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環境保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濕地是陸生生態和水生生態之間的過渡地帶,是具有最高初級生產力的生態系統。濕地不僅是許多野生動植物生長繁殖的場所,還具有涵養水分、調節氣候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濕地具有凈化污水的功能,因此被譽為“地球的腎臟”。人工濕地實質是一個綜合生態系統,源于對自然濕地的模擬,主要應用生態系統中各個共生物種的能量和物質循環的再生作用,在促進廢水中污染物良性循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生產潛力,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防止污水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其原理是通過人工建造和控制來運行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濕地上,使污水在濕地土壤縫隙和表面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生態系統的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沉淀、微生物分解、轉化、氧化還原、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其他作用。
[0003]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一種較好的廢水處理方式,特別是它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的再污染,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因此具有較高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目前,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污水處理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對濕地污水處理系統不斷地研究,濕地獨特而復雜的凈化機理使其能夠在重金屬工業廢水、難降解有機廢水的處理中發揮良好的應用,因此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應用逐漸從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及農業污水治理方面轉移。可以說,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取得日益廣泛的應用。
[0004]但是,現有技術中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存在的問題有:單位面積除污效率低,占地面積大,土地有效利用率較低、投資成本較高等。
【發明內容】
[0005]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所述濕地污水處理系統除污效率高,節約占地面積且處理成本低。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包括:
一污水收集池,用于收集污水并貯存,污水收集池底部設置有一污水輸出口,所述污水輸出口設置有格柵,以除去較大固體雜物;
一預處理池,預處理池池底低于所述污水收集池池底20cm,與所述污水輸出口通過管道連接,預處理池中加入絮凝劑HAc/NaAc緩沖溶液及聚合氯化鋁,預處理池另一側中部設置有一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口有閘門,閘門與控制系統相連;
一人工濕地,人工濕地與所述出水管連接,人工濕地自下而上包括污水處理填料層、襯底和濕地植物,以及一水栗。
[0007]進一步,所述污水處理填料層自下而上包括碎石、活性炭及粗砂粒,每層厚度分別為 20~30cm,20~30cm,5~15cm。
[0008]且,所述濕地植物包括漂浮植物、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中的一種或任一組合。
[0009]再有,所述漂浮植物為水葫蘆或水芹菜或浮萍中的一種。
[0010]另,所述挺水植物為蘆葦或香蒲或水莎草中的一種。
[0011]另有,所述沉水植物為馬來眼子菜或狐尾藻中的一種。
[0012]同時,所述預處理池中聚合氯化鋁的濃度為1~5%。
[0013]再,所述HAc/NaAc緩沖溶液的pH至為5~6。
[0014]且,所述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處理方法,步驟如下:
(1)收集污水,待預處理;
(2)污水經格柵除去較大固體雜物后流入預處理池,此時,預處理池的閘門處于關閉狀態,在預處理池中加入HAc/NaAc緩沖溶液和聚合氯化鋁,攪拌靜置,待大量固體沉淀在池底后,打開閘門;
(3)開啟水栗,預處理池上層的清液抽入人工濕地,每天開啟水栗的次數為5~10次,每次間隔時間不短于2h。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在預處理池中加入HAc/NaAc緩沖溶液,維持池中液體呈弱酸性,聚合氯化鋁在弱酸性條件下絮凝效果明顯提高,大大增強了污水的預處理效果,有利于進一步在人工濕地中處理污水;
(2)本發明直接在預處理池中加入絮凝劑聚合氯化鋁來沉降污水中的粒子,通過靜置使沉降物沉于池底,再利用水栗將上層清液抽入人工濕地,避免了沉降池的設置,減少占地面積;
