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漏油回收模擬艙。
背景技術:
海上漏油是海上開采、運輸、裝卸和使用石油過程中發生的溢漏事故,造成石油污染;船舶沉沒后,油柜中的燃料油仍能在較長時期不斷地漏出來;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因船舶失事流入海中的石油達50萬噸;全球石油總儲藏量估計為3000多億噸,其中海底石油估計近1000億噸;在海底油田開采過程中,往往發生井噴事件;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巴巴拉灣于1969年1月發生井噴事件;墨西哥灣的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油田1970年發生井噴,每天噴出140噸石油;許多油井,特別是老油井在正常采油作業中也會有不少石油隨地下水流出;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的巴里湖油田每天排出1300多噸含油5~35毫克/升的油田水;世界海底油田因開發和井噴進入海水的石油估計每年達100多萬噸;石油在運輸過程中,油船失事事件經常發生;如在1978年3月16日,利比里亞油輪“阿莫戈·卡迪茲”號在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島布列斯特海灣觸礁,所載運的22萬噸輕原油全部進入海洋;1979年7月19日一艘在利比里亞注冊的油輪“大西洋快車”號同另一艘利比里亞油輪“艾吉思·卡普泰恩”號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海域相撞,兩艘油輪的30萬噸石油流入大海;船舶沉沒后,油柜中的燃料油仍能在較長時期不斷地漏出來;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因船舶失事流入海中的石油達50萬噸。
為了進一步研究漏油回收的必要性,亟需一種漏油回收模擬艙,以便于漏油回收裝置在實際中的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漏油回收模擬艙,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漏油無法回收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漏油回收模擬艙,包括操控室、回收室和觀察室;
所述操控室包括顯示屏和操控裝置;
所述回收室包括控制開關、液壓泵、油水分離裝置、感應器和回收箱;
所述回收室與所述觀察室通過透明防震玻璃隔開;
所述操控室與所述觀察室通過透明防震玻璃隔開;
所述顯示屏連接所述操控裝置,所述操控裝置連接所述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連接所述液壓泵,所述液壓泵連接所述油水分離裝置,所述油水分離裝置內壁上設置有感應器,用于感應所述油水分離裝置內的液面高度,所述油水分離裝置連通所述回收箱,所述感應器連接所述操控裝置;
需要說明的是,現有技術中,船舶在遠海漏油時,由于風大浪急,處理困難,所以很難采取回收措施,只能封堵住破損處;已經漏掉的油,只能順其自然;如果是在近海或港內漏油,一般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有專用的救援船,載有橡膠制成的海面攔油浮壩,用于攔截浮油;這種船一般2艘為1組共同作業,可以象拉網漁船那樣,分別拉住一個浮壩的兩端,把油污包圍在中間,限制其繼續擴散;第二步是伸出油污回收管,用泵把浮油抽回到船上的專用儲存罐里。這種回收管的末端裝有浮子,使管口始終浮在海面上,只吸海面上的浮油,而不會吸到大量海水。在海面油層較厚時,這種油污回收管可以發揮出很高效率;最后一步是用吸油氈回收殘余油污。當殘余油污層很薄時,回收管就沒用了(只會抽上來大量海水),這時救援船就把大量類似白色海棉的吸油氈扔到水里,這種吸油氈經過了特殊處理,只吸油而不吸水;而后救援船再把吸油氈打撈起來。經過這些處理,油污就基本清理干凈了,救援船就可以收起攔油浮壩返航了。然而當殘余油污層很薄時的回收處理方式太過麻煩,不具有自動控制性能,因此采用本技術方案能夠實現自動控制,還能在殘余油污層很薄時分離出純度油。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方案為,所述油水分離裝置內部設置有過濾裝置,用于將漏油中的雜質濾出;
所述液壓泵通過所述過濾裝置與所述油水分離裝置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方案為,所述油水分離裝置包括外罩、進液管、固液分離協管群、帶有旋轉電機的攪拌葉片和出油管;
所述帶有旋轉電機的攪拌葉片設置在所述外罩的中心,所述固液分離斜管群分設在所述外罩的端面上,所述進液管將所述過濾裝置與所述固液分離斜管群連通,經分離后的回收油經出油管流入所述回收箱;
需要說明的是,操控裝置能夠控制帶有旋轉電機的攪拌葉片進行旋轉,油水混合的漏油經進液管流入固液分離斜管群,將純油篩分到外罩底部,進而通過出油管流入回收箱。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方案為,所述回收箱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外包裹有隔離保護層,用于與回收箱內的回收油隔離;
需要說明的是,散熱器能夠加快回收箱內的漏油的散熱,防止回收過程中產生溫度升高,造成引爆危險。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方案為,所述控制開關為單向閥或雙向閥;
