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純水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結構布局合理、成本低,同時可保證水質新鮮的純水機。
背景技術: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危機日益突出,為了解決健康飲水問題,市場上近幾年誕生了各類飲水裝置,較好的解決了家居以及各種室內場所的飲水難題。現有家用純水機的工作原理是將源水增壓后由PP濾芯、UDF濾芯、CTO濾芯等進行粗濾,然后經RO逆滲透膜深度分離成純水和濃縮水,純水進入儲水系統儲存供人飲用,濃縮水直接排掉或回收使用,純水一般是采用壓力桶進行儲存,由于控制系統是根據壓力桶內的水壓情況來進行啟動制水與待機切換,所以壓力桶時刻都是“滿水”狀態,即上一次所處理過的水還沒用完時機器依然會進行制水工作,陳水與新鮮水混合導致出水水質不新鮮,甚至發黑發臭,在加上壓力桶易出現的機械故障問題而導致整機“罷工”常態化。另一方面,現有的家用純水機過濾系統一般由粗過濾系統和精過濾系統組成,粗過濾系統濾材有PP棉、活性炭、陶瓷等,各種濾材分別盛裝在塑料筒體內;精過濾系統主要是RO逆滲透膜,也是安裝在一塑料筒體內,即各種濾材都是通過塑料筒體單獨封裝,然后用快速接頭和PE管將各級濾芯串聯起來,這種傳統的濾芯組合方式占用機器內部空間大、耗材多、生產工藝繁瑣;而且接口較多,漏水風險系數大,生產人工成本和售后維護成本均比較聞O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結構布局簡單合理的純水機,通過設置水杯組·件代替原先的壓力桶,可以根據用戶需要控制制水,保證了水質的新鮮。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純水機,包括殼體、安裝在殼體內的含RO膜組件的復合過濾系統、增壓水泵、進水電磁閥、廢水電磁閥及低壓開關部件,連接組成制純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可裝卸地設有一水杯組件以及與水杯組件相配合的封水裝置,水杯組件的入水口處設有自閉閥與純水系統的純水出水口相連通,并且,殼體上設置有與水杯組件底部配合的第一控制元件和與水杯組件內表示水位高低的、與浮子開關配合的第二控制元件,來控制制純水系統工作與否,當水杯組件置于殼體上且水杯組件內的水位下降至一定位置,即水杯組件底部和第一控制元件相對應,而浮子開關脫離與第二控制元件配合,使制純水系統進行制水;否則,水杯組件底部和第一控制元件沒有對應,或者浮子開關與第二控制元件配合,就處于待機狀態。作為改進,所述水杯組件包括杯體、杯蓋、出水嘴,所述杯體的下端開有入水口,入水口處設計有入水口柱,所述自閉閥可上下活動地設置在入水口柱內,并在自閉閥與入水口柱內壁之間設有可供純水通過的間隙,自閉閥帶有一復位彈簧,使自閉閥具有始終向下將入水口關閉的趨勢。再改進,所述殼體是由機體和底座對合而成,所述機體的前部設有可供水杯組件放置的臺階,臺階面的中部內凹形成一水箱,水箱與純水系統的的純水出水口相連通,水箱的上端開口處設有蓋板,蓋板的中部開有出水口,水箱的中部設有一向上凸起的與自閉閥相抵的頂柱,所述頂柱穿過所述蓋板出水口伸出水箱外,所述封水裝置設于出水口處、連接在頂柱上,當水杯組件置于機體上時,封水裝置將出水口打開,所述自閉閥的下端與頂柱相抵上移,自閉閥打開,水箱內的水進入杯體中;當水杯組件離開機體時,封水裝置將出水口自動關閉,而自閉閥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自動將水杯的入水口關閉。進一步改進,所述封水裝置包括一連動桿,所述連動桿套置在頂柱上,可上下滑動地設于蓋板的出水口處,連動桿的上端是與所述杯體的入水口柱相抵配合,連動桿的下端外側固定套置有一與蓋板的出水口相抵密封的密封圈,并在密封圈的底部與水箱的底部之間支撐有一彈簧,使封水裝置具有始終向上將出水口關閉的趨勢,當水杯組件置于機體上時,所述杯體的入水口柱與連動桿相抵,連動桿在入水口柱的推動下向下移動,使得密封圈與出水口分離,封水裝置打開。再改進,所述蓋板與水箱的開口處之間襯有一密封圈,所述蓋板的出水口的外側成型有可供杯體的入水口柱置入的凸環,在凸環的內壁上嵌置有一密封環,通過一壓板壓緊固定。