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864127閱讀:398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屬于水產養殖環境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其包括生態浮床和防蟲網罩;防蟲網罩與生態浮床通過PVC直角轉角三通和PVC邊管連接;所述生態浮床和防蟲網罩之間通過若干根PVC邊管相連,PVC邊管插入PVC直角轉角三通對應空余的一通中;設置于防蟲網罩四個側面的尼龍防蟲紗網的固定于對應的PVC管和PVC邊管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易行、制作成本低,可拆卸和重復利用,防蟲效果好,植株生長良好,生態凈化效果明顯,特別適用于我國南方夏季蟲害嚴重的區域。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屬于水產養殖環境生態修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我國現有的池塘養殖模式大多是傳統養殖模式,即以高密度、大量施肥投餌而獲得高產量。這種模式下水體中的殘剩餌料和養殖品種的代謝排泄物大量積聚,水中有機物、氮、磷含量猛增,水質惡化,污染嚴重。因此必須重視對水產養殖水體環境的修復和優化。
[0003]目前池塘養殖水體環境修復技術主要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的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因處理效果好、成本低、可操作性強和無二次污染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如植物修復技術和微生物修復技術。其中浮床植物技術是一種比較新的水體原位修復和控制技術,因其具有眾多優點而備受關注。
[0004]現有的浮床植物技術是采用細竹桿等浮性材料為框架、漁用網片為固著載體的漂浮式浮床,在其上面移栽高等植物或經人工馴化的陸生植物,通過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及物種間的營養競爭作用,去除養殖水體中的氮、磷、有機物等污染,在凈化水質環境的同時生產植物的植株。經在全國各地推廣使用,凈化效果良好。但現有的浮床在廣西等南方區域使用時常受到昆蟲的干擾,大量嚼食浮床上植物的葉子,使浮床植物死亡,影響凈化效果。因浮床設置在養殖水面上,無法通過噴灑藥物等措施來防蟲和驅蟲。
[0005]為了改變現狀,更大限度地發揮浮床植物技術修復環境的功能,必須對現有浮床設計進行創新和變革,開發一種防蟲型的生態浮床。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簡便易行、成本低、效果好并可重復利用的防蟲型生態浮床。
[0007]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包括生態浮床和防蟲網罩;防蟲網罩與生態浮床通過PVC直角轉角三通和PVC邊管連接;
[0008]所述生態浮床包括若干根PVC管、若干個PVC直角轉角三通和漁用尼龍網片;四根PVC管通過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構成一個長方形框架,漁用尼龍網片固定于所述長方形框架中,形成生態浮床;
[0009]所述防蟲網罩包括若干根PVC管、若干個PVC直角轉角三通和尼龍防蟲紗網;四根PVC管通過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構成一個長方形框架,尼龍防蟲紗網固定于所述長方形框架中,長方形框架的四個側面同樣設置有尼龍防蟲紗網;
[0010]所述生態浮床和防蟲網罩之間通過若干根PVC邊管相連,PVC邊管插入PVC直角轉角三通對應空余的一通中;設置于防蟲網罩四個側面的尼龍防蟲紗網的固定于對應的PVC管和PVC邊管上。
[0011]所述PVC管的直徑為12.5?19.0 mm,長度為1.5?2.5 m;PVC邊管的直徑為12.5?19.0 mm,高度為0.15?0.3m。所述PVC直角轉角三通直徑為12.5?19.0 mm。
[0012]所述生態浮床形成的長方形框架長度為1.8^2.2 m,寬度為1.Π.6 m ;防蟲網罩長度為1.8?2.2 m,寬度為1.4?1.6 m,高度為0.15?0.30 m。
[0013]所述漁用尼龍網長度為1.8?2.2 m,寬度為1.Π.6 m,網眼直徑為1.5?1.8cm ;尼龍防蟲紗網長度為2.Γ2.8 m,寬度為1.7?2.2 m,網眼直徑為0.8?1.0 mm。
[0014]所述組成生態浮床的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中空余的一通開口朝上,組成防蟲網罩的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中空余的一通開口朝下,通過若干根PVC邊管連接。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易行、制作成本低,可拆卸和重復利用,防蟲效果好,植株生長良好,生態凈化效果明顯,特別適用于我國南方夏季蟲害嚴重的區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說明:1、生態浮床;2、PVC管;3、PVC直角轉角三通;4、漁用尼龍網片;5、防蟲網罩;6、尼龍防蟲紗網;7、PVC邊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1
[001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防蟲型生態浮床,主要用于修復養殖池塘的生態環境,其適用于我國南方地區夏季植物蟲害較嚴重的養殖區域內的水質凈化。
