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屬生態環境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當今社會藍藻污染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導致人畜患病甚至死亡事件頻頻發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都曾報道過湖泊、水庫中的有毒水華事件。我國一些湖泊、水庫、河流、池塘等水源地也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藍藻污染。由于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其中池塘養殖是個復雜的半人工生態系統,養殖水體中污染物質多樣而又復雜,尤其以高
產為目的的高密度養殖,大量排泄物及殘餌等沉積、腐敗,易造成物嚴重的有機污染,結果之一會導致一些藻類(藍藻)的大量增殖,敗壞水質而影響魚類生長。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在湖泊中藻類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對養殖池塘中藍藻的生態控制技術較少,如何優化池塘中藻類群落結構并提高藻類多樣性和均勻性的研究也不多,因此,在現有養殖模式下,探討如何采取有效地方法來調節和維持池塘藻相平衡并實現池塘優質高效養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通過浮床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對水體中的氮、磷等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以及浮床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質等對水體中懸浮物的吸附作用,有效控制水體中藍藻數量,并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化、降解,從而達到使水體得到凈化,水生態系統得以穩定維持目的的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
一種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它由通過連接繩相互連接的浮床浮板單元構成,其特征在于浮床浮板單元由浮板本體、栽培藍、浮床基質和水生植物構成;浮板本體為矩形體,浮板本體的邊角處分別設置有連接孔,連接孔之間的浮板本體上規則設置有栽培孔,栽培孔內活動放置有栽培籃,栽培籃內通過浮床基質種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的栽培孔直徑為10cm,各栽培孔之間的間距為10 Cm。所述的栽培籃網眼直徑小于I. O Cm。所述的栽培籃中水生植物的植入株數為2-3株。所述的水生植物為水稻、水雍菜、水芹菜、菖蒲、蘆葦、蘆竹、鳶尾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任意組合。所述的浮板本體它由下列原料,經水均勻攪拌混合后,通過模具壓制成型制得(單位重量份)
發泡水泥34. 4珍珠巖9 多孔輕質陶粒56
加固劑O. 5微量元素O. I所述的微量元素由下列原料混合而成(單位重量份)
錳O. 05鐵5鈷O. 5
鋅I銅0.05硼I
所述的多孔輕質陶粒徑粒為1-2 Cm。所述的浮板本體規格為60 cm X60 cm X8 Cm。所述的浮床基質由下列原料混合而成(單位重量份)
陶土 1000氯化銨 I
碳酸氫鈉 2草酸鈉 2
氯化鈉 O. 5硫酸鎂 O. 2
磷酸氫鉀 O. 2酵母膏 O. 5
該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的凈化機理包括物理作用、植物吸收作用、氣體傳輸和釋放作用、微生物降解作用及植物化感抑制作用等幾個重要作用;通過浮床浮板單元上水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對水體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及其水生植物根系和浮板基質等對水體中懸浮物的吸附作用,附集水體中的有害物質,水生植物根系釋放出大量能降解有機物的分泌物,利于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生長,并且浮板本體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可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協同作用下,可加速有機污染物的分解。同時,浮板本體遮擋水面太陽光,降低了藻類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強度,有效抑制藻類生長繁殖,最終通過收獲浮床植物生物量的形式,將氮、磷等營養物質以及吸附積累在植物體內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搬離水體,使水體中的污染物大幅度減少,水質得以改善,從而為水生植物的生存、繁衍創造生態環境條件,使水生態系統得到修復。為表明該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對養殖池塘水質的凈化效果,下面通過試驗做進一步說明。試驗地點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池塘生態工程研究中心(荊州)荊州窯灣試驗基地。試驗I:
試驗對象
荊州窯灣試驗基地I號養殖池塘和2號養殖池塘。兩個養殖池塘面積均為400m2,養殖期水深I. 5m,養殖池塘均為泥質底、水泥護坡。池塘主養魚為30g的鯽魚魚種。其中,I號養殖池塘為試驗塘,2號養殖池塘為對照塘。試驗時間
2011年7月25日-2011年9月25日。實驗步驟
首先按養殖池塘面積的10% —15%取本發明的浮板本體,再將浮床基質填充于栽培籃內,并植入水生植物(水芹菜),然后將栽培籃逐一放置于各浮板本體的栽培孔內,每一栽培籃的水生植物株數為3株。通過各浮板本體上的連接孔,將各浮床浮板單元相互連接,使其形成浮床(又名漂浮濕地)并放置于試驗塘水面。再在試驗塘池埂四周設置固定浮床的基樁,通過固定繩將浮床加以固定,避免其漂移。基樁數量視情況而定。各浮床之間留有5—10 cm的間距,以保證間距形成試驗塘水氣交換區。對照塘不設各浮床浮板單元相互連接形成的浮床。
試驗過程中每15天測定水質一次,并作詳細記錄。通過2個月的對比試驗,其水
質情況和池塘藍藻的控制結果如下
表I :試驗塘和對照塘水質情況表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它由通過連接繩相互連接的浮床浮板單元構成,其特征在于浮床浮板單元由浮板本體(I)、栽培藍(2)、浮床基質(3)和水生植物(4)構成;浮板本體(I)為矩形體,浮板本體(I)的邊角處分別設置有連接孔(6),連接孔(6)之間的浮板本體(I)上規則設置有栽培孔(5),栽培孔(5)內活動放置有栽培籃(2),栽培籃(2)內通過浮床基質(3)種植有水生植物(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床基質(3)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 陶土 1000氯化銨 I 碳酸氫鈉 2草酸鈉 2 氯化鈉 0. 5硫酸鎂 0. 2 磷酸氫鉀 0.2酵母膏 0.5。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孔(5)直徑為10cm,各栽培孔(5)之間的間距為10 C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籃(2)網眼直徑小于1.0 cm。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籃(2)中水生植物(4)的植入株數為2-3株。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植物(4)為水稻、水雍菜、水芹菜、菖蒲、蘆葦、蘆竹、鳶尾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任意組合。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板本體(I)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經水均勻攪拌混合后,通過模具壓制成型制得 發泡水泥34. 4珍珠巖9多孔輕質陶粒56 加固劑0.5微量元素0. I , 浮板本體(I)的規格為60 cm X60 cm X8 Cm,多孔輕質陶粒徑粒為1-2 C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量元素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 錳0. 05鐵5鈷0. 5 鋅I銅0.05硼I。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精養魚池水質控制的無機固定化生物浮床,屬生態環境工程技術領域。它由相互連接的浮床浮板單元構成,浮床浮板單元由浮板本體、栽培藍、浮床基質和水生植物構成;浮板本體的邊角處分別設置有連接孔,連接孔之間設置有栽培孔,栽培孔內放置有栽培籃,栽培籃內通過浮床基質種植有水生植物。本發明通過水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對水體中的氮、磷等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以及水生植物根系和浮板本體基質等對水體中懸浮物的吸附作用,有效控制水體中藍藻數量,并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化、降解,從而達到使水體得到凈化,使水生態系統得到修復。
文檔編號C02F3/32GK102976495SQ20121053109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1日
發明者李谷, 陶玲, 李楚源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