(3)整個污水處理系統包括多種水生植物,水質凈化效果好,同時具有良好的觀賞性。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為污水收集池;2為污水輸出口 ;3為格柵;4為預處理池;5為出水管;6為閘門;7為人工濕地;8為水栗。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9]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包括:
一污水收集池1,用于收集污水并貯存,污水收集池1底部設置有一污水輸出口 2,所述污水輸出口 2設置有格柵3,以除去較大固體雜物;
一預處理池4,預處理池4池底低于所述污水收集池1池底20cm,與所述污水輸出口 2通過管道連接,預處理池4中加入絮凝劑HAc/NaAc緩沖溶液及聚合氯化鋁,預處理池4另一側中部設置有一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 口有閘門6,閘門6與控制系統相連; 一人工濕地7,人工濕地7與所述出水管5連接,人工濕地7自下而上包括污水處理填料層、襯底和濕地植物,以及一水栗8。
[0020]進一步,所述污水處理填料層自下而上包括碎石、活性炭及粗砂粒,每層厚度分別為 25cm,25cm,10cmo
[0021 ] 且,所述濕地植物包括漂浮植物、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
[0022]再有,所述漂浮植物為水葫蘆。
[0023]另,所述挺水植物為蘆葦。
[0024]另有,所述沉水植物為馬來眼子菜。
[0025]同時,所述預處理池4中聚合氯化鋁的濃度為3%。
[0026]再,所述HAc/NaAc緩沖溶液的pH至為5.5。
[0027]如圖1所示,污水存儲于污水收集池1,通過重力作用污水經過格柵3,除去較大固體雜物后流入預處理池4,此時,預處理池4的閘門6處于關閉狀態,在預處理池4中加入HAc/NaAc緩沖溶液將池中水體調節至弱酸性,再將聚合氯化鋁加入,攪拌靜置充分,待大量固體沉淀在池底后,通過控制系統將閘門6打開。同時開啟水栗8,將預處理池4上層的清液抽入人工濕地7,每天開啟水栗8的次數為5~10次,每次間隔時間不短于2h。
[0028]經實施例中濕地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水質可以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二級標準A類標準。
[0029]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中。
【主權項】
1.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污水收集池,用于收集污水并貯存,污水收集池底部設置有一污水輸出口,所述污水輸出口設置有格柵,以除去較大固體雜物; 一預處理池,預處理池池底低于所述污水收集池池底20cm,與所述污水輸出口通過管道連接,預處理池中加入絮凝劑HAc/NaAc緩沖溶液及聚合氯化鋁,預處理池另一側中部設置有一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口有閘門,閘門與控制系統相連; 一人工濕地,人工濕地與所述出水管連接,人工濕地自下而上包括污水處理填料層、襯底和濕地植物,以及一水栗。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處理填料層自下而上包括碎石、活性炭及粗砂粒,每層厚度分別為20~30cm,20~30cm, 5~15c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濕地植物包括漂浮植物、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中的一種或任一組合。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植物為水葫蘆或水芹菜或浮萍中的一種。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為蘆葦或香蒲或水莎草中的一種。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為馬來眼子菜或狐尾藻中的一種。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處理池中聚合氯化鋁的濃度為1~5%。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HAc/NaAc緩沖溶液的pH至為5~6。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收集污水,待預處理; (2)污水經格柵除去較大固體雜物后流入預處理池,此時,預處理池的閘門處于關閉狀態,在預處理池中加入HAc/NaAc緩沖溶液和聚合氯化鋁,攪拌靜置,待大量固體沉淀在池底后,打開閘門; (3)開啟水栗,預處理池上層的清液抽入人工濕地,每天開啟水栗的次數為5~10次,每次間隔時間不短于2h。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污水收集池,用于收集污水并貯存,污水收集池底部設置有一污水輸出口,所述污水輸出口設置有格柵;一預處理池,預處理池池底低于所述污水收集池池底20cm,與所述污水輸出口通過管道連接,預處理池中加入絮凝劑HAc/NaAc緩沖溶液及聚合氯化鋁,預處理池另一側中部設置有一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口有閘門,閘門與控制系統相連;一人工濕地,人工濕地與所述出水管連接,人工濕地自下而上包括污水處理填料層、襯底和濕地植物,以及一水泵。所述濕地污水處理系統除污效率高,節約占地面積且處理成本低。
【IPC分類】C02F9/14
【公開號】CN105254130
【申請號】CN201510744063
【發明人】鐵超, 朱正中, 徐斗斗
【申請人】江蘇東珠景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6日