[0020]一種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包括生態浮床I和防蟲網罩5 ;防蟲網罩5與生態浮床I通過PVC直角轉角三通3和PVC邊管7連接;
[0021]所述生態浮床I包括若干根PVC管2、若干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和漁用尼龍網片4 ;四根PVC管2通過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構成一個長方形框架,漁用尼龍網片4固定于所述長方形框架中,形成生態浮床I ;
[0022]所述防蟲網罩5包括若干根PVC管2、若干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和尼龍防蟲紗網
6;四根PVC管2通過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構成一個長方形框架,尼龍防蟲紗網6固定于所述長方形框架中,長方形框架的四個側面同樣設置有尼龍防蟲紗網6 ;
[0023]所述生態浮床I和防蟲網罩5之間通過若干根PVC邊管7相連,PVC邊管7插入PVC直角轉角三通3對應空余的一通中;設置于防蟲網罩5四個側面的尼龍防蟲紗網6的固定于對應的PVC管2和PVC邊管7上。
[0024]所述PVC管2的直徑為12.5^19.0 mm,長度為1.5^2.5 m ;PVC邊管7的直徑為
12.5?19.0 mm,高度為 0.15?0.3m。
[0025]所述PVC直角轉角三通3直徑為12.5?19.0 _。
[0026]所述生態浮床I形成的長方形框架長度為1.8^2.2 m,寬度為1.Π.6 m ;防蟲網罩5長度為1.8?2.2 m,寬度為1.4?1.6 m,高度為0.15?0.30 m。
[0027]所述漁用尼龍網4長度為1.8?2.2 m,寬度為1.Π.6 m,網眼直徑為1.5?1.8cm ;尼龍防蟲紗網6長度為2.Γ2.8 m,寬度為1.--2.2 m,網眼直徑為0.8^1.0臟。
[0028]所述組成生態浮床I的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中空余的一通開口朝上,組成防蟲網罩5的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中空余的一通開口朝下,通過若干根PVC邊管7連接,形成封閉結構的防蟲型生態浮床。
[0029]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材料均由PVC和尼龍組成,可長期放置在水中,重復使用。
[0030]應用實施例1
[0031]如圖1所示,應用實施例1中的生態浮床I首先由4段PVC管2順次與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連接而成,形成長方形框架;再將漁用尼龍網片4固定于框架上,完成生態浮床的構建。
[0032]所述的PVC管2的直徑均為19.0mm,其中兩根的長度為2m,另兩根的長度為1.5m。所述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的直徑為19.0 mm。
[0033]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的中間一通開口朝上,便于與防蟲網罩5上的PVC邊杠7相連。所述漁用尼龍網4長度為2.1 m,寬度為1.6 m,網眼直徑為1.8cm。
[0034]防蟲網罩5首先由4段PVC管2順次與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連接而成,形成長方形框架;再在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的各自中間一通上接入PVC邊管7,構成長方體箱體;最后將尼龍防蟲紗網6固定于箱體上,完成防蟲網罩5的構建。
[0035]所述的PVC管2的直徑為19.0mm,其中兩根的長度為2m,另兩根長度為1.5m, PVC邊杠7的長度為0.2m。所述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的直徑為19.0 mm。
[0036]所述尼龍防蟲紗網6長度為2.5 m,寬度為2.0 m,網眼直徑為0.8 mm。
[0037]實施例1中的防蟲型生態浮床由生態浮床I和防蟲網罩5借助PVC管2和PVC直角轉角三通3連接而成。
[0038]將實施例1的防蟲型生態浮床應用在廣西柳州某羅非魚養殖池塘內,進行養殖生態環境的修復。該池塘面積為10畝,浮床占水面I畝,種植空心菜。試驗時間2個月,每月定期測定池塘水質二次。水質測定的結果為:pH值為7.2^8.5(對照塘為6.9^8.9)、高錳酸鹽指數為 8.12?9.28mg/L (對照塘為 16.32?25.08mg/L)、總氮(TN)為 1.05?1.64mg/L (對照塘為 2.54?2.72mg/L)、總磷(TP)為 0.031 ?0.045mg/L (對照塘為 0.065?0.102mg/L)、溶解氧(DO)為5.2?9.2mg/L (對照塘為3.88?7.14mg/L)、葉綠素A為7.65?8.76 μ g/L (對照塘為 24.82?35.72μ g/L)、氨氮(NH4+-N)為 0.25?0.40mg/L (對照塘為 0.50?0.88mg/L),水質明顯優于未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對照池塘。試驗池塘未發生浮床植物蟲害和魚類病害,試驗結束共收獲空心菜620斤。魚苗的成活率為92%,高于對照池的85%。
[0039]應用實施例2
[0040]如圖1所示,實施例1中的生態浮床I首先由4段PVC管2順次與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連接而成,形成長方形框架;再將漁用尼龍網片4固定于框架上,完成生態浮床的構建。
