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化工污水處理設備,具體是一種帶有檢測系統一體式污水凈化裝置。
背景技術:
化工廢水是指化工廠生產產品過程中所生產的廢水,如生產乙烯、聚乙烯、橡膠、聚酯、甲醇、乙二醇、油品罐區、空分空壓站等裝置的含油廢水,經過生化處理后,一般可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準,現由于水資源的短缺,需將達到排放標準的水再經過進一步深度處理后,達到工業補水的要求并回用。
目前,現有的污水凈化處理裝置種類繁多,其中,以水處理化學試劑及生物厭氧發酵的應用較為普遍。但是,化學試劑的采用易產生二次污染和殘留,而生物厭氧發酵等微生物的處理方式雖然環保不易造成二次污染,但基本都存在裝置結構復雜、應用困難、處理面積及效率低等問題,且經濟成本高,使用壽命短。因此,為充分發揮微生物的污水處理優勢,亟需研制出更加優化的利用微生物進行污水處理的裝置。現有技術的一般沉淀設備占地面積大或者高度較高,制作和安裝都比較困難;一般靜壓排泥的沉淀設備排泥不完全,有死角,長時間運行時,會減少沉淀設備的有效容積和有效深度,使產生的絮凝體沉淀不完全,從而會嚴重影響整體處理效果,并且需要人工清理設備,費時費力;沉淀設備結構比較復雜,運行及維護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檢測系統一體式污水凈化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帶有檢測系統一體式污水凈化裝置,包括殼體、進水中心筒、循環裝置和曝氣裝置,所述殼體為圓筒形結構,殼體底部焊接設置有泥斗,泥斗為錐形體,泥斗底部設置有集泥坑,集泥坑下方設置有排泥管;殼體上部側面設置有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槽鋼架,槽鋼架為井字形槽鋼焊接架,槽鋼架外側與殼體內壁焊接;所述槽鋼架的內部豎向設置有進水中心筒,進水中心筒與槽鋼架固定連接,進水中心筒與進水管連通,進水中心筒中心同軸設置有旋轉軸,旋轉軸上方與減速電機軸連接,旋轉軸下方與軸承架軸連接,軸承架焊接固定在所述集泥坑邊緣,軸承架上焊接有軸承,軸承與旋轉軸底部軸連接;所述進水中心筒底部焊接設置有反射錐,反射錐為倒錐形結構,進水中心筒外側上部設置有出水圍堰,出水圍堰底邊與殼體內側面焊接,出水管與出水圍堰外側槽區域連通;所述旋轉軸底部均勻焊接固定有多個刮泥臂,刮泥臂傾斜設置,其傾斜的角度與泥斗的錐度匹配設置,刮泥臂上螺接固定設置有多個刮泥板,刮泥板上設有有橡膠刮板,橡膠刮板與泥斗內錐面接觸;所述殼體上方設置有支架,殼體內部設有微生物管,支架上還設有曝氣裝置;所述殼體的釜壁的上端開設有若干回液孔,回液孔連接有回液分管,回液分管連接有環形回液總管,環形回液總管連接有水平回液管;殼體的釜壁的下端開設有出液孔,出液孔連接有出液分管,出液分管連接有環形出液總管,環形出液總管連接有水平出液管,水平出液管和水平回液管之間設有循環系統以形成外循環閉合回路。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下方設置有多個圓形柱腳,圓形柱腳底部連接底腳,圓形柱腳之間焊接有加強筋。
進一步的,所述循環系統包括蠕動泵和過渡池,過渡池內設有稠度檢測系統,稠度檢測系統包括恒速電機、阻尼盤片以及稠度顯示器,阻尼盤片安裝于過渡池內并與恒速電機連接,由恒速電機驅動阻尼盤片在循環中旋轉,稠度顯示器通過變頻速控裝置與恒速電機連接。
所述曝氣裝置包括第一曝氣裝置和第二曝氣裝置;第一曝氣裝置和第二曝氣裝置均與支架相連接;第二曝氣裝置與微生物管相連接;第一曝氣裝置包括依次相連接的第一曝氣風機、第一導氣管和曝氣頭;第二曝氣裝置包括依次相連接的第二曝氣風機和第二導氣管。
進一步的,所述微生物管內部設有連接第二曝氣風機的導氣軟管,微生物管的表面分布有多個孔,孔的孔徑小于微生物管內安放的微生物載體的顆粒直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設備進水方向與顆粒沉淀方向相反設計,并采用錐形反射板合理分配水流,實現沉淀過程自增凝效果,循環系統用于將殼體內的污水循環到殼體外,以使得污水與微生物管充分接觸,循環系統包括蠕動泵和過渡池,過渡池內設有稠度檢測系統的稠度顯示器將恒速電機工作時電流的變化轉換成污水的稠度的變化進行顯示,由稠度顯示器將稠度變化的數值進行顯示;使用錐度傾斜刮板,優化整體結構,排泥方便,管理簡單,基本不產生污泥,清除藻類、去除臭味,有效保證水質長期清澈的效果,且無二次污染,實現綠色環保的污水凈化;占地面積小,設備高度小,投資費用低;排泥徹底,無污泥死角,運行及維修、保養簡單、方便,抗廢水進水沖擊負荷能力強。
附圖說明