作為改進,所述杯體組件的底部一側設置有磁體,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為設于機體臺階面上與磁體對應的第一干簧管,或者,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為設于機體臺階面上與杯體組件底部對應的第一微動開關;所述第二控制元件為設有機體的前部側面與磁性浮子開關相對應的第二干簧管,或者,所述第二控制元件為設有機體的前部側面與浮子開關相對應的微動開關。 再改進,所述過濾系統包括一復合濾芯,所述復合濾芯包括濾殼和濾蓋,所述濾殼內從外至內依次套設封裝有粗過濾系統的濾材和精過濾系統的RO膜濾材,并在濾殼的底部開設有與相應的接管相連通的進水口、濃縮水出水口和純水出水口。作為改進,所述濾殼的側部外表面及底部邊緣上沿圓周均勻布設有若干加強筋,所述底座的后部設有一用于放置濾殼的凸臺,所述凸臺的上邊緣分布有若干與加強筋相對應的凹槽,所述濾殼的上邊緣上開設有若干內凹槽,所述機體的頂部內側設有與內凹槽對應的凸筋,所述濾殼架設在底座的凸臺上,通過加強筋與凸臺的凹槽、內凹槽與機體的凸筋的配合定位。作為改進,所述過濾系統還包括一前置PP濾芯,所述前置PP濾芯上設有源水進水口,所述進水電磁閥設于前置PP濾芯與增壓水泵之間,所述增壓水泵的另一端與過濾系統的進水口相連;所述底座上位于機體臺階面的下方位置開設有一裝配孔,所述前置PP濾芯的頭部套入該裝配孔中、倒置安裝在底座上,所述增壓水泵設置于底座的中間位置,所述進水電磁閥和廢水電磁閥分別設于安裝在底座上的增壓水泵的兩側。最后,所述機體的下端設有與底座對合的扣片,機體的頂部上方設有防塵蓋,所述機體的前部設有顯示屏,所述凸臺一側的底座側部設有隔板接頭。與現有技術相 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取消壓力桶,在機體上設置一水杯組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制水,避免了原先使用壓力桶而導致的水質不新鮮及機械故障;同時采用復合濾芯,使得結構更為簡單且體積小、接口少,減少了漏水風險。本實用新型布局簡單合理、耗材少、生產工藝簡單,大大減低了成本且便于維護,同時占用空間小、可以根據用戶需要控制制水,保證了水質的新鮮。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杯組件與機體的連接結構剖視圖;圖3a、3b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杯組件的入水口在開啟與關閉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水流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濾芯與底座上的凸臺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濾芯與機體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7位本實用新型純水機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所示,一種純水機,包括由機體I和底座2對合而成的殼體、位于機體I上的水杯組件3以及安裝在底座2上的含RO膜組件的復合過濾系統、增壓水泵9、進水電磁閥7、廢水電磁閥8、低壓開關22等部件,含RO膜組件的過濾系統、、增壓水泵9、進水電磁閥7、廢水電磁閥8、低壓開關22等部件連 接組成制純水系統,水杯組件3包括杯體3. 3、杯蓋3. 4、出水嘴3. 5和自閉閥3.1,杯體3. 3的下端開有入水口,入水口的外側設有入水口柱3. 6,自閉閥3.1為“T”型,可上下活動地設置在入水口柱3. 6內,并在自閉閥3.1與入水口柱3. 6內壁之間設有可供純水通過的間隙,自閉閥3.1的頭部嵌置有O型密封圈3. 2與入水口的內側相抵密封,自閉閥3.1的底部設有與入水口柱3. 6內壁相抵的凸環,凸環與杯體3. 3的底部之間支撐有一復位彈簧15,使自閉閥3.1具有始終向下活動將入水口關閉的趨勢,當然自閉閥也可以采用其他單向閥;機體I的前部設有可供水杯組件3放置的“L”型的臺階,臺階面的中部內凹形成一水箱1. 1,水箱1.1與制純水系統的純水出水口 4. 6相連通,水箱1.1的上端開口處設有蓋板10,蓋板10的中部開有出水口 10. 