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基于PLC的SBR污水處理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水體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污水的凈化成為了當今社會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其中生活污水凈化,成為了大都市控制水體污染,同時增加可用水量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國現有污水處理系統相比歐美國家較為落后,多為手動控制,自動化程度不高,污水處理速度慢,處理量不大,并且在由于強降雨等原因造成的污水激增的情況下,沒有相應的應對舉措。
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它的主要特征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SBR技術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無污泥回流系統。尤其適用于間歇排放和流量變化較大的場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是基于PLC的SBR污水處理控制系統,其目的旨在填補現有技術存在的空白,實現了SBR污水處理過程中對各主要結構的自動控制和對流量變化較大的污水處理場合的應對。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基于PLC的SBR污水處理控制系統,其結構包括廢水進管、粗格柵機、細格柵機、沉砂池、A混凝氣浮濾池和SBR反應池依次連接,SBR反應池分別連接排放管和B混凝氣浮濾池,B混凝氣浮濾池、沉淀池、消毒池、活性炭過濾池和回用管依次連接,SBR反應池內設溫度傳感器、液位傳感器、含氧量傳感器、電磁閥、攪拌機和潷水器,電磁閥連接曝氣機,攪拌機連接攪拌電機,細格柵機與沉砂池之間設電動閥,沉砂池與A混凝氣浮濾池之間設電動閥,A混凝氣浮濾池與SBR反應池之間設電動閥,排放管上設電動閥,SBR反應池與B混凝 氣浮濾池之間設電動閥,B混凝氣浮濾池與沉淀池之間設電動閥,沉淀池與消毒池之間設電動閥,消毒池與活性炭過濾池之間設電動閥,回用管上設電動閥。
優選的,所述的溫度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PLC的第一信號輸入端,PLC的第二信號輸入端連接液位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PLC的第三信號輸入端連接含氧量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PLC的第一信號輸出端連接電磁閥的信號輸入端,PLC的第二信號輸出端連接曝氣機的信號輸入端,PLC的第三信號輸出端連接攪拌電機的信號輸入端,PLC的第四信號輸出端連接潷水器的信號輸入端,PLC的第五信號輸出端連接電動閥的信號輸入端,PLC的信號輸入/輸出端連接顯示控制裝置的信號輸出/輸入端。
優選的,所述的SBR反應池有兩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結構簡單有效,操作簡便,采用PLC對污水SBR反應進行連續自動控制,處理污水量大,可靈活應對間歇排放和流量變化較大的場合,節省了大量人力投入,降低了成本投入,很適合推廣,可處理工業廢水、城市污水,尤其在需要去除營養鹽(N、P)時更為合適,可應用于新建污水處理廠或老廠的擴建。
附圖說明
圖1是基于PLC的SBR污水處理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基于PLC的SBR污水處理控制系統的結構框圖。
圖中的1是粗格柵機、2是細格柵機、3是沉砂池、41是A混凝氣浮濾池、42是B混凝氣浮濾池、5是SBR反應池、6是沉淀池、7是消毒池、8是活性炭過濾池、91~99是電動閥、10是溫度傳感器、11是液位傳感器、12是含氧量傳感器、13是電磁閥、14是曝氣機、15是攪拌機、16是攪拌電機、17是潷水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所示,基于PLC的SBR污水處理控制系統,其結構包括廢水進管、粗格柵機1、細格柵機2、沉砂池3、A混凝氣浮濾池41和SBR反應池5依次連接,SBR反應池5分別連接排放管和B混凝氣浮濾池42,B混凝氣浮濾池42、沉淀池6、消毒池7、活性炭過濾池8和回用管依次連接,SBR反應池5內設溫度傳感器10、液位傳感器11、含氧量傳感器12、電磁閥13、攪拌機15和潷水器17,電磁閥13連接曝氣機14,攪拌機15連接攪拌電機16,細格柵機2與沉砂池3之間設電動閥91,沉砂池3與A混凝氣浮濾池41之間設電動閥92,A混凝氣浮濾池41與SBR反應池5之間設電動閥93,排放管上設電動閥94,SBR反應池5與B混凝氣浮濾池42之間設電動閥95,B混凝氣浮濾池42與沉淀池6之間設電動閥96,沉淀池6與消毒池7之間設電動閥97,消毒池7與活性炭過濾池8之間設電動閥98,回用管上設電動閥99。
所述的溫度傳感器10的信號輸出端連接PLC的第一信號輸入端,PLC的第二信號輸入端連接液位傳感器11的信號輸出端,PLC的第三信號輸入端連接含氧量傳感器12的信號輸出端,PLC的第一信號輸出端連接電磁閥13的信號輸入端,PLC的第二信號輸出端連接曝氣機14的信號輸入端,PLC的第三信號輸出端連接攪拌電機16的信號輸入端,PLC的第四信號輸出端連接潷水器17的信號輸入端,PLC的第五信號輸出端連接電動閥91~99的信號輸入端。
優選的,所述的SBR反應池5有兩個,用于在污水量較大時使用。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