[0041]所述的PVC管2的直徑為12.5 mm,其中兩根的長度為L 8 m,另兩根長度為1.4m。所述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的直徑為12.5 mm。4個直角轉角三通3的中間一通開口朝上,便于與防蟲網罩5上的PVC邊杠7相連。所述漁用尼龍網4長度為2.0 m,寬度為1.5m,網眼直徑為1.5 cm。
[0042]實施例1中的防蟲網罩5首先由4段PVC管2順次與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連接而成,形成長方形框架;再在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的各自中間一通上接入4根PVC管2,構成長方體箱體;最后將尼龍防蟲紗網6固定于箱體上,完成防蟲網罩5的構建。
[0043]所述的PVC管2的直徑為12.5 mm,其中兩根的長度為1.8 m,另兩根的長度為1.4m,PVC邊杠7的長度為0.25 m。所述4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的直徑為12.5 mm。所述尼龍防蟲紗網6長度為2.4 m,寬度為2.0 m,網眼直徑為1.0 mm。
[0044]實施例1中的防蟲型生態浮床由生態浮床I和防蟲網罩5借助PVC管2和PVC直角轉角三通3連接而成。
[0045]將實施例2的防蟲型生態浮床應用在廣西南寧某羅非魚養殖池塘內,進行養殖生態環境的修復。該池塘面積為10畝,浮床占水面0.8畝,種植空心菜。試驗時間2個月,每月定期測定池塘水質二次。水質測定的結果為:PH值為7.Γ8.8(對照塘為7.(T9.1)、高錳酸鹽指數為7.26?8.53mg/L (對照塘為12.18?20.32 mg/L)、總氮(TN)為1.18?1.39 mg/L(對照塘為 1.54?2.42 mg/L)、總磷(TP)為 0.042?0.055 mg/L (對照塘為 0.058?0.096 mg/U、溶解氧(DO)為5.5?9.5 mg/L (對照塘為3.6?7.8 mg/L)、葉綠素A為6.85?10.85 μ g/L (對照塘為21.02?32.78 μ 8/1)、氨氮(順4+州)為0.28?0.44 mg/L (對照塘為0.62?1.02mg/L),水質明顯優于未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對照池塘。試驗池塘未發生浮床植物蟲害和魚類病害,試驗結束共收獲空心菜560斤。魚苗的成活率為95 %,高于對照池的84 %。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其特征是:包括生態浮床(I)和防蟲網罩(5);防蟲網罩(5)與生態浮床(I)通過PVC直角轉角三通(3)和PVC邊管(7)連接; 所述生態浮床(I)包括若干根PVC管(2)、若干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和漁用尼龍網片(4);四根PVC管(2)通過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構成一個長方形框架,漁用尼龍網片(4)固定于所述長方形框架中,形成生態浮床(I); 所述防蟲網罩(5)包括若干根PVC管(2)、若干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和尼龍防蟲紗網(6);四根PVC管(2)通過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構成一個長方形框架,尼龍防蟲紗網(6)固定于所述長方形框架中,長方形框架的四個側面同樣設置有尼龍防蟲紗網(6); 所述生態浮床(I)和防蟲網罩(5)之間通過若干根PVC邊管(7 )相連,PVC邊管(7 )插入PVC直角轉角三通(3)對應空余的一通中;設置于防蟲網罩(5)四個側面的尼龍防蟲紗網(6)的固定于對應的PVC管(2)和PVC邊管(7)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其特征是:所述PVC管(2)的直徑為12.5?19.0 mm,長度為1.5?2.5 m ;PVC邊管(7)的直徑為12.5?19.0 mm,高度為0.15^0.3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其特征是:所述PVC直角轉角三通(3)直徑為12.5?19.0 m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其特征是:所述生態浮床(I)形成的長方形框架長度為1.8?2.2 m,寬度為1.Γ1.6 m;防蟲網罩(5)長度為1.8?2.2m,寬度為1.4?1.6 m,高度為0.15?0.30 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其特征是:所述漁用尼龍網(4)長度為1.8?2.2 m,寬度為1.Π.6 m,網眼直徑為1.5?1.8cm ;尼龍防蟲紗網(6)長度為2.Γ2.8 m,寬度為1.7?2.2 m,網眼直徑為0.8?1.0 m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復池塘環境的防蟲型生態浮床,其特征是:所述組成生態浮床(I)的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中空余的一通開口朝上,組成防蟲網罩(5)的四個PVC直角轉角三通(3)中空余的一通開口朝下,通過若干根PVC邊管(7)連接。
【文檔編號】C02F3/32GK204079605SQ201420485969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6日
【發明者】吳偉, 羅永巨, 孟順龍, 郭忠寶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