1,水箱1.1的中部設有一向上凸的與自閉閥3.1的底部相抵的頂柱1. 2,頂柱1. 2穿過出水口 10.1伸出水箱1.1外,在蓋板10的出水口 10.1處設有封水裝置,封水裝置包括一連動桿17,連動桿17套置在頂柱1. 2上,可上下滑動地設于蓋板10的出水口 10.1處,連動桿17的上端與杯體3. 3的入水口柱3. 6相抵配合,連動桿17的下端外側固定套置有一與蓋板10的出水口相抵密封的球形密封圈18,并在球形密封圈18的底部與水箱1.1的底部之間支撐有一彈簧16,使封水裝置具有始終向上將出水口 10.1關閉的趨勢,當杯體3. 3置于機體I上時,杯體3. 3的入水口柱3. 6與連動桿17的上端相抵,連動桿17在入水口柱3. 6的推動下向下移動,使得球形密封圈18與出水口 10.1分離,出水口 10.1打開,同時自閉閥3.1與頂柱1. 2相抵上移,杯體3. 3的入水口打開,水箱1.1內的水可以流入杯體3. 3中,當杯體3. 3離開機體I時,連動桿17在彈簧16的作用下上移,球形密封圈18與出水口 10.1相抵,出水口 10.1關閉,而自閉閥3.1在復位彈簧15的作用下將杯體3. 3的入水口關閉;在蓋板10與水箱1.1的開口處之間襯有一密封圈21,蓋板10的出水口 10.1的外側成型有可供杯體3. 3的入水口柱3. 6置入的凸環10. 2,在凸環10. 2的內壁上嵌置有一密封環19,通過一壓板20壓緊固定。在杯體3. 3的底部設有磁鐵13、出水嘴3. 5 一側設有浮子開關14,機體I的臺階面上設有與磁鐵13對應的第一干簧管11或微動開關作為第一控制元件,機體I的前部側面設有與磁性浮子開關14相對應的第二干簧管12作為第二控制元件,當水杯組件3置于機體I上,磁體13與第一干簧管11對應,閉合第一干簧管11,且水杯組件3內的水位下降至一定位置,浮子開關14脫離與第二干簧管12的配合,機器進行制水,反之,水杯組件底部磁鐵13和第一干簧管11沒有對應,無法吸合第一干簧管11,或者浮子開關14與第二干簧管12位置對應,相互配合,斷開第二干簧管12,則處于待機狀態;過濾系統包括一復合濾芯4,復合濾芯4包括濾殼4.1和濾蓋4. 2,濾殼4.1內從外至內依次套設封裝有粗過濾系統的PP濾材4. 3,CTO濾材4. 4以及精過濾系統的RO膜濾材4. 5,并在濾殼4.1的底部開設有與相應的接管相連通的進水口 4. 7、濃縮水出水口 4. 8和純水出水口 4. 6,它們通過流道和各自濾材連接起來,發揮各自的過濾功能,濾殼4.1和濾蓋4. 2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濾蓋4. 2上設有開關閥24,可方便清洗和更換濾芯;濾殼4.1的側部外表面及底部邊緣上沿圓周均勻布設有若干加強筋4. 11,底座2的后部設有一用于放置濾殼4.1的凸臺2. 1,凸臺2.1的上邊緣均勻分布有若干與加強筋4. 11相對應的凹槽
2.11,濾殼4.1的上邊緣上開設有若干內凹槽4. 12,機體I的頂部內側設有與內凹槽4. 12對應的凸筋1. 3,濾殼4.1架設在底座2的凸臺2.1上,通過加強筋4. 11與凸臺2.1的凹槽2. 11、內凹槽4. 12與機體I的凸筋1. 3的筋槽配合定位;過濾系統還包括一前置PP濾芯6,前置PP濾芯6上設有源水進水口 6.1,進水電磁閥7設于前置PP濾芯6與增壓水泵9之間,增壓水泵9的另一端與復合濾芯4的進水口
4.7相連;底座2上位于機體I臺階面的下方位置開設有一裝配孔1. 5,前置PP濾芯6的頭部套入該裝配孔1. 5中、倒置安 裝在底座I上,前置PP濾芯6的濾蓋從底座2外部與濾殼進行旋合連接;增壓水泵9設置于底座2的中間位置,進水電磁閥7和廢水電磁閥8分別設于安裝在底座2上的增壓水泵9的兩側;機體I的下端設有與底座2對合的扣片1. 4,可方便拆裝,機體I的頂部上方設有防塵蓋5,機體I的前部設有顯示屏27,在凸臺2.1 一側的底座2側部設有隔板接頭26。裝配時,先在底座2上安裝好增壓水泵9等控制部件,并連接好水路和電路,然后將復合濾芯4的濾殼4.1放置于底座2的凸臺2.1上,再將機體I與底座2連接,然后裝入各級濾芯,旋上濾蓋4. 2,最后罩上防塵罩5。需要清洗濾芯時,打開濾蓋4. 2上的開關閥24,源水就會將附著在PP濾材4. 3表面的雜質、灰塵等沖洗掉,并從濃縮水通道排走,更換濾芯時,如其內部有一定壓力時,用專用扳手是很難將濾蓋4. 2打開的,需要先打開開關閥24將內部壓力泄掉后再進行操作。