圖1為帶有檢測系統一體式污水凈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帶有檢測系統一體式污水凈化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帶有檢測系統一體式污水凈化裝置中微生物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帶有檢測系統一體式污水凈化裝置,包括殼體1、進水中心筒3、循環裝置4和曝氣裝置6,所述殼體1為圓筒形結構,殼體1底部焊接設置有泥斗11,泥斗11為錐形體,泥斗11底部設置有集泥坑12,集泥坑12下方設置有排泥管13;所述殼體1下方設置有多個圓形柱腳14,圓形柱腳14底部連接底腳141,圓形柱腳14之間焊接有加強筋,殼體1上部側面設置有進水管15和出水管16;所述殼體1內部設置有槽鋼架2,槽鋼架2為井字形槽鋼焊接架,槽鋼架2外側與殼體1內壁焊接;所述槽鋼架2的內部豎向設置有進水中心筒3,進水中心筒3與槽鋼架2固定連接,進水中心筒3與進水管15連通,進水中心筒3中心同軸設置有旋轉軸31,旋轉軸31上方與減速電機32軸連接,旋轉軸31下方與軸承架33軸連接,軸承架33焊接固定在所述集泥坑12邊緣,軸承架33上焊接有軸承,軸承與旋轉軸31底部軸連接;所述進水中心筒3底部焊接設置有反射錐17,反射錐17為倒錐形結構,進水中心筒3外側上部設置有出水圍堰18,出水圍堰18底邊與殼體1內側面焊接,出水管16與出水圍堰18外側槽區域連通;所述旋轉軸31底部均勻焊接固定有多個刮泥臂34,刮泥臂34傾斜設置,其傾斜的角度與泥斗11的錐度匹配設置,刮泥臂34上螺接固定設置有多個刮泥板35,刮泥板35上設有有橡膠刮板36,橡膠刮板36與泥斗11內錐面接觸;
所述殼體1上方設置有支架5,殼體1內部設有微生物管51,支架5上還設有曝氣裝置6;
所述殼體1的釜壁的上端開設有若干回液孔101,回液孔101連接有回液分管102,回液分管102連接有環形回液總管103,環形回液總管103連接有水平回液管104;殼體1的釜壁的下端開設有出液孔105,出液孔105連接有出液分管106,出液分管106連接有環形出液總管107,環形出液總管107連接有水平出液管108,水平出液管108和水平回液管104之間設有循環系統4以形成外循環閉合回路,循環系統4用于將殼體1內的污水循環到殼體1外,以使得污水與微生物管51充分接觸;循環系統4包括蠕動泵41和過渡池42,過渡池42內設有稠度檢測系統43,稠度檢測系統43包括恒速電機431、阻尼盤片432以及稠度顯示器433,阻尼盤片432安裝于過渡池42內并與恒速電機431連接,由恒速電機431驅動阻尼盤片432在循環中旋轉,稠度顯示器433通過變頻速控裝置12與恒速電機431連接,使得稠度顯示器433將恒速電機431工作時電流的變化轉換成污水的稠度的變化進行顯示,由稠度顯示器433將稠度變化的數值進行顯示。
所述曝氣裝置6包括第一曝氣裝置61和第二曝氣裝置62;第一曝氣裝置61和第二曝氣裝置62均與支架5相連接;第二曝氣裝置62與微生物管51相連接;第一曝氣裝置61包括依次相連接的第一曝氣風機611、第一導氣管612和曝氣頭613;第二曝氣裝置62包括依次相連接的第二曝氣風機621和第二導氣管622;所述微生物管51內部設有連接第二曝氣風機621的導氣軟管52,微生物管51的表面分布有多個孔,孔的孔徑小于微生物管51內安放的微生物載體的顆粒直徑,從而能夠在使微生物受力得到有效分散傳播的同時,充分保障微生物載體的有效固定;通過第一曝氣裝置61和第二曝氣裝置62增大微生物的分布傳播面積及傳播速度,從而有效提高污水處理的面積及處理量和處理速度;具體地,通過第二曝氣風機621和第二導氣管622經微生物管51中的導氣軟管52將微生物管51中固定的微生物從微生物管51中分散出來,然后再通過第一曝氣風機611、第一導氣管612和曝氣頭613對微生物進行進一步的分散傳播。
本發明的具體操作流程是:按照水流方向,廢水從所述進水管15導入到所述進水中心筒3,沿所述進水中心筒3往下按設計沉降流速往下運動,經過反射錐17改變水流方向;在往上的過程中,顆粒經過沉淀區沉淀到底部污泥區,上清液進入清水區后通過出水區均勻排放;根據相關要處理的污水選擇相應的微生物,將分布有微生物的載體置于微生物管51中,然后通過曝氣裝置6將微生物分散到待處理的污水中,微生物所到之處會將相關水體中的污染物消化分解,而微生物載體上的微生物在污水的液體介質中還會繼續繁殖,不斷傳播,從而快速減少bod、cod、tss,去除氮和磷等污染物,分解有機淤泥,充分實現污水凈化處理的目的;而循環系統4則能夠使使得污水與微生物管51充分接觸,能夠更高效地增大污水的處理面積、處理量及處理速度,并且整個裝置本身應用簡便,機動靈活;在整個污水處理過程中,以微生物進行水處理,能夠實現基本不產生污泥,清除藻類、去除臭味,有效保證水質長期清澈的效果,且無二次污染,實現綠色環保的污水凈化;按照設計最大進水流量進水,進入所述進水中心筒3內,由于進水中心筒3的截面積是設計好的,因此水流進入中心筒往下的流速是在計算范圍內的,并且是穩定的,直到廢水碰到反射錐17按照設計的方向反射水流;底部污泥區的污泥,由設計好的底部坡度和刮臂上刮板旋轉的帶動,將污泥刮向底部中心排泥區排出,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沉淀設備沉淀性能,使得污泥區內污泥基本完全排出,不必要定期人工清理設備。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