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降濁抑藻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降濁抑藻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在富營養化污染水體中,人工投放多種復合微生物制劑;(2)在透明度提高的前提下,種植沉水植物;(3)根據沉水植物的生長情況,放入一定量的食草魚類,通過人為定期捕撈食草魚,通過魚體帶出水體部分營養鹽;(4)并在以上每步驟前后進行測定水質指標。所述的復合微生物制劑包含光合細菌、有機礦化芽孢桿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和聚磷菌。所述的沉水植物選用金魚藻,菹草,伊樂藻,苦草或者黃絲草。本發明逐步引入微生物-沉水植物-食草魚類,形成完整的生物鏈,對水體生態系統有很好兼容性;本發明引入沉水植物吸收水體中較低濃度的無機N,P,提高水質。
【專利說明】一種降濁抑藻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污水凈化【技術領域】,這里特指將富營養化污染水體,利用生物鏈梯級推進降濁抑藻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湖泊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和生態破壞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之一。盡管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陸續展開了一些重要湖泊富營養化的治理,但其治理成效顯然跟不上城市發展的步伐。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凈化湖泊富營養水體的污染,才有可能從總量上控制我國水污染的發展和蔓延。消除江河湖泊富營養化的關鍵在于削減水體當中的氮磷負荷,并降低藻類生物量。
[0003]削減水體N、P和有機碳的技術途徑除了截流污染源、減少和控制面源污染這些最基本的途徑外,國內外最常見的方法有機械清淤法、引水沖洗法、化學法和生物修復法。機械清淤和引水沖洗是有效的也是較傳統的削減湖泊營養元素的途徑,然而這兩種方法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成本高,二是不能從根本上控制和消除湖泊富營養化,只是對其進行了轉移。化學法是通過加入鐵鹽促進磷的沉淀、加入石灰進行脫氮等,很顯然這種方法往往會造成二次污染。 [0004]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微生物或者植物的代謝作用,對水體中的污染物進行降解、轉化及轉移,從而使水質得到凈化的技術;另外,生物修復技術通過降低水體中氮磷等營養物負荷和生長競爭機制來有效控藻。與物理、化學方法相比,生物修復技術可在常溫下高效完成,具有處理效果好、工程整體造價低,而且不會帶來二次污染,是較理想的修復水體的方法。但是,目前市場生物修復方法,一般采用部分生物降解,未形成完整的生物鏈,對水體生態系統有兼容性較差,未從根本上解決了水體富營養化。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利用生物鏈梯級推進降濁抑藻的方法,有效去除水體富營養化。
[0006]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降濁抑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富營養化污染水體中,人工投放多種復合微生物制劑;
(2)在透明度提高的前提下,種植沉水植物;
(3)根據沉水植物的生長情況,放入一定量的食草魚類,通過人為定期捕撈食草魚,通過魚體帶出水體部分營養鹽;
(4)并在以上每步驟前后進行測定水質指標。
[0007]所述的復合微生物制劑包含光合細菌、有機礦化芽孢桿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和聚磷菌。
[0008]所述的沉水植物選用金魚藻,菹草,伊樂藻,苦草或者黃絲草。
[0009]所述步驟(2)中透明度需要達到陽光可以照射到湖泊淺層區域的底層,滿足沉水植物生長的光需求。
[0010]所述的測定水質指標包括:水體與底泥營養元素、葉綠素、有機質、溶解氧、水溫或者pH值。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采用梯級遞進的全生物修復方法,逐步引入微生物-沉水植物-食草魚類,形成完整的生物鏈,對水體生態系統有很好兼容性;本發明引入沉水植物吸收水體中較低濃度的無機N,P,提高水質,另外,沉水植物生長過程中會釋放化感物質,抑制浮游藻類生長,進而進一步提高水體透明度;本發明最后投放食草魚類,保證了水體生態平衡,避免沉水植物過量生長,并定期人為捕撈食草魚類,將轉化到魚體中的N、P徹底移出水體,從根本上解決了水體富營養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見圖1所示,實施例1:武漢市四美塘公園封閉水域水體修復案例武漢四美塘公園位于長江二橋南岸武昌橋頭下,臨和平大道中段。項目在四美塘公園封閉水域建立如附圖圍隔封閉水域。水體指標達到接近地表水IV類標準,總氮8.1 mg/L,NH4-N和N03-N之和2.65 mg/L,總磷和溶解性無機磷0.73 mg/L和0.64 mg/L,透明度為28cm,達到湖泊水IV類標準。
[0014]利用固定化細菌流化床,投入復合微生物菌劑,包括:光合細菌,有機礦化芽孢桿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聚磷菌等,強化了脫氮除磷和降解有機質,使污染水體減負降濁。效果顯著,透明度達到100cm。
[0015]當水底光照達到沉水植物生長所需的光補償點時,種植菹、苦草、黃絲草等沉水植物,建立一定密度的沉水植物種群規模,進一步對沉積物和上覆水營養進行減負。
[0016]當菹草、苦草、黃絲草等沉水植物達到一定密度時,投放草魚魚種,定期捕撈草魚,使沉水植物種群保持相對穩定。
[0017]處理后水質達到總氮1.1 mg/L, NH4-N和N03-N之和0.5 mg/L,總磷和溶解性無機磷0.1 mg/L和0.025 mg/L,透明度為151 cm,沉水植物生長良好,藻的生長受到控制。
[0018]總之,采用梯級遞進的全生物修復方法,在先期微生物強化水體減負降濁的前體下,兼顧底泥營養成分的吸納凈化和沉水植物抑藻,再通過生物操縱控制沉水植物的生長量,從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富氮磷污染水體聯合修復技術,達到長效控污治污和維護湖泊良性生態環境的效果。
[0019]以上所述僅是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故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裝飾,均應落入本發明申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降濁抑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在富營養化污染水體中,人工投放多種復合微生物制劑; 在透明度提高的前提下,種植沉水植物; 根據沉水植物的生長情況,放入一定量的食草魚類,通過人為定期捕撈食草魚,通過魚體帶出水體部分營養鹽; 并在以上每步驟前后進行測定水質指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濁抑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合微生物制劑包含光合細菌、有機礦化芽孢桿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和聚磷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濁抑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植物選用金魚藻,菹草,伊樂藻,苦草或者黃絲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濁抑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透明度需要達到陽光可以照射到湖泊淺層區域的底層,滿足沉水植物生長的光需求。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濁抑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測定水質指標包括:水體與底泥營養元素、葉綠素、有機質、溶解氧、水溫或者PH值。
【文檔編號】C02F3/32GK104030458SQ201410216503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1日
【發明者】梁運祥, 李卓杰, 吳定心, 鐘旭勝 申請人:東莞市華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