制水過程為源水進入機器后首先由前置PP濾芯6進行粗過濾,防止源水中的大顆粒物質堵塞進水電磁閥7,在通過增壓水泵9進入復合濾芯4進行過濾,過濾后的純水由純水出水口 4. 6進入水箱2.1,再進入水杯組件3以供飲用,濃縮水從濃縮水出水口 4. 8流出經廢水比23后從排水口 25排出。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為由低壓開關22檢測有無水源,無水源時,低壓開關22處于斷開狀態,整機不工作,有源水時低壓開關22閉合,整機正常工作;當水杯組件3從機體I上被拿走時,機器始終處于待機狀態(杯體3. 3底部的磁鐵13移走,第一干簧管11斷開);杯體3. 3內的水滿時,浮子開關14被水托起,與第二干簧管12的正對位置,第二干簧管12被磁吸斷開,主機停止工作,當杯體3. 3內的水被用掉時,浮子開關14回落到原來位置,與第二干簧管12錯開,機器開始制水;當杯體3. 3內的水只用掉部分,也可以選擇將杯體3. 3在機體I上旋轉一定角度,讓磁鐵13與第一干簧管11錯位(或讓微動開關觸碰點復位),機器處于待機狀態,直至用戶將杯內的水飲用完后再使其進行制水工作,這樣就可以飲用到更為新鮮的水了。另外在控制程序上還設有機器連續工作的最長時限,以確保第二干簧管12失效而造成漏水事故,在底座2上還設有漏水保護裝置,顯示屏27為動態自能顯示,包括濾芯壽命狀態顯不等。
權利要求1.一種純水機,包括殼體、安裝在殼體內的含RO膜組件的復合過濾系統、增壓水泵、 進水電磁閥、廢水電磁閥及低壓開關部件,連接組成制純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可裝卸地設有一水杯組件以及與水杯組件相配合的封水裝置,水杯組件的入水口處設有自閉閥與純水系統的純水出水口相連通,并且,殼體上設置有與水杯組件底部配合的第一控制元件和水杯組件內表示水位高低的、與浮子開關配合的第二控制元件,來控制制純水系統工作與否,當水杯組件置于殼體上且水杯組件內的水位下降至一定位置,水杯組件底部和第一控制元件相對應,而浮子開關脫離與第二控制元件配合,使制純水系統進行制水;否則,水杯組件底部和第一控制元件沒有對應,或者浮子開關與第二控制元件配合,就處于待機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純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杯組件包括杯體、杯蓋、出水嘴, 所述杯體的下端開有入水口,入水口處設有入水口柱,所述自閉閥可上下活動地設置在入水口柱內,并在自閉閥與入水口柱內壁之間設有可供純水通過的間隙,自閉閥帶有一復位彈簧,使自閉閥具有始終向下將入水口關閉的趨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純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是由機體和底座對合而成,所述機體的前部設有可供水杯組件放置的臺階,臺階面的中部內凹形成一水箱,水箱與純水系統的的純水出水口相連通,水箱的上端開口處設有蓋板,蓋板的中部開有出水口,水箱的中部設有一向上凸起的與自閉閥相抵的頂柱,所述頂柱穿過所述蓋板出水口伸出水箱外, 所述封水裝置設于出水口處、連接在頂柱上,當水杯組件置于機體上時,封水裝置將出水口打開,所述自閉閥的下端與頂柱相抵上移,自閉閥打開,水箱內的水進入杯體中;當水杯組件離開機體時,封水裝置將出水口自動關閉,而自閉閥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自動將水杯的入水口關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純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裝置包括一連動桿,所述連動桿套置在頂柱上,可上下滑動地設于蓋板的出水口處,連動桿的上端是與所述杯體的入水口柱相抵配合,連動桿的下端外側固定套置有一與蓋板的出水口相抵密封的密封圈,并在密封圈的底部與水箱的底部之間支撐有一彈簧,使封水裝置具有始終向上將出水口關閉的趨勢,當水杯組件置于機體上時,所述杯體的入水口柱與連動桿相抵,連動桿在入水口柱的推動下向下移動,使得密封圈與出水口分離,封水裝置打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純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與水箱的開口處之間襯有一密封圈,所述蓋板的出水口的外側成型有可供杯體的入水口柱置入的凸環,在凸環的內壁上嵌置有一密封環,通過一壓板壓緊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純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杯體組件的底部一側設置有磁體, 