 生阻塞、氣流短路、溶解氧降低和維修操作不便等現象。3、本發明吸氣方式有別于普通射流曝氣,無喉管和擴散管,在水泵高速旋轉下氣 流直接進入泵腔被打碎成小氣泡,經壓縮管直接進入微納米曝氣器被霧化。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氣水噴嘴;2.壓縮空氣入口 ;3.氣水混合室;4.擴散管;5.金屬外套; 6.聚四氟乙烯塑料片;7.噴射出口 ;8.微孔塑料圓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本發明由氣水噴嘴1、壓縮空氣入口 2、氣水混合室3、擴散管4、金屬外套 5、聚四氟乙烯塑料片6、噴射出口 7、微孔塑料圓管8組成。其中,金屬外套5的外形呈圓柱 體,微孔塑料圓管8是一種空心塑料管,在微孔塑料圓管8與金屬外套5之間緊密配合安裝 聚四氟乙烯塑料片6。在金屬外套5的正中側壁上設一個氣水混合室3,氣水混合室3與金 屬外套5之間連通一個擴散管4,擴散管4連通金屬外套5。在氣水混合室3入口端安裝一 個氣水噴嘴1,氣水噴嘴1連接外部的氣水混合泵。氣水混合室3的側部開有一個壓縮空氣 入口 2。在金屬外套5的中心位置同軸設置一個兩端為噴射出口 7的微孔塑料圓管8,兩端 的兩個噴射出口 7的出口直徑之和應小于擴散管4的氣水混合液入口直徑。微孔塑料圓管 8的側壁上布滿了微孔,該微孔的孔徑為1 3μπι,在微孔塑料圓管8上包裹著多層蜂窩狀 帶孔的聚四氟乙烯塑料片6,每層聚四氟乙烯塑料片6上的微孔互相錯開設置。本發明在工作時,啟動連接氣水噴嘴1的氣水混合泵,空氣在泵腔中打碎成小氣 泡,與水充分混合進入氣水混合室3,同時,壓縮空氣經壓縮管道射流,通過壓縮空氣入口 2 也進入氣水混合室3,氣體與水流的相互作用使流體形成脈沖表面波并導致水流破裂成滴 狀液體,液滴以高速沖撞壓縮空氣,將它粉碎成微小氣泡,充分混合后從氣水混合室3和擴 散管4進入高速旋轉的金屬外套5,聚四氟乙烯塑料片6連同微孔塑料圓管8也高速旋轉, 由于每層聚四氟乙烯塑料片6上的微孔互相錯開設置,使氣水混合液在撞擊過程中能做切 割運動,被霧化,這樣,氣泡經過不斷切割后從微孔塑料圓管8兩端的噴射出口 7射出,氣水 呈霧狀,在水體中緩慢上升,霧化后的氣水混合液比表面積大,在水體中停留時間較長,水 體溶解氧保持在一定水平長時間不會下降,氧利用率增高,達到35%以上,且全程阻力損失 小于 0. 015MPa。
權利要求
1.一種微納米曝氣器,包括一個外形呈圓柱體的金屬外套(5),其特征是金屬外套 (5)的正中側壁上是一個氣水混合室(3),氣水混合室(3)與金屬外套(5)之間連通一個擴 散管(4),氣水混合室(3)入口端處設有一個氣水噴嘴(1),氣水混合室(3)的側部開有一 個壓縮空氣入口(2);在金屬外套(5)的中心同軸設置一個兩端為噴射出口(7)的微孔塑 料圓管(8),微孔塑料圓管(8)與金屬外套(5)之間緊密配合有聚四氟乙烯塑料片(6),微 孔塑料圓管⑶側壁上布滿微孔,該微孔的孔徑為1 3 μ m,微孔塑料圓管⑶外壁上包裹 有多層蜂窩狀帶孔的聚四氟乙烯塑料片(6),每層所述聚四氟乙烯塑料片(6)上的微孔互 相錯開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納米曝氣器,其特征是微孔塑料圓管(8)兩端的兩個噴 射出口(7)的出口直徑之和小于擴散管(4)的氣水混合液入口直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污水處理、氣浮等的微納米曝氣器,金屬外套正中側壁上設有一個氣水混合室,氣水混合室與金屬外套之間連通一個擴散管,氣水混合室入口端處設一個氣水噴嘴,氣水混合室側部開有一個壓縮空氣入口;在金屬外套的中心同軸設置一個兩端為噴射出口的微孔塑料圓管,微孔塑料圓管與金屬外套之間緊密配合聚四氟乙烯塑料片,微孔塑料圓管側壁上布滿孔徑為1~3μm的微孔,微孔塑料圓管外壁上包裹有多層蜂窩狀帶孔的聚四氟乙烯塑料片,每層聚四氟乙烯塑料片上的微孔互相錯開設置。本發明從噴射出口中噴射出來的液體呈霧狀,氣泡直徑為納米級,與霧化的水汽在水體中一起上升,與水體接觸面積大,停留時間長,傳質速率系數大,溶解氧高。
文檔編號C02F1/24GK102001719SQ20101050348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30日
發明者唐璐, 姚倩, 張鳳娥, 李定龍, 雷春生 申請人:常州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