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二次水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設備能有效處理城區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對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技術中使用的污水處理設備一般包括初沉池、曝氣氧化池、重金屬反應池、酸堿中和池、凈化消毒池等設備,污水依次經過上述設備,使水體得到凈化,以使其能夠滿足排放要求或進行再利用。
但是,現有設備中一般僅在凈化過程完成后,對水質進行測量,當測量數據滿足排放要求則直接進行排放,當測量數據不能滿足排放要求時,則需要將水進行回流到最初沉淀池中,使污水再進行整體處理,以達到排放要求。上述過程中,需要對水體整體再進行整個流程的處理,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且增加了流程中各設備的負荷,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
因此,由于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的技術缺陷,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提供一種二次水處理設備,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水體整體進行二次處理造成工作效率降低,影響設備使用壽命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二次水處理設備,包括污水處理箱、分隔板、溢流口、進水管、排水管、初沉池、曝氣氧化池、重金屬反應池、酸堿中和池、凈化消毒池、濁度計、COD監測儀、重金屬監測儀、pH計、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第三回水管、第四回水管、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所述污水處理箱內設有多個豎直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將污水處理箱依次分割為初沉池、曝氣氧化池、重金屬反應池、酸堿中和池和凈化消毒池,所述初沉池、曝氣氧化池、重金屬反應池、酸堿中和池和凈化消毒池通過相鄰所述分隔板上的溢流口相連通,所述溢流口高度從左至右依次降低,所述初沉池左側壁上連接進水管,所述凈化消毒池上連接排水管,所述曝氣氧化池中設有濁度計,所述重金屬反應池中設有COD監測儀,所述酸堿中和池中設有重金屬監測儀,所述凈化消毒池中設有pH計,所述初沉池和曝氣氧化池之間設有倒U型的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設有第一水泵,所述曝氣氧化池和重金屬反應池之間設有倒U型的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設有第二水泵,所述重金屬反應池和酸堿中和池之間設有倒U型的第三回水管,所述第三回水管上設有第三水泵,所述酸堿中和池和凈化消毒池之間設有倒U型的第四回水管,所述第四回水管上設有第四水泵。
優選的,還包括緩沖池,所述緩沖池通過排水管連接所述凈化消毒池,所述緩沖池外接出水管。
優選的,還包括流量計,所述進水管上設有流量計。
優選的,還包括進水閥門和出水閥門,所述進水管上設有進水閥門,所述出水管上設有出水閥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通過對現有使用的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改進,使在水處理過程中對水體中各污染參數進行測定,當測定參數不滿足排放要求時,則將其回流到指定的處理池體中,進行二次處理。不僅能夠對水體中各參數進行測定,且可根據參數變化開啟相應的回流管道和水泵,使水體回流后進行二次處理,實現了精準回流,且降低了設備符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污水處理箱;2分隔板;3溢流口;4進水管;5排水管;6初沉池;7曝氣氧化池;8重金屬反應池;9酸堿中和池;10凈化消毒池;11濁度計;12COD監測儀;13重金屬監測儀;14pH計;15第一回水管;16第二回水管;17第三回水管;18第四回水管;19第一水泵;20第二水泵;21第三水泵;22第四水泵;23緩沖池;24出水管;25流量計;26進水閥門;27出水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二次水處理設備,不僅能夠對水體中各參數進行測定,且可根據參數變化開啟相應的回流管道和水泵,使水體回流后進行二次處理,實現了精準回流,且降低了設備符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的一種二次水處理設備,包括污水處理箱1、分隔板2、溢流口3、進水管4、排水管5、初沉池6、曝氣氧化池7、重金屬反應池8、酸堿中和池9、凈化消毒池10、濁度計11、COD監測儀12、重金屬監測儀13、pH計14、第一回水管15、第二回水管16、第三回水管17、第四回水管18、第一水泵19、第二水泵20、第三水泵21和第四水泵22,所述污水處理箱1內設有多個豎直的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將污水處理箱1依次分割為初沉池6、曝氣氧化池7、重金屬反應池8、酸堿中和池9和凈化消毒池10,所述初沉池6、曝氣氧化池7、重金屬反應池8、酸堿中和池9和凈化消毒池10通過相鄰所述分隔板2上的溢流口3相連通,所述溢流口3高度從左至右依次降低,所述初沉池6左側壁上連接進水管4,所述凈化消毒池10上連接排水管5,所述曝氣氧化池7中設有濁度計11,所述重金屬反應池8中設有COD監測儀12,所述酸堿中和池9中設有重金屬監測儀13,所述凈化消毒池10中設有pH計14,所述初沉池6和曝氣氧化池7之間設有倒U型的第一回水管15,所述第一回水管15上設有第一水泵19,所述曝氣氧化池7和重金屬反應池8之間設有倒U型的第二回水管16,所述第二回水管16上設有第二水泵20,所述重金屬反應池8和酸堿中和池9之間設有倒U型的第三回水管17,所述第三回水管17上設有第三水泵21,所述酸堿中和池9和凈化消毒池10之間設有倒U型的第四回水管18,所述第四回水管18上設有第四水泵22。
更進一步的,還包括緩沖池23,所述緩沖池23通過排水管5連接所述凈化消毒池10,所述緩沖池23外接出水管24。緩沖池23設置在凈化消毒池10后端,能夠將經過整個污水凈化過程的污水通入到緩沖池23中,起到緩沖作用,且可從緩沖池23中進行取水測量,當水質參數符合要求時,再進行排放。
更進一步的,還包括流量計25,所述進水管4上設有流量計25。流量計25的設置,能夠實時監測污水進水量,控制污水處理箱1進水量,防止超負荷。
更進一步的,還包括進水閥門26和出水閥門27,所述進水管4上設有進水閥門26,所述出水管24上設有出水閥門27。進水閥門26與流量計25進行配合,使其能夠根據污水處理箱1的負荷閾值進行調整進水量;出水閥門27可根據進水量進行調節開閉大小,以適應處理過程,提高處理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污水從進水管4進入并依次經過初沉池6、曝氣氧化池7、重金屬反應池8、酸堿中和池9和凈化消毒池10,使水體得到凈化,并使經過凈化后符合排放標準的水體從排水管5排出;在曝氣氧化池7中設置的濁度計11能夠測量曝氣氧化池7中的水體濁度,當超過排放標準時,則開啟第一回水管15上的第一水泵19,使曝氣氧化池7中的水體泵入到初沉池6中再處理,使其達到排放標準;在重金屬反應池8中設置COD監測儀12實時測定水體中COD含量,當超過排放標準時,則開啟第二回水管16上的第二水泵20,將重金屬反應池8中的水體泵入到曝氣氧化池7中再處理,使其達到排放標準;在酸堿中和池9中設置的重金屬監測儀13能夠實時測定酸堿中和池9中水體的重金屬含量,當超過排放標準時,則開啟第三回水管17上的第三水泵21,使酸堿中和池9中的水體泵入到重金屬反應池8中再進行處理,使其達到排放標準;在凈化消毒池10中設置的pH計14能夠實時監測凈化消毒池10中水體的酸堿度,當測定數據超過排放標準時,則開啟第四回水管18上的第四水泵22,使凈化消毒池10中的水體被泵入到酸堿中和池9中再處理,使其達到排放標準。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通過對現有使用的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改進,使在水處理過程中對水體中各污染參數進行測定,當測定參數不滿足排放要求時,則將其回流到指定的處理池體中,進行二次處理。不僅能夠對水體中各參數進行測定,且可根據參數變化開啟相應的回流管道和水泵,使水體回流后進行二次處理,實現了精準回流,且降低了設備符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