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為設于機體臺階面上與磁體對應的第一干簧管,或者,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為設于機體臺階面上與杯體組件底部對應的第一微動開關;所述第二控制元件為設有機體的前部側面與磁性浮子開關相對應的第二干簧管,或者,所述第二控制元件為設有機體的前部側面與浮子開關相對應的微動開關。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純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系統包括一復合濾芯,所述復合濾芯包括濾殼和濾蓋,所述濾殼內從外至內依次套設封裝有粗過濾系統的濾材和精過濾系統的RO膜濾材,并在濾殼的底部開設有與相應的接管相連通的進水口、濃縮水出水口和純水出水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純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殼的側部外表面及底部邊緣上沿圓周均勻布設有若干加強筋,所述底座的后部設有一用于放置濾殼的凸臺,所述凸臺的上邊緣分布有若干與加強筋相對應的凹槽,所述濾殼的上邊緣上開設有若干內凹槽,所述機體的頂部內側設有與內凹槽對應的凸筋,所述濾殼架設在底座的凸臺上,通過加強筋與凸臺的凹槽、內凹槽與機體的凸筋的配合定位。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純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系統還包括一前置PP濾芯,所述前置PP濾芯上設有源水進水口,所述進水電磁閥設于前置PP濾芯與增壓水泵之間,所述增壓水泵的另一端與過濾系統的進水口相連;所述底座上位于機體臺階面的下方位置開設有一裝配孔,所述前置PP濾芯的頭部套入該裝配孔中、倒置安裝在底座上,所述增壓水泵設置于底座的中間位置,所述進水電磁閥和廢水電磁閥分別設于底座上、增壓水泵的兩偵U。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純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的下端設有與底座對合的扣片,機體的頂部上方設有防塵蓋,所述機體的前部設有顯示屏,所述凸臺一側的底座側部設有隔板接頭。
專利摘要一種純水機,包括殼體、安裝在殼體內的含RO膜組件的復合過濾系統、增壓水泵、進水電磁閥、廢水電磁閥、低壓開關部件,連接組成制純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可活動地設有一水杯組件以及與水杯組件相配合的封水裝置,水杯組件的入水口處設有自閉閥與純水系統的純水出水口相連通,并且,殼體上設置有與水杯組件底部配合的第一控制元件與水杯組件內表示水位高低的浮子開關配合的第二控制元件,來控制制純水系統工作與否,本實用新型取消壓力桶,設置一水杯組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制水,同時采用復合濾芯,使得結構更為簡單且體積小、接口少,減少了漏水風險。本實用新型布局簡單合理、耗材少,大大減低了成本且便于維護,同時占用空間小,保證了水質的新鮮。
文檔編號C02F9/02GK202880968SQ20122054915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4日
發明者楊仲昌, 鄒國南 申請人:慈溪市潤鑫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