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為控制開關采用單向閥。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漏油回收模擬艙具有以下優勢: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漏油回收模擬艙,包括操控室、回收室和觀察室,操控室內進行回收室的進程控制,觀察室可方便其他人員進行參觀或學習;回收室內的油水分離裝置能夠進行油水分離,方便技術人員在殘余油污層很薄時還能分離出純度漏油;感應器能夠輔助技術人員進行回收進程速率的控制;
能夠加快漏油回收,實現殘余油污層很薄時進行漏油的自動回收,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漏油回收模擬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油水分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1.顯示屏;2.操控裝置;3.單向閥;4.液壓泵;5.過濾裝置;6.油水分離裝置;
7.感應器;8.回收箱;9.散熱器;10.觀察室;61.進液管;62.固液分離斜管群;
63.帶有旋轉電機的攪拌葉片;64.外罩;65.出油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本實用新型的漏油回收模擬艙的實施例如下:
如圖1和2所示,漏油回收模擬艙,包括操控室、回收室和觀察室;
操控室包括顯示屏1和操控裝置2;
回收室包括控制開關、液壓泵4、油水分離裝置6、感應器7和回收箱8;
回收室與觀察室10通過透明防震玻璃隔開;
操控室與觀察室10通過透明防震玻璃隔開;
顯示屏1連接操控裝置2,操控裝置2連接控制開關,控制開關連接液壓泵4,液壓泵4連接油水分離裝置6,油水分離裝置6內壁上設置有感應器7,用于感應油水分離裝置6內的液面高度,油水分離裝置6連通回收箱8,感應器7連接操控裝置2;
需要說明的是,現有技術中,船舶在遠海漏油時,由于風大浪急,處理困難,所以很難采取回收措施,只能封堵住破損處;已經漏掉的油,只能順其自然;如果是在近海或港內漏油,一般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有專用的救援船,載有橡膠制成的海面攔油浮壩,用于攔截浮油;這種船一般2艘為1組共同作業,可以象拉網漁船那樣,分別拉住一個浮壩的兩端,把油污包圍在中間,限制其繼續擴散;第二步是伸出油污回收管,用泵把浮油抽回到船上的專用儲存罐里。這種回收管的末端裝有浮子,使管口始終浮在海面上,只吸海面上的浮油,而不會吸到大量海水。在海面油層較厚時,這種油污回收管可以發揮出很高效率;最后一步是用吸油氈回收殘余油污。當殘余油污層很薄時,回收管就沒用了(只會抽上來大量海水),這時救援船就把大量類似白色海棉的吸油氈扔到水里,這種吸油氈經過了特殊處理,只吸油而不吸水;而后救援船再把吸油氈打撈起來。經過這些處理,油污就基本清理干凈了,救援船就可以收起攔油浮壩返航了。然而當殘余油污層很薄時的回收處理方式太過麻煩,不具有自動控制性能,因此采用本技術方案能夠實現自動控制,還能在殘余油污層很薄時分離出純度油。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方案為,油水分離裝置6內部設置有過濾裝置5,用于將漏油中的雜質濾出;
液壓泵4通過過濾裝置5與油水分離裝置6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方案為,油水分離裝置6包括外罩64、進液管61、固液分離協管群62、帶有旋轉電機的攪拌葉片63和出油管65;
帶有旋轉電機的攪拌葉片63設置在外罩64的中心,固液分離斜管群62分設在外罩64的端面上,進液管61將過濾裝置5與固液分離斜管群62連通,經分離后的回收油經出油管流入回收箱8;
需要說明的是,操控裝置2能夠控制帶有旋轉電機的攪拌葉片63進行旋轉,油水混合的漏油經進液管流入固液分離斜管群62,將純油篩分到外罩64底部,進而通過出油管65流入回收箱8。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方案為,回收箱8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散熱器9,散熱器9外包裹有隔離保護層,用于與回收箱8內的回收油隔離;
需要說明的是,散熱器9能夠加快回收箱8內的漏油的散熱,防止回收過程中產生溫度升高,造成引爆危險。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方案為,控制開關為單向閥3或雙向閥;
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為控制開關采用單向閥3。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漏油回收模擬艙具有以下優勢: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漏油回收模擬艙,包括操控室、回收室和觀察室10,操控室內進行回收室的進程控制,觀察室10可方便其他人員進行參觀或學習;回收室內的油水分離裝置6能夠進行油水分離,方便技術人員在殘余油污層很薄時還能分離出純度漏油;感應器7能夠輔助技術人員進行回收進程速率的控制;
能夠加快漏油回收,實現殘余油污層很薄時進行漏